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铁道建设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铁道建设史
  • 《中国铁路建设史》编委会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ISBN:7113049117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847页
  • 文件大小:227MB
  • 文件页数:91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铁道建设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第一章 中国铁路建设历程15

第一节 清末时期(1876~1911)15

1.铁路在中国的传播15

2.甲午战争前自办铁路17

3.中国铁路向三极发展19

4.清朝筑路总览24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25

1.孙中山对铁路的追求25

2.列强控制铁路和中国借款修路29

3.南京政府施行新路政30

4.抗日战争至新中国成立的中国铁路32

5.民国时期筑路总览34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至“文革”之前(1949~1965)37

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铁路修复和新建37

2.“一五”——铁路发展的良好开端39

3.铁路建设超常规发展与失误43

4.调整时期和西南三线建设的开始47

5.历年投资和固定资产增长48

第四节 “文革”期间和拨乱反正(1966~1980)48

1.西南铁路建设会战49

2.加速西部铁路建设51

3.拨乱反正,探索前进54

4.历年投资和固定资产增长57

第五节 80年代和90年代(1981~2000)59

1.迎难而上改革初见成效59

2.以扩能为中心打好翻身仗64

3.抓住历史机遇,加速铁路建设70

4.历年投资和固定资产增长78

第六节 中国铁路建设的主要经验教训80

1.铁路建设的主要经验80

2.值得注意的教训84

第二章 清末和民国时期修建的铁路87

第一节 外国列强在华修筑的铁路87

1.吴淞铁路87

2.中东铁路88

3.南满支线89

4.胶济铁路91

5.道清铁路92

6.滇越铁路93

7.广九铁路93

8.安奉铁路94

9.博林铁路95

10.海林铁路96

11.牙林铁路96

12.凤上铁路96

13.敦图铁路97

14.朝开铁路98

15.和龙铁路99

16.图佳铁路99

17.拉滨铁路100

18.北黑铁路101

19.绥佳铁路102

20.梅辑铁路103

21.鸭大铁路104

22.长洮铁路104

23.洮阿铁路105

24.新义铁路106

25.虎林铁路107

26.锦承铁路108

27.叶赤铁路109

28.京承铁路109

29.富嫩铁路110

30.抚顺铁路111

31.辽溪铁路112

32.石德铁路112

33.海南本线113

第二节 清政府修建及商办铁路113

1.唐胥铁路113

2.关内外铁路114

3.芦汉铁路114

4.奉榆铁路115

5.台湾铁路116

6.大冶铁路116

7.沪宁铁路117

8.京张绥铁路117

9.正太铁路119

10.汴洛铁路119

11.津浦铁路120

12.吉长铁路121

13.沪杭甬铁路121

14.粤汉铁路122

15.广三铁路122

16.枣台铁路123

17.新宁铁路123

18.南浔铁路124

19.南苑支线124

20.京门铁路124

第三节 民国时期修建的国营、公营及民营铁路125

1.陇海铁路125

2.平齐铁路126

3.浙赣铁路127

4.同蒲铁路128

5.淮南铁路129

6.江南铁路130

7.京赣铁路宣贵段131

8.吉敦铁路131

9.奉海铁路132

10.吉海铁路132

11.梅西支线133

12.齐北铁路133

13.滨北铁路134

14.鹤岗铁路134

15.个碧铁路135

16.南京轮渡135

17.湘黔铁路136

18.湘桂铁路137

19.黔桂铁路138

20.成渝铁路139

21.綦江铁路139

22.叙昆铁路140

23.滇缅铁路140

24.邯涉铁路141

25.狗牙洞铁路141

第三章 新中国修建的铁路143

第一节 50年代建成的铁路143

