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此生不渝 我的台湾、美国、大陆岁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此生不渝 我的台湾、美国、大陆岁月](https://www.shukui.net/cover/40/30605470.jpg)
- 邵玉铭著 著
- 出版社: 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 ISBN:957084241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59页
- 文件大小:58MB
- 文件页数:42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此生不渝 我的台湾、美国、大陆岁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5
第-章 童年的「流亡三部曲」25
一、老家北大荒25
二、父亲抗日,投奔西安27
三、母子万里寻亲28
四、返乡东北32
五、逃难上海33
六、台湾——香蕉天堂35
第二章 生涯多转折37
一、刘自然事件37
二、就读政大外交系39
三、初进外交部44
四、留学美国:蒋廷黻大使的感召46
第三章 美国新英格兰的留学生涯49
一、佛莱契尔法律外交学院49
二、美国参加越战的争议55
三、反主流文化运动59
四、打工与交友61
五、「美国之音」工作64
第四章 「乱世佳人」家乡的教书生活67
一、三更灯火五更鸡67
二、《南方的心灵》71
三、以历史为志业73
四、黑色的一九六八年75
第五章 芝加哥大学:随师习道记79
一、芝大校训、学风与学运79
二、主授美国历史的恩师——富兰克林88
三、主授美国与东亚关系的恩师——入江昭90
四、主授中国现代史的恩师——孔复礼92
第六章 为何中国知识分子左倾?97
一、说之以理98
二、动之以情104
三、爱国诗人闻一多的悲剧111
第七章 毛泽东的中国: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23
一、反右派斗争123
二、三面红旗运动126
三、文化大革命127
第八章 激情、分裂、抉择——留美华人的保卫钓鱼台运动133
一、前言133
二、源起与一月之大游行134
三、四月大游行137
四、保钓运动开始向左转137
五、安娜堡国是大会140
六、保钓左派代表访问北京146
七、「反共爱国联盟」——右派大反击148
八、我对保钓左派人士之批评151
九、台湾不保钓?大陆有保钓?154
十、保钓运动后各派保钓人士之动向156
十一、对保钓运动左派思潮之反思167
十二、总结:功大于过,瑕不掩瑜171
十三、出版《保钓风云录》172
十四、向美国建言解决钓鱼台争议176
十五、邵家两代保钓178
第九章 「中国热」与西方对中共评价之两极化181
一、圣母大学181
二、美国和中国为何相互拥抱?185
三、西方人士对中共的正面看法186
四、西方人士对中共的负面看法190
五、我的看法194
六、中共对毛泽东及文革的看法198
第十章 美台断交,共赴国难201
一、个人对处理台美关系的建言201
二、美台断交,美中建交205
三、参与「台湾关系法」之游说工作207
四、共赴国难209
第十一章 客座中央研究院:研究大陆为何沦陷211
一、雅尔达密约与马歇尔使华212
二、苏联为何要控制东北?213
三、蒋中正为何拒绝与史达林合作?214
四、为何美国不愿介入国共内战222
五、「国家」一曲打动心弦225
第十二章 杭立武先生提携,终于返乡回国227
一、游子返乡227
二、杭立武生平及重要贡献228
三、「亚洲与世界社」与学术外交229
四、「中国人权协会」及取消戒严之建议书230
第十三章 政大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学术外交233
一、中心的历史与任务233
二、中心之改革工作235
三、蒋经国总统之领导风格237
四、学术外交之一:大西洋理事会238
五、学术外交之二:中美大陆会议240
六、学术外交之三:「国际政治学会」会籍问题241
七、学术外交之四:香港的历史角色与未来影响243
八、王永庆对台湾发展之远见245
九、国际开会文化之异同246
十、工作之动力247
第十四章 出任政府、总统、行政院长之发言人249
一、俞国华院长249
二、蒋经国总统260
三、李登辉总统263
四、李焕院长266
五、郝柏村院长268
六、感想279
第十五章 新闻事业之「解严」与「兴利」283
一、导言283
二、开放报禁284
三、开放台湾禁歌289
四、开设电影分级制及审检《悲情城市》291
五、筹建公共电视台294
六、开办台北国际书展306
七、设立金曲奖307
八、做李安大导演的小「推手」309
九、和证严上人结缘309
第十六章 开放两岸新闻与文化交流313
一、导言:我国大陆政策的内在局限313
二、开放两岸记者互相采访315
三、开放大陆出版品来台318
四、开放大陆「黄河大合唱」禁歌323
五、「林青霞事件」326
六、感想328
第十七章 台湾向国际社会发声发光331
一、从解除戒严到五二○事件331
二、六四天安门事件336
三、在国外成立「中华新闻文化中心」340
四、阐释「中美两大民族之使命感与命运论」345
五、男女平权:国际新闻人员特考与外放347
第十八章 惜别新闻局:依旧青山绿树多351
一、对大众传播事业之建议与协助351
二、对大众传播事业之评价353
三、辞职353
第十九章 重回学术界361
一、重执教鞭:政治大学外交系所复课361
二、哈佛大学出版《司徒雷登与中美关系》363
三、兼任「联合报系文化基金会」执行长372
四、重返政大国关中心379
五、重回学术外交之一:英国国会演说381
六、重回学术外交之二:美国国会作证382
七、重回学术外交之三:台海危机与美中台三角关系384
八、解读李光耀资政388
第二十章 穿梭两岸,搭建和平桥梁391
一、两岸应借镜「德国经验」与珍视「台湾经验」(一九九二年)392
二、从「江八点」到汪道涵之「邦联制」(一九九五年)397
三、对国统会之建言(一九九五年)402
四、政大国关中心与大陆「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签订合作协定(一九九五年)403
五、为化解两岸紧张关系建言(一九九五年)404
六、「两岸签订和平协定」之研究报告(一九九六年)405
七、台湾处理两岸关系之六项原则(一九九六年)406
八、汪道涵谈马英九(一九九八年)407
九、为汪道涵来台等相关事宜交换意见(一九九八年、一九九九年)411
十、哈佛大学讨论李登辉「两国论」(一九九九年)414
十一、解读李登辉总统417
十二、捍卫中华民国(二○○○年)422
十三、对大陆进忠告(二○○八年)424
十四、开放大陆学生来台留学之呼吁(二○○九年)426
十五、大陆必须接受中华民国之存在(二○一二年)428
十六、总结:改善两岸关系唯靠孟子良言430
第二十一章 中华民国生存之意义433
一、海洋中国与大陆中国433
二、台湾之历史角色、经验与抱负434
三、台湾之安全与出路440
结语445
谢启447
一生大事纪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