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科学发展与社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文兴吾,何翼扬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54633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51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477页
- 主题词:信息技术-应用-民族地区-农村-西北地区-研究;信息技术-应用-民族地区-农村-西南地区-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科学发展与社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的发展问题1
第一节 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的生态环境问题2
一、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2
二、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特点5
三、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9
四、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意义13
第二节 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23
一、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特征23
二、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建设小康社会状况32
三、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的贫困状况36
第三节 建设西部生态屏障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统一45
一、西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社会—经济—生态”协同发展系统工程45
二、推进“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是一次意义深远的跨越式发展47
三、建设西部生态屏障为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提出了发展新要求50
四、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与草原保护建设利用系统工程54
第二章 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发展困境研究65
第一节 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普遍存在的发展困境研究66
一、自然环境与经济环境非良性循环模式66
二、贫困乡村空间格局导致资本、人才积累困境与劳动分工困境67
三、PPE恶性循环与RAP恶性循环及耦合70
第二节 一些研究与实践暴露出的问题与矛盾77
一、关于促进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77
二、关于扶贫开发的广播电视资源78
三、关于民族区域经济发展与民族经济发展79
四、关于“教育扶贫”等扶贫开发实践中的矛盾与低效率81
五、关于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顶层设计84
第三章 解析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的科学发展87
第一节 一个基本问题的提出89
一、来自“顶层设计”的思考89
二、“反贫困科学发展”问题鲜有研究97
第二节 西部农村反贫困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研究100
一、关于科学发展的研究100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科学发展观108
三、科学发展的核心要义112
四、西部农村反贫困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119
第三节 以“社会工程”理念谋划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的科学发展125
一、社会工程概说125
二、社会工程对推进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科学发展的方法论意义128
三、以系统工程方法夯实科学决策基础130
第四节 以“世界眼光”和“机遇意识”建构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的科学发展131
一、关于“世界眼光”与“机遇意识”132
二、关于“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134
三、知识经济发展对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发展的重大意义136
第四章 解析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科学发展的目标143
第一节 建设“生活型社会”的相关理论研究144
一、关于“生产型社会”与“生活型社会”144
二、关于国民幸福指数与幸福经济学146
三、关于超越“资本的文明”的“生活型社会”理念149
第二节 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建设“生活型社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153
一、“过量消费”与“被迫消费不足”都对生态环境构成巨大威胁154
二、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与可持续发展要求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建设“生活型社会”157
三、中国生态文明发展要求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建设“生活型社会”159
四、主体功能区规划与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建设“生活型社会”161
第三节 以生态为纲,推进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生活型社会”建设165
一、英国农村的“生活型社会”建设及启示165
二、生态资源与生态文化资源是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的优势资源176
三、以生态重建与生态文化旅游业为抓手,推进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生活型社会”建设179
第五章 解析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社会信息化发展战略191
第一节 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社会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提出192
一、西部民族地区“以人为本,社会发展优先”战略研究192
二、以信息技术推进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发展研究194
三、确立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社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202
第二节 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社会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几个基本问题204
一、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社会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内涵与意义205
二、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的发展思路208
三、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确认214
四、正确处理信息技术的战略应用与阶段性策略的辩证关系224
五、以“卫星覆盖”推进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与可行性231
六、实施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社会信息化发展战略的主体确认237
第三节 马克思的技术及交往理论与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社会信息化发展战略240
一、技术运用与人的进步相统一——马克思的一个重要思想241
二、生产与交往是人类社会的两大基本实践活动247
三、技术进步与信息传播的发展250
四、当代信息技术既是促进交往的技术也是促进生产的技术257
五、以当代信息技术加强社会交往为基点推进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科学发展263
第六章 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广播电视“四级覆盖”的历史进程研究273
第一节 中国农村广播电视业发展历史概况274
一、“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实施前中国农村广播电视发展概况274
二、“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提出与推进285
第二节 “中星9号”卫星直播系统与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290
一、直播卫星与传输卫星的区别290
二、“中星9号”卫星直播系统概况295
三、“中星9号”直播系统支撑“村村通”向“户户通”延伸299
四、“户户通”工程对“中星9号”直播系统的创新性运用304
第三节 依托直播卫星与地面微波传输的广播电视“四级全覆盖”实践309
一、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彻底解决了中央与省级广播电视的普遍覆盖问题309
二、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覆盖网建设突出了“四级全覆盖”的“直播卫星+地面微波”模式310
三、关于“直播卫星+地面微波”“四级全覆盖”的实践313
第四节 单纯依托直播卫星的广播电视“四级全覆盖”构想317
一、对广播电视“四级全覆盖”现行模式的批判性思考317
二、卫星数据广播与数据分发技术321
三、中国卫星数据广播的几个实践324
四、开拓中国卫星数据广播新境界的理论创新331
五、基于“中星9号”的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广播电视“四级全覆盖”构想339
第七章 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信息普遍服务与现代化发展研究345
第一节 基于我国卫星通信事业发展的信息普遍服务“三步走”通达方案348
一、关于信息普遍服务348
二、基于中国西部农村网络卫视建设工程的信息普遍服务351
三、伴随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发展深化信息普遍服务360
四、利用不断进步的卫星通信技术解决“电话普及”问题368
第二节 “第三次工业革命”与推进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现代化发展375
一、杰里米·里夫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及其本质375
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理念与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电力发展386
三、“新能源分布式发电的普遍运用”为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提供了现代化发展机遇402
第三节 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普遍运用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支撑416
一、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政策演进417
二、中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演进424
三、从国家整体发展统筹西部民族地区农牧区创新发展战略430
主要参考文献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