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内部审计操作实务 从2014年1月1日起执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内部审计操作实务 从2014年1月1日起执行](https://www.shukui.net/cover/45/30607784.jpg)
- 贺志东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233555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82页
- 文件大小:90MB
- 文件页数:396页
- 主题词:内部审计-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内部审计操作实务 从2014年1月1日起执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篇内部审计综合知识2
第1章 内部审计概论2
1.1 内部审计综述2
1.1.1 内部审计的种类2
1.1.2 内部审计的对象4
1.1.3 内部审计的任务5
1.1.4 内部审计的特征6
1.1.5 内部审计的原则6
1.1.6 内部审计的依据7
1.1.7 内部审计的组织方式8
1.1.8 内部审计机构9
1.1.9 内部审计人员14
1.2 内部审计准则15
1.2.1 内部审计准则综述16
1.2.2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17
1.2.3 内部控制审计准则18
1.2.4 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和报告20
第2篇 内部审计作业准则24
第2章 内部审计证据24
2.1 内部审计证据综合知识24
2.1.1 内部审计证据的特性26
2.1.2 内部审计证据的种类26
2.2 内部审计证据的收集、分析和运用28
2.2.1 内部审计证据的收集28
2.2.2 内部审计证据的分析32
2.2.3 内部审计证据的综合运用33
第3章 内部审计工作程序35
3.1 内部审计准备阶段35
3.1.1 明确内部审计事项的性质35
3.1.2 制定内部审计工作计划35
3.1.3 制定内部审计工作实施方案36
3.1.4 确定内部审计工作方式36
3.1.5 下达审计通知书36
3.2 内部审计实施阶段36
3.2.1 测试36
3.2.2 检查分析37
3.2.3 初步总结38
3.3 内部审计报告阶段38
3.3.1 撰写内部审计报告38
3.3.2 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38
3.3.3 下达审计决定39
3.3.4 审计资料归档39
3.4 内部审计后续阶段39
3.4.1 定期回访,检查整改情况40
3.4.2 编写后续内部审计报告,总结审计效果40
第4章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41
4.1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综述41
4.1.1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41
4.1.2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42
4.2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管理43
4.2.1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的审核43
4.2.2 内部审计工作底稿的所有权及保管43
第5章 内部审计方法46
5.1 内部审计基本方法46
5.1.1 内部审计基本方法的运用46
5.1.2 内部审计基本方法的内容46
5.2 审计检查方法47
5.3 审计调查方法50
5.3.1 观察法51
5.3.2 函证法51
5.3.3 询问法52
5.3.4 盘存法52
5.3.5 测量法53
5.3.6 备记录法53
5.3.7 假设法54
5.4 审计分析方法54
5.4.1 比较法54
5.4.2 比率法55
5.4.3 账户法55
5.4.4 趋势法56
5.4.5 模拟法56
5.4.6 预测法57
5.4.7 决策法57
5.4.8 控制法57
5.4.9 因素法58
5.4.10 成本法58
5.5 抽样审计方法60
5.5.1 抽样审计概述60
5.5.2 统计抽样方法62
5.5.3 属性抽样审计69
5.5.4 变量抽样审计82
第6章 计算机内部审计100
6.1 计算机内部审计概述100
6.1.1 计算机内部审计的特征100
6.1.2 计算机内部审计与计算机会计的关系105
6.1.3 计算机内部审计的内容107
6.1.4 计算机内部审计的方式108
6.1.5 计算机内部审计的方法108
6.1.6 计算机内部审计的步骤110
6.2 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审计112
6.2.1 数据处理电算化对传统的内部控制的影响112
6.2.2 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的内容113
6.2.3 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115
6.3 计算机系统程序审计115
6.3.1 计算机系统程序内部审计的目标115
6.3.2 计算机系统程序内部审计的方法116
6.4 计算机系统数据文件审计118
6.4.1 审查计算机系统数据文件的内部控制制度118
6.4.2 审查数据文件内容的真实性和正确性118
6.4.3 计算机系统程序审计与数据文件审计的关系119
6.5 计算机系统开发审计120
6.5.1 计算机系统开发审计的主要目标120
6.5.2 计算机系统开发审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法122
6.5.3 计算机系统开发审计的独立性122
6.6 计算机辅助内部审计122
6.6.1 计算机辅助内部审计管理123
6.6.2 计算机辅助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123
6.7 网络系统审计124
6.7.1 网络系统内部审计的含义125
6.7.2 网络系统内部审计的特点125
6.7.3 网络系统内部审计的内容126
6.8 计算机舞弊的控制和审计127
6.8.1 计算机舞弊的手法127
6.8.2 计算机舞弊者的类型128
6.8.3 计算机舞弊的危害128
6.8.4 计算机舞弊的对策128
第7章 后续内部审计130
7.1 后续内部审计综述130
7.1.1 后续内部审计的标准130
7.1.2 后续内部审计的政策131
7.1.3 后续内部审计应注意的问题132
7.2 后续内部审计步骤133
第8章 内部审计报告135
8.1 内部审计报告综述135
8.1.1 内部审计报告的种类136
8.1.2 内部审计报告的体裁137
8.1.3 内部审计报告的构成要素137
8.1.4 内部审计项目目标的要求138
8.1.5 中期内部审计报告138
8.2 内部审计报告的编报139
8.2.1 编制内部审计报告应当遵循的原则139
8.2.2 内部审计报告分级复核制140
8.2.3 内部审计报告的主要内容140
8.2.4 内部审计报告的基本格式142
8.2.5 内部审计报告编制的程序和方法144
8.2.6 内部审计报告的复核、发送和保存145
