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沈阳师范大学法律文化协同创新文库 汉语言的法文化透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沈阳师范大学法律文化协同创新文库 汉语言的法文化透视
  • 霍存福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85609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70页
  • 文件大小:102MB
  • 文件页数:280页
  • 主题词:汉语-法律语言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沈阳师范大学法律文化协同创新文库 汉语言的法文化透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法言法语与法律、法学2

一、法律、法学造就了法言法语2

二、法律的变化造成了某些法律语言的消失3

第二节 法言法语与法律文化5

第三节 研究史与研究思路6

一、语言学者的文化研究6

(一)文化语言学研究6

(二)比较语言学研究7

二、文化学者的语言研究8

三、法学研究者的语言研究10

四、历史学者的法制文书语言研究12

五、本书的研究方法与结构12

第二章 雅语的法文化探究14

第一节 法律术语:公文、吏语所构成的法律、法学骨架15

一、以吏学为代表的官府公文、吏语15

二、以律学为代表的法律、法学术语20

(一)实词术语20

(二)虚词术语24

1.“八例”“八字之义”24

2.“字类”与“刑名十六字30

三、法律术语的变迁32

第二节 汉语成语:文人语、书面语所反映的法文化倾向33

一、动机论:“诛故贳误”所体现的中国人对待故意和过失的态度34

二、过恶论:“罪大恶极”所体现的中国人对罪与恶、罪与过的并提37

三、报应论:“报仇雪恨(冤、耻)”所体现的中国人的报复心理40

四、自新论:“悔(改)过自新”所体现的中国人对于过错纠正的自力主义44

五、报应论:“父债子还”所体现的责任连带与承继观念47

六、信用论:“债多不愁”所体现的中国人对待债的根本态度50

七、资源论:“求亲告友”所体现的中国人解决困难时的心理指向51

第三节 法律格言:名句所蕴含的法律哲理与劝诫意义55

一、先秦诸子的法律格言56

(一)法家格言56

(二)儒家格言58

二、汉以后的法律格言60

(一)概览60

(二)“用法恒得法外意”的思想渊源与法哲学内涵63

1.陶侃“用法恒得法外意”本事63

2.“用法恒得法外意”在后世之传流播布72

3.“用法恒得法外意”被普遍借用的情形89

4.谢安“用法恒得法外意”之法哲学意味99

第三章 俗语的法文化考察108

第一节 法律谚语:法律生活道理与经验的民间形态108

一、法谚所反映的法律生活现象概览110

二、法谚与法律的关系113

三、法谚与其他谚语的关系121

第二节 惯用语:简洁而灰暗的法律感受128

一、一片杀气的刑事法类惯用语129

(一)犯罪方面129

(二)刑罚方面133

二、聚焦于债务的民事法类惯用语136

(一)物权关系136

(二)债权关系137

(三)婚姻家庭关系141

三、集中于司法黑暗的诉讼法类惯用语142

四、揭示官场风气的行政法类惯用语145

五、围绕情面的外围惯用语147

第三节 歇后语:以诙谐道出的法律体认147

一、《杂纂七种》与歇后语的特征148

二、歇后语中的犯罪与刑罚问题150

(一)犯罪方面152

(二)刑罚及其与犯罪的对应方面154

三、歇后语中的民事法问题155

(一)物权方面157

(二)债权方面158

1.对待债的总体态度158

2.各种契约之债158

3.婚姻家庭方面160

四、歇后语中的诉讼法问题161

五、歇后语中的行政法问题164

(一)官吏民分野166

(二)对官员的勉励166

(三)官场病态166

(四)科举169

(五)选官170

六、歇后语的变迁及其与法律内容的关系171

(一)在突出诙谐与强调劝谕之间的选择171

(二)“注释”语与“引子”的增多趋势173

(三)歇后语反映法律现象的滞后性与法律内容反映的不精确问题176

第四章 法言法语的跨文化比较181

第一节 中西法谚的数量分布比较182

一、刑事法谚182

(一)法谚中的犯罪(wrongdoing)183

1.罪与非罪的区分184

2.犯罪种类及其热点184

3.犯罪原因及情境189

4.罪犯秉性192

5.犯罪心理及犯罪规律194

6.犯罪对策197

(二)法谚中的刑罚(punishment)199

二、民事法谚211

(一)讲述民事法律规则211

(二)描述民事活动212

(三)比喻213

第二节 中西法谚的特征比较215

一、差异性215

(一)不同文化传统的影响215

1.法谚的法律源头217

2.法谚的宗教源头219

3.法谚的名著源头220

(二)体现人性论与文化面貌的差异225

(三)不同喻体反映对差异法律生活的投影和描摹228

二、共同点233

(一)皆关乎悔过、宽恕、怜悯234

(二)反映各民族法律生活智慧235

(三)皆本着天理人情根基,有相似的追求236

第五章 法言法语的传统与转型239

第一节 法言法语的传统积淀239

一、“除本分利”中的合伙制度239

(一)成语背后的问题240

(二)明清小说中的“除本分利”241

(三)“除本分利”制度的现今活力250

二、“人情与本分”中国式权利概念及语境253

第二节 法言法语的更新与转型257

一、法律现象消失与语言因素的消失258

二、新法律现象的出现与新语素的产生259

三、新旧交替的转型260

参考文献263

后 记2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