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二战研究在中国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二战研究在中国
  • 赵文亮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730704853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893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915页
  • 主题词: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二战研究在中国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前言1

Foreword1

第一编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的历程和研究成果分析1

第一章 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的历史回顾1

第一节 1949年以前(第一时期)1

第二节 1950年至2004年(第二时期)5

第二章 祖国大陆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定量分析45

第一节 研究成果定量分析45

第二节 作者队伍定量分析51

第三节 刊载出版第二次世界大战研究成果媒介分析53

第二编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若干重大学术问题研究综述61

第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问题研究综述61

第一节 国外学者的看法61

第二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学者的看法62

第三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学者的研究64

第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问题研究综述76

第一节 1949年以前中国学者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看法76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以前大陆学者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看法77

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二战起点及其相关问题的争鸣79

第三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问题研究综述95

第一节 对中国学术界关于二战性质问题认识的总结与回顾95

第二节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阶段划分102

第三节 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应掌握的原则104

第四章 绥靖政策研究综述106

第一节 绥靖政策的含义与界定106

第二节 绥靖政策的根源107

第三节 绥靖政策的本质和目的109

第四节 绥靖政策的起讫110

第五节 美国与绥靖政策114

第五章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研究综述117

第一节 对苏联选择缔约的认识问题118

第二节 苏联缔约的动机120

第三节 苏联缔约的责任问题121

第四节 条约的性质123

第五节 条约的后果124

第六节 一个与条约有关的问题129

第六章 “奇怪战争”研究综述131

第一节 1979年以前中国学者对“奇怪战争”的认识131

第二节 1980年以来中国学者对“奇怪战争”的研究132

第七章 苏联卫国战争前的外交政策研究综述134

第一节 关于苏联建立“东方战线”问题134

第二节 关于苏联出兵波兰140

第三节 关于苏芬战争140

第四节 关于《苏日中立条约》145

第八章 1940年法国败降原因及其影响研究综述154

第一节 关于法国败降原因的研究155

第二节 关于法国败降影响的研究168

第九章 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严重失利原因研究综述171

第一节 实力对比上的敌强我弱172

第二节 军事上的一系列失误173

第三节 思想认识上的重大失误180

第四节 政治上的个人独断182

第五节 外交上的短视和利己主义184

第十章 珍珠港事件研究综述187

第一节 关于珍珠港事件发生的原因187

第二节 珍珠港事件日美胜败原因分析195

第十一章 原子弹轰炸及其作用和后果研究综述——兼及日本投降的决定因素200

第一节 关于美国使用原子弹的原因和动机201

第二节 关于原子弹轰炸的历史作用205

第三节 关于原子弹轰炸的后果和影响207

第四节 原子弹轰炸的正当性问题209

第五节 关于日本败降的决定因素——一个与原子弹轰炸评价有关的问题210

第十二章 日本投降方式问题研究综述218

第一节 无条件投降原则的提出及其内涵218

第二节 无条件投降原则的作用219

第三节 日本是有条件投降还是无条件投降221

第四节 日本有条件投降的利弊225

第十三章 “冷战”起源及其相关问题研究综述226

第一节 “冷战”的界定226

第二节 “冷战”的起源227

第三节 美、苏、英与“冷战”的起源——关于“冷战”的责任问题231

第四节 “冷战”的影响235

第五节 关于“冷战”的教训236

第六节 “冷战”的结束及其原因237

第七节 雅尔塔体制与“冷战”的关系238

第十四章 中国抗战在二战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综述241

第一节 关于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系242

第二节 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对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和贡献247