第3篇 内部审计业务准则148
第9章 经济效益内部审计148
9.1 经济效益内部审计概述148
9.1.1 经济效益内部审计的概念148
9.1.2 经济效益内部审计的分类148
9.2 经济效益内部审计方法149
9.2.1 经济效益调查的方法149
9.2.2 经济效益内部审计的专门技术方法149
9.3 经济效益内部审计程序151
9.3.1 准备阶段151
9.3.2 实地调查阶段152
9.3.3 审计方案编制阶段154
9.3.4 审计实施阶段154
9.3.5 报告与事后查询阶段155
9.4 业务经营内部审计156
9.4.1 销售业务效益审计156
9.4.2 生产效益审计158
9.4.3 资金使用效益审查160
9.4.4 筹资业务审查162
9.5 质量内部审计实务163
9.5.1 对满足客户需要的审查163
9.5.2 对产品和服务属性的审查164
9.5.3 对生产和送交过程的审查164
9.6 管理内部审计实务165
9.6.1 对企业目标的适应性、实用性、现实依据及其他的审查165
9.6.2 对企业信誉的审查165
9.6.3 对企业组织与投资者的经营关系的审查165
9.6.4 对企业内部管理者与员工关系的审查165
9.6.5 对管理有效性的审查166
第4篇 内部审计管理准则182
第10章 内部审计管理182
10.1 内部审计管理概述182
10.1.1 内部审计管理的概念182
10.1.2 内部审计工作管理体系182
10.2 内部审计部门管理183
10.2.1 内部审计部门管理的标准183
10.2.2 内部审计部门的计划管理183
10.2.3 制定审计工作手册184
10.2.4 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管理185
10.2.5 内部审计部门的质量管理186
10.2.6 内部审计部门与外部审计机构的合作186
10.3 内部审计计划管理188
10.3.1 明确审计目标189
10.3.2 确定应审计单位189
10.3.3 确定审计重点189
10.3.4 制定长期计划189
10.3.5 制定年度计划190
10.3.6 执行计划190
10.3.7 协调计划191
10.3.8 拟定汇总工作报告191
10.4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193
10.4.1 分级质量监督制度194
10.4.2 内部检查制度194
10.4.3 外部检查制度195
10.5 内部审计项目管理196
10.5.1 内部审计项目管理的标准196
10.5.2 不同层次人员在内部审计项目中的不同作用197
10.5.3 内部审计项目管理的手段200
10.6 内部审计关系处理202
10.6.1 内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关系202
10.6.2 人际关系204
10.7 内部审计档案管理205
10.7.1 内部审计档案的分类205
10.7.2 内部审计档案的保管207
10.8 内部审计培训管理207
10.8.1 确定培训方针207
10.8.2 进行需求调查208
10.8.3 拟定培训大纲209
10.8.4 参照作业评价209
10.8.5 制定培训计划209
10.8.6 协调培训资源210
10.8.7 多种渠道培训210
10.8.8 评价反馈210
第11章 内部审计信息221
11.1 内部审计信息综合知识221
11.1.1 内部审计信息的分类221
11.1.2 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内部审计信息处理的原则222
11.2 内部审计信息处理程序223
11.2.1 内部审计信息收集阶段223
11.2.2 内部审计信息分析阶段223
11.2.3 内部审计信息传递阶段224
11.2.4 内部审计信息运用阶段224
11.2.5 内部审计信息储存阶段224
第5篇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230
第12章 业务循环内部审计230
12.1 企业的基本业务循环230
12.2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审计231
12.2.1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基本业务231
12.2.2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基本内部控制制度233
12.2.3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基本业务流程236
12.2.4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主要凭证240
12.3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审计241
12.3.1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基本业务241
12.3.2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基本内部控制制度243
12.3.3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基本业务流程245
12.3.4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主要凭证及其传递程序248
12.4 生产循环的内部审计261
12.4.1 生产循环的基本业务261
12.4.2 生产循环的基本内部控制制度262
12.4.3 生产循环的基本业务流程270
12.4.4 生产循环的主要凭证及其传递程序271
12.5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内部审计273
12.5.1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基本业务273
12.5.2 筹资活动的基本内部控制制度274
12.5.3 投资活动的基本内部控制制度275
12.5.4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基本业务流程278
12.5.5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279
12.6 现金的内部审计281
12.6.1 现金与基本业务循环281
12.6.2 现金的基本业务281
12.6.3 现金的内部控制目标和内部控制要点281
12.6.4 现金的基本业务流程283
12.6.5 现金的主要凭证286
第13章 基本建设项目内部审计288
13.1 开工前审计289
13.1.1 审查基本建设程序执行情况289
13.1.2 审查基本建设资金的来源290
13.1.3 审查初步设计概算290
13.2 在建项目审计294
13.2.1 投资包干审计294
13.2.2 基本建设财务审计296
13.2.3 基本建设物资审计298
13.2.4 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和工程承发包审计300
13.3 竣工决算审计302
13.4 投资效益审计304
13.4.1 建设速度审计304
13.4.2 建设质量审计305
13.4.3 建设成本审计305
附录 内部审计法规汇编323
附录1323
附录2328
附录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