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为农服务天地宽 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全景扫描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为农服务天地宽 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全景扫描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49/30074533.jpg)
- 郑国光,矫梅燕主编;陈振林,王邦中,洪兰江等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气象出版社
- ISBN:9787502958008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08页
- 文件大小:73MB
- 文件页数:429页
- 主题词:农业气象-气象服务-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为农服务天地宽 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全景扫描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谋划篇3
第一章 回顾发展话由来3
1.1 殷切期望催奋进3
1.1.1 殷切希望 任重道远4
1.1.2 聆听为农服务新旋律6
1.2 聚焦“三农”新需求8
1.2.1 现代农业的呼唤8
1.2.2 不设防的农村10
1.2.3 新型农民的渴盼12
1.3 谋划发展正当时13
1.3.1 直面问题 寻求突破——记河北涿州农业气象业务发展研讨会13
1.3.2 积极谋划 再现曙光——记浙江德清全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会议16
1.3.3 规划先行 绘就蓝图——记气象为农服务三个规划出台19
1.3.4 水到渠成 应运而生——记2009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24
1.3.5 开创先河 吹响号角——2010年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28
1.3.6 建设美丽中国 共享碧水蓝天——第三次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会议31
第二章 赋予新意明思路35
2.1 解新意35
2.1.1 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解读35
2.1.2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解读37
2.2 话新篇40
2.2.1 部委领导话气象40
2.2.2 地方政府领导谈气象45
2.2.3 中国气象局领导论气象60
第三章 凝心聚力促发展65
3.1 坚持统筹规划 促进科学发展65
3.1.1 落实中央文件 加强顶层设计65
3.1.2 深入一线调查 强化需求牵引66
3.1.3 凝心聚力研讨 开阔发展思路67
3.1.4 组织培训交流 推进互学互查68
3.1.5 制定实施标准 促进规范建设69
3.1.6 加强考核评比 营造良好氛围70
3.2 坚持以点带面 促进全面发展70
3.2.1 德清新农村气象工作示范县建设71
3.2.2 永川自然灾害应急联动预警体系建设75
3.2.3 河南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试点76
3.2.4 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业务试点81
3.3 坚持科技支撑 促进创新发展84
3.3.1 制定政策措施 支撑科技创新85
3.3.2 组织项目实施 推动科技创新85
3.3.3 强化成果转化 提升服务能力86
3.4 坚持政府主导 促进长效发展87
3.4.1 政府召开会议 强化工作部署88
3.4.2 政府出台文件 强化政策支持89
3.4.3 政府加大投入 强化资金保障91
3.4.4 纳入绩效考核 强化目标管理94
3.4.5 建设组织机构 强化服务体系96
3.5 坚持部门合作 促进融合发展97
