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肾移植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临床肾移植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9/30544021.jpg)
- 郑克立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ISBN:750235462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54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610页
- 主题词:肾-移植术(医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临床肾移植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肾脏移植免疫遗传学1
一、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
第一章 肾移植中的免疫遗传学、组织相容性和交叉配型1
二、HLA基因产物结构2
四、HLA命名4
三、MHC抗原识别4
一、临床多中心观察数据12
第二节 肾脏移植中的组织相容性与HLA配型对肾脏移植的影响12
五、HLA抗原分解片段12
二、临床肾脏移植中对供者选择方法13
三、交叉配型策略、试验方法14
五、HLA抗原的遗传15
四、HLA抗原的私有表位和公共表位15
六、HLA分型方法16
八、CDC试验方法17
七、分子生物学HLA基因分型方法17
九、交叉配型试验的临床意义19
十一、结论20
十、关于HLA配体:HLA-Cw-KIR20
二、HLA配型与移植肾脏的存活21
一、HLA与同种异体免疫反应21
第三节 HLA配型在肾移植中的临床评价21
三、致敏病人的肾脏移植与HLA配型22
一、血型抗原27
第一节 移植抗原27
第二章 同种异体移植肾排斥的免疫生物学27
前言27
三、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28
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抗原(MHC)28
一、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早期血管接触29
第二节 移植的免疫排斥29
三、同种异体多肽的处理和呈递30
二、同种异体抗原的识别30
第三节 同种异体免疫排斥的细胞调节机制31
四、抗原呈递细胞31
一、T淋巴细胞32
二、B淋巴细胞34
三、细胞因子35
四、细胞因子受体38
一、移植肾脏活检的Banff分类法39
第四节 移植肾脏免疫排斥反应的分类诊断39
二、排斥反应的类型40
一、脑死亡与器官捐献44
第一节 尸体供肾的选择44
第三章 尸体与活体供肾的选择与手术方法44
二、尸体供体的评估47
二、尸体供肾整块切取50
一、术前处理50
第二节 尸体供肾的切取50
四、原位灌注法53
三、尸体供肾分侧摘取法53
五、尸体供肾的肝肾联合切取法54
第三节 活体供肾的评估55
三、活体供肾可使受者明显受益56
二、供者危险性56
一、知情同意56
四、活体供者评估57
一、开放式活体供肾切取术60
第四节 活体供肾切取60
二、腹腔镜活体供肾肾切取术62
第二节 器官低温保存67
第一节 器官保存的历史回顾67
第四章 器官保存67
第三节 低温灌注液68
第六节 常用器官灌注液69
第五节 持续低温机械灌注69
第四节 单纯低温保存的限制69
三、UW液70
二、Collins液及Euro-collins液70
一、HCA液及ROSS液70
四、HTK液及Celsior液71
一、组织和器官活力的实时监测72
第七节 移植器官活力的实时评估72
二、组织和器官监测方法73
三、组织活力的实验和临床监测75
五、实验和临床研究的初步结果77
四、多参数监测手段的原则77
六、小结和结论78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80
第一节 肾移植的适应证、禁忌证、术前准备及植肾手术80
第五章 肾移植80
二、主要病因82
三、术前检查85
四、ECCK步骤91
三、准备91
第二节 尸体供肾体外循环试验91
一、ECCK适应证91
二、麻醉91
一、受者的选择92
第三节 肾移植术92
五、意外的处理及预防92
三、供肾的工作台手术93
二、受者术前准备93
四、植肾术96
五、受者术中管理103
六、术后早期处理104
七、外科并发症105
一、解剖概要109
第四节 胎儿供肾移植109
三、胎儿双肾整块植入术110
二、胎儿供肾的获取110
一、手术适应证111
第五节 移植肾切除术111
四、术后处理111