1.成渝铁路143

2.天兰铁路144

3.兰新铁路145

4.宝成铁路146

5.丰沙铁路147

6.集二铁路147

7.湘桂铁路来睦段148

8.蓝烟铁路149

9.黎湛铁路149

10.鹰厦铁路150

11.外福铁路151

12.京承铁路151

13.武大铁路152

14.包兰铁路153

15.内昆铁路内安段154

16.兰青铁路154

17.兖济铁路155

18.铁路支线156

第二节 60年代建成的铁路157

1.青藏铁路西南段157

2.川黔铁路158

3.干武铁路159

4.太焦铁路160

5.贵昆铁路160

6.通让铁路161

7.汉丹铁路162

8.沟海铁路163

9.成昆铁路163

10.铁路支线164

第三节 70年代建成的铁路167

1.京原铁路167

2.侯西铁路168

3.魏塔铁路169

4.青阜铁路169

5.湘黔铁路170

6.焦枝铁路171

7.通坨铁路172

8.杭长铁路173

9.阳安铁路174

10.济菏铁路174

11.京通铁路175

12.襄渝铁路175

13.辛泰铁路176

14.铁路支线177

第四节 80年代建成的铁路182

1.枝柳铁路182

2.福前铁路183

3.邯长铁路184

4.皖赣铁路185

5.京秦铁路186

6.南疆铁路186

7.阜淮铁路187

8.三茂铁路188

9.大沙铁路188

10.新菏铁路189

11.兖石铁路189

12.万南铁路190

13.坪岚铁路190

14.南防铁路191

15.铁路支线191

第五节 90年代建成的铁路193

1.西延铁路193

2.北疆铁路193

3.包神铁路194

4.商阜铁路195

5.昆玉铁路195

6.孝柳铁路196

7.广梅汕铁路197

8.宣杭铁路197

9.集通铁路198

10.阳涉铁路198

11.平南铁路199

12.胶黄铁路200

13.钦北铁路200

14.达成铁路201

15.向吉铁路201

16.合九铁路201

17.京九铁路202

18.桃威铁路203

19.宝中铁路204

20.侯月铁路204

21.神榆铁路205

22.钦港铁路206

23.南昆铁路206

24.金温铁路207

25.漳泉铁路208

26.石长铁路208

27.横南铁路209

28.广大铁路209

29.黎钦铁路210

30.梅坎铁路211

31.达万铁路211

32.新长铁路211

33.神延铁路212

34.西安安康铁路212

35.水柏铁路213

36.粤海铁路湛海段214

37.内昆铁路水梅段214

38.铁路支线214

第四章 既有铁路技术改造217

第一节 清末和民国时期的铁路改造217

1.东北铁路改造217

2.关内铁路改造218

第二节 新中国铁路技术改造220

1.工程概况220

2.改造的时机和步骤223

3.改造的效果和经验228

第三节 被破坏铁路的修复和改建231

1.哈大铁路231

2.京沈铁路232

3.锦承铁路232

4.沈丹铁路233

5.长白铁路234

6.石拐子铁路234

7.叶赤铁路235

8.吉舒铁路235

9.南票铁路235

10.宝天铁路236

11.宁赣铁路236

12.萧穿铁路237

13.黔桂铁路237

14.昆河铁路238

15.昆一铁路238

16.海南铁路239

第四节 单线铁路局部改造240

1.大郑铁路240

2.平齐铁路240

3.梅辑铁路241

4.滨北铁路241

5.锦高铁路242

6.京山压煤改线242

7.1021工程243

8.包兰铁路244

9.兰青铁路244

10.咸铜铁路245

11.湘桂铁路245

12.黔桂铁路245

13.黎湛铁路246

14.鹰厦和外福铁路246

15.南浔铁路247

第五节 增建二(三)线建设248

1.滨绥铁路248

2.滨洲铁路248

3.辽溪铁路249

4.哈绥佳鹤铁路249

5.丰沙铁路249

6.京广铁路250

7.津浦铁路251

8.沪宁铁路252

9.陇海铁路253

10.石德铁路254

11.淮南铁路254

12.阜淮铁路255

13.武大铁路255

14.沪杭铁路255

15.胶济铁路256

16.浙赣铁路256

17.石太铁路257

18.京包铁路258

19.兰新铁路258

20.焦枝铁路月襄段259

21.南同蒲铁路259

22.宝成铁路阳成段260

23.新菏铁路261

24.京九铁路向龙段261

25.株六铁路261

26.京津铁路三线262

第五章 铁路选线和路网发展263

第一节 清末和民国时期铁路选线概况263