3.5.1 强化部际合作 加强协调联动97
3.5.2 推动省部合作 建立长效机制99
3.5.3 建立气象灾害预警服务部际联络员会议制度101
3.5.4 完善人工影响天气协调会议制度102
3.6 坚持社会参与 促进多元发展104
3.6.1 坚持公众参与 构建基层气象防灾减灾队伍104
3.6.2 坚持部门参与 探索农村综合信息服务途径106
3.6.3 坚持社区参与 创新基层气象灾害管理制度107
3.7 坚持项目带动 促进持续发展108
3.7.1 从5到481——中央财政三农服务专项持续支持气象为农服务108
3.7.2 中央财政人影专项助力气象为农服务113
3.7.3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走完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116
探索篇121
第四章 先行先试 打造气象为农服务新模式121
4.1 德清模式121
4.2 永川模式130
第五章 转变观念 创新气象为农服务新机制138
5.1 河北首开气象防灾减灾政府绩效管理先河138
5.2 浙江全力推进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140
5.3 辽宁建成具有地方编制的气象防灾减灾组织机构143
5.4 江西建立气象为农服务建设投入保障机制145
5.5 山西省、市、县三级气象综合信息服务“1+3+1”模式147
5.6 甘肃构建多部门集约化防灾减灾综合信息平台148
5.7 安徽多部门联动建设农村经济信息网150
5.8 河北专家联盟使为农服务更“接地气”152
5.9 浙江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给气象灾害防御设定安全门155
5.10 江西率先发展壮大气象信息员队伍157
5.11 安徽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形成气象为农服务“多站合一”新格局160
第六章 科技支撑 促进气象为农服务新发展164
6.1 创新气象灾害防御手段165
6.1.1 内蒙古:气象预警收音机让“广覆盖”变现实165
6.1.2 安徽:多媒体触摸屏点亮农村信息化大舞台166
6.2 拓展气象灾害风险业务168
6.2.1 暴雨洪涝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业务试点168
6.2.2 气象风险预警服务试验业务179
6.3 研发农业气象服务技术191
6.3.1 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新技术191
6.3.2 农用天气预报新技术194
6.3.3 农业气象适用新技术198
6.4 农业应对气候变化新举措203
6.4.1 江西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保障气候资源合理应用203
6.4.2 辽宁把脉气候变化影响,科学评估粮食生产格局205
实践篇211
第七章 监测预警 构筑灾害防火墙211
7.1 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发出“防灾警报”211
7.1.1 天津蓟县气象预警跑在狂风暴雨来临前211
7.1.2 223只“气象眼”为贵州黔南观云测雨212
7.1.3 山西河曲气象部门经受住了暴风雨的考验213
7.1.4 命悬一线的130分钟 凸显江苏洪泽气象监测预警能力215
7.1.5 广西天峨两次准确预警 116人成功脱险216
7.1.6 甘肃岷县一条气象预警信息 数千群众死里逃生217
7.1.7 广西钟山“救命气象热线电话”传来预警信息218
7.1.8 山西蒲县:天老爷,你的“脸色”我知219
7.1.9 浙江象山全面驶入数字化气象防灾减灾时代221
7.1.10 江西贵溪为百姓打造气象防灾减灾安全网222
7.1.11 甘肃陇南打造灾害监测预警的“大脑”223
7.2 农村气象灾害信息发布手段传递“平安之声”224
7.2.1 吉林白山响遍气象预警金喇叭224
7.2.2 湖北鄂州气象预警大喇叭声声系民心225
7.2.3 中国气象频道山西平遥送卡记226
7.2.4 云南澄江气象显示屏进乡村227
7.2.5 新媒体让河南商丘气象防灾减灾信息坐上直通车229
7.2.6 广东茂名:回荡在南海之上的电波230
7.2.7 贵州湄潭多功能农民信息服务站助力农村信息化231
7.2.8 安庆农网 农民朋友的知心网233