五、评析111
四、手术步骤112
三、麻醉体位112
二、术前准备112
第六节 再次和多次肾移植术113
六、手术意外的预防及处理113
五、术后处理113
五、手术步骤114
四、尸肾原位植肾术114
一、首次移植肾的处理114
二、再次移植的时机选择114
三、再次肾移植的手术方法114
一、病因116
第七节 儿童肾移植116
二、影响肾移植受者因素117
三、供者来源118
六、围手术期处理119
五、手术方法119
四、儿童肾移植手术方式119
七、儿童肾移植术后生长发育120
三、肾前性原因123
二、鉴别诊断123
第六章 移植肾无功能的诊断和治疗123
第一节 移植肾延迟功能(DGF)123
一、定义123
四、肾源性原因124
五、治疗125
二、非免疫因素126
一、早期急性排斥126
第二节 术后一周内其他原因引起的移植肾无功能126
一、急性排斥127
第三节 早期肾移植术后无功能127
三、DGF的长期影响127
二、环孢菌素A和他克莫司毒性128
四、血管并发症——肾动脉狭窄129
三、感染129
六、肾周积液130
五、输尿管阻塞130
二、慢性排斥和慢性移植肾肾病131
一、原因131
第四节 晚期移植肾无功能131
六、治疗132
五、鉴别诊断132
三、组织学特点132
四、临床经过132
二、几个重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135
一、药代动力学过程135
第七章 免疫抑制剂的药物代谢动力学135
第一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基本概念135
四、药物代谢的房室模型136
三、药物消除动力学136
一、细胞色素P450酶137
第二节 细胞色素P450酶和P-糖蛋白137
第三节 治疗药物监测139
二、P-糖蛋白139
五、环孢菌素A C2监测140
四、理想血药浓度140
一、治疗药物监测的必要性140
二、需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几种情况140
三、药物检测方法140
一、环孢菌素A144
第四节 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类免疫抑制剂144
二、普乐可复(FK506)150
一、西罗莫司152
第五节 雷帕霉素靶点抑制剂类免疫抑制剂152
一、霉酚酸酯154
第六节 脱氧核糖核酸或核糖核酸合成抑制剂类154
二、依维莫司154
二、硫唑嘌呤155
一、化学结构156
第七节 糖皮质类固醇激素156
三、咪唑立宾156
三、对淋巴细胞的影响157
二、作用机制157
七、皮质激素使用方法和毒性158
六、排泄158
四、对非淋巴细胞的影响158
五、吸收158
三、赛尼哌159
二、舒莱159
第八节 生物学免疫抑制剂159
一、莫罗单抗-CD3(OKT3)159
一、来氟米特160
第九节 二氢乳清酸脱氢酶抑制剂160
四、多克隆抗体制剂160
第十节 中药及其有效成分161
二、来氟米特衍生物:FK778和FK779161
第一节 免疫抑制剂的作用环节及类型164
第八章 免疫抑制剂的分子学和细胞学作用机制164
第二节 抗原呈递抑制剂:皮质类固醇激素165
第三节 第一信号抑制剂:阻止T细胞活化及从G0向G1期进展166
一、抗CD3单克隆抗体(OKT3)168
二、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169
第四节 第二信号及细胞因子转导抑制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作用靶(mTOR)抑制剂171
一、雷帕霉素172
第五节 第三信号抑制剂:抑制G1增殖期细胞因子的刺激175
二、依维莫司175
第六节 S期抑制:抗增殖类药物176
二、舒莱和赛尼哌176
一、抗白细胞介素-2受体单克隆抗体制剂176
二、霉酚酸酯177
一、硫唑嘌呤177
二、来氟米特180
一、布累喹那180
三、咪唑立宾180
第七节 其他新型免疫抑制剂180
一、多克隆抗体181
第八节 T细胞全面免疫抑制剂181
三、FTY720181
四、FK778181
二、Campath—1H182
三、免疫抑制剂应用的演变概况187
二、免疫抑制效率指数187
第九章 常用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和毒副作用187
第一节 概述187
一、免疫抑制的一般概念187
五、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188
四、免疫抑制剂的分类188
七、免疫抑制剂的药源性疾病190
六、免疫抑制剂的药物相互作用190
皮质类固醇激素191
第二节 作用于抗原呈递的药物191
一、抗CD3单克隆抗体(OKT3)193
第三节 影响第一信号传导的药物(阻止T细胞活化及从G0期向G1进展)193
