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29/30699801.jpg)
- (美)梅雷迪斯·D.高尔(Meredith D.Gall)等著;许庆豫等译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ISBN:753434941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628页
- 文件大小:130MB
- 文件页数:655页
- 主题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教育学——研究的领域1
第一章 教育研究的本质2
一、概览2
二、目标2
三、研究对积累教育知识所作出的贡献2
(一)描述3
(二)预测4
(三)改进4
(四)解释7
四、研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11
五、教育研究中的认识论问题15
(一)客观现实与建构现实16
(二)研究过程中所建构的现实18
(三)个案与总体20
(四)社会现实的数字化体现和文字化体现22
(五)机械论的、诠释性的以及结构主义的因果关系观24
六、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26
七、对科学研究的后现代主义批评30
八、学会如何从事教育研究36
自测题37
第二编 研究规划39
第二章 拟订研究计划40
一、概览40
二、目标40
三、导论40
四、确立研究的课题41
(一)研读研究文献42
(二)从事以理论为指导的研究44
(三)重复与拓展他人的研究47
(四)从事集体研究项目50
五、准备研究计划51
(一)导论51
(二)文献综述54
(三)研究设计54
(四)研究方法55
(五)数据分析56
(六)研究对象的保护56
(七)时间表56
六、从事试验性研究59
七、研究计划与博士论文的写作59
(一)论文格式61
(二)论文前奏62
(三)导论章62
(四)文献综述章62
(五)研究方法章64
(六)结果章65
(七)研究结果的讨论章66
(八)论文尾声66
八、撰写可望在专业期刊发表的文章67
九、撰写可望在学术研讨会上宣读的论文68
十、研究计划及报告研究结果中常见错误70
自测题70
第三章 教育研究中伦理、法律及人际关系问题72
一、概览72
二、目标72
三、引言72
四、被试对象保护法规73
(一)政府有关法规73
(二)专业协会的道德准则74
(三)学院审核委员会76
五、保护被试人的具体程序77
(一)被试对象的选择77
(二)认可77
(三)隐私与保密80
(四)风险-效益比值测评81
(五)采用欺骗手段时的安全防范措施82
六、伦理与法律争端83
(一)研究项目的构思与设计中的伦理问题84
(二)研究过程中的伦理问题86
(三)研究报告中的伦理问题87
七、研究过程中的人际关系89
(一)确定研究场所89
(二)获得研究的许可与进行合作90
(三)同参与机构建立良好关系92
(四)处理好人际关系93
八、教育研究者易犯的伦理、法律和人际关系错误94
自测题94
第四章 文献综述97
一、概览97
二、目标97
三、查阅文献目的98
四、查阅文献的主要步骤100
五、查找初步资料101
(一)教育资源信息中心(ERIC)101
(二)查找CUE和RIE的印刷版本102
(三)查阅CUE和RIE的电子版本111
(四)核查检索的彻底性121
(五)其他初步资料121
(六)互联网122
(七)引文格式125
六、使用间接资料125
七、阅读原始资料131
(一)原始资料分类131
(二)研究报告的批判性评估132
八、综合文献查阅的结果134
(一)综合定量研究结果135
(二)综合定性研究结果137
九、查阅研究文献时易犯的错误140
自测题141
第三编 研究方法143
第五章 统计方法144
一、概览144
二、目标144
三、统计学在定性与定量研究中的应用144
四、变量类型148
(一)连续变量148
(二)等级分数149
(三)类别变量150
五、描述统计150
(一)集中变量151
(二)差异变量153
(三)相关统计155
六、推断统计155
(一)虚无假设155
(二)统计量显著性差异检验156
(三)显著性检验结果的解释157
(四)显著性检验类型160
(五)统计效能分析160
七、显著性检验的补充164
(一)置信限164
(二)研究结果的重复165
(三)效值167
八、心理测量统计学168
九、统计分析中的一些问题169
(一)探索性数据分析的必要性169
(二)数据缺失173
(三)统计分析单位174
十、统计数据处理和贮存177
(一)使用计算机178
(二)检查数据分析的准确性179
(三)储存研究数据179
十一、研究者在统计分析时易犯的错误180
自测题180
第六章 选择抽样182
一、概览182
二、目标182
三、导言182
四、抽样逻辑183
