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建设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建设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39/30060152.jpg)
- 赵玉明,艾红红,庞亮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ISBN:978750437336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73页
- 文件大小:114MB
- 文件页数:489页
- 主题词:广播电视-理论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建设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卷 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建设研究总论3
一、我国广播电视研究的历史与范式3
(一)广播电视研究的简要历史3
1.萌芽时期(1923年至1949年)4
2.曲折发展时期(1949年至1976年)4
3.为学初步形成时期(1976年至1992年)5
4.繁荣发展时期(1992年至今)6
(二)广播电视研究的范式探讨6
1.广播电视研究的三种范式及互文性7
2.广播电视研究范式演变的影响因素11
3.研究的改进与广播电视学学科品质的提升13
二、广播电视学学科的含义与学科建设的探讨14
(一)广播电视学学科的含义14
(二)有关广播电视学学科的探讨16
三、广播电视学学科内容的架构及广播电视学学科定位的建议19
(一)“两大领域、三大模块”19
(二)广播电视学学科定位的建议23
四、广播电视学学科的核心理念与学科特点25
五、广播电视学学科体系研究的价值27
六、小结28
下卷 广播电视学研究述评34
第一部分 广播电视理论研究述评34
第一章 广播引入与早期的理论研究(1920—1949)34
第一节 早期国人对于广播的认知34
一、对“广播”、“电视”概念的界定34
二、对广播属性与功能的认知39
第二节 延安广播的早期实践与理论48
一、“人民大众的号角”49
二、延安广播的自我定位50
第三节 民国时期广播研究的理论阵地及代表作51
一、广播期刊51
二、代表性著作54
三、民国时期广播理论研究的特点58
第二章 广播电视理论研究的曲折发展(1949—1978)60
第一节 国营体制框架下的广播理论建设61
一、国营广播事业体制的建立及其理论来源61
二、适应政治需要的广播电视理论建设63
第二节 九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对广播电视理论的推进65
一、九次会议对广播属性与功能的界定65
二、本时期广播电视理论研究的特点67
第三章 广播电视理论研究的恢复与日渐繁荣(1978—1986)73
第一节 理论研究的多向突破73
一、广播电视业的体制改革73
二、对广播电视特点和原理的深入探讨74
三、对广播电视“工具论”的反思80
四、广播电视受众研究的加强81
五、广播学、电视学的提出82
第二节 本时期广播电视理论阵地及代表作84
一、新的理论阵地的开辟84
二、专职研究机构的成立85
三、广播电视理论著作的出版86
第三节 本时期广播电视理论研究的特点86
一、理论视野逐步拓宽87
二、以系统内研究成果为主87
三、研究方法由单一走向综合87
第四章 广播电视理论研究的深化(1986—1999)88
第一节 广播电视改革与理论研究的拓展88
一、步入深水区的广播电视改革,呼唤理论的指导88
二、广播电视理论研究向深度推进90
三、系统化、体制化的理论队伍形成92
四、本时期的理论阵地和理论代表作94
第二节 本时期广播电视理论研究的特点97
一、理论研究的组织性与针对性大幅提高97
二、理论意识、问题意识进一步增强99
三、广播电视理论体系初步建立100
第五章 广播电视理论研究的拓展(2000年至今)101
第一节 广播电视新实践呼唤理论创新101
一、广播电视业的产业化和数字化转型101
二、广播电视理论研究的新进展102
三、广播电视理论研究的代表性人物和著作107
第二节 新世纪以来广播电视理论研究的拓展与不足111
一、新世纪以来广播电视理论研究的拓展111
二、广播电视理论研究的不足112
三、持续推进广播电视理论创新113
参考文献115
第二部分 广播电视史学研究述评120
第一章 缓慢起步的第一阶段(1924—1949)120
第一节 早期的广播史研究120
第二节 抗日战争前后的广播史研究124
第二章 曲折发展的第二阶段(1949—1978)131
第一节 “文革”以前的广播史研究131
第二节 “文革”开始到改革开放前的广播史研究135
第三章 初结硕果的第三阶段(1979—1999)139
第一节 解放区广播史的研究起步较早139
第二节 现代广播史的研究初获成果142
第三节 当代广播电视史的研究成绩显著143
一、《当代中国的广播电视》143
二、《中国广播电视年鉴》145
三、《中国改革开放辉煌成就十四年·广播电影电视卷》146
