图书介绍

传媒的宣导抚慰功能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传媒的宣导抚慰功能研究
  • 谭昆智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603810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52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365页
  • 主题词:传播媒介-社会功能-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传媒的宣导抚慰功能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传播与心理的关系1

第一节 从发展历史看传播与心理的关系1

一、从学科发展看传播与心理的关系1

二、从传播学研究看传播与心理的关系4

第二节 从传播内容看传播与心理的关系7

一、从传播者与受众看传播与心理的关系7

二、从传播效果看传播与心理的关系11

第三节 从大众传播看传播与心理的关系13

一、内向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心理研究13

二、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的心理研究15

三、大众传播中的心理学研究16

第四节 从传播心理看传媒的宣导抚慰功能19

一、传播心理学相关理论19

二、传媒对公众情绪的宣泄、引导与抚慰功能20

三、从传播者和受众角度看传媒的宣导抚慰功能21

四、传媒在传播中的注意事项25

第五节 事件剖析28

[拓展分析一]:“非典”时期传媒对公共情绪的宣导抚慰功能28

[拓展分析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向世界传播了中国元素32

[拓展分析二]:媒体,请归还我们真实的领导人33

第二章 传媒与公众情绪35

第一节 传媒新概念分析35

一、新媒体时代的传媒新概念35

二、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进程40

第二节 情绪和情感的概念44

一、情绪和情感的内涵44

二、情绪、情感和需要45

三、情绪、情感的联系和区别46

第三节 情绪和情感的种类48

一、情绪和情感的形态48

二、情绪和情感的表达52

第四节 情绪领域的影响53

一、定位的目标53

二、凝聚的民意54

三、释放的情感55

第五节 传媒与公共情绪57

一、突发事件与稳定民心57

二、传媒在汶川大地震中的宣导和抚慰功能58

三、媒体在汶川大地震中所表现的宣导与抚慰作用60

四、灾难前媒体承担的责任和使命63

第三章 传媒与社会认知66

第一节 传媒与社会认知的关系66

一、解读社会认知66

二、传媒与社会认知的内在联系69

第二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理论72

一、解读归因理论72

二、学会正确归因75

第三节 第三者效果理论的社会心理分析77

一、解读第三者效果理论77

二、传媒报道的认知模式79

三、典型报道的社会心理分析83

第四节 事件剖析86

[拓展分析一]:“袖珍妈妈”现象与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86

[拓展分析二]:媒介应该成为社会公器87

[拓展分析三]:三鹿奶粉事件与消费媒体的社会责任89

第四章 传媒与角色理论92

第一节 传媒与社会角色的关系92

一、角色理论来源93

二、角色类型与扮演94

三、传媒对角色扮演的作用97

第二节 符号象征互动论98

一、理论的来源98

二、社会中的自我99

三、自我的产生100

第三节 传媒与人的社会化101

一、人的社会化形成与途径101

二、社会期望下的自我实现105

三、传媒与人的社会化的关系107

四、传媒的角色与社会责任110

第四节 事件剖析113

[拓展分析一]:媒体的社会责任不止于鼓与呼113

[拓展分析二]:抓拍事件:道德义务与职业责任的矛盾——关于“抓拍骑车人摔倒”照片争论114

第五章 传媒与态度形成116

第一节 传媒与态度的关系116

一、大众传播效果理论发展史116

二、传受关系对受众态度的影响119

三、传播者及其技巧对受众态度的影响122

第二节 态度概述125

一、态度构成与特性125

二、态度功能与作用127

三、态度与行为128

