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葛荣晋文集 第5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葛荣晋文集 第5卷
  • 葛荣晋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750975770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574页
  • 文件大小:98MB
  • 文件页数:588页
  • 主题词:哲学-中国-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葛荣晋文集 第5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国实学通论3

第一章 中国实学引论3

一 中国实学的内涵3

二 中国实学的主流和核心10

三 中国实学的时代范围和历史阶段14

四 中国实学和宋明理学17

第二章 宋代实学的历史演变20

一 北宋“重功利,求实用”的达用之学21

二 南宋理学体系中的实学思想23

三 南宋“务实不务虚”的事功之学30

第三章 胡瑗及其安定学派的“明体达用之学”34

一 儒学的复兴与安定学派的产生34

二 “经义治事,以适士用”38

三 治经“必论其大体,其章句细碎不足道也”43

四 “治己而后治乎人”48

五 “为文章,皆传经义”51

第四章 张载关学与明清实学54

一 实学研究方法的引进54

二 “关学”本质上是“实学”不是“理学”56

三 张载关学与明清实学63

第五章 二程“洛学”与实学77

一 “器亦道,道亦器”77

二 “性即气,气即性”82

三 “一草一木皆有理,须是察”83

四 “经世济物”87

五 “治经,实学也”89

第六章 考亭学派理学体系中的实学思想(上)94

一 朱熹和考亭学派94

二 “吾儒万理皆实”99

三 “人之性本实”105

四 “著实做工夫”107

第七章 考亭学派理学体系中的实学思想(下)113

五 “必践于实而不为空言矣”113

六 “经世济物”116

七 “兴其滞,补其弊”121

八 “格物游艺之学”128

第八章 明清实学思潮引论137

一 “明清实学”概念的由来137

二 明清实学的特征、种类和历史阶段139

三 明清实学产生的历史条件143

四 明清实学的历史地位147

第九章 明清社会的变迁与实学思潮的演化150

一 明清实学的产生和发展时期150

二 明清实学的鼎盛时期153

三 明清实学的衰颓时期158

四 四点启示163

第十章 明代程朱理学与元气实体论165

一 曹端、薛瑄的“理气一体”说165

二 罗钦顺、王廷相的“元气实体”论168

三 韩邦奇、崔铣、杨慎的气本论思想180

四 吴廷翰、高拱的气本论思想184

第十一章 王阳明的“实心实学”思想192

一 “本体工夫合一”的“实心”论192

二 “实地用功”的“实功”论199

三 “践履之实”的“实行”论208

四 “爱人之诚心,亲民之实学”213

第十二章 晚明王学的衰颓与元气实体论的发展219

一 明末社会危机与王学的分化219

二 黄绾、蒋信、王道的“本于一气”的思想220

三 唐鹤征、杨东明的理气统一论222

四 刘宗周、黄宗羲的“盈天地间一气”的思想231

第十三章 晚明自然科学的复兴与元气实体论的深化243

一 李时珍的宁宙“变化皆由于一气”244

二 宋应星的“盈天地皆气”的宇宙观245

三 方以智的宇宙万物“皆气所为”的思想253

四 邢云路、揭暄、王锡阐以气动说批评神动说256

第十四章 王学的裂变与“启蒙实学”的发展258

一 “启蒙实学”是明清之际市民近代意识的反映258

二 启蒙实学是对阳明心学的修正与转型261

三 三点结论276

第十五章 傅山的“反常之论”及其“近代指向”278

一 重视人的主体性和个体价值278

二 批判“三纲”之教283

三 “市井贱夫,最有理者”287

第十六章 明清实学与宋明理学伦理思想的嬗变294

一 由性二元论向性一元论的转化294

二 由空悟虚静论向实修论(或实功论)的转化300

三 由道德空谈论向道德实践论的转化303

第十七章 明清实学与儒家核心价值观的转变309

一 由重道德价值向重物质价值的转变309

二 由重群体价值向重个体价值的转变315

第十八章 “西学东渐”与科技实学的发展(上)321

一 “西学”的传入与经世的需要321

二 西方数学与“百家之用”332

三 西方天文历象之学与“修明历法”341

第十九章 “西学东渐”与科技实学的发展(下)348

四 西方地理学与绘制地图348

五 西医学与医治疾病354

六 西方火器与边防实战357

七 物理学、水利学、冶金学、建筑学与经世之学362

第二十章 明清之际的经世实学思想367

一 时代呼唤经世实学367

二 经济层面的经世思想374

三 政治层面的经世思想384

四 文化层面的经世思想392

五 “史学所以经世”398

第二十一章 清初实学思潮的高涨与元气实体论的总结407

一 清初实学思潮的高涨407

二 颜李学派的“理气融为一片”的理气观408

三 王夫之的“气本”论409

四 王夫之的“气化”论420

第二十二章 实学思潮的高涨与朱子学的复兴(上)425

一 晚明王学的衰颓与朱子学的复兴425

二 清初实学思潮与朱子学的高涨438

三 “求之虚而难据,不若求之实而可循”447

第二十三章 实学思潮的高涨与朱子学的复兴(下)454

四 “必有气质而后有性”454

五 “即物穷理,原是实学”459

六 “切于用世”的经世之学465

第二十四章 乾嘉学派与清代实学475

一 乾嘉考据学的形成、派别及其学术成就475

二 “实事求是之学”481

三 痛斥理学末流的“凿空附会之弊”488

四 “儒者之学,在乎明体以致用”497

五 “实测而知”的科学思想502

第二十五章 晚清时期的经世实学510

一 道、咸年间的经世实学510

二 同、光年间洋务派的经世实学517

三 晚清经世实学的两重性格521

第二十六章 明清实学与中国“近代指向”524

一 本末轻重之辩与资本主义525

二 “四民”之辩与资本主义529

三 公私、义利之辩与资本主义535

第二十七章 “实心实学”的现代社会价值540

一 “实心实学”的内涵540

二 “实心实学”与市场经济543

三 “实心实学”与科学技术545

第二十八章 “格物”说的嬗变和科技实学的发展549

一 程朱“格物”说的双重含义549

二 “格物”说的嬗变和明清实学的发展555

三 “西学”输入和近代“格致之学”561

第二十九章 构建中国现代“新实学”564

一 构建中国“新实学”是时代的呼唤564

二 构建中国“新实学”的三条基本原则567

三 “新实学”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57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