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体系建设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实务全书 第1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体系建设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实务全书 第1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26/30570016.jpg)
- 本书编委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883624180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20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47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体系建设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实务全书 第1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安全生产法制体系建设与国家安全生产部署3
第一章 法制安全与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3
第一节 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性质和特征3
第二节 以宪法为核心、以制定法为主的社会主义安全生产法律渊源体系4
第三节 有中国特色安全生产法律部门体系的基本框架5
第二章 我国安全生产现状及管理方针9
第一节 我国安全生产的历史及现状9
第二节 安全生产工作方针13
第三章 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16
第一节 安全管理网络的构建16
第二节 安全管理人员配备18
第四章 我国当前安全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21
第一节 加快推进应急救援体系建设21
第二节 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21
第四节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应急工作水平22
第五节 搞好培训演练和应急宣教工作22
第三节 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法规建设和基础工作22
第六节 坚持预防为主、平战结合,服务于安全生产大局23
第七节 加强指挥中心的自身建设,全面提高履职能力23
第一节 国家成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目的24
第二节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职能24
第五章 国家成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目的与职能24
第六章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要职责26
第一节 唱响“安全发展”,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增强全社会安全意识28
第二节 制定落实安全生产规划,明确工作目标28
第七章 今年全国安全生产工作要点28
第四节 推广联合执法,深化各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30
第五节 强化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推动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31
第六节 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31
第七节 研究制定完善安全生产经济政策,强化导向作用32
第八节 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加强安全监管、监察队伍自身建设33
第八章 国务院关于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内容与程序审核34
第一节 应急预案编制的内容34
第二节 应急预案程序的审核35
第九章 安全生产标准化36
第一节 标准化的基本概念36
第二节 安全标准化40
第三节 生产现场的安全标准化43
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构、职责49
第一节 安全生产体制49
第二篇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49
第二节 安全生产机构设置52
第三节 安全生产职责56
第二章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61
第一节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分类61
第二节 安全生产责任制62
第三节 安全管理台账67
第四节 建设项目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制度70
第五节 企业经济合同中的安全管理条款74
第三章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组织与实施78
第一节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保障78
第二节 安全生产投入与安全技术措施计划79
第三节 建设项目“三同时”84
第四章 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与程序88
第一节 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及内容88
第二节 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及工作程序90
