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诉讼法理论与实践 2006年卷 司法理念与三大诉讼法修改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诉讼法理论与实践 2006年卷 司法理念与三大诉讼法修改
  • 陈光中,汪建成,张卫平主编;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11029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911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922页
  • 主题词:诉讼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诉讼法理论与实践 2006年卷 司法理念与三大诉讼法修改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刑事诉讼法修改3

《刑事诉讼法修改专家建议稿》重点问题概述 陈光中3

上编 刑事诉讼法3

修改刑事诉讼法尚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徐静村9

论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应有立场:以刑事诉讼法与刑法比较为中心 谢佑平 王珂14

试论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几个问题 樊凤林 白俊华21

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基本理念及基本原则 柯葛壮 魏韧思27

关于当前刑事诉讼法修改若干问题的思考 万毅33

解读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宪法指引——以宪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关系为视角 胡之芳 吴璇欧39

程序自治的理念与制度——从刑事诉讼的角度分析 程荣斌 陶杨45

第二部分 刑事诉讼总论研究45

论刑事司法体制改革与诉讼结构之调整 樊崇义 张中52

关于“命案必破”的冷静思考 崔敏58

再论诉权理论在刑事诉讼中的导入——从刑事诉权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视角考察 汪建成 李扬63

被追诉人主体性权利构成论要 卞建林 林林69

控辩平等与法律监督 张智辉 黄维智76

控辩平衡原理与我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 王圣扬83

人本主义与刑事司法理念的重塑 李建明 陈爱蓓89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下刑事诉讼价值目标的确立——兼谈刑事诉讼“双重价值”的平衡与冲突选择 吴有文95

军事刑事诉讼价值研究 李佑标101

检察职权与人权保障 梁玉霞107

刑事诉讼程序价值目标之重构——以社会和谐为视角的反思 马明亮112

刑事诉讼目的与民事诉讼目的之比较 宋振武118

论宪法视野中的不受非法强制处分权 岳悍惟125

权利主体与主体权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体性论要 徐阳131

被害人权益保护:一个需要全社会关注的沉重话题 马进保 朱婧138

刑事被害人主体性价值论要 秦策145

目的与手段:刑事被告人诉讼目的探析 宁松151

刑事诉讼模式新论——以文化结构分析为视角 梁欣157

迈向回应型刑事诉讼模式——刑事法治的新理念 许身健162

从刑讯到协商——刑事诉讼的未来转向 周长军168

反思与重构:论刑事诉讼法律移植的理论基础 汪海燕175

浅论诉讼经济原则及其对我国刑事程序改革的影响 潘金贵182

为谁而有效率?——刑事诉讼效率观之定位 白冬189

理念·原则·规则——诚实信用原则在刑事诉讼中的解读 李军海195

轻罪刑事政策在诉讼环节中的运用——以检察业务为视角 刘中发201

第三部分 刑事诉讼制度研究207

关于加强审前程序中死刑案件辩护的几个问题 顾永忠207

刑事强制措施理论根据初论 杨正万211

刑事强制措施概念之重构 杨雄215

刑事强制措施救济问题初探 冯军 孙延庆222

论扭送制度的立法完善 樊学勇 刘荣228

司法实践中难以计入办案期限的羁押情形与检察监督 李忠诚235

论我国审前羁押理由的正当性 史立梅239

取保候审递嬗探微 李袁婕245

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视角 王宏璎251

刑事和解制度化的法理探讨——刑罚权之裁量权配置 吴国贵256

恢复性司法措施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引入和制度设计 张处社261

呈现的实然与回归的路径——人民陪审制度运行情况实证调查分析 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268