(一)总体效度184
(二)目的抽样184
(三)重复逻辑185
五、定量研究中的抽样技术186
(一)总体的界定186
(二)简单随机抽样189
(三)有序抽样191
(四)分层抽样191
(五)群集抽样192
(六)方便抽样193
(七)估计所需样本的容量194
六、定性研究中的抽样技术196
(一)目的抽样的种类196
(二)机会抽样200
(三)案例研究的合理使用201
七、样本中的自愿者201
(一)自愿参加研究者的特征202
(二)提高自愿者参与率204
八、抽样中有时会发生的错误205
自测题206
第七章 利用测验和自我报告法收集研究资料208
一、概览208
二、目标208
三、教育研究中的测量方法209
四、好的测验应具备的特点210
(一)测验选择的标准210
(二)测验分数的效度211
(三)测验分数的可信度215
五、测量方法220
(一)标准测量和自编测量220
(二)常模参照、效标参照和个体关联测量221
(三)单独进行和集体进行的测验223
六、测验类型224
(一)成绩测验224
(二)个性测量228
七、寻找有关测验的信息233
(一)有关测验的参考书籍233
(二)测验手册234
(三)测验本身234
(四)测验设计者235
八、电脑在测验中的使用235
(一)测验的开发235
(二)测验实施、评分和解释236
九、设计你自己的测验236
十、测验在研究项目中的使用237
(一)处理来自大众和专业人士对考试的抵触238
(二)实地测验238
(三)获得受试者的合作239
十一、使用测验和自我报告手段来收集研究资料时易犯的错误239
自测题240
第八章 研究资料的收集:问卷及访谈242
一、概览242
二、目标242
三、收集数据资料的方法:问卷与访谈243
(一)问卷与访谈两种方法的选择244
(二)效度与信度245
四、设计和实施研究性问卷的步骤245
(一)第一步:确定研究目标246
(二)第二步:抽样选择247
(三)第三步:问卷格式的设计247
(四)第四步:预先测试问卷251
(五)第五步:预先同调查对象联系252
(六)第六步:问卷的附信和寄发252
(七)第七步:追踪不回答问卷的调查对象254
(八)第八步:问卷数据资料的分析256
五、准备和进行研究访谈的步骤257
(一)第一步:决定访谈目的258
(二)第二步:选样260
(三)第三步:设计访谈形式260
(四)第四步:设计问题263
(五)第五步:挑选和训练访谈者265
(六)第六步:访谈预测266
(七)第七步:实施访谈267
(八)第八步:分析访谈数据269
六、问卷测试及访谈研究数据收集中易犯的一些错误271
自测题271
第九章 通过观察和内容分析收集研究数据273
一、概览273
二、目标273
三、观察性数据的优势与局限274
四、定量研究的观察程序275
(一)界定观察的变量275
(二)观察变量的类型277
(三)记录观察内容277
(四)选择一种观察记录程序280
(五)挑选和培训观察者282
(六)减小观察者效应283
五、定性研究的观察程序286
(一)定性研究的观察目的287
(二)确定观察者及其角色288
(三)为观察作准备288
(四)确定观察重点289
(五)进入实地环境291
(六)记录观察内容291
(七)处理观察者效应293
(八)分析定性观察数据294
六、非反应性观察294
(一)定量研究中的非强制性测量294
(二)物质文化的定性观察296
七、文献及其他信息媒介的内容分析297
(一)定量研究中的内容分析298
(二)定性观察中文献和记录的分析301
八、观察和内容分析研究中易犯的错误304
自测题305
第四编 定量研究设计307
第十章 描述性研究和因果-比较研究设计308
一、概览308
二、目标308
三、描述性研究方法309
(一)描述性研究的目的309
(二)描述性研究的工具310
(三)描述性研究中的统计资料310
(四)对某一时间点上的样本的描述310
(五)对延续一段时间的样本的描述311
四、因果-比较研究方法314
(一)变量间关系的研究314
(二)因果-比较研究的优缺点315
(三)规划一项因果-比较研究317
(四)统计分析:t检验322
(五)统计分析:方差分析324
(六)统计分析:非参数检验330
(七)因果-比较研究结果的解释333
(八)因果-比较方法与相关方法间的关系334
(九)描述性研究和因果-比较研究中易犯的错误335
自测题335
第十一章 相关研究设计337
一、概览337
二、目标337
三、相关的性质338
(一)相关性和因果关系341
(二)相关方法的优点和应用342
四、相关研究的计划343
(一)基本研究设计343
(二)关系研究的局限性347
五、预测研究的计划347
(一)预测研究的类型347
(二)基本研究设计349
(三)预测研究中的统计因素351
六、二元相关统计353
(一)积矩相关系数353
(二)相关比率354
(三)相关系数的修正355
七、多变量相关统计357
(一)多元回归358
(二)径路分析364
(三)因素分析369