四、其他当代广播电视史著作147
第四节 地方广播电视志各具特色149
第五节 广播电视系统的专门史、部门史研究蹒跚起步150
第六节 广播电视名人文集、回忆录和传记涌现151
第四章 全面繁荣的第四阶段(2000—2010)155
第一节 中国广播电视通史研究取得重大进展155
一、《中国广播电视通史》155
二、《中国广播电视图史》158
第二节 当代广播电视史研究遍地开花163
一、《改革开放中的广播电视(1984—1999)》163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简史》(1949—2000)163
三、《中国广播电视概要》164
四、《中国电视史》164
五、《新闻背后的故事——我的亲历实录》165
六、《走近3.0时代——纵论中国广播电视业20年》165
七、《中国广播电视年鉴》和其他视听年鉴及年度发展报告166
八、《中国广播电视人物词典》169
九、中央三台及地方台台庆史书169
第三节 现代广播史研究新成果174
一、《中国现代广播史料选编》174
二、解放区广播史研究取得新进展178
三、其他广播史新著180
第四节 广播电视专门史、部门史研究迎来新收获180
一、《中国少数民族广播电视发展史》180
二、广播电视艺术史著作184
三、《中国广播电视新闻研究简史》185
四、广播电视科技史成果185
五、北京广播学院建校50周年系列丛书186
第五节 地方广播电视史志再谱新篇187
第六节 外国广播电视史研究189
第七节 广播电视人物研究成为热点192
第五章 关于广播电视史学问题的几次讨论199
一、关于中国现代广播史的讨论199
二、关于何人第一次提出广播电视是一种社会生产力的讨论199
三、关于早期电视史的讨论199
四、关于香港广播开播时间的讨论200
五、关于粉碎“四人帮”时耿飚进驻中央广播局的讨论200
六、关于苏区广播是否是中央人民广播前身的讨论200
七、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简史(1949—2000)》与《中国广播电视通史》的比较202
参考文献206
第三部分 广播电视实务研究述评207
绪论207
第一章 从技术出发广播电视本位式研究(1920—1949)210
一、国人对广播的初步接触210
二、广播本体的认识212
三、广播节目和听众的认识217
四、民国时期国人对电视的认知225
五、本时期广播电视研究的特点230
第二章 以新闻宣传为中心的工作式研究(1949—1976)234
一、《人民日报》有关广播工作的社论234
二、中央广播局有关广播工作的报告238
三、广播研究平台的初步搭建243
四、本时期的广播电视实务研究的特点254
第三章 以媒介传播为中心的学科式研究(1977年至今)258
一、广播电视研究的自觉258
二、广播电视性质的突破与研究的深化274
三、有关广播电视实务研究方面的著作295
四、本时期的广播电视实务研究的特点314
参考文献316
第四部分 广播电视交叉学科研究述评319
第一章 广播电视交叉学科研究概述319
一、广播电视交叉学科的兴起319
二、广播电视交叉学科的类型320
三、广播电视交叉学科发展特点321
第二章 广播电视新闻学研究评述324
第一节 萌芽时期的广播电视新闻研究324
一、研究概况324
二、研究特点329
第二节 曲折发展时期的广播电视新闻研究330
一、研究概况330
二、研究特点332
第三节 初步形成时期的广播电视新闻研究333
一、研究概况333
二、研究特点336
第四节 繁荣发展时期的广播电视新闻研究339
一、研究概况339
二、研究特点342
第三章 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评述345
第一节 萌芽时期的广播艺术研究345
一、研究概况345
二、研究特点351
第二节 曲折发展时期的广播电视艺术研究352
一、研究概况352
二、研究特点371
第三节 初步形成时期的广播电视艺术研究372
一、研究概况372
二、研究特点385
第四节 繁荣发展时期的广播电视艺术研究385
一、研究概况386
二、研究特点390
第四章 萌芽状态的广播电视交叉学科研究述评392
第一节 广播电视社会学研究概况392
第二节 广播电视心理学研究概况394
第三节 广播电视广告学研究概况396
第四节 广播电视经济学研究概况398
第五节 广播电视管理学研究概况405
第六节 广播电视文化学研究概况410
第七节 广播电视美学和法学研究概况412
一、广播电视美学研究概况412
二、广播电视法学研究概况412
参考文献416
第五部分 西方广播电视研究述评420
第一章 西方广播研究述评420
一、早期广播:媒介史上最短暂的“黄金时代”421
二、广播研究的传播学路径与史学致思425
三、广播研究的再度起飞427
四、世纪之交广播研究成果概览429
第二章 西方电视研究述评441
一、功能分析时期442
二、文化研究时期448
三、全球化时期457
第三章 中西广播电视研究比较及其启示463
一、基本关注点的差异464
二、理论假设的差异465
三、理论视野的差异466
四、对于中国广播电视研究的启示466
参考文献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