第三节 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在促使日本投降过程中的作用257

第四节 中国抗日战争创造了弱国打败强国的宝贵经验259

第五节 关于一些国外学者忽视或贬低中国抗战地位和作用的原因259

第十五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世界的影响研究综述261

第一节 对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影响261

第二节 对世界科技、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265

第三节 对战后世界性改革和发展的影响268

第四节 对战争与和平及世界军事发展的影响270

第三编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著作目录索引274

第一章 1949年以前中国学者著作目录索引274

第一节 总论274

第二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279

第三节 法西斯主义研究280

第四节 战争研究282

第五节 人物研究286

第二章 1950年以来大陆学者二战史著作目录索引287

第一节 总论287

第二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293

第三节 法西斯的侵略及其暴行296

第四节 各战场研究299

第五节 战时国际关系研究306

第六节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309

第七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军事学术研究310

第八节 法西斯的投降、战争审判与反省322

第九节 二战人物研究324

第十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总结332

第三章 1950年以来港台学者二战史著作目录索引337

第一节 总论337

第二节 战场战役与军事学术研究339

第三节 人物研究339

第四章 1949年以前国外学者译著目录索引341

第一节 总论341

第二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342

第三节 法西斯主义研究344

第四节 战争研究346

第五节 二战军事学术研究348

第六节 人物研究350

第五章 1950年以来大陆出版国外学者译著目录索引353

第一节 总论353

第二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354

第三节 法西斯的侵略及其暴行356

第四节 各战场研究359

第五节 战时国际关系研究362

第六节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363

第七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军事学术研究364

第八节 罪行惩治与战争反省376

第九节 二战人物研究377

第十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总结384

第六章 1950年以来港台出版国外学者译著目录索引390

第一节 总论390

第二节 战役研究391

第三节 军事学术研究394

第四节 人物研究397

第四编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论文目录索引401

第一章 总论401

第一节 二战史研究综述与动态401

第二节 二战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405

第三节 学术会议综述407

第四节 二战著作评介416

第五节 其他问题研究422

第二章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与性质425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与起因425

第二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433

第三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特点437

第四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问题439

第三章 法西斯主义与德意日走上战争之路440

第一节 关于法西斯主义的研究440

第二节 德意日的法西斯化与战争准备458

第三节 为发动战争服务的法西斯外交466

第四节 法西斯国家的局部扩张和世界大战策源地的形成469

第四章 民主国家和苏联的绥靖政策与应战策略476

第一节 民主国家和苏联的绥靖政策476

第二节 民主国家和苏联的应战策略487

第三节 1939年:处于转折关头的大国外交497

第五章 法西斯发动全面侵略及其暴行504

第一节 日本的对外侵略及其暴行504

第二节 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及其暴行520

第三节 意大利法西斯的侵略527

第六章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528

第一节 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反法西斯抵抗运动528

第二节 法西斯国家人民的反战斗争536

第七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各战场重大问题探讨539

第一节 总论539

第二节 西欧—大西洋战场研究539

第三节 非洲—地中海战场研究551

第四节 苏德战场与苏联卫国战争研究553

第五节 亚太战场研究564

第八章 欧洲战争爆发后的大国外交与国际关系的互动582

第一节 大战初期阶段的国际关系582

第二节 法西斯侵略集团的形成及内部冲突589

第三节 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合作及其内部冲突591

第四节 交战国之间的关系617

第五节 大战与中立国619

第九章 中国抗日战争与大国关系的互动621

第一节 中国抗日战争研究综述621

第二节 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与国际关系的互动622

第三节 中国全面抗战时期国际关系的互动626

第十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学术研究685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军事战略与战术685

第二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动员与战争经济722

第三节 二战武器装备研究727

第四节 后勤与供应737

第五节 军队指挥与运筹742

第六节 军队编制与管理746

第十一章 盟国反攻与法西斯的失败和投降748

第一节 远东战役和原子弹轰炸748

第二节 关于德日“投降”问题及其争论753

第三节 战争双方胜败原因分析758

第十二章 大国安排与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形成763

第一节 大国安排与雅尔塔体系的形成763

第二节 冷战的起源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769

第十三章 罪行清算与战争反省773

第一节 对德日的占领与处置773

第二节 德日的战争赔偿与战争反省776

第十四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总结799

第一节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与作用799

第二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与教训800

第三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与后果805

第四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纪念与反思819

第五节 中国抗战的地位和作用830

第十五章 二战人物研究853

第一节 法西斯集团人物研究853

第二节 反法西斯同盟人物研究863

第十六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文学艺术881

第一节 战时文学881

第二节 战后的战争反思文学88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