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工程热力学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石安编著 著
- 出版社: 台湾中华书局
- ISBN:
- 出版时间:1970
- 标注页数:915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3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工程热力学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十四章 冷媒与热媒487
第一节 冷媒应具备的理想性质487
第二节 冷媒的种类与特性490
第三节 氨的性质495
第四节 ?的性质501
第五节 氯甲烷的性质509
第六节 亚硫酸瓦斯的性质513
第七节 碳酸瓦斯的性质521
第八节 其他冷媒的性质526
第九节 用於吸收冷冻机的二元混合体的性质527
第十节 热媒533
第十五章 内燃机540
第一节 内燃机循环的概略540
第二节 内燃机汽缸内的作用544
第三节 内燃机的诸效率552
第四节 鄂图循环554
第五节 狄赛耳循环557
第六节 合成燃烧循环559
第七节 斯特林及爱立克逊循环563
第八节 一般的循环565
第九节 亚惕克逊循环568
第十节 内燃机理论热效率精密的计算569
第十一节 由稳定流而求内燃机的能量式580
第十二节 内燃机的出力与平均有效压力582
第十三节 燃气轮机循环588
第十六章 蒸汽机602
第一节 蒸汽机的概略602
第二节 蒸汽机的理论循环603
第三节 实际蒸汽机的循环及其损失609
第四节 由示功线图而绘出TS-线图的方法616
第五节 依蒸汽机的结构而减轻壁损失的方法617
第六节 蒸汽机的平均有效压力与出力620
第十七章 空气压缩机625
第一节 压缩机的概略625
第二节 压缩机的能量式627
第三节 无间隙容积一段压缩机631
第四节 有间隙容积一段压缩机(往复压缩机)634
第五节 无间隙容积多段压缩机637
第六节 压缩机所需的动力与效率641
第七节 真空帮浦645
第十八章 轮机与轮机压缩机648
第一节 轮机机械的一般关系式648
第二节 轴流轮机的概略651
第三节 轮机的一般关系式653
第四节 单式冲动轮机659
第五节 复式冲动轮机662
第六节 轴流反动轮机665
第七节 轮机内部损失667
第八节 段效率及再热系数671
第九节 轴流压缩机677
第十节 径流轮机681
第十一节 径流压缩机685
第十九章 喷射推进装置与火箭687
第一节 喷射推进装置的原理与种类687
第二节 喷射推进装置与其效率688
第三节 冲击喷射机691
第四节 轮机喷射机696
第五节 胁路发动机及脉动喷射机701
第六节 火箭发动机喷管内之流与效率702
第七节 火箭的运动709
第八节 火箭的燃料717
第二十章 冷冻机,热帮浦,气体液化及电子冷冻724
第一节 冷冻机与热机的关系724
第二节 冷冻循环726
第三节 冷冻机的分类728
第四节 冷冻机能力的单位729
第五节 逆加诺循环731
第六节 逆焦耳循环732
第七节 压缩冷冻法的循环734
第八节 动作系数改善的方法737
第九节 冷媒的莫理耳线图741
第十节 压缩冷冻机的主要项目及诸效率747
第十一节 蒸汽喷射冷冻机750
第十二节 吸收冷冻机751
第十三节 热帮浦758
第十四节 瓦斯的液化761
第十五节 电子冷冻767
第二十一章 蒸汽动力厂循环777
第一节 热机的诸效率777
第二节 朗庆循环782
第三节 再热循环789
第四节 再生循环793
第五节 再生循环中最优抽出压力的选定799
第六节 蒸汽的初态及复水器压力对於再生循环所发生的影响808
第七节 再热再生循环812
第八节 二流体循环815
第二十二章 传热821
第一节 传热的概述821
第二节 热传导824
(1)平板的稳定热传导825
(2)圆筒的稳定热传导826
(3)非稳定热传导问题(对於平板,圆筒及球)828
(4)非稳定一因次热传导问题的图式解法830
第三节 热传达与相似定律831
第四节 依强制对流的热传达838
(1)管内之流838
(2)圆形以外剖面之管840
(3)直角於管之流840
(4)沿平板流动844
第五节 依自由对流的热传达844
(1)平板845
(2)管845
(3)空隙845
第六节 伴状态变化时的热传达846
(1)沸腾水846
(2)饱和蒸汽之凝结848
(3)过热蒸汽之凝结850
第七节 热贯流与热交换器850
(1)管850
(2)带有鳍状之管853
(3)热交换器的温度分布及平均温度差854
(一)传热面积的计算法859
(二)流体在热交换器泄漏时861
第八节 关於固体面热辐射的基础定律863
第九节 依二个固体面间的放射所生的传热870
(1)黑体二面间的放射传热870
(2)灰色体二面间的放射传热876
(一)一面由他面完全包围时878
(二)二面的大小比之於其互相距离为微小时879
(三)耐火砖的反射面有燃烧室水冷壁时880
第十节 瓦斯体的热放射883
(1)瓦斯放射883
(一)碳酸气与水蒸汽的吸收率及放射率的测定值887
(二)碳酸气与水蒸汽共存时887
(三)瓦斯层形状的影响888
(2)辉焰放射891
(3)微粉煤放射892
(4)瓦斯体与固体壁间的放射传热893
(一)依瓦斯放射,辉焰放射及微粉煤放射的合成黑度893
(二)黑体壁与瓦斯体间的放射传热894
(三)灰色体之壁与瓦斯体间的放射传热895
(四)依放射的热传达率896
附录897
第十章897
附表1(a~b) 温度基准饱和蒸汽表897
附表2(a~b) 压力基准饱和蒸汽表899
附表3(a~e) 过热蒸汽及压缩水表901
第十一章906
附表Ⅰ 饱和水及饱和蒸汽906
附表Ⅱ 压缩水及过热蒸汽的比容积907
附表Ⅲ 压缩水及过热蒸汽的焓907
第九章908
附图1(a~e) 空气表908
附图2~4 空气表修正系数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