二、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195
抗IL-2受体(CD25)单克隆抗体201
第四节 第三信号抑制剂201
一、雷帕霉素(西罗莫司,Rapamycin,Rapa)202
第五节 第二信号及细胞因子转导抑制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作用靶(mTOR)抑制剂202
一、硫唑嘌呤205
第六节 抗扩增药物(S期抑制剂)205
二、依维莫司(SDZ-RAD)205
二、霉酚酸酯206
多克隆抗T细胞抗体207
第七节 T细胞全面抑制剂抗排斥反应的免疫球蛋白207
三、咪唑立宾207
四、其他药物207
一、治疗效果210
雷公藤210
第八节 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中药210
第九节 减少免疫抑制剂的措施211
三、毒副作用211
二、用药方案211
一、药物相互作用的概念与临床意义216
第十节 免疫抑制剂之间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216
二、常见免疫抑制剂的交互作用219
前言225
第十章 新型免疫抑制策略及制剂225
二、治疗药物226
一、病理生理机制226
第一节 作用于增殖过程的药物226
二、治疗手段227
一、病理生理机制227
第二节 作用于细胞因子途径的药物227
一、病理生理机制229
第三节 作用于协同受体的药物229
二、治疗手段230
一、缺血损伤231
第四节 作用于缺血/再灌注/迁移过程的药物231
二、再灌注损伤233
第六节 诱发免疫耐受的药物241
二、治疗手段—环氧化酶(COX)抑制剂241
第五节 作用于炎症反应过程的药物241
一、病理生理机制241
一、T细胞去除242
二、阻断共刺激243
三、修饰配体刺激245
四、抑制记忆T细胞反应246
五、B细胞耐受247
第七节 器官移植中基因疗法的应用248
一、基因疗法在同种异体器官移植中的应用249
二、基因疗法和异种移植250
三、基因疗法和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251
第八节 结语252
四、挑战和前景252
一、超急性排斥255
第一节 排斥反应255
第十一章 排斥反应和其他肾脏并发症255
二、急性排斥257
三、慢性排斥260
四、慢性移植肾肾病272
一、急性肾小管坏死276
第二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和非依赖抗原炎症反应276
五、移植物抗宿主病276
二、反应性氧素(Ros)278
三、急性间质性肾炎286
四、环孢菌素A和他克莫司肾毒性288
第一节 复发率291
第十二章 肾移植术后原发病复发和新发生的肾病291
一、原发性肾小球肾炎292
第二节 复发和新发生的肾小球肾炎292
二、继发性肾小球病295
三、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297
二、特发性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297
第三节 肾小球沉积病297
一、淀粉样变297
五、移植肾肾小球病298
四、镰状细胞病298
四、免疫性纤维样肾小球肾病298
第四节 非肾小球疾病298
一、草酸盐沉积症298
二、胱氨酸病298
三、Fabry病298
第一节 移植术后感染的风险301
第十三章 感染301
三、12个月后302
二、1~12个月302
第二节 移植术后感染常见病原微生物302
第三节 移植术后感染发生的时间表302
一、第1个月302
一、细菌性肺炎的临床特点304
第五节 细菌感染304
第四节 肾移植受者发热的处理304
一、念珠菌感染305
第七节 真菌感染305
二、诊断305
三、治疗305
第六节 脓毒血症305
二、曲霉菌306
一、巨细胞病毒307
第八节 病毒感染307
三、暗色丝状菌病307
二、EB病毒317
五、乙型肝炎病毒318
四、单纯疱疹病毒感染318
三、水痘疱疹病毒318
八、带状疱疹病毒-8319
七、带状疱疹病毒-6319
六、丙型肝炎病毒319
九、多瘤病毒320
一、肺部感染322
第九节 常见部位的感染322
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322
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25
二、泌尿系感染325
第十节 预防策略326
四、伤口感染326
一、腹泻327
第十一节 肾移植术后病人旅游预防感染的策略327
四、阳光暴露和海拔高度328
三、疟疾及其他节肢虫感染328
二、呼吸道感染328
六、常规免疫接种329
五、疫苗接种的评价329