1.外国列强筑路强行选线263

2.以大都市为中心选线264

3.防卫、战备和军事选线265

4.着眼于开发资源选线266

5.移民垦殖和工程难易选线266

第二节 新中国铁路选线成就267

1.深入山区选线扩展路网267

2.用多种方法综合选线270

3.加强大通道和改善铁路布局选线276

第三节 铁路选线的主要经验教训279

1.把握铁路选线的基本原则选好线路279

2.主管部门与专家相结合做好宏观选线281

3.深化地质工作为选线提供详实资料283

4.做好山区铁路越岭和盘山选线284

5.铁路沿河选取坚实稳固的线路位置284

6.回避或跨越泥石流选线285

7.铁路通过滑坡区慎重选线286

8.沙漠地区铁路选线防止沙害286

9.选线不当的教训287

第四节 铁路网日趋完善288

1.清末时期修筑铁路网单元288

2.民国时期构建铁路网骨架288

3.新中国改善铁路布局构建和完善路网289

4.中国铁路跨世纪蓝图290

第六章 路基工程292

第一节 路基工程概况292

第二节 轨道结构与路基地质工作297

1.轨道结构的发展及对路基的要求297

2.修筑路基的地质工作299

第三节 不良地质和特殊土路基的修筑301

1.滑坡区路基的修筑301

2.裂土路基的修筑303

3.软土路基的修筑305

4.粉细砂路基的修筑309

5.黄土路基的修筑310

6.冻土路基的修筑311

7.盐渍土和岩盐路基的修筑313

8.沙漠路基的修筑315

第四节 浸水路基的工程处理317

1.水库路堤工程317

2.滨海路基工程318

3.透水路堤工程320

4.沼泽路基的工程处理320

5.沿河路基冲刷防护及改河321

第五节 路基病害及防治322

1.路基病害防治工作概况323

2.基床病害防治327

3.路堤沉陷的工程处理329

4.路堑崩塌的加固防护330

5.河岸冲刷病害防治工程332

6.沙漠铁路养护332

第六节 路基支挡建筑物333

第七章 桥梁工程339

第一节 铁路桥梁建设发展339

1.铁路桥梁工程概况339

2.铁路桥梁建设成就345

第二节 铁路桥梁勘测设计357

1.水工水文工作和试验研究358

2.地质勘测和桥址选择360

3.基础和墩台的设计364

4.梁的设计373

5.设计标准化和自动化375

第三节 铁路桥梁施工技术379

1.基础施工379

2.墩台施工384

3.梁的架设386

第四节 特色桥梁举例392

1.东岗镇黄河桥392

2.武汉长江大桥393

3.郑州黄河新桥394

4.老昌沟一线天桥395

5.刘家峡黄河桥396

6.南京长江大桥397

7.枝城长江大桥398

8.大水溪三线桥399

9.花溪双曲拱桥400

10.红水河斜拉桥401

11.汉江斜腿刚构薄壁箱形钢梁桥402

12.长东黄河大桥403

13.杭州枢纽大寨港1号中桥404

14.杭州钱塘江第二大桥405

15.海子沟大桥406

16.九江长江大桥406

17.孙口黄河大桥407

18.弋阳葛水河桥407

19.兴义清水河大桥408

20.板其2号大桥408

21.八渡南盘江大桥409

22.喜旧溪大桥410

23.长沙湘江大桥410

24.芜湖长江大桥411

第八章 隧道工程413

第一节 铁路隧道建设概况413

1.各时期隧道建设的发展413

2.铁路隧道分布密度416

3.铁路长大隧道418

4.技术进步与发展方向423

第二节 隧道勘测设计424

1.工作概况424

2.控制测量428

3.地下铁道429

第三节 铁路隧道的辅助坑道432

1.竖井432

2.斜井433

3.横洞434

4.导坑434

5.辅助坑道的综合利用435

第四节 隧道施工技术436

1.围岩分类436

2.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438

3.爆破技术442

4.支护与衬砌444

5.新型轨下基础451

6.防排水与注浆技术452

7.通风与防灾457

第五节 特色隧道举例462

1.狮球岭隧道462

2.兴安岭和新兴安岭隧道462

3.毕科山隧道463

4.南兴安岭隧道464

5.杜草和新杜草隧道464

6.长沙隧道464

7.娄山关隧道465

8.梅子关隧道465

9.凉风垭隧道466

10.沙木拉打隧道467

11.关村坝隧道467

12.驿马岭隧道468

13.胜境关与平关隧道469

14.武当山隧道469

15.银匠界隧道470

16.西坑仔隧道470

17.关角隧道470

18.奎先隧道471

19.雪峰山隧道471

20.下坑隧道472

21.枫林1、2号隧道472

