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精华理论话金匮 《金匮要略》理论学用二十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精华理论话金匮 《金匮要略》理论学用二十讲
  • 陈国权编著;李云海协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83239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98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322页
  • 主题词:《金匮要略方论》-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精华理论话金匮 《金匮要略》理论学用二十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讲 治未病理论2

第一节 未病先预防2

一、养慎避邪2

二、防范非其时色脉2

三、服食得当3

四、房事有节3

五、无犯王法4

第二节 已病防传变4

一、防传“我克”之脏5

二、防侮“克我”之脏8

三、防母病及子8

四、防子病累母9

五、防脏病及腑9

六、防腑病传脏9

七、防表病传里9

八、防里病及表9

九、防虚证变实9

十、防实证变虚10

十一、防轻证变重10

十二、防“可治”变“不可治”10

十三、防“欲作”成“已作”10

十四、防旧疾未愈而新病将作11

十五、防此病演变为彼病11

十六、防调护不当而变生他证11

十七、防病机转化11

十八、防正虚邪实11

十九、防误治致变12

二十、防失治致变14

二十一、防处方、服药无度14

第三节 已愈防复发16

第四节 不治能自愈之病16

第五节 治已病防伤及非病17

一、东汉所论17

二、当今见闻17

第六节 典型病例选介19

一、头、颈部疱疹案19

二、腰、胁部疱疹案19

第二讲 整体观与个体观理论22

第一节 整体观22

一、天(自然)之整体观22

二、人之整体观25

第二节 个体观28

一、在发病学上29

二、在治疗学上29

第三节 天人整体观30

一、《内经》天人整体观说约30

二、《金匮》的天人整体观32

第四节 典型病例选介35

一、申时寒战案35

二、食油荤则五更泻案36

附:感染性炎症用青霉素不效的中医观37

第三讲 阴阳理论40

第一节 以阴阳阐释病因病机40

一、论五因、分病证40

二、释病机、明病位42

第二节 凭阴阳明确脉象证候45

一、审脉象之阴阳45

二、辨证候之阴阳46

第三节 藉阴阳确立治则治禁47

一、确立治则47

二、昭示治禁48

第四节 由阴阳推断预后顺逆49

第五节 典型病例选介49

一、受凉则腰痛案49

二、大便频案49

第四讲 元真不通畅致病与通畅元真治病理论51

第一节 《内经》、《难经》论“不通”与“通”举隅51

一、论“不通”51

二、论“通”52

第二节 《金匮》论“不通”与“通”52

一、元真不通畅是杂病的总病机52

二、通畅元真是杂病的总治则54

第三节 不通并非皆痛56

一、气不通可不痛56

二、血不通可不痛57

三、气血不通可不痛57

四、阴不通可不痛57

五、阳不通可不痛57

六、阴阳不通可不痛57

七、营卫不通可不痛57

八、津液不通可不痛57

第四节 治痛有补法58

一、补肝58

二、补心58

三、补脾胃58

四、补肺58

五、补肾59

第五节 典型病例选介59

一、疑似肝气奔豚案——通肝气59

二、饮食漠然案——通心血59

第五讲 脉学理论61

第一节 《内经》、《难经》论脉说约61

第二节 《脉经》所载仲景论脉62

一、首次得以整理《伤寒杂病论》者为何是王叔和?62

二、仲景论脉之总纲66

第三节 《金匮》脉学理论66

一、诊脉部位67

二、论脉特点83

第六讲 情志致病与外邪致病互为表里理论89

第一节 外邪致杂病89

一、杂病之成,首责外邪89

二、诸邪为患,首推寒邪90

三、外邪侵袭,证分四端90

第二节 杂病重祛邪92

一、随其所得而攻之93

二、畅气以助祛邪93

