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用血瘀证学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实用血瘀证学 第2版
  • 陈可冀,史载祥主编;杜金行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81068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909页
  • 文件大小:219MB
  • 文件页数:927页
  • 主题词:血瘀-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实用血瘀证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1

第一章 血瘀证概论1

第二章 血瘀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3

第一节 血瘀证的病因3

第二节 血瘀证的发病机制4

第三节 活血化瘀经方研究7

第三章 血瘀证的辨证13

第一节 血瘀证的主要脉证13

第二节 血瘀证体征的量化14

第三节 血瘀证的辨证方法17

第四节 血瘀证的现代分类19

第五节 血瘀证的各类兼证20

第四章 血瘀证诊断标准及定量诊断22

第一节 血瘀证诊断研究概况22

第二节 血瘀证综合诊断标准24

第三节 血瘀证定量(记分)诊断标准27

第四节 血瘀证及其类型诊断新标准30

第五节 血瘀证诊断标准存在的问题及修订研究思路34

第五章 血瘀证治则和治法40

第一节 血瘀证治则的基本要点40

第二节 常见血瘀证的治疗方法43

第三节 血瘀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47

第六章 血瘀证的基础研究51

第一节 血液流变学研究51

第二节 血小板功能研究61

第三节 血管活性因子研究77

第四节 炎症与结缔组织代谢研究87

第五节 微循环研究98

第六节 凝血功能研究102

第七节 血流动力学研究120

第八节 组织氧利用研究125

第九节 血流剪应力生物效应的研究132

第十节 气体信号分子的研究138

第七章 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究144

第一节 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144

第二节 基于中医病因的血瘀证动物模型146

第三节 模拟血瘀证客观病理改变的动物模型150

第八章 活血化瘀药理研究156

第一节 概论156

第二节 活血化瘀药物研究166

丹参166

鸡血藤184

当归185

川芎192

蒲黄200

红花203

刘寄奴207

五灵脂207

郁金209

三七211

姜黄218

泽兰219

苏木220

益母草223

延胡索227

牛膝230

乳香234

没药235

蛴螬237

鬼箭羽239

王不留行240

水蛭241

虻虫245

三棱247

莪术249

血竭253

桃仁255

?虫258

干漆259

紫葳260

赤芍260

牡丹皮264

第三节 活血化瘀复方研究267

一、补阳还五汤267

二、血府逐瘀汤270

三、失笑散274

四、桃红四物汤276

五、桃核承气汤(桃仁承气汤)278

六、温经汤(大温经汤)280

七、通窍活血汤282

八、少腹逐瘀汤283

九、膈下逐瘀汤285

第九章 血瘀证的非药物(针灸)疗法287

第一节 针灸对机体血液流变学的影响287

第二节 针灸对机体微循环的影响290

第三节 针灸对机体血流动力学的影响291

第四节 针灸对血瘀证影响的实验研究292

下篇299

第一章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299

第一节 缺血性脑血管病300

第二节 出血性脑血管病318

第三节 癫痫326

第四节 震颤麻痹331

第五节 面神经炎339

第六节 精神分裂症343

第七节 睡眠障碍348

第八节 偏头痛355

第九节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364

第十节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367

第十一节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375

第十二节 老年性痴呆381

第二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387

第一节 冠心病心绞痛388

第二节 心肌梗死395

第三节 高血压病403

第四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414

第五节 风湿性心瓣膜病418

第六节 心律失常423

第七节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30

第八节 心肌病437

第三章 周围血管病441

第一节 血栓性静脉炎441

第二节 多发性大动脉炎450

第三节 红斑性肢痛症456

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462

第一节 慢性胃炎464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471

第三节 上消化道出血476

第四节 胃肠道功能紊乱482

第五节 病毒性肝炎485

第六节 肝硬化491

第七节 慢性胰腺炎502

第八节 溃疡性结肠炎507

第五章 呼吸系统疾病518

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病524

第二节 肺间质纤维化531

第三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546

第四节 支气管扩张症555

第五节 肺脓肿562

第六章 泌尿系统疾病570

第一节 慢性肾小球肾炎575

第二节 肾病综合征581

第三节 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症588

第四节 糖尿病肾病597

第五节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607

第六节 慢性肾衰竭611

第七节 慢性前列腺炎622

第八节 前列腺增生症626

第九节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632

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640

第一节 骨髓增殖性疾病640

第二节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657

第三节 高黏滞血症663

第八章 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670

第一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670

第二节 硬皮病676

第三节 强直性脊柱炎684

第四节 类风湿关节炎692

第九章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703

第一节 糖尿病703

第二节 血脂异常709

第三节 代谢综合征715

第十章 肿瘤724

第一节 良性肿瘤727

第二节 肺癌729

第三节 乳腺癌734

第四节 食管癌739

第五节 癌性疼痛744

第十一章 外科系统疾病749

第一节 甲状腺肿瘤750

第二节 乳腺增生及肿瘤754

第三节 阑尾炎757

第四节 急性胰腺炎760

第五节 肠梗阻765

第十二章 皮肤科疾病772

第一节 黄褐斑772

第二节 结节性红斑775

第三节 银屑病778

第四节 蛇串疮782

第十三章 骨伤科疾病786

第一节 颈肩痛786

第二节 腰腿痛790

第三节 坐骨神经痛796

第四节 骨折800

第五节 无菌性骨坏死810

第六节 骨质疏松症815

第十四章 妇产科疾病822

第一节 痛经822

第二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附:子宫腺肌病)828

第三节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844

第十五章 儿科疾病852

第一节 小儿肺炎853

第二节 支气管哮喘858

第三节 过敏性紫癜862

第四节 小儿白血病865

第五节 病毒性心肌炎870

第十六章 眼科疾病874

第一节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874

第二节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880

第三节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884

第四节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888

第五节 角膜瘢痕893

第十七章 耳鼻喉科疾病897

第一节 突发性耳聋897

第二节 慢性喉炎900

方剂索引9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