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科举制度通史 辽金元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科举制度通史 辽金元卷
  • 张希清,毛佩琦,李世愉主编;武玉环,高福顺,都兴智,吴志坚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132276;9787208131842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583页
  • 文件大小:301MB
  • 文件页数:64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科举制度通史 辽金元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辽代卷3

第一章 绪论3

第一节 辽朝科举制度研究的重要性3

第二节 辽朝科举制度学术史回顾5

第三节 辽朝科举制度研究的史料运用10

第二章 辽朝科举制度的形成和发展13

第一节 辽朝科举制度的形成14

一、辽朝科举取士的肇始14

二、初创时期辽朝科举制度的特征19

第二节 辽朝科举制度的发展22

一、辽朝科举制度的完善23

二、辽朝科举制度的鼎盛26

三、辽朝科举制度的尾声30

第三章 辽朝科举考试的运行机制31

第一节 辽朝科举应试的对象31

一、应试对象的地域31

二、应试对象的范围35

三、对应试对象的限制38

第二节 辽朝科举考试的应试科目40

一、常举41

二、制举44

第三节 礼部贡院和知贡举47

一、礼部贡院47

二、知贡举49

第四节 辽朝科举考试的程序50

第五节 辽朝科举考试的内容56

第四章 辽朝科举考试的规模61

第一节 辽朝开科次数和年限61

一、辽朝进士科放进士的次数61

二、辽朝进士科放进士的年限65

第二节 辽朝科举考试的分等录取和录取人数68

一、辽朝科举考试的分等录取68

二、辽朝科举考试的历科录取人数70

第三节 历科状元与擢第进士之礼遇76

一、历科状元76

二、擢第进士之礼遇81

第四节 辽朝进士题名录84

第五章 辽朝科举制度的总体评价108

第一节 辽朝科举制度的特征108

一、继承与发展了唐宋科举制度109

二、变革了辽朝选官制度110

三、有效地向北方游牧民族地区传播了中原儒家文化111

四、具有明显的民族性113

第二节 辽朝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114

一、为辽朝官僚机构输送大批治世人才114

二、促进儒家文化在北方草原的广泛传播127

三、提高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水平131

第三节 辽朝科举制度发展的历史局限性133

一、辽朝科举制度发展的地域不平衡性133

二、辽朝科举制度发展的相对滞后性137

参考文献139

金代卷155

绪论155

第一章 金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158

第一节 金代科举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158

一、宋朝在复燕过程中的失误为金朝提供机遇159

二、金朝对新占领地区政策的及时调整160

三、实行科举制对巩固金初统治、促进金政权封建化的作用163

第二节 太宗、熙宗时期的科举取士164

一、金太宗天会年间的科举考试164

二、熙宗时期的科举考试169

第三节 海陵王对科举制度的改革170

一、建立教育机构,培养金朝的知识分子170

二、并南北选为一,精简科目171

三、确立殿、省、府、乡四级考试制度173

第四节 世宗章宗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175

一、世宗朝的科举考试175

二、章宗对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完善178

第五节 金代晚期科举的衰落180

一、考试时间和地点的变更180

二、科举取士制度的混乱181

三、文风的衰落183

第二章 金代科举的四级考试制度185

第一节 金代科举禁限及考试搜检制度185

一、金代科举禁限185

二、严格的考试监考搜检制度188

第二节 金代乡试和府试190

一、金代乡试190

二、金代府试192

第三节 金代会试和殿试195

一、金代会试195

二、金代殿试197