三、邪寻出路,因势利导94

四、谨守病机,各司其属94

五、护正以防伤正94

第三节 情志致病与外邪致病互为表里95

第四节 《金匮》肺系病证治法探析99

一、肺脏自病治法100

二、他脏致肺病治法101

第五节 典型病例选介102

一、新婚不射精案102

二、肝气奔豚案103

第七讲 杂病关乎脏腑经络理论105

第一节 杂病关乎脏腑(肝胆)理论105

一、肝胆病证种种105

二、肝胆病治法108

第二节 杂病关乎经络理论111

一、太阳经病及其治法112

二、少阳经病及其治法113

三、阳明经病及其治法113

四、少阴经病及其治法114

五、太阴经病及其治法115

六、厥阴经病及其治法115

七、冲脉病及其治法115

第三节 脏腑经络同病116

一、先经络病后内传脏腑的病证116

二、先脏腑病后外达经络的病证116

三、经络脏腑同病的病证116

第四节 关于肾病有无实证的讨论117

一、肾病有无实证论117

二、脾肾并重观118

第五节 典型病例选介120

一、肝癌(晚期)高热案120

二、淋证案121

第八讲 脏腑虚亦传病理论124

第一节 脾胃虚传肾124

一、脾虚传肾(膀胱)124

二、胃虚传肾125

三、脾胃俱虚传肾125

第二节 余脏之虚亦传125

一、肝虚传脾胃125

二、心虚传肺126

三、肺虚传肝126

四、肾虚传心126

第三节 典型病例选介127

一、外阴瘙痒案127

二、眩晕案127

第九讲 前后二阴相关理论129

第一节 前后二阴概述129

一、部位129

二、藏象129

三、经络相关130

四、病证机理131

第二节 《金匮》二阴相关理论辨析131

一、症状相关132

二、辨证相关133

三、治疗相关134

四、药后反应相关136

第三节 《伤寒》二阴相关理论136

一、从理论上明言136

二、从临床上详列137

三、从治疗上细陈137

四、从预后上告诫137

第四节 西医学中二阴相关的客观体现138

一、前列腺增生138

二、前列腺炎139

三、便秘139

四、痔疮140

第五节 二阴相关的医方选介141

一、阴疮141

二、阴吹142

三、阴肿142

四、阴痒143

第六节 典型病例选介143

一、二阴湿疮案143

二、妇人交肠案143

三、经前大便下血案144

四、疝瘕案145

五、妊娠转胞疝案145

六、泄泻案145

七、阴吹案146

八、阴痒案146

九、慢性前列腺增生案146

第十讲 广义风病理论148

第一节 《内经》广义风病理论148

第二节 《金匮》广义风病理论149

一、关于风149

二、关于风病150

三、以“风”病喻他病156

四、他病兼风157

五、治风病十法159

第三节 《金匮》以降关于广义风病的论述161

一、后世医家对风病的论述举隅161

二、现代临床运用162

三、风病的治则163

四、风药在治疗中的应用163

第四节 典型病例选介164

一、双下肢肌肉跳动案164

二、上半身抽动案165

第十一讲 甘温除热理论167

第一节 元气论167

一、《内经》、《难经》元气论167

二、脾胃元气论168

第二节 脾胃阴阳升降理论172

一、天人相应阴阳升降观172

二、脾胃升清降浊观174

第三节 阴火学说176

一、阴火的概念176

二、火与元气不两立180

第四节 《金匮》甘温除热理论及其对后世的启迪182

一、《金匮》论元气与脾胃182

二、脾胃病则三焦俱病183

三、《金匮》的甘温除热理论184

四、《金匮》甘温除热理论对古代医家的启迪185

五、现代医家关于甘温除热法的论述举隅188

第五节 典型病例选介189

一、神经衰弱案189

二、虚劳案190

三、高热案190

第十二讲 “阳微阴弦”与“阴微阴弦”理论——兼论“阴微阳弦”192

第一节 “阳微阴弦”论病机192

一、脉象证明“阴”指脾胃192

二、病灶证明“阴”指脾胃192

三、治疗着眼中焦脾胃193

四、证候表现关乎脾胃193

第二节 “阴微阴弦”、“阴微阳弦”拓展病机195

一、“阴微阴弦”195

二、“阴微阳弦”199

第十三讲 消渴病关乎肝、心、脾理论203

第一节 《内经》消渴病关乎肝、心、脾的论述203

一、病因关乎肝、心、脾203

