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财政政策转型 从积极到稳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夏杰长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750177349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64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82页
- 主题词:财政政策-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财政政策转型 从积极到稳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1994年以来中国财政政策的周期替换1
一、“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增长“软着陆”1
(一)宏观经济背景1
(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的目标2
(三)政策特点3
(四)实施效果5
二、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内需6
(一)宏观经济背景6
(二)政策特点10
三、稳健的财政政策——有保有控12
(一)顺应经济社会形势变化调整财政政策12
(二)把握稳健的财政政策的着力点14
(一)拉动了经济增长16
一、积极财政政策的效益16
第二章 积极财政政策:多视角考察16
(二)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28
(三)改善了居民生活质量30
(四)推动了科教兴国战略33
(五)支持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促进了就业34
(六)促进了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36
(七)丰富了宏观调控经验37
二、正视积极财政政策的问题42
(一)成本高昂42
(二)国债资金投资效益递减44
(三)存在体制复归倾向45
(四)实现经济公平增长的力度不够46
一、经济过热: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基本背景55
(一)经济过热:判断与评价55
第三章 积极财政政策:淡出与转型55
(二)经济过热的现实要求积极财政政策逐渐淡出60
二、现实的选择:积极财政政策向稳健财政政策转型60
(一)稳健财政政策的涵义61
(二)转向稳健财政政策恰逢其时62
三、按照稳健财政政策下的要求调整财政政策思路66
(一)实施以“控制赤字、调整结构”为核心的财政支出政策66
(二)启动新一轮税制改革72
第四章 向民生倾斜:和谐视角下财政政策的新思路77
一、中外学者对财政政策内涵与目标的表述77
(一)西方学者对财政政策内涵与目标的表述77
(二)中国学者对财政政策内涵与目标的表述81
二、动态地把握财政政策的内涵、目标与工具85
(一)财政政策的内涵在不断延伸85
(三)财政政策工具也要不断丰富86
(二)财政政策目标要与时俱进86
三、和谐社会视角下财政政策的重新审视87
(一)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目标88
(二)现在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恰逢其时90
四、向民生倾斜:和谐社会视角下财政政策的必然选择91
(一)解决民生问题:财政政策责无旁贷91
(二)民生问题凸现:表现与财政成因92
五、和谐社会视角下财政政策向民生倾斜的基本思路98
(一)财政政策应为国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均等的发展机会98
(二)财政政策在兼顾经济社会双重目标时应适度向社会事业的发展倾斜98
(三)财政政策要致力于建立公正、公平、共享的分配机制100
(四)充分运用财政政策缓和就业压力102
(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对贫困阶层的保护机制104
一、积极财政政策以国债为“发力点”109
第五章 积极财政政策淡出后的中长期国债投资政策取向109
二、逐渐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标志111
三、长期建设国债投资不同退出力度对经济影响的比较113
(一)几种不同的退出方式113
(二)与其他政策手段的不同配合方式对经济的影响114
四、尽快调整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116
(一)从主要进行建设投资转为面向全社会发展116
(二)国债投资结构的调整:从主要拉动经济增长转向兼顾调整经济结构121
(三)在建项目的后续投入122
(四)转向调整:应当注意的问题122
五、加强长期建设国债资金的管理125
(一)正确处理国债资金使用中的中央地方关系125
(二)如何加强国债资金管理125
六、长期建设国债的偿债机制问题127
(一)现状分析:1998—2003年国债发行及还本付息情况128
(二)预测分析:2004—2015年国债还本付息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129
(三)目标定位:积极财政政策转向过程中的中长期国债偿还机制132
(四)制度设计:我国中长期国债偿还机制建设134
第六章 积极财政政策淡出后的税收政策141
一、微调:稳健财政政策背景下税收政策的近期选择141
(一)税收政策的调整是一个“渐进”过程141
(二)税收政策调整的重点领域142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税制改革144
(一)推进个人所得税制改革144
(二)推进企业所得税改革146
(三)推进房地产税制体系改革148
(四)适时调整现行消费税制,推动消费税改革152
(五)统一城乡税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154
一、积极财政政策淡出后依然要扩大消费需求156
第七章 积极财政政策淡出后的收入分配政策156
(一)模型设定158
二、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关系的实证分析158
(二)数据检验161
(三)回归方法及结果163
(四)模型的应用:如何理解中国消费需求不足164
三、调控收入差距:公平分配政策和扩大消费需求着力点168
(一)当前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多视角描述168
(二)加强和完善政府对居民收入差距的调控178
第八章 积极财政政策淡出后的就业政策189
一、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我们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189
(一)对就业形势的基本判断189
(二)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基本内涵192
二、积极的就业政策要求树立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并重的发展观193
(一)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作用,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195
三、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基本思路195
(二)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196
(三)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提升劳动就业者素质,降低失业率199
(四)加强和完善失业保障制度建设199
第九章 积极财政淡出与公共服务型财政转型204
一、积极财政强化了财政支出的经济建设偏好204
(一)财政支出长期以来存在着重经济建设和轻公共服务的倾向204
(二)积极财政不仅强化了政府的经济建设偏好,而且还增加了我国的经济增长资源环境约束,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6
二、公共服务的短缺和不均等: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最大的挑战207
三、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责215
四、实现经济建设型财政向公共服务型财政转型的基本思路217
附录:县乡财政困境及出路——以安徽省G县为例227
后记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