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磁兼容(EMC)设计与测试之信息技术设备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电磁兼容(EMC)设计与测试之信息技术设备
  • 陈立辉主编;朱文立,杨林,刘群兴副主编;余海涛主审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24238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56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273页
  • 主题词:信息技术设备-电磁兼容性-设计;信息技术设备-电磁兼容性-测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电磁兼容(EMC)设计与测试之信息技术设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篇 电磁兼容基础篇3

第1章 电磁兼容基础知识3

1.1 电磁兼容的定义及研究领域3

1.1.1 电磁兼容的定义3

1.1.2 电磁兼容的研究领域5

1.2 电磁干扰的危害11

1.2.1 强电磁场对人类健康的危害11

1.2.2 弱电磁场可能导致的危害12

1.3 电磁兼容测量常用的单位13

1.3.1 功率13

1.3.2 电压14

1.3.3 电流15

1.3.4 磁场强度与电场强度15

1.3.5 功率密度17

第2章 信息技术设备电磁兼容测量场地及测量设备19

2.1 信息技术设备电磁兼容测量场地19

2.1.1 开阔试验场19

2.1.2 电波暗室21

2.1.3 屏蔽室34

2.2 信息技术设备电磁骚扰测量设备36

2.2.1 测量接收机36

2.2.2 频谱分析仪37

2.2.3 人工电源网络37

2.2.4 阻抗稳定网络41

2.2.5 接收天线43

2.2.6 预选放大器、衰减器和脉冲限幅器47

2.2.7 电流探头49

2.2.8 容性电压探头51

2.2.9 谐波电流、电压波动闪烁测量系统51

2.3 信息技术设备电磁抗扰度测量设备54

2.3.1 静电放电发生器54

2.3.2 信号发生器56

2.3.3 功率放大器57

2.3.4 定向耦合器60

2.3.5 功率计61

2.3.6 发射天线62

2.3.7 场强测量仪62

2.3.8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发生器及耦合/去耦合网络65

2.3.9 浪涌组合波发生器及耦合/去耦合网络67

2.3.10 用于传导骚扰抗扰度测量的耦合/去耦合网络71

2.3.11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试验信号发生器75

2.3.12 工频磁场试验发生器及感应线圈77

第3章 信息技术设备产品电磁兼容测量基本原理81

3.1 信息技术设备产品电磁骚扰测量基本原理81

3.1.1 骚扰限值的含义81

3.1.2 受试设备(EUT)的工作状态82

3.1.3 EUT配置的基本要求86

3.1.4 传导骚扰电压测量88

3.1.5 辐射骚扰场强测量92

3.2 信息技术设备产品电磁抗扰度测量的基本原理96

3.2.1 性能下降客观评价方法98

3.2.2 性能降低主观评价方法98

3.2.3 限值测量法99

3.2.4 抗扰度性能降低分类及试验结果的判别100

第2篇 电磁兼容测量篇105

第4章 标准介绍105

4.1 电磁兼容标准化组织105

4.1.1 EMC国际标准化组织105

4.1.2 中国EMC标准化组织106

4.2 国际、国内电磁兼容标准108

4.2.1 国际电磁兼容标准109

4.2.2 电磁兼容国家标准114

4.2.3 欧盟EMC指令117

4.3 信息技术设备类产品国际/国家标准介绍118

4.3.1 信息技术设备类产品无线电骚扰标准118

4.3.2 信息技术设备类产品无线电抗扰度标准119

4.4 信息技术设备类产品国际标准介绍120

4.4.1 信息技术设备类产品无线电骚扰标准120

4.4.2 信息技术设备类产品无线电抗扰度标准120

4.5 信息技术设备类产品国内外标准的关系和差异120

4.5.1 与国际标准的关系120

4.5.2 与国内标准的关系121

4.5.3 与国际标准的差异122

第5章 信息技术设备骚扰测量124

5.1 概述124

5.1.1 信息技术设备介绍126

5.1.2 骚扰测量EUT工作状态的选择127

5.1.3 EUT配置129

5.1.4 标准限值135

5.2 信息技术设备电源端传导骚扰电压138

5.2.1 限值应用139

5.2.2 试验设备140

5.2.3 试验布置141

5.2.4 试验方法145

5.2.5 测试结果表达146

5.3 信息技术设备电信端传导骚扰147

5.3.1 限值应用147

5.3.2 试验设备148

5.3.3 试验布置148

5.3.4 试验方法149

5.3.5 测试结果表达151

5.4 信息技术设备辐射骚扰场强(30~1000MHz)151

5.4.1 限值应用151

5.4.2 试验设备153

5.4.3 试验布置154

5.4.4 试验方法154

5.4.5 测试结果表达156

5.5 信息技术设备辐射骚扰场强(1GHz以上)156

5.5.1 限值应用158

5.5.2 试验设备158

5.5.3 试验布置159

5.5.4 试验方法159

5.5.5 测试结果表达160

第6章 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测量161

