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原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37/30638615.jpg)
- 刘文权,鲁济典主编 著
- 出版社: 重庆:重庆出版社
- ISBN:753660646Ⅹ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408页
- 文件大小:58MB
- 文件页数:42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2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2
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是严密的科学体系8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8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特征10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11
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11
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15
第二章 世界的本质20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20
一、人类对天体演变、地球形成的认识20
二、生命起源、生物进化和人类产生26
三、马克思主义对世界本质的认识30
第二节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33
一、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33
二、意识的本质36
三、人工智能与意识39
第三节 人类对世界本质认识的历史考察42
一、马克思主义以前人类对世界本质的认识42
二、当代西方哲学关于世界本质的某些观点45
第三章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51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51
一、事物联系的普遍性51
二、事物联系的多样性53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55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与运动55
二、物质的永恒运动与相对静止57
三、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58
第三节 世界发展的规律性59
一、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59
二、对立统一规律: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60
三、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68
四、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72
五、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77
第四章 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79
第一节 人类社会的产生79
一、从古猿到人的进化79
二、人类在集体生产劳动中形成社会82
第二节 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84
一、马克思主义以前人们对社会的认识84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基本观点87
第三节 现代西方哲学的社会历史观评介94
一、生物社会学的观点95
二、新托马斯主义的神创历史观98
三、实用主义的多元决定论的观点99
四、“无序论”的社会历史观101
第五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04
第一节 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史104
一、生产力手工阶段105
二、生产力机器阶段106
三、生产力智能机器阶段107
第二节 人类对生产力发展的认识过程109
一、古代关于生产力发展的理论109
二、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关于生产力发展的理论111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发展的理论116
第三节 生产力诸因素的合理组合推动生产力发展117
一、生产力诸因素在质量上的组合118
二、生产力诸因素在数量上的组合121
三、生产力诸因素在地域上的组合122
四、生产力诸因素在时间上的组合124
第四节 正确处理各种外部条件推动生产力发展129
一、地理环境与生产力发展129
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131
三、上层建筑与生产力发展131
四、人口状况与生产力发展133
第六章 商品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35
第一节 商品经济的产生136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136
二、商品经济的一般特征137
第二节 商品及其价值140
一、商品的使用价值140
二、马克思以前的价值论141
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142
第三节 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价值规律148
一、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148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150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历史地位和作用152
一、商品经济的历史地位152
二、商品经济对社会发展的作用154
三、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58
第七章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61
第一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161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162
二、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点163
三、资产阶级革命——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扫清道路164
四、产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统治地位的最终确立164
第二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166
一、资本主义生产实质上是剩余价值的生产166
二、各资本家集团之间通过激烈竞争瓜分剩余价值170
第三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173
一、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173
二、社会资本再生产实现过程的矛盾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76
第四节 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若干观点的批判179
一、几种掩盖剩余价值起源,美化资本主义剥削的观点179
二、为资本主义制度开脱罪责,掩盖资本主义矛盾的几种“理论”181
第八章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阶段184
第一节 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184
一、帝国主义的形成和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创立184
二、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和经济实质187
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192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当代帝国主义的存在形态193
一、战后的科学技术革命193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195
三、生产和资本的更高度集中,金融资本国内统治的加强199
四、资本输出的变化,国际垄断的新发展200
第三节 帝国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207
一、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腐朽性和生产力发展的可能性208
二、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长期性与曲折性210
第四节 评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关于帝国主义的若干观点211
第九章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22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221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221
二、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比较不发达国家取得胜利224
三、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必须经过一个过渡时期226
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22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30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及其重大意义230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231
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232
第三节 社会主义生产的本质235
一、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劳动者的需要235
二、社会主义生产的经济效益236
第四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239
一、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239
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241
第五节 对当代国外社会主义学说的评介243
一、苏联主要经济观点评介244
二、南斯拉夫主要经济观点评介246
三、匈牙利主要经济观点评介248
四、欧洲共产主义主要经济观点评介250
五、民主社会主义主要经济观点评介252
第十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254
第一节 经济机制的内涵和功能254
一、经济机制的含义254
二、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机制的理论255
三、经济机制的调节功能25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259
一、在全社会规模上自觉地运用价值规律259
二、市场调节是商品经济运行机制的基本特征262
三、市场机制与计划机制相结合266
第三节 企业经营机制269
一、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层单位269
二、增强企业活力的关键269
三、企业经营机制的基本特征272
第十一章 社会的政治生活276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276
一、阶级的起源和实质276
二、阶级斗争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280
三、阶级的消灭281
第二节 国家284
一、国家的起源和实质284
二、国家的职能287
三、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288
第三节 社会革命290
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290
二、无产阶级革命292
第四节 政党294
一、政党的产生和本质294
二、政党的类型和政党制度295
三、政党的生存、发展和消亡298
第十二章 社会精神生活301
第一节 社会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301
第二节 道德304
一、道德的实质和特征304
二、道德的继承和发展305
三、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307
第三节 文艺308
一、文艺的产生、本质和特征308
二、文艺的社会作用和评价标准311
第四节 教育313
一、教育的产生及其历史发展313
二、教育的本质和社会作用315
三、社会主义教育317
第五节 科学318
一、科学的实质318
二、科学的发展319
三、现代科学的特点321
四、科学的作用323
第六节 宗教325
一、宗教的本质和特征325
二、宗教产生和发展的根源327
三、宗教的社会作用329
第十三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和人的价值的学说333
第一节 人的本质333
一、马克思主义以前关于人的学说的历史概述333
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37
三、对西方现代思潮中有关人的学说的评介341
第二节 人的价值344
一、人的价值的含义344
二、个人和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46
三、实现人的价值的条件350
第三节 人道主义353
一、人道主义的历史考察353
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联系和原则区别356
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内容359
第四节 人生观362
一、人生观的含义及其形成362
二、无产阶级的人生观和旧人生观的区别及其基本特征365
三、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368
第十四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73
第一节 认识运动的总规律373
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374
二、理论和实践的统一377
第二节 真理发展的规律380
一、客观真理380
二、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过程382
三、真理是在同错误斗争中发展的386
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88
第三节 科学的思维方法392
一、归纳和演绎393
二、分析和综合395
三、抽象上升到具体398
第四节 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401
一、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401
二、人的自由和人类解放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