(四)结构等量模型371
(五)鉴别分析373
八、相关系数的解释377
(一)相关系数的统计显著性377
(二)相关系数值的大小的解释377
九、相关研究有时会犯的错误379
自测题379
第十二章 实验设计:第一部分381
一、概览381
二、目标381
三、绪论381
四、实验的内部效度384
五、实验的外部效度390
(一)总体效度390
(二)生态效度391
(三)代表性设计394
六、实验设计中的问题395
(一)实验者的偏见395
(二)处理置信度396
(三)强与弱的实验处理399
(四)实验中的随机分配400
七、单组设计405
(一)单受试研究405
(二)单组预测-后测设计405
(三)时间序列设计407
八、随机分配的控制组设计407
(一)预测-后测控制组设计408
(二)只后测控制组设计411
(三)单一变量多条件设计412
九、实验进行中易犯的错误413
自测题414
第十三章 实验设计:第二部分416
一、概览416
二、目标416
三、准实验设计416
(一)静止组比较设计418
(二)非等量控制组设计418
四、因素性设计419
(一)双因素实验419
(二)三因素实验422
(三)处理变量类型423
(四)性向-处理相互作用研究424
(五)所罗门四组设计425
(六)因素性实验中的变化427
五、单案设计428
(一)总体设计考虑431
(二)A-B-A设计432
(三)多基线设计434
(四)单案数据的统计分析436
(五)单案设计的外在效度438
六、其他实验设计438
七、变化的测量438
八、实验研究中易犯的错误443
自测题443
第五编 定性研究法445
第十四章 个案项目研究446
一、概览446
二、目标446
三、引言447
(一)个案研究特点447
(二)个案研究的目的451
四、计划个案研究453
(一)系统阐述研究问题453
(二)选择个案454
(三)个案项目研究人员的作用455
(四)获得进场许可455
(五)职业道德问题456
五、收集个案科研资料458
(一)资料收集过程中的个人参与458
(二)资料收集过程中的资料分析460
(三)结束资料收集462
六、分析个案项目研究资料462
(一)诠释性分析463
(二)结构性分析467
(三)沉思性分析469
七、个案研究成果的效度和信度469
八、个案研究成果的推广性475
九、汇报个案研究476
(一)最终确立个案476
(二)沉思性报告477
(三)分析性报告479
十、个案项目研究的利弊481
十一、个案研究中易犯的错误482
自测题482
第十五章 定性研究传统484
一、概览484
二、目标484
三、定性研究传统的价值485
四、生活经历调查487
(一)认知心理学487
(二)现象学研究491
(三)生活史研究494
五、社会与文化调查497
(一)人种论497
(二)文化研究506
(三)人种方法论513
六、语言与交流的调查515
(一)解释学516
(二)符号学518
(三)结构主义论520
七、用定性研究传统的研究人员易犯的错误522
自测题523
第十六章 历史性研究525
一、概览525
二、目标525
三、引言526
(一)历史性研究的课题527
(二)研究历史的重要性528
(三)进行历史性研究的步骤530
四、确定历史性研究的课题531
五、搜集历史资料533
(一)制订资料搜集计划533
(二)最初资料534
(三)间接资料534
(四)第一手资料535
六、从历史资料中记录信息537
七、历史资料的评估538
(一)外部批评539
(二)内部批评540
八、历史研究中的诠释541
(一)作为诠释者的历史学家541
(二)运用概念诠释历史信息543
(三)历史研究中的因果推理544
(四)从历史证据中概括546
九、历史性研究论文的撰写546
十、教育的历史性研究实例547
(一)日本教育政策的发展548
(二)城市学校制度的官僚化过程:波士顿个案1850~1884550
十一、历史性研究中易犯的错误553
自测题553
第六编 应用研究555
第十七章 评估性研究556
一、概览556
二、目标556
三、教育评估的性质与目的556
四、项目评估的步骤558
(一)阐明评估的目的559
(二)确定评估参与者560
(三)决定评估对象560
(四)确定评估问题562
(五)开发评估设计与时间期限563
(六)收集、分析评估数据564
(七)报告评估结果565
五、优秀评估研究的标准566
(一)课程评估标准566
(二)人力评估标准569
六、定量评估方法569
(一)个人评估570
(二)目标评估570
(三)需要评估571
(四)CIPP模式574
七、定性评估方法575
(一)应答式评估576
(二)准法律的评估模式579
(三)专家评估580
八、教育研究与发展582
九、教育评估研究和教育研究与发展中的常见错误588
自测题589
自测题答案591
词汇表592
参考文献608
译后记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