第一节 概述332
第十四章 心血管疾病和病因332
一、免疫抑制剂对心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336
二、免疫抑制剂对肾功能影响337
三、免疫抑制剂与左心室肥大338
一、移植后糖尿病的危险因素339
第二节 糖尿病339
二、移植后糖尿病的诊断340
三、治疗341
四、糖尿病病人随访注意事项345
二、肾移植病人产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346
一、高血压的诊断标准346
第三节 高血压346
三、移植后高血压的发生机制347
四、免疫抑制治疗在高血压中的作用349
六、移植后高血压的药物治疗350
五、移植后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350
八、有效控制高血压的策略351
七、高血压治疗的目的351
第四节 高脂血症352
一、移植后高脂血症的发病机制353
二、移植后高脂血症的诊断354
三、治疗355
一、非心脏移植的病人心脏疾病的诊断步骤360
第五节 移植后心脏疾病360
二、病史、体格检查和用于药物评估的辅助检查361
三、缺血性心脏疾病的评估362
五、移植前和移植后进行特殊的心脏症状评估364
四、心血管辅助试验结果的意义364
七、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366
六、缺血性心脏病病人的常规检查366
八、动静脉内瘘对心脏功能的影响368
九、移植术后影响心脏罕见的感染性疾病369
十二、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的改善370
十一、在移植器官功能不全时发生的心衰370
十、影响心脏的肿瘤370
一、影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因素371
第六节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371
二、发病机制372
第八节 透析373
第七节 吸烟373
三、治疗373
第十节 血液凝固因子374
第九节 高尿酸血症374
第十二节 感染和炎症375
第十一节 细胞粘附分子375
第十四节 小结376
第十三节 肥胖376
一、流行病学379
第一节 肾移植术后新发生的恶性肿瘤379
第十五章 恶性肿瘤379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380
三、淋巴瘤382
四、Kaposi肉瘤385
五、皮肤癌386
九、随访和预防387
八、其他肿瘤387
六、肾癌387
七、外阴和会阴癌387
第二节 既往恶性肿瘤在肾移植术后复发388
一、概述390
第三节 从供者转移到受者的恶性肿瘤390
四、既往有CNS恶性肿瘤病史的供者391
三、既往有非CNS恶性肿瘤病史的供者391
二、有恶性肿瘤病史的供者391
一、诱导肿瘤产生的免疫抑制剂392
第四节 免疫抑制剂与移植后恶性肿瘤的关系392
五、来源于供者恶性肿瘤的处理392
六、减小恶性肿瘤从供者向受者转移的危险的策略392
三、mTOR作用机制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Akt)途径393
二、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免疫抑制剂393
四、mTORi可能应用的方向394
五、雷帕霉素作用的效应细胞397
六、雷帕霉素的临床应用401
第五节 小结402
三、胃和十二指肠病变405
二、食管病变405
第十六章 胃肠胰和肝胆并发症405
第一节 消化道并发症405
一、口腔病变405
一、急性胰腺炎406
第二节 胰和肝胆并发症406
四、小肠病变406
五、结肠病变406
六、伪膜性肠炎406
二、肝脏并发症407
三、胆石症409
第一节 皮肤癌411
第十七章 皮肤并发症411
一、Kaposi肉瘤412
四、光线性角化病、鳞状细胞癌413
三、黑色素瘤413
二、Bowen病和Bowen样丘疹病(鲍温样丘疹病)413
六、生殖器癌414
五、基底细胞癌414
二、环孢菌素A415
一、皮质激素415
七、Merkel细胞瘤415
第二节 药物性皮肤病变415
四、FK506416
三、硫唑嘌呤416
二、霉菌感染417
一、病毒感染417
第三节 皮肤感染417
三、细菌感染418
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419
第一节 骨骼并发症419
第十八章 骨骼、肌肉、眼部和血液并发症419
四、骨质疏松症421
三、β2-微球蛋白相关性淀粉样变性421
二、铝相关性疾病421
五、骨坏死424
五、痛风425
四、肌腱炎425
第二节 肌肉关节并发症425
一、腿部疼痛综合征425