7.2.9 辽宁大洼吹响气象防灾减灾冲锋号234
7.3 农村气象灾害风险防范机制变被动为主动235
7.3.1 防范于未然的浙江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235
7.3.2 贵州玉屏防雷工程为山里娃提供安全保障237
7.3.3 江苏泗洪农业气象保险给农户吃上“定心丸”238
7.3.4 内蒙古巴颜淖尔草原上的“千里眼”“顺风耳”239
7.3.5 河南桐柏宝丰气象信息员走在防灾减灾的第一线241
7.3.6 一站合一、一站多能的安徽宣城气象信息服务站242
7.3.7 绽放在江西龙南乡村沃野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244
7.3.8 四川大邑大山深处的气象防灾减灾245
第八章 气象服务 撑起农业保护伞247
8.1 全程护航粮食稳定增产247
8.1.1 河北丰收曲里听“气象”247
8.1.2 江西南昌气象让农业生产插上腾飞的翅膀249
8.1.3 河南鹤壁气象信息让粮仓更充盈251
8.1.4 湖北仙桃气象服务助力“三农”发展253
8.1.5 气象成为四川西充现代农业的科技高参254
8.1.6 甘肃定西为“中国薯都”提供精细化气象服务255
8.1.7 国家气象中心:天道酬勤 硕果累累257
8.1.8 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十二载农网耕耘 建成体系谋发展258
8.2 保障设施农业持续发展261
8.2.1 气象短信成为天津宝坻设施农业生产中的“掌中宝”261
8.2.2 温情气象服务助内蒙古赤峰农牧业度过寒冬262
8.2.3 气象科技服务辽宁喀左设施农业263
8.2.4 青海西宁为蔬果生产把好“气象脉”264
8.3 助力特色农业丰产增收266
8.3.1 “冻害小卫士”让江西赣州脐橙飘香266
8.3.2 自动观测站是山东栖霞果农的好管家267
8.3.3 湖南娄底中药材基地腾升的气象经济268
8.3.4 “渔汛通”为广东阳江渔民解难支招269
8.3.5 气象服务让广西柳城蔗农尝甜蜜270
8.3.6 海南三亚气象服务为热带农业打造绿色屏障271
8.3.7 走在贵州六盘水田间地头的“气象服务兵”273
8.3.8 陕西铜川构筑“绿色通道”倾情服务三农276
8.3.9 气象撑起宁夏中卫特色农业保护伞277
8.3.10 福建官坞海带与气象人的不解之缘279
8.4 创新都市农业服务模式281
8.4.1 北京气象为都市型现代农业保驾护航281
8.4.2 上海建立都市观光农业气象服务模式282
8.4.3 湖北武汉农业气象试验站提升都市农业科技水平284
8.5 建立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相适应的服务方式285
8.5.1 气象服务成为吉林公主岭专业合作社的“依赖”285
8.5.2 江苏溧阳气象精细服务种粮大户287
8.5.3 浙江宁海循环农业的气象因素288
8.5.4 江苏盐城气象人牵手台湾农民创业园290
8.5.5 “一站式”气象服务让山西长治农民省心290
8.5.6 气象为农到田间 重庆永川组建服务专家团292
第九章 耕云播雨 泽被三农筑民生294
9.1 人工增雨抗大旱294
9.1.1 山西人工增雨抗旱保春管294
9.1.2 西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联合作业抗旱减灾295
9.1.3 云南枕戈待旦抗大旱296
9.1.4 宁夏人工增雨驱旱魔298
9.1.5 辽宁催降甘霖保春播300
9.2 人工防雹保丰收302
9.2.1 重庆人工防雹服务烟农302
9.2.2 贵州增雨防雹为农忙303
9.2.3 黑龙江增雨防雹成为百姓依靠306
9.3 人工影响天气助力生态文明建设307
9.3.1 青海人工影响天气为子孙后代守护三江源307
9.3.2 黑龙江人工影响天气在火场中胜过雄兵百万310
9.3.3 内蒙古人工影响天气向天借水保生态312
9.4 蓬勃发展的各地人工影响天气事业313
9.4.1 河北向天公借水润大地313
9.4.2 吉林人影事业再上新台阶315
9.4.3 福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蓬勃发展317
9.4.4 江西人工影响天气服务赣鄱大地蓝天碧水319
9.4.5 河南人工影响天气力助中原实现“国人粮仓”321
9.4.6 湖北耕云播雨为民趋利避害323
9.4.7 甘肃增雨防雹造福陇原326