22.南岭隧道473

23.大瑶山隧道474

24.军都山隧道475

25.景忠山隧道476

26.八盘岭隧道477

27.天马山隧道477

28.土岭隧道478

29.关上隧道478

30.新狗磨湾隧道479

31.漏米垭隧道480

32.杏树峁隧道480

33.岐岭隧道480

34.五指山隧道481

35.云台山隧道482

36.分水关隧道482

37.新龙门隧道483

38.米花岭隧道483

39.家竹箐隧道484

40.秦岭隧道485

第九章 枢纽与站场487

第一节 铁路枢纽的发展487

1.北京枢纽487

2.天津枢纽490

3.上海枢纽492

4.郑州枢纽493

5.哈尔滨枢纽495

6.沈阳枢纽495

7.济南枢纽496

8.南京枢纽497

9.武汉枢纽498

10.广州枢纽499

11.齐齐哈尔枢纽499

12.牡丹江枢纽500

13.佳木斯枢纽500

14.吉林枢纽501

15.长春枢纽502

16.四平枢纽502

17.本溪枢纽503

18.通辽枢纽503

19.大连枢纽504

20.锦州枢纽504

21.石家庄枢纽505

22.太原枢纽505

23.大同枢纽506

24.包头枢纽506

25.西安枢纽507

26.宝鸡枢纽508

27.洛阳枢纽509

28.襄樊枢纽509

29.安康枢纽510

30.徐州枢纽510

31.杭州枢纽511

32.合肥枢纽511

33.芜湖枢纽512

34.阜阳枢纽513

35.鹰潭枢纽513

36.株洲枢纽514

37.衡阳枢纽514

38.怀化枢纽515

39.柳州枢纽516

40.南宁枢纽516

41.成都枢纽517

42.重庆枢纽517

43.贵阳枢纽518

44.昆明枢纽519

45.兰州枢纽519

46.乌鲁木齐枢纽520

47.秦皇岛—山海关地区521

第二节 铁路编组站建设521

1.哈尔滨南编组站523

2.苏家屯编组站524

3.沈阳西编组站524

4.山海关编组站525

5.丰台西编组站525

6.石家庄编组站526

7.郑州北编组站527

8.襄樊北编组站528

9.济南西编组站528

10.徐州北编组站529

11.南京东编组站529

12.南翔编组站530

13.阜阳北编组站531

14.鹰潭编组站531

15.株洲北编组站532

16.哈尔滨编组站533

17.三间房编组站533

18.四平编组站534

19.南仓编组站534

20.大同编组站535

21.江岸西编组站535

22.武昌南编组站536

23.西安东编组站536

24.宝鸡东编组站537

25.向塘西编组站537

26.广州北编组站538

27.衡阳北编组站538

28.柳州南编组站539

29.贵阳南编组站539

30.成都东编组站540

31.重庆西编组站540

32.兰州西编组站541

33.牡丹江编组站541

34.长春编组站542

35.通辽编组站542

36.梅河口编组站543

37.太原北编组站543

38.包头西编组站544

39.安康东编组站544

40.青岛西编组站545

41.淮南西编组站545

42.艮山门编组站546

43.来舟编组站546

44.乔司编组站546

45.怀化南编组站547

46.昆明东编组站547

47.武威南编组站548

48.迎水桥编组站548

49.乌鲁木齐西编组站549

第三节 主要经验教训549

1.做好总图规划549

2.枢纽总图与城市规划相配合550

3.合理配置编组站551

4.修建适用的客货运站552

5.“点”“线”能力协调发展553

第十章 电气化铁路554

第一节 国家电气化铁路的萌生和发展554

1.电力牵引的优越性和制式选择554

2.铁路发展电力牵引的条件和要求557

3.国家电气化铁路建设概况558

第二节 单线铁路电气化改造561

1.宝成铁路561

2.陇海铁路西段563

3.成渝铁路564

4.贵昆铁路565

5.湘黔铁路566

6.北同蒲铁路567

7.川黔铁路568

8.包兰铁路568

9.鹰厦铁路569

10.干武铁路570

11.兰武铁路571

12.太岚铁路572

13.西山铁路572

14.成昆铁路573

第三节 双线铁路电气化改造574

1.石太铁路574

2.丰沙大铁路575

3.太焦铁路575

4.京广铁路576

5.陇海铁路郑宝段579

第四节 新建电气化铁路580

1.阳安铁路580

2.襄渝铁路581

3.京秦铁路582

4.宝中铁路583

5.侯月铁路584

6.南昆铁路585

7.西安安康铁路585

第五节 电气化铁路供电及防护586