二、多关节疼痛综合征425
三、肌痛425
一、贫血426
第四节 血液系统并发症426
第三节 眼部并发症426
一、视网膜病变426
二、白内障426
三、其他426
三、白细胞减少症429
二、红细胞增多症429
第一节 概述431
第十九章 肾移植术后生育相关问题431
三、高血压或先兆子痫433
二、免疫问题433
第二节 肾移植术后妊娠对受者的影响433
一、移植物血流动力学改变433
六、移植肾功能预后434
五、病毒感染434
四、泌尿系感染434
第三节 肾移植术后妊娠的监护和管理435
二、硫唑嘌呤436
一、皮质激素436
第四节 免疫抑制药对妊娠的影响436
六、单克隆抗体437
五、霉酚酸酯437
三、环孢菌素A437
四、他克莫司437
五、免疫问题438
四、畸形438
七、其他438
第五节 肾移植术后妊娠胎儿的预后438
一、新生儿死亡438
二、早产438
三、宫内发育迟缓438
第一节 概述441
第二十章 肾移植的精神学因素441
一、移植供者的评估442
第二节 移植前精神评估442
二、移植受者的评估443
一、失眠444
第三节 移植后精神症状的治疗444
四、谵妄445
三、情绪紊乱445
二、焦虑445
五、撤药症状446
一、“不协调”免疫生物学变化447
第二节 异种器官移植“协调”与“不协调”447
第二十一章 异种器官移植447
第一节 异种器官移植的发展历史447
二、超急排斥的病理生理学变化448
三、血小板449
第四节 超急排斥反应的处理450
第三节 异种器官移植超急排斥总的反应450
四、凝集450
五、Ⅰ型内皮细胞的激活450
四、细胞素452
三、白细胞452
第五节 延迟性异种器官移植排斥反应(DXR)452
一、DXR病理学改变452
二、DXR452
五、DXR的内皮细胞反应453
第六节 克隆技术对异种器官移植的影响及仍需要面对的问题454
六、人类ABO血型抗原与Galα1-3Gal454
一、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ADME过程)456
第一节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的一般原理456
第二十二章 慢性肾病病人的药物剂量调整456
二、线性和非线性动力学460
五、与口服给药相关的药代动力学参数461
四、机体清除率CL461
第二节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461
一、生物利用度F461
二、表观分布容积Vd461
三、排泄半衰期T1/2461
一、肝脏及胃肠功能障碍462
第三节 影响药物药代动力学的因素462
六、多次给药及药物堆积462
二、肾功能障碍463
四、药物相互作用464
三、心血管功能障碍464
一、对病人评价465
第四节 慢性肾病病人治疗药物剂量的调整465
二、肾功能评估466
三、尿毒症对药物代谢的影响467
一、抗微生物类药物468
第五节 附表468
四、药物浓度检测468
五、药物定量468
二、止痛药及麻醉用药477
三、抗高血压和心血管药物480
四、抗肿瘤药486
五、内分泌代谢药489
六、胃肠药物491
七、神经系统药物492
八、抗风湿药物494
九、镇定、催眠和心理治疗药496
十、其他类药物500
一、肾移植前血液净化504
第一节 血液净化504
第二十三章 血液透析和相关辅助检查技术504
二、肾移植后血液净化507
三、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对移植肾的影响508
一、正常声像图511
第二节 移植肾超声检查511
二、移植肾并发症声像图512
第三节 肾移植活检指征及技术514
一、适应证及禁忌证514
二、活检前准备514
三、移植肾活检技术515
四、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515
第四节 肾移植术后胸腔疾病诊治技术516
一、胸腔穿刺抽液术适应证516
二、胸腔穿刺抽气和闭式引流术517
三、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取样本诊断517
四、胸腔镜检查517
五、经皮穿刺肺活检术517
二、肾移植后脂肪代谢520
第二十四章 肾移植手术后的营养520
第一节 移植前后的营养评价520
一、移植后早期蛋白质需求及其代谢520
三、肾移植后糖及其他代谢521
第二节 营养需要量522
第三节 营养支持途径522
一、肠内途径523
二、肠外营养523
第四节 与营养相关的因素及其处理524
一、肾移植手术后少尿期营养治疗方案526
二、肾移植手术后肾功能未恢复期的营养治疗方案526
第五节 肾移植手术后常用的营养治疗方案526
中英文索引530
配型卡片使用说明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