9.4.8 西藏人影工作显神威329
第十章 科普宣传 气象文化润三农331
10.1 气象科普“四进”不断深化气象科普活动形式331
10.1.1 辽宁气象科普小窗口开启大视界331
10.1.2 湖北仙桃谱写气象科普“四季歌”333
10.1.3 陕西气象科普之花开遍长安大地335
10.1.4 广东东莞气象宣传热进万家336
10.1.5 福建莆田气象科普与农村“零距离”337
10.1.6 河南南阳泥岗村民喜收防灾锦囊338
10.1.7 上海嘉定气象科普创造农业“新能源”339
10.1.8 宁夏中卫“气象科普宣传三部曲”340
10.2 培育为农气象服务科普之花342
10.2.1 山西交口“不一般”的农业气象信息宣传342
10.2.2 广西河池山歌声声唱气象343
10.2.3 贵州印江京腔京韵气象调344
10.2.4 四川兴文坚守48年的红领巾气象哨346
10.2.5 吉林九台气象信息员的“万能钥匙”347
10.2.6 重庆北碚校园气象全民参与349
10.2.7 上海宝山让孩子“迷”上气象350
10.2.8 内蒙古奈曼旗农技田间课堂开课352
10.2.9 新疆巴州:科技大篷车进天山353
10.2.10 甘肃舟曲:他是藏寨“气象通”354
10.2.11 《气象知识》领跑科普“最后一公里”355
第十一章 政府搭台 固本强源扶三农358
11.1 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358
11.1.1 内蒙古杭锦后旗政府绩效考核筑起气象防灾减灾新堡垒358
11.1.2 辽宁抚顺各级政府加快推进“两个体系”建设360
11.1.3 广西来宾气象防灾减灾绩效考核促发展361
11.1.4 重庆江津气象工作政府化初见成效363
11.1.5 云南安宁政府气象灾害防御管理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365
11.1.6 湖北应城以绩效考核为抓手,深入推进气象为农服务工作366
11.2 地方政府出台政策规划支撑“两个体系”建设367
11.2.1 江苏泰州政府规划打造气象“惠农”样板367
11.2.2 浙江绍兴打造有力政策环境推动气象为农服务工作369
11.2.3 宁夏中卫气象管理办法为农业增产减损撑起“保护伞”371
11.2.4 黑龙江铁力“三农”气象服务列入政府日常工作371
11.3 地方公共财政保障“两个体系”建设373
11.3.1 广东德庆政府财政支撑气象为农服务373
11.3.2 江西上饶铺就气象监测信息网,吹响防灾减灾“冲锋号”373
11.3.3 福建三明政府导演气象惠三农大戏375
11.3.4 湖南长沙亮出“四化两型”示范区气象为农名片376
11.4 地方编制机构建设延伸防灾减灾组织体系378
11.4.1 吉林德惠气象防灾减灾指挥部为“三农”发展提供组织保障378
11.4.2 河北邯郸气象信息员纳入基层应急救援队伍379
11.4.3 天津武清气象灾害防御机制谱写农业发展新局面381
第十二章 部门联姻 互助合作惠三农383
12.1 部门联合共同抵御气象灾害383
12.1.1 河北涿州多部门共谱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协奏曲383
12.1.2 辽宁多部门齐聚台安共商气象防灾减灾大计384
12.1.3 湖南株洲气象国土共筑防灾篱笆385
12.1.4 重庆潼南预警联动显实效387
12.1.5 黑龙江大兴安岭气象林业共筑森林防火墙388
12.2 部门联合共同开展为农业生产服务389
12.2.1 内蒙古阿拉善盟气象农牧联合服务春播389
12.2.2 辽宁喀左气象农业联合“会诊”防治病虫害390
12.2.3 安徽宿州气象服务为“农业保险”护航391
12.2.4 江西宜春部门同构“袁州油茶”新蓝图393
12.3 部门联合共同开展为农服务科研和平台建设395
12.3.1 天津多部门联合气象科技攻关惠“三农”395
12.3.2 河南开封联合科研为农解忧396
12.3.3 上海气象农业部门亲家变一家398
12.3.4 湖北谷城部门联手打造立体为农服务平台400
12.4 部门联合共同建设气象为农服务队伍401
12.4.1 吉林德惠专家联盟唱响惠农“同一首歌”401
12.4.2 江苏涟水精心打造“专家联盟”服务品牌403
12.4.3 陕西耀州部门携手服务三农404
12.4.4 广东湛江合作共建多元化气象信息员队伍406
12.4.5 “一员多用”的广西河池气象信息员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