第五章 安全的经济管理93
第一节 安全生产和经济发展93
第二节 职业安全健康投资95
第三节 安全投资和预防及安全效益98
第四节 安全事故的经济分析104
第六章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文化体系建设109
第一节 安全文化体系的概念与系统化建设109
第二节 事故应急处理体系的建设119
第三节 安全文化综合体系的建设127
第七章 不同环境条件下安全生产的作业管理133
第一节 危险化学品作业安全防护133
第一章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143
第一节 安全生产监督的含义与种类143
第三篇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建设143
第二节 安全生产监督的原则144
第三节 安全生产监督的基本程序147
第四节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体系149
第二章 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存在问题与面临的挑战152
第一节 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现状152
第二节 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差距153
第三节 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面临的挑战156
第一节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的指导思想162
第二节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的主要目标162
第三章 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指导思想与基本框架162
第三节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163
第四节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164
第四章 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的保障条件177
第一节 安全生产应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177
第二节 组建统一权威的国家安全生产监察机构178
第三节 设立市、县级监察大队,强化执法功能178
第四节 建立事故调查专业技术队伍,技术调查与行政处理分开179
第五节 进一步完善法规立法和技术标准修订工作180
第六节 切实加大国家和企业安全生产投入180
第七节 设立国家安全生产科学技术委员会,推动科技强“安”战略181
第八节 充分发挥工伤保险的事故预防作用181
第一节 坚持理论创新,以科学理论指导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183
第二节 坚持体制创新,理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183
第五章 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的对策与措施183
第三节 坚持制度创新,建立完备、统一的法律体系和政策体系184
第四节 坚持科技创新,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185
第五节 坚持文化创新,以安全文化及其产业化建设为安全生产工作服务185
第六节 加强支持保障体系建设,大力发挥社会中介服务作用186
第七节 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增强抵御事故和风险的能力187
第八节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依法行政水平187
第九节 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188
第六章 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整改190
第一节 安全检查原理190
第二节 安全检查的目的和意义191
第三节 安全检查的内容和形式192
第四节 安全检查表的应用194
第五节 隐患整改197
第七章 安全生产监察200
第一节 煤矿安全生产监察200
第二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204
第二节 易燃、易爆环境作业安全防护207
第三节 粉尘环境作业安全防护214
第四节 噪声环境作业安全防护217
第五节 焊接、切割作业安全防护219
第六节 高处作业安全防护225
第七节 非常温环境作业安全防护228
第八节 非常压环境作业安全防护231
第九节 涉毒环境作业安全防护236
第十节 辐射环境作业安全防护244
第一章 生产经营单位领导及管理人员的安全观、认识论与方法论251
第一节 安全观251
第四篇 生产经营单位领导及管理人员技能培训251
第二节 安全认识论265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领导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及安全要求279
第一节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安全生产条件279
第二节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281
第三节 安全生产投入要求,安全生产机构的设置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284
第四节 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及特种作业人员特殊资质的要求288
第五节 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必须确保安全292
第六节 建设项目的安全规定293
第三章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299