第三节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129

一、态度的形成129

二、态度的改变131

第三节 “强制性传播”的排斥与接受134

一、民主形成与媒体传播134

二、新媒体强制性传播的调研分析136

三、公众对新媒体强制性传播的感受与接受状况分析139

四、新媒体强制性传播的结论141

第四节 事件剖析142

[拓展分析一]:可口可乐在传媒中对公众情绪的影响142

[拓展分析二]:莎朗·斯通道歉凸显民意的力量148

第六章 传媒对公共情绪的宣导功能149

第一节 在科学精神和人文融合中探讨传媒功能149

一、人文、科学与传媒功能149

二、传媒更应注重受众的心理变化151

三、以人文科学为指导发挥传媒的宣导抚慰功能153

第二节 传媒宣导功能产生的原因155

一、注意力资源155

二、话语权威156

三、传媒对公众的引导158

四、传媒对公众的迎合159

第三节 正确运用传媒宣导功能160

一、传媒宣导功能的积极影响160

二、传媒宣导功能的消极影响163

三、传播者必须正确运用传媒的宣导功能168

第四节 事件剖析171

[拓展分析一]:传媒在家乐福事件中的宣导功能171

[拓展分析二]:从法国总统和媒体态度180度大转弯谈起180

第七章 传媒对公共情绪的抚慰功能182

第一节 抚慰功能产生的原因182

一、传媒抚慰功能产生的促使因素182

二、传媒抚慰功能对公共情绪的作用183

第二节 抚慰功能的积极影响185

一、产生积极影响的抚慰手段185

二、抚慰功能的影响范围187

第三节 抚慰功能的消极影响192

一、消极影响产生的原因192

二、消极影响的表现形式193

第四节 正确运用传媒的抚慰功能196

一、在公共危机中建立良性的传媒抚慰机制196

二、沟通各方,抚慰民众198

三、真实传播,满足各层次需要199

四、回归公益视角,全面关注社会199

五、正确处理政府与传媒的关系200

第五节 传媒对大学生情绪的抚慰功能202

一、问题的提出202

二、传媒的抚慰功能203

三、调查结果分析——针对大学生群体203

四、期待媒体应起的作用208

第八章 新旧媒体互动的宣导抚慰功能210

第一节 新旧媒体互动的理论分析210

一、新旧媒体概念界定210

二、传统媒体对公共情绪的宣导抚慰212

二、新媒体对公共情绪的宣导抚慰218

三、新旧媒体在宣泄、引导和抚慰上的互动225

第二节 新旧媒体互动的事例分析228

一、新旧媒体正面引导范例228

二、新旧媒体反面引导范例230

第三节 新旧媒体互动给我们的启示233

一、新旧媒体互动是大势所趋233

二、新旧媒体未来发展的趋势235

第四节 新旧媒体宣导抚慰功能的实证研究239

一、新旧媒体对大学生情绪的宣导抚慰功能研究239

二、时政杂志对公众情绪的宣导抚慰功能研究248

第九章 博客与播客对受众情绪的功能256

第一节 博客与播客的概念及形成256

一、博客和播客的区别256

二、博客的形成258

第二节 博客的研究设计259

一、博客研究方法与假设259

二、博客研究的问卷设计260

三、博客研究统计结果及分析261

四、博客研究总结287

第三节 播客与网络公众情绪的功能301

一、播客视频发展分析302

二、南方冰灾中播客与公众情绪走向:定量分析305

三、南方冰灾中播客与公共情绪走向:定性分析309

四、播客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312

第十章 从海外案例分析传媒对公共情绪的影响317

第一节 从“越战”看传媒对公共情绪的宣导和抚慰317

一、“越战”简介317

二、美国媒体对“越战”的报道318

三、“越战”案例分析319

第二节 伊拉克战争中美国传媒对公众的影响320

一、伊拉克战争前后的民意变化321

二、美国媒体对伊拉克战争的报道及民意变化323

三、传媒对公众情绪影响的特点326

四、从公众心理分析伊拉克战争中传媒对公众情绪的影响327

第三节 从飓风报道与林奇事件剖析传媒的正反影响329

一、从卡特里娜飓风救灾剖析传媒对公众情绪的正面影响329

二、从美国女英雄林奇事件剖析传媒对公众情绪的负面影响333

第四节 2008年北京奥运会系列事件中媒体对公众情绪的影响337

一、研究背景337

二、媒体对公众情绪的影响339

三、媒体对公众情绪影响的两面性及社会责任342

四、从不同媒体报道探讨各利益群体对奥运系列事件反响与动机344

五、做理性的受众和传播者346

参考文献3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