第三章 金代科举的考试科目202

第一节 汉儿科举的词赋、经义进士科202

一、金代取士科目与唐、宋、辽的关系202

二、三年一举与取士等第203

三、金代的词赋科205

四、金代的经义科207

第二节 女真人策论进士科210

一、女真进士科的创立210

二、考试内容、时间和地点211

三、榜次与录取情况212

四、女真进士科的特点214

五、女真进士的政绩和学术成就215

第三节 明经科、律科和经童科216

一、金代的明经科216

二、金代的律科218

三、金代的经童科220

第四节 金代的武举和特科223

一、金代的武举223

二、金代的特科225

第五节 金代的恩例和特赐进士228

一、金代的恩例228

二、金代的特赐进士230

第四章 金代科举的考官制度和试题233

第一节 乡试和府试考官233

一、乡试考官233

二、府试考官234

第二节 省试和殿试考官235

一、省试知贡举官236

二、殿试读卷官238

第三节 考试题目和程文241

一、天会皇统年间的考试题目241

二、海陵朝的考试题目243

三、世宗朝的考试题目244

四、章宗至金末的考试题目246

五、程文举例249

第五章 金代进士及诸科举人的授官制度251

第一节 词赋、经义进士的授官251

一、中第后的各种仪式251

二、天会皇统年间汉进士的授官252

三、海陵朝汉进士授官254

四、世宗至金末汉进士授官255

第二节 女真进士的授官257

一、女真进士释褐授官257

二、女真进士官职的迁转259

第三节 恩例、宏词、特赐进士及诸科举人授官261

一、恩例、特赐进士、宏词科授官261

二、明经、律科、经童科举人授官264

第六章 金代科举榜次及魁元267

第一节 天会皇统年间榜次及魁元的考察267

一、天会年间科举榜次268

二、天眷皇统年间科举榜次272

第二节 海陵王和世宗两朝榜次273

一、天德正隆年间科举榜次273

二、世宗朝科举榜次275

第三节 章宗至金末科举榜次278

一、章宗朝及卫绍王朝榜次278

二、宣宗、哀宗朝科举榜次280

第四节 金代状元的籍贯、政绩和学术成就283

一、金代状元籍贯和政绩283

二、金代状元的学术成就286

第七章 金代科举制度的特点及历史影响289

第一节 金代科举制度的时代特点289

第二节 金代科举制度的民族性特点294

第三节 金代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与影响302

第四节 金代科举对女真族的影响310

一、政治方面对女真族的影响310

二、文化方面对女真族的影响313

第八章 金代科举事迹考略318

第一节 四元及第的孟宗献318

一、四元及第 名扬天下318

二、孟氏的学问和生平319

第二节 一门三状元的燕京吕氏家族320

一、吕氏家世321

二、状头家世传三叶,天下科名占两魁323

第三节 辽阳渤海人的科举世家324

一、辽阳张氏325

二、熊岳王氏326

三、辽东高氏327

第四节 金代辽宁籍两状元事迹考略329

一、奥屯忠孝是女真进士科状元329

二、奥屯忠孝的籍贯331

三、奥屯忠孝的功与过333

四、词赋状元张甫事迹考略336

附录 金代进士题名录338

参考文献433

元代卷441

绪论441

第一章 科举历史沿革443

第一节 科举停顿与儒户制的确立443

第二节 贡儒与科举447

第三节 元朝前期关于科举的争议451

第四节 科举的恢复与反复455

第二章 科举制度462

第一节 《考试程式》与《科举条画》462

第二节 考试内容和标准467

第三节 会试名额的地域分配469

第四节 国子监与科举473

第三章 三场考试479

第一节 明经479

一、经问、经疑479

二、经义483

第二节 古赋490

第三节 策问495

第四章 乡试501

第一节 乡试的组织与录取501

一、乡试的准备502

二、帘外官的工作511

三、帘内官的阅卷工作514

四、乡试组织的特征519

第二节 举子的应试523

一、推举和冒贯523

二、考试的准备工作527

三、考场纪律与作弊529

四、鹿鸣宴和赴试大都531

第五章 会试、殿试535

第一节 会试535

一、考试与录取535

二、“进士乡会”与落第“恩例”539

第二节 殿试541

一、考试和唱名541

二、“进士受恩例”546

三、进士授官及仕途549

四、殿试的特征550

第六章 科举的影响552

第一节 科举与元代社会552

第二节 科举与元代经学555

第三节 科举与元代文学563

结语573

参考文献5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