第一节 国外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简介299
第二节 我国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302
第四章 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313
第一节 风险评价的一般和序313
第二节 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314
第二节 风险评价报告321
第一节 应急计划的目的325
第二节 危险辨识和评价325
第五章 重大危险源应急计划325
第三节 现场应急计划326
第四节 厂外应急计划330
第五节 企业应急计划实例335
第六章 重大危险源监控技术341
第一节 重大危险源宏观监控系统341
第二节 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预警技术349
第七章 事故树分析357
第一节 事故树分析概述357
第二节 事故树的编制362
第三节 事故树定性分析368
第一章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体系的建设373
第一节 企业决策层(法人及决策者)的安全教育373
第五篇安 全生产从业人员技能培训373
第二节 企业管理层的安全教育375
第三节 企业安全专业人员的安全教育377
第四节 企业普通员工的安全教育379
第五节 职工家属的安全教育382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的安全责任及安全要求384
第一节 关于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设备,特种设备和危及安全生产的工艺、设备的规定384
第二节 关于危险物品,重大危险源,生产经营场所,员工宿舍,危险作业的安全管理要求389
第三节 生产经营单位对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应承担的义务394
第四节 生产经营单位的其他安全职责398
第一节 劳动条件404
第二节 劳动时间和劳动报酬404
第三章 职工安全健康权益保障404
第三节 工伤保险406
第四节 体力劳动强度409
第五节 女职工及未成年工劳动卫生特殊保护410
第六节 劳动卫生个体防护412
第四章 触电事故的预防418
第一节 触电事故的发生规律418
第五章 几机械设备、设安全技术421
第一节 机械的组成及其产生的危害421
第二节 机械安全通用技术422
第三节 金属切削机床安全技术426
第四节 冲压机械安全技术427
第五节 厂内机动车辆的安全管理429
第六节 焊接安全技术431
第七节 生产辅助设施安全管理436
第六章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技术培训438
第一节 特种设备概念及使用安全要求438
第二节 锅炉439
第三节 压力容器442
第四节 压力管道446
第五节 起重机械448
第六节 电梯451
第七节 游乐设施451
第七章 电气安全技术培训454
第一节 电气危害及其预防措施454
第二节 电气设备安全防护装置459
第三节 危险生产场所电气设备危险预防464
第八章 企业各公种的防火防爆技能培训466
第一节 焊接工种的防火防爆466
第二节 沥青熬炼工种的防火防爆472
第三节 木工工种的防火防爆477
第四节 油漆(喷漆)工种的防火防爆480
第五节 电气工种的防火防爆483
第六节 铸锻、冶炼工种的防火防爆485
第七节 油类清洗工种的防火防爆486
第八节 烘烤工种的防火防爆490
第九节 蒸馏工种的放火防爆496
第十节 金属结构加工的防火防爆497
第九章 安全生产事故急救及逃生自救技能培训498
第一节 急救的物资准备498
第二节 急救步骤499
第三节 外伤急救503
第四节 急性中毒处理508
第五节 触电、雷击伤害急救512
第六节 塌方事故急救513
第七节 地震伤害急救515
第八节 其他意外情况的急救517
第九节 自救逃生技能培训523
第六篇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救援培训与检查527
第一章 培训计划的制定程序527
第一节 工作和任务分析527
第二节 确定学习目标529
第三节 设置课程529
第四节 准备课程530
第五节 考核受训者530
第六节 实施计划531
第一节 基本应急培训532
第二章 应急培训实532
第二节 特殊应急培训536
第一节 应急救援训练与演习的目的538
第二节 训练和演习类型538
第三章 应急救援训练与演习538
第三节 训练准备与计划541
第四节 演习的组织与准备544
第四章 训练材料的编制547
第一节 编制模拟材料547
第二节 后勤和辅助550
第三节 训练作用551
第四节 训练大纲553
第一节 实施定向训练554
第二节 实施桌上训练554
第五章 训练实施和评估554
第三节 实施功能训练和全范围训练555
第四节 评估556
第六章 应急培训检查559
第一节 基本要求559
第二节 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及事故预防560
第三节 应急指挥与控制561
第四节 应急反应机构563
第五节 监测、报警与通讯联络564
第六节 应急关闭程序565
第七节 应急设备与企业外援助565
第八节 疏散与警戒568
第九节 应急培训、训练和演习569
第十节 重新进入和恢复570
第一章 应急救援系统的运作与基本程序575
第一节 应急救援系统的运作575
第七篇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求援预案的编制、组织与实施575
第二节 应急救援的组织准备与基本程序576
第二章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的建立583
第一节 应急指挥中心583
第二节 事故现场指挥中心587
第三节 支持保障中心590
第四节 媒体中心593
第五节 信息管理中心597
第六节 应急救援系统的运作程序602
第三章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分级、分类及基本要素604
第一节 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604
第二节 应急救援预案的分级607