6.1 概述161

6.1.1 测试基本原理162

6.1.2 电磁危害和抗扰度的关系164

6.1.3 一般测量方法164

6.1.4 性能降低评价方法166

6.2 信息技术设备传导抗扰度167

6.2.1 试验原理167

6.2.2 性能判据168

6.2.3 项目适用性169

6.2.4 试验设备169

6.2.5 试验方法170

6.2.6 试验布置171

6.3 信息技术设备辐射抗扰度172

6.3.1 试验原理172

6.3.2 性能判据173

6.3.3 项目适用性174

6.3.4 试验设备174

6.3.5 试验方法174

6.3.6 试验布置175

6.4 信息技术设备静电放电抗扰度176

6.4.1 试验原理176

6.4.2 性能判据177

6.4.3 项目适用性177

6.4.4 试验设备178

6.4.5 试验方法178

6.4.6 试验布置179

6.5 信息技术设备电快速脉冲群抗扰度179

6.5.1 试验原理180

6.5.2 性能判据181

6.5.3 项目适用性181

6.5.4 试验设备182

6.5.5 试验方法182

6.5.6 试验布置182

6.6 信息技术设备浪涌(雷击)抗扰度183

6.6.1 试验原理184

6.6.2 性能判据185

6.6.3 项目适用性185

6.6.4 试验设备185

6.6.5 试验方法185

6.6.6 试验布置187

6.7 信息技术设备电压暂降、短时中断抗扰度188

6.7.1 试验原理188

6.7.2 性能判据189

6.7.3 项目适用性190

6.7.4 试验设备190

6.7.5 试验方法190

6.7.6 试验布置191

6.8 信息技术设备工频磁场抗扰度192

6.8.1 试验原理192

6.8.2 性能判据192

6.8.3 项目适用性193

6.8.4 试验设备193

6.8.5 试验方法193

6.8.6 试验布置194

第3篇 电磁兼容设计与对策篇199

第7章 信息技术设备传导发射设计与整改要点199

7.1 信息技术设备传导骚扰的形成原因和设计思想199

7.1.1 信息技术设备内部传导骚扰形成的机理199

7.1.2 信息技术设备内部传导骚扰的来源200

7.1.3 信息技术设备电源端传导测试失败的原因201

7.1.4 信息技术设备电源端传导骚扰的传输路径202

7.1.5 信息技术设备交流电源端的滤波电路204

7.2 信息技术设备内部滤波技术的应用205

7.2.1 滤波器的分类205

7.2.2 滤波器的参数206

7.2.3 滤波电路的设计208

7.2.4 信息技术设备滤波器的选择210

7.2.5 信息技术设备滤波器的安装211

7.3 信息技术设备传导骚扰测试整改实例212

7.3.1 液晶显示器滤波电路位置不当造成电源端子骚扰电压超标的整改案例212

7.3.2 触摸屏滤波器安装不当造成电源端骚扰超标的整改案例214

7.3.3 某型号LED显示屏的传导整改案例215

7.3.4 两台机柜之间产生的电磁骚扰解决办法216

第8章 信息技术设备辐射发射设计与整改要点219

8.1 信息技术设备传导骚扰的形成原因和设计思想219

8.1.1 信息技术设备辐射骚扰的形成机理219

8.1.2 信息技术设备辐射骚扰场强测试超标时问题部位的确定220

8.1.3 信息技术设备辐射骚扰场强超标的原因分析220

8.1.4 寄生参数对于信息技术设备EMC性能的影响222

8.1.5 信息技术设备中常见的发射天线模型224

8.2 信息技术设备通过辐射骚扰场强测试的措施226

8.2.1 信息技术设备金属机箱问题的解决226

8.2.2 信息技术设备非金属机箱问题的解决226

8.2.3 信息技术设备线缆问题的解决226

8.3 信息技术设备辐射骚扰测试整改实例228

8.3.1 计算机信号线走线方向不合理造成辐射骚扰超标的整改案例228

8.3.2 计算机互连电缆引起的辐射骚扰超标整改案例230

8.3.3 某型号LED显示屏的辐射骚扰场强整改案例230

8.3.4 利用扩频调制技术进行辐射骚扰场强整改的实例232

第9章 信息技术设备的快速瞬变脉冲群防护236

9.1 信息技术设备快速瞬变脉冲群的发生236

9.1.1 快速瞬变脉冲群产生的原因236

9.1.2 快速瞬变脉冲群带来的危害237

9.2 信息技术设备快速瞬变脉冲群试验失败原因分析237

9.2.1 从干扰施加方式上分析237

9.2.2 从干扰传输方式上分析238

9.2.3 根据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造成设备失效的机理分析239

9.3 信息技术设备快速瞬变脉冲群的防护240

9.3.1 抑制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的一般对策240

9.3.2 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传输环路241

9.3.3 针对电源线试验的措施241

9.3.4 针对信号线试验应采取的措施243

9.3.5 其他端口的防护措施244

第10章 信息技术设备的浪涌(雷击)防护246

10.1 信息技术设备浪涌(雷击)的发生246

10.1.1 浪涌(雷击)产生的原因246

10.1.2 浪涌(雷击)带来的危害246

10.1.3 信息技术设备雷击浪涌分析247

10.2 信息技术设备的浪涌(雷击)防护248

10.2.1 常见的防护器件248

10.2.2 大能量脉冲的防护思路249

10.2.3 信息技术设备防雷击浪涌的设计250

参考文献25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