二、治疗立足于脾204

第二节 《金匮》消渴病关乎肝、心、脾的论述205

一、关乎肝205

二、关乎心205

三、关乎脾205

第三节 后世医家论治消渴病举隅206

一、古代医家论治消渴病206

二、现代医家论治消渴病207

第四节 典型病例选介208

一、肝郁化火案208

二、心肝阴虚有热案209

三、脾胃湿热案209

四、脾肾气虚案209

五、脾气虚兼湿热案210

六、脾胃寒热兼心阴虚案210

第十四讲 “‘黄家所得’从‘脾’得之”理论212

第一节 “疸”的本义关乎脾212

第二节 黄疸病形成责之脾213

一、谷疸之成213

二、酒疸之成213

三、女劳疸之成214

第三节 黄疸病误治、失治伤脾214

第四节 黄疸病治疗立足于脾214

第五节 《金匮》论黄疸承上启下215

第六节 典型病例选介217

一、湿邪困脾案217

二、湿伤脾肾案217

第十五讲 补气者必当先益血理论220

第一节 补气者必当先益血理论之所在220

一、血病致气病的机理220

二、阴病致阳病的机理223

第二节 补气者必当先益血的具体体现224

一、治气先治血224

二、补气先益阴225

三、复阳先治血225

四、复阳先治阴226

五、实卫先调营226

第三节 典型病例选介227

一、喉癌术后案227

二、月经后期案227

第十六讲 治病求本与治病求标理论229

第一节 《内经》论治病求本与治病求标229

一、总体论标本之治229

二、具体论标本之治230

三、论标本兼治231

四、论邪正兼顾231

第二节 《金匮》论治病求本与治病求标231

一、论先后病的标本之治232

二、论治病求本233

三、论治病求标236

第三节 后世论治病求本与治病求标举隅237

一、关于“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237

二、部分医家论标本237

第四节 典型病例选介238

一、泄利案238

二、手指发麻案238

第十七讲 因势利导与无势造势理论240

第一节 因势利导理论240

一、《内经》相关理论举隅241

二、《金匮》的相关理论241

第二节 无势造势理论248

一、无势者造其势249

二、势不足者助其势250

第三节 典型病例选介250

一、邪从鼻衄出案250

二、邪从外阴散案251

第十八讲 禁药有不禁理论254

第一节 配伍禁忌之不禁254

第二节 证候禁忌之不禁255

第三节 妊娠禁忌之不禁257

第四节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258

一、关于相反258

二、关于有故无殒259

第五节 典型病例选介259

腹膜后肿瘤术后案259

第十九讲 妊娠用温药、产后用凉药理论263

第一节 妊娠病用温药263

一、妊娠恶阻温胃263

二、妊娠胎动温脾264

三、妊娠腹痛温肾脾264

四、妊娠下血温经264

第二节 产后病用凉药265

一、郁冒已解变胃实清胃肠265

二、产后瘀血内停致胃肠结实亦清胃肠265

三、产后腹痛清产道265

四、产后烦呕清中焦266

五、产后下利清大肠266

六、产后水血互结清血室266

第三节 后世治胎产疾病特点举隅266

第四节 胎前用温药、产后用凉药的现代应用及研究268

一、妊娠用温药的现代应用及研究268

二、产后用凉药的现代应用及研究270

第二十讲 卧不安则胃不和理论274

第一节 《内经》论五脏不和则卧不安274

一、肝不和则卧不安274

二、心不和则卧不安275

三、心、肺不和则卧不安275

四、脾不和则卧不安275

五、胃不和则卧不安275

六、肺不和则卧不安276

七、肺、肾不和则卧不安276

八、小肠不和则卧不安276

第二节 《金匮》、《伤寒》论胃不和则卧不安277

一、《金匮》所论277

二、《伤寒》所论280

第三节 卧不安则胃不和281

一、《金匮》中的卧不安则胃不和281

二、52例失眠病人分析283

第四节 典型病例选介295

一、脾胃湿热案295

二、肝肾阴虚兼心肺阳虚案295

附:发作性睡病的诊断及中医治疗29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