第三节 应急救援预案的类型及基本要素610
第四节 应急救援预案的文件体系613
第四章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616
第一节 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步骤617
第二节 成立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小组619
第三节 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621
第四节 人员和职责的确定635
第五节 应急资源的评估636
第六节 应急反应组织的建立638
第七节 应急预案的组成645
第五章 应急设备配置653
第一节 消防系统653
第二节 泄漏控制设备658
第三节 个人防护设备659
第四节 通讯和联络设备665
第五节 医疗支持665
第六节 应急电力设备666
第七节 现场地图和图表667
第八节 应急救援的重型设备668
第六章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程序669
第一节 应急救援行动的一般程序669
第二节 事故评估程序671
第三节 通告和通讯联络程序672
第七章 现场应急对策的确定和执行677
第一节 初始评估的方法677
第二节 危险物质的探察678
第三节 建立现场工作区域678
第四节 确定重点保护区域679
第五节 防护行动679
第六节 应急行动的优先原则681
第七节 应急行动的支援682
第八章 工厂应急计划的准备685
第一节 应急计划编制小组686
第二节 计划编制小组的目标和任务686
第三节 风险评估、后果分析和风险评价689
第四节 应急人员及其职责的确定701
第五节 应急资源的评估702
第六节 应急行动计划的制定703
第七节 应急培训、演练计划703
第八节 与外部计划的协调704
第九节 应急协调:应急资料的组织707
第九章 现场清洁与净化709
第一节 现场人员的清洁净化709
第二节 设备的清洁715
第十章 应急后的恢复与善后工作717
第一节 恢复期问的管理717
第二节 恢复过程中的重要事项719
第一节 目的727
第二节 定义727
第十一章 现场应急救援计划的实例727
第三节 紧急情况等级729
第四节 现场应急组织和责任730
第五节 应急设备和硬件735
第六节 可能事故场景的应急处置736
第七节 确保工作时间之外获得帮助的计划746
第八节 环境污染专项应急计划746
第九节 单元应急计划747
第八篇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技术培训755
第一章 我国煤矿安全管理面临的新形势755
第二章 煤矿安全管理的职能,职责及保证措施757
第一节 煤矿安全管理的基本职能757
第二节 煤矿安全管理的主要职责758
第三节 煤矿安全管理的保证措施758
第四节 安全系统管理法在煤矿生产实践中的应用761
第三章 煤矿瓦斯综合治理770
第一节 我国煤矿瓦斯治理状况770
第二节 矿井瓦斯抽放771
第三节 矿井瓦斯事故及其案例分析773
第四章 顶板灾害防治技术782
第一节 顶板事故分类782
第二节 顶板事故的抢险救灾792
第三节 事故性质认定与事故报告796
第五章 矿井水灾防治技术799
第一节 水灾发生的原因及物探技术在矿井防治水方面的综合应用799
第二节 水灾防治预案及水灾现场处理指挥802
第六章 煤矿火防治技术806
第一节 矿井火灾的特点806
第二节 矿井火灾防治的新技术808
第三节 矿井火灾事故与其他事故的关联性818
第四节 矿井火灾事故抢险救灾及事故调查822
第七章 煤矿粉尘防治技术830
第一节 《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830
第二节 粉尘测定仪器831
第三节 粉尘防治技术进展835
第八章 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844
第一节 煤矿机电事故原因及安全管理原则844
第二节 矿井提升运输的安全管理846
第三节 采掘机械的安全管理851
第四节 煤矿电气的安全管理854
第五节 煤矿综合监控系统859
第九章 爆破安全管理862
第一节 爆破安全管理的重要性862
第二节 爆破安全管理的内容863
第十章 煤矿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编制与实施871
第一节 有关法规的要求881
第一章 矿山建设的安全要求881
第二节 矿山建设的“三同时”原则881
第九篇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技术培训881
第三节 矿山建设“三同时”的基本要求882
第二章 矿山初步设计的安全审批883
第一节 有关法规的要求883
第二节 矿山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批准的依据、权限及内容885
第三节 矿山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批准的程序886
第三章 矿山安全管理体制建设888
第一节 有关法规的要求888
第二节 安全生产责任制893
第三节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902
第四章 非煤矿山事故预防技术905
第一节 顶板事故预防905
第二节 爆破事故预防915
第三节 矿山火灾预防技术929
第四节 矿山水灾预防技术942
第五节 中毒窒息事故预防955
第五章 非煤矿山事故应急与处理963
第一节 矿山事故分类963
第二节 矿山事故报告964
第三节 事故应急计划966
第四节 矿山事故调查分析976
第五节 工伤保险979
第六节 事故责任追究983
第一章 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991
第一节 危险化学品的概念及分类991
第十篇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与经营技术培训991
第二节 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方式992
第三节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的安全要求994
第四节 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制度995