1.供电方式和交流牵引网586

2.功率因数和改进措施588

3.供电段及设备590

4.电磁影响及防护591

第六节 牵引变电所和接触网593

1.牵引变压器593

2.电容补偿和二次线594

3.远动与自动装置597

4.接触网悬挂形式和绝缘配合599

5.锚段设计和电分相装置601

6.施工和交付运营602

7.腐蚀防治604

第七节 运营效果及发展方向605

1.电力机车的发展和优化使用605

2.电气化铁路的运营效果607

3.电气化铁路建设主要经验608

4.电气化铁路的发展方向610

第十一章 重载铁路和准高速铁路613

第一节 铁路重载运输的发展613

1.铁路重载运输的试验和实施613

2.重载运输相应的配套改造614

第二节 新建重载铁路617

1.大秦铁路617

2.云岗沟铁路621

3.丰准铁路622

4.神黄铁路622

第三节 既有铁路大提速623

1.中国铁路快速运输的发展623

2.主要铁路干线提速改造624

第四节 广深准高速铁路626

1.双线改造和高速建设627

2.准高速牵引供电试验628

3.准高速机车车辆的研制和使用629

4.广九提速(200km/h)改造工程630

第五节 秦沈客运专线632

第六节 京沪高速铁路的研究和设计633

1.京沪高速铁路的前期研究633

2.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的评估634

3.主要技术参数和重大方案634

4.需要研究开发的关键技术635

第七节 磁悬浮铁路技术637

第十二章 铁路客站及房屋建筑640

第一节 铁路房屋建筑概况640

第二节 铁路客站建设642

1.天津站642

2.北京站644

3.汉口站645

4.哈尔滨站645

5.郑州站646

6.济南站647

7.上海站647

8.南京和南京西站648

9.徐州站648

10.广州和广州东站649

11.深圳站649

12.长沙站650

13.西安站651

14.成都站651

15.重庆站652

16.兰州站652

17.二连站653

18.厦门站653

19.乌鲁木齐站653

20.沈阳北站654

21.阿拉山口站654

22.北京西站655

23.杭州站656

24.合肥站和合肥新客站656

第三节 铁路工厂建设657

1.唐山机车车辆厂657

2.戚墅堰机车车辆厂658

3.大连机车车辆厂659

4.四方机车车辆厂660

5.北京二七机车厂661

6.哈尔滨车辆厂661

7.浦镇车辆厂662

8.株洲电力机车厂663

9.柳州机车车辆厂664

10.武昌车辆厂665

11.大同机车厂666

12.兰州机车厂667

13.长春客车厂667

14.贵阳车辆厂668

15.资阳内燃机车厂669

16.广州车辆厂670

17.眉山车辆厂670

18.永济电机厂671

19.山海关桥梁厂672

20.沈阳桥梁厂673

21.丰台桥梁厂674

22.宝鸡桥梁厂674

23.武汉工程机械厂675

24.宝鸡工程机械厂676

25.太原混凝土轨枕厂677

26.鹰潭木材防腐厂677

27.沈阳信号厂678

28.焦作电务器材(电缆)厂679

29.其他工厂679

第十三章 铁路建设管理体制沿革680

第一节 清朝和民国时期铁路建设管理680

1.从无主管部门到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管理(1876~1895)680

2.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到邮传部管理(1895~1911)681

3.民国北京政府交通部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管理(1912~1927)683

4.民国南京、重庆政府铁道部和交通部管理(1928~1949)683

第二节 新中国铁路建设管理684

1.新中国成立初期逐步形成“三足鼎立”(1949~1957)685

2.“大跃进”期间实行“工管合一”(1958~1960)686

3.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恢复又取消承发包制(1961~1966)687

4.军管及交通部时期沿用施工企业全包制(1967~1974)687

5.恢复铁道部和试行企业化管理及“兵改工”(1975~1989)688

6.深化改革逐步实行“政企分开”(1989~2000)688

第三节 铁路建设管理制度发展690

1.铁路工程建设的经营方式690

2.铁路基本建设程序692