中国死刑赦免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以国际人权公约为参照 陈学权274

第四部分 刑事诉讼程序研究280

侦查讯问时律师在场之我见 朱孝清280

法治视野下的侦查权重构 李学宽 毛立新286

职务犯罪侦查权优化配置与运行问题研究 陈怀安 刘继国292

关于我国侦查程序构造的若干思考 胡小平299

赋予律师在侦查阶段辩护人的地位 程滔306

以诉讼化为目标改造我国的侦查程序 杨立新312

侦查模式改革思考 韩卫317

论侦查监督中的合比例性审查 姚莉 陈虎324

侦查监督制度的立法完善 季美君330

完善我国侦查监督机制之路径探讨 陈玉忠 宋鑫336

论侦查机关的告知义务 周伟 肖晋342

非法审讯:一个实证角度的研究——以S省为主要对象的分析 马静华348

论我国看守所的中立 倪泽仁 马晓庆354

沉默权不再“沉默” 于绍元 林娥可359

我国的刑事鉴定程序应如何修改 蒋丽华366

我国人体样本收集之法律规制 李玉华372

我国监听手段正当化研究 宋英辉 郑好379

论刑事诉讼中的监听 罗海敏384

犯罪控制视野下的刑事诉讼启动程序 刘广三390

暂缓起诉制度探讨 王敏远397

论刑事检察监督程序的改革与立法完善 谢鹏程404

中国的公诉制度与人权保障 张仲芳410

试论我国公诉制度的改革 王守安416

论选择性起诉 张旭 李峰423

刑事公诉案件起诉权运行模式分析——以利益为出发点的考察 夏红429

论自诉担当 吴卫军 张艳435

刑事认证基本问题研究 沈德咏 江显和441

刑事审判改革的基本立场:简者更简,繁者更繁 冀祥德 吴江448

中国简易刑事程序改革:一个初步的考察与反思——以S省S县法院为主要样板 左卫民454

刑事简易程序改革之构想 刘本燕460

试论构建中国式的认罪协商制度 陈国庆466

论我国刑事缺席审判的制度构建 马贵翔 谢琼472

论刑事审判制度形成与发展的轨迹及其规律 宋世杰479

试论刑事裁判共识及其与传统价值理论的关系 彭海青485

法官庭审指挥权:确立基础与行使理念 蔡杰 冯亚景491

走出刑事庭审实质化的误区 李昌林497

法庭中言词证据调查之研究——以法庭中“人”为载体的证言为核心 毛立华 李莉503

单位犯罪案件审判程序中的三个主要问题探讨 申君贵 胡美丽509

关于完善死刑复核程序的几点意见 陈卫东515

法律监督视野中的死刑复核程序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课题组521

量刑监督的实现途径与制度构建 沈新康 曹坚528

惩罚、保护与回归——中国少年刑事司法目的之考量 狄小华534

论充分保障未成年人诉讼权利原则 杨建广 赵凡541

联合国少年司法准则下的我国未成年人案件处理机制研究 彭伶548

第五部分 刑事诉讼证据研究555

《反酷刑公约》背景下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 徐鹤喃 叶衍艳555

对三种排除非法证据之理由的追问 孙远562

论证据开示制度与对非普通程序的选择 刘根菊 刘蕾567

历史视野中的刑事质证权 陈永生573

对证据关联性的具体理解 吕萍580

论刑事证据能力的设定 张弘585

论证据开示制度在刑事诉讼中的建构 詹建红591

英格兰的自白制度与陪审团——历史视角的分析 牟军597

被告人认罪陈述在辩诉协商程序中的证明价值 黄新民603

刑事证明标准法律价值探究 魏虹610

“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三重涵义——兼评“客观真实说”与“法律真实说” 封利强615

论数字证据的定位及其适用 吴高庆 顾凯621

第一部分 民事诉讼基础理论研究629

民事诉讼快速机制论纲 陈桂明629

下编 民事、行政诉讼法629

对社会主义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再认识——以法官独立原则为视角 陈刚 李喜莲635

论民事审判基本制度的修改与完善 蔡彦敏 黄秋盈641

论破产程序与民事诉讼程序之比较及冲突与协调 程春华647

民事争点效力理论——内容、理念与启示 郭翔652

当前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对策 黄松有659

关于制定《强制执行法》的理由与建议 童兆洪664

论我国民事诉讼法应当设立恶意诉讼损害赔偿制度 黄双全671

再论民事公诉权——权利和权力的视角 何文燕 唐东楚677

探析交叉请求——兼及对我国民事诉讼的启示 胡亚球 陈志辉683

构建再审之诉的几个程序问题 李浩688

从司法解释再论民事诉讼法的修改 潘剑锋 刘哲玮694

小额诉讼程序刍议 谭世贵 刘素芳700

试探陪审制的演化规律 汤维建706

构建和谐社会应完善民事诉讼法中的法院调解原则 吴明童 张妮710

论民事程序选择权 杨荣馨 刘平717

民事诉讼中止制度研究 易萍 李丽722

现行《民事诉讼法》任务的构成及修正 张卫平728

第二部分 民事诉讼主体研究734

试论民事诉讼主体资格的认定——对我国民事诉讼中部分特殊主体及相关问题的思考 况继明734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之当事人适格问题初论 刘学在741

大陆法系独立地位参加制度的发展及其借鉴——以日本的独立当事人参加制度为核心 蒲一苇747

论当事人适格之扩张 齐树洁755

“高淳案”原告适格性之否定 单锋762

论第三人撤销之诉——兼论民事诉讼再审制度的改造 肖建华 杨兵768

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检讨与重构 章武生 杨严炎775

第三部分 民事诉讼证据研究781

我国台湾地区民事诉讼书证提出命令制度述评 刘田玉 李汉昌781

论性骚扰案件的证明标准 田平安 骆东平787

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自由心证制度 王红岩 高芙蓉793

论私录资料的合法性——以隐私为中心 郭小冬800

证明妨碍机理重构——着眼于内涵与构成要件 王学棉807

民事诉讼中的拟制自认:比较、借鉴与重构 奚玮812

完善民事诉讼证据保全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 张晋红819

证明责任分配中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张榕825

第四部分 非诉讼解决纠纷方式理论研究831

我国现行仲裁制度滞后的原因解读和出路探究 谭兵831

从仲裁调解的勃兴探析诉讼调解制度之完善 叶永禄 邓金837

代位请求权情形下仲裁协议的效力问题探讨 张芳芳844

第五部分 行政诉讼法修改研究850

论行政诉讼立法目的之定位与转型 高新华850

完善行政诉讼撤诉制度的构想 肖峰昌 阎桂芳856

行政诉讼法修改应处理好四组关系 杨海坤 章志远861

中国行政诉讼法学研究之展望 杨海坤 曹达全867

我国民事救济与行政救济程序关联处理模式研究——关于《行政诉讼法》修改的一个特别视角 张海棠 吴偕林873

第六部分 行政行为理论研究879

行政诉讼视野之中的新型行政行为——行政备案制度可诉性问题初探 陈宏光 霍敬裕879

论行政强制执行权配置的发展与完善 周浩 孟昭阳886

第七部分 行政公益诉讼理论研究892

对话与讨论的基础——谈对公益诉讼含义的理解 林莉红892

行政公益诉讼是否可能——以诉的利益为视角 王太高899

保障人权:公益诉讼的灵魂——兼议公益诉讼构建的价值理念 杨武松 余贵忠9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