第五节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化学品安全标签996
第二章 危险化学品化工生产安全技术999
第一节 化工生产工艺过程安全技术999
第二节 化工生产岗位操作安全技术1009
第三节 安全用火1013
第三章 危险化学品经营的安全管理1018
第一节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化学品安全标签1018
第二节 经营单位的条件和要求1024
第三节 剧毒品的经营1028
第四节 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1029
第四章 危险化学品储存、运输与包装安全管理1033
第一节 危险化学品储存的安全管理1033
第二节 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安全管理1049
第三节 危险化学品包装的安全管理1059
第五章 危险化学品防爆技术1065
第一节 爆炸的基本原理1065
第二节 防火防爆技术措施1076
第三节 灭火措施1096
第六章 石油化工产品储运安全技术1106
第一节 石油库安全技术1106
第二节 化工产品库安全技术1122
第三节 加油站安全技术1125
第四节 液化气站安全技术1134
第五节 轻烃站安全技术1142
第六节 装运安全技术1149
第七节 海上危险化学品储运安全技术1168
第七章 职业病危害及其防治技术1175
第一节 职业病危害及其预防原则1175
第二节 工业毒物及职业中毒1177
第三节 生产性粉尘及其对人体的危害1185
第四节 防尘防毒对策措施1187
第五节 噪声、振动危害与防护1190
第六节 电磁辐射危害及其防护1193
第七节 高温作业危害、灼伤及其防护1198
第八节 个体防护用品1200
第八章 化工企业事故应急救援预的编与实施1207
第一节 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1207
第二节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209
第三节 常用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1217
第四节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报告和上报程序1226
第一章 烟花爆竹生产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231
第一节 烟花爆竹产业的现状1231
第十一篇 烟花爆竹安全生产技术培训1231
第二节 烟花爆竹行业存在的问题1232
第三节 烟花爆竹行业事故频发原因的分析1234
第四节 烟花爆竹生产的发展趋势1237
第二章 烟花爆竹生产的安全管理1238
第一节 国家对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制度1238
第二节 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244
第三章 烟火药制造安全技术1258
第一节 黑火药制造安全技术1258
第二节 烟火药制造安全技术1263
第四章 烟花爆竹成品制造安全技术1276
第一节 引火线制造工艺及安全生产技术1276
第二节 爆竹类制作工艺及安全技术1278
第三节 烟花类制作工艺与安全技术1280
第四节 产品干燥和包装作业安全要求1286
第五节 烟花爆竹工厂废药、废品的销毁1288
第五章 烟花爆竹工厂电气安全技术1291
第一节 爆炸危险场所类别的划分1291
第二节 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设施防爆1294
第三节 变电所、厂房配电室和室外电气线路安全要求1296
第四节 防雷、防静电与接地1297
第六章 烟花爆竹及其原料储存和运输安全技术1303
第一节 烟花爆竹工厂仓库的分类1303
第二节 烟火药、化工原料和产品的安全储存1303
第三节 烟火药和烟花爆竹成品、半成品厂内运输安全要求1307
第七章 烟花爆竹生产的基本灭火、防爆措施1309
第一节 灭火的基本知识1309
第二节 烟花爆竹工厂火灾、爆炸事故特点1312
第三节 烟花爆竹工厂防火、防爆措施1314
第四节 烟花爆竹工厂消防设施要求和火灾扑救中应注意的问题1315
第八章 烟花爆竹生产企业事故应急救援1319
第一节 烟花爆竹工厂事故应急救援管理的目的1319
第二节 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和任务1320
第三节 烟花爆竹工厂事故应急救援编制内容要求1321
第五章 地方政府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编制1326
第一章 城乡电网安全生产监督与安全技术培训1337
第一节 电网安全监察1337
第十二篇 其他安全生产企业安全技术培训1337
第二节 电网安全管理培训1343
第三节 事故管理1388
第二章 交通企业安全管理培训1415
第一节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1415
第二节 铁路交通安全管理1420
第三节 水上交通安全管理1423
第四节 航空安全管理1425
第三章 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技术培训1428
第一节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1428
第二节 施工用电安全1429
第三节 脚手架安全要求1436
第四节 高处作业安全1441
第五节 中小型施工机械的安全技术1447
第六节 拆除施工安全1449
第四章 化工厂安全生产技术培训1452
第一节 安全阀的调整安全技术1452
第二节 化工抽堵盲板、置换和清洗作业安全技术1453
第三节 化工动火作业安全技术1456
第四节 化工罐内作业安全技术1458
第五节 化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1459
第六节 油库安全检查安全技术1460
第七节 散装油料储存安全技术1462
第八节 化工企业机泵运行及辅助专业工人安全技术1463
第五章 储运企业安全生产技术培训1477
第一节 汽车司机安全技术1477
第二节 铲车、翻斗车、推土机、拖拉机司机安全技术1478
第三节 汽车吊、履带吊、塔式吊司机安全技术1479
第四节 抓斗司机安全技术1480