3.勘测设计总体负责制与技术人员派遣制693

4.勘测设计文件和概预算编制办法694

5.铁路工程设计鉴定工作制度696

6.施工组织和调度工作制度697

7.工程监理制度的发展698

8.铁路工程竣工验收交接制度699

第四节 铁路法规和工程标准规范700

1.旧中国铁路法规简况700

2.新中国铁路工程标准规范体系的发展702

第十四章 铁路勘测设计和705

施工队伍的发展705

第一节 铁路勘测设计队伍的成长705

1.无固定组织分散作业(1876~1949)705

2.统一机构和专业化队伍的组建(1950~2000)706

第二节 铁路勘测设计装备和技术的改进710

1.仪器设备和技术的传播及提高710

2.航测遥感技术的应用和发展713

3.物探技术开发和地质勘测的深化717

4.原位测试和岩土试验技术的发展721

5.工程经济研究和规划工作的增强723

6.应用计算机技术促进设计自动化725

第三节 铁路施工队伍的发展728

1.铁路施工队伍的构成和变化728

2.施工队伍文化和技术素质的提高730

3.使用民工加大施工力量732

第四节 铁路施工装备和能力的增强733

1.以人力为主小型机具施工阶段733

2.主要工序机械化作业施工阶段734

3.以机械化作业为主的施工阶段735

4.机械化与自动化作业施工阶段735

5.铁路施工工法的编制与实施738

第五节 科研教育事业和学术活动740

1.铁路基建科研机构和工作简况740

2.重大科技成果举例745

3.铁路基建教育工作749

4.学会协会和学术活动750

第六节 铁路建设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752

1.艰苦奋斗勤俭建国752

2.建设“四有”职工队伍753

3.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754

4.在铁路建设会战中当好先行754

第十五章 铁路建设质量、安全与防灾756

第一节 铁路建设质量管理756

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和制度756

2.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推行全面质量管理757

3.推行工程建设监理制度758

4.开展工程质量创优活动758

5.重大事故和质量事故的处理759

第二节 铁路建设安全生产管理763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763

2.重大伤亡事故的调查分析764

3.铁路隧道火灾的救护767

第三节 铁路水害及防洪抗灾768

1.铁路水害概况768

2.预防水害的组织技术措施770

3.防洪抢险和救灾773

第四节 铁路泥石流灾害防治774

1.泥石流灾害简况774

2.泥石流防治工程777

3.提高管理及防治技术水平779

第五节 铁路滑坡灾害防治780

1.滑坡灾害情况及特点780

2.滑坡灾害防治工程782

第六节 铁路岩溶灾害的防治786

第七节 铁路风沙灾害的防治788

1.铁路风沙灾害概况788

2.铁路治沙经验789

第八节 铁路地震灾害防治791

1.中国大地震简况791

2.铁路防震抗震工作的开展792

3.既有建筑物的防震研究与实施793

第九节 铁路冻害防治794

第十节 铁路环境保护和减灾796

1.铁路环境保护工作概况797

2.加强环境保护和减少人为灾害799

3.建立铁路防灾综合体系801

第十六章 合资铁路、地方铁路、专用铁路及港台铁路803

第一节 合资铁路803

1.合资铁路发展简况803

2.合资铁路管理模式的创新805

3.主要经验808

第二节 地方铁路809

1.清末和民国时期省市商民修筑铁路810

2.新中国地方铁路的发展813

3.各省市自治区修建和经营铁路简况816

第三节 专用铁路825

1.森林铁路825

2.工矿企业铁路825

3.铁路专用线826

4.军用铁路827

第四节 香港铁路828

1.九广铁路828

2.地铁和轻轨829

3.新机场铁路829

4.西部铁路830

第五节 台湾铁路831

1.台湾铁路发展简况831

2.台湾专用铁路834

3.台湾高速铁路的筹建834

附 录836

1.中国铁路主管机关及主要负责人(1886~2000)836

2.有关铁路名称演变838

3.铁路基建单位变动简况842

4.本书组织编写单位和提供资料单位8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