第五节 电瓶车司机安全技术1481
第六节 车辆维修工安全技术1481
第七节 电梯工安全技术1482
第八节 天车工安全技术1483
第九节 装卸工安全技术1486
第十节 库工安全技术1487
第六章 金属加工企业安全生产技术培训1491
第一节 配砂工安全技术1491
第二节 碎铁工安全技术1492
第三节 修炉工安全技术1493
第四节 冲天炉加料工安全技术1493
第五节 炉前化铁工安全技术1494
第六节 落砂工安全技术1495
第七节 压铸工安全技术1495
第八节 手锻工安全技术1496
第九节 自由锻工安全技术1497
第十节 模锻工安全技术1498
第十一节 锻坯加热司炉工安全技术1498
第十二节 司锤工安全技术1500
第十三节 机床工安全技术1501
第十四节 车床工安全技术1502
第十五节 铣床工安全技术1503
第十六节 刨床工安全技术1504
第十七节 钻床工安全技术1505
第十八节 镗床工安全技术1505
第十九节 磨床工安全技术1506
第二十节 齿轮工安全技术1509
第二十一节 锯床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512
第二十二节 插床工安全技术1512
第二十三节 攻丝机床工安全技术1513
第二十四节 组合机床工安全技术1513
第二十五节 机床刀具工安全技术1514
第七章 机械维修企业安全生产技术培训1515
第一节 一般钳工安全技术1515
第二节 机修钳工安全技术1516
第三节 装配钳工安全技术1517
第四节 设备安装工安全技术1518
第五节 设备试车工安全技术1518
第六节 划线钳工安全技术1519
第八节 高压(液压)试验合工安全技术1520
第九节 钳工案、虎钳使用安全技术1520
第七节 水压试验工安全技术1520
第十节 管工安全技术1521
第十一节 铆工安全技术1523
第十二节 卷板工安全技术1525
第十三节 剪板工安全技术1525
第十四节 冲床工安全技术1526
第十五节 白铁工安全技术1527
第十六节 制桶工安全技术1528
第十七节 气焊(割)工安全技术1530
第十八节 电焊工安全技术1531
第十九节 对焊机工安全技术1531
第二十节 点焊机工安全技术1532
第二十一节 氩弧焊工安全技术1533
第二十二节 热处理工通用安全技术1533
第二十三节 盐浴炉热处理工安全技术1534
第二十四节 箱式电阻炉热处理工安全技术1535
第二十五节 井式电阻炉热处理工安全技术1535
第二十六节 油槽回火工安全技术1536
第二十七节 气体渗碳炉热处理工安全技术1536
第二十八节 离子氮化炉热处理工安全技术1537
第二十九节 高频热处理工安全技术1538
第三十节 淬火工安全技术1538
第三十一节 硝盐槽热处理工安全技术1539
第三十二节 碱槽工安全技术1539
第三十三节 水油冷却槽工安全技术1540
第三十四节 中频电炉热处理工安全技术1540
第三十五节 真空退火炉工安全技术1541
第三十六节 喷砂除锈工安全技术1542
第三十七节 起重工安全技术1542
第三十八节 起重机械的安装、检验与维修安全技术1544
第三十九节 防腐工安全技术1546
第四十节 机械试验工安全技术1552
第四十一节 无损探伤工安全技术1557
第八章 电气仪表应用与安装专业安全技术1559
第一节 维修电工安全技术1559
第二节 电气安装工安全技术1561
第三节 电气试验工安全技术1564
第四节 充电工安全技术1571
第五节 通讯工安全技术1572
第六节 变电站安全技术1575
第七节 仪表工安全技术1587
第八节 计量工安全技术1590
第一节 地方政府应急计划1593
第一章 地方政府应急计划与领导机制1593
第二节 领导的职责及组织机构1593
第十三篇 地方政府和社区应急预案的制定、实施与培训1593
第三节 组织机构1594
第二章 应急计划的编制1596
第一节 计划编制小组1596
第二节 计划编制小组的任务1597
第三节 资源的确认1601
第四节 制定应急计划1608
第三章 社区的应急准备1610
第一节 计划整合1610
第二节 应急反应培训1611
第三节 演习和训练组织的规定1612
第四节 计划的更新1613
第五节 公共信息1614
第四章 地方政府应急计划的范例和格式1616
第一节 ××市应急计划(ERP)范例1618
第二节 ××市××应急管理部门标准操作程序1623
第三节 ××市应急管理部门应急通知和资源手册1659
第一章 安全生产法定职责概述1673
第一节 企业安全生产职责的含义1673
第十四篇 安全生产法定职责及事故责任追究1673
第二节 安全生产人员配备1674
第三节 安全设施及安全防护器材的配备1675
第二章 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法定职责1677
第一节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1677
第二节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1678
第三章 安全生产企业主要领导法定职责1681
第一节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1681
第二节 集团公司领导的安全职责1682
第三节 副厂长(副经理)安全生产职责1683
第四节 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安全生产职责1683
第五节 二级厂(公司)领导安全职责1684
第四章 企业安全部门法定职责1685
第一节 车间设备技术员的安全职责1687
第二节 车间主任、副主任安全生产职责1687
第五章 企业生产车间法定职责1687
第三节 工段长、班组长安全生产职责1688
第四节 班组安全员职责1688
第五节 员工安全职责1689
第一节 生产计划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1690
第二节 技术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1690
第六章 企业其他职能部门法定职责1690
第三节 设备动力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1691
第四节 劳资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1691
第七章 事故的认定与责任划分1692
第一节 事故性质的认定1692
第二节 事故责任的划分1693
附录1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