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共关系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公共关系学
  • 陈红川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536133200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56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375页
  • 主题词:公共关系学-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公共关系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论: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学1

1.1 公共关系的含义1

1.1.1 公共关系的种种定义1

1.1.2 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3

1.2 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5

1.3 公共关系的学科性质6

1.4 学习公共关系学的现实意义6

第2章 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11

2.1 公共关系的起源11

2.1.1 公共关系自发阶段11

2.1.2 公共关系产生阶段13

2.2 公共关系兴起的历史条件15

2.2.1 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条件15

2.2.2 民主政治:政治条件15

2.2.3 传播手段和通信技术的进步:技术条件16

2.3 公共关系的发展17

2.3.1 公共关系在国外17

2.3.2 公共关系在中国19

第3章 公共关系的职能与原则30

3.1 公共关系的职能30

3.1.1 收集信息,监测环境30

3.1.2 传播沟通,协调关系32

3.1.3 咨询建议,帮助决策34

3.1.4 引导舆论,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35

3.1.5 教育倡导,传播推广36

3.1.6 科学预警,危机管理38

3.2 公共关系的基本观念和工作原则38

3.2.1 公众利益观念和互利互惠的原则39

3.2.2 诚信观念和真实性原则40

3.2.3 平等沟通的观念和双向沟通的原则41

3.2.4 制度化观念和立足长远的原则42

3.2.5 注重行为的观念和完善自我的原则43

3.2.6 科学观念和科学性原则44

3.2.7 以人为本的观念和全员公关的原则45

第4章 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52

4.1 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52

4.1.1 社会组织及其特征53

4.1.2 社会组织的分类及其公关意义54

4.1.3 社会组织形象的塑造56

4.2 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63

4.2.1 公众的含义与特征63

4.2.2 公众的分类66

4.2.3 组织的主要目标公众分析70

4.3 公共关系的手段:传播与沟通73

4.3.1 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过程73

4.3.2 公共关系传播的类型76

4.3.3 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77

第5章 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84

5.1 公共关系部84

5.1.1 公共关系部的地位和作用85

5.1.2 公共关系部的特点与设置原则86

5.1.3 公共关系部的组织模式87

5.1.4 公共关系部的任务90

5.2 公共关系公司92

5.2.1 公共关系公司的特点和职能93

5.2.2 公共关系公司的基本类型95

5.2.3 公共关系公司的工作原则96

5.2.4 公共关系公司的收费方式97

5.2.5 客户选择公共关系公司的标准98

5.3 公共关系社团98

5.3.1 公共关系社团的特征99

5.3.2 公共关系社团的类型100

5.3.3 公共关系社团的工作内容101

5.3.4 公共关系社团的发展趋势101

第6章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106

6.1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概述106

6.2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与职业道德108

6.2.1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108

6.2.2 公关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116

6.3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群体组合118

6.3.1 组织内、外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群体组合118

6.3.2 组织自身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群体组合120

6.4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培养与考评122

6.4.1 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122

6.4.2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考评127

第7章 公共关系的一般程序132

7.1 公共关系调查132

7.1.1 公关调查的内容133

7.1.2 公关调查的原则135

7.1.3 公关调查的常用方法136

7.1.4 公关调查的一般程序137

7.2 公共关系策划140

7.2.1 公关策划的意义140

7.2.2 公关策划的原则141

7.2.3 公关策划的一般程序142

7.3 公共关系实施144

7.3.1 公关实施的工作方式144

7.3.2 公关实施的方法145

7.3.3 公关实施障碍的排除147

7.4 公共关系评估148

7.4.1 评估的意义148

7.4.2 公关评估的内容149

7.4.3 公关评估的程序151

7.4.4 公关评估的方法153

第8章 公共关系专题活动162

8.1 公共关系专题活动概述162

8.1.1 公共关系专题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内容162

8.1.2 公共关系专题活动的基本原则163

8.1.3 公共关系专题活动的基本要求163

8.2 新闻发布会166

8.2.1 举行新闻发布会的意义166

8.2.2 新闻发布会的筹备167

8.2.3 新闻发布会的程序及注意事项169

8.3 举办会议170

8.3.1 会议的形式170

8.3.2 召开会议需注意的事项170

8.3.3 会议主持者必须具备的条件171

8.3.4 会议的组织实施172

8.4 贸易展示会174

8.4.1 贸易展示会的作用175

8.4.2 贸易展示会的特点175

8.4.3 展示会的类型175

8.4.4 展示会的策划与组织176

8.5 对外开放参观177

8.5.1 对外开放参观的目的177

8.5.2 如何做好接待工作177

8.5.3 参观活动的组织安排178

8.6 赞助活动179

8.6.1 赞助活动的必要性179

8.6.2 赞助活动的类型180

8.6.3 赞助活动的步骤180

8.7 庆典活动182

8.7.1 庆典的形式和意义182

8.7.2 庆典活动的组织182

8.7.3 开幕式183

8.7.4 纪念活动183

第9章 公共关系礼仪190

9.1 公共关系礼仪概述191

9.1.1 礼仪的含义191

9.1.2 公共关系礼仪的含义193

9.1.3 公共关系礼仪的应用原则194

9.1.4 公共关系礼仪的应用范围195

9.2 公共关系的基本礼仪195

9.2.1 见面礼仪195

9.2.2 介绍礼仪197

9.2.3 日常礼仪用语——交谈的技巧199

9.2.4 接待礼仪201

9.2.5 谈判语言技巧202

9.2.6 商务会谈的礼仪性准备202

9.2.7 电话礼仪203

9.3 公共关系的个人礼仪205

9.3.1 行为举止礼仪205

9.3.2 商务用餐礼仪208

9.3.3 公共关系人员的仪表礼仪212

第10章 公共关系信息传播217

10.1 公共关系信息传播概述217

10.1.1 公共关系信息与传播217

10.1.2 公共关系信息传播的原则220

10.2 公共关系信息网络传播221

10.2.1 网络的基本概念221

10.2.2 网络中的人际传播223

10.2.3 网络群体传播224

10.2.4 网络组织传播225

10.2.5 网络大众传播226

10.3 公共关系信息传播的技巧与效果227

10.3.1 公共关系信息传播的技巧228

10.3.2 公共关系信息传播的效果230

10.3.3 公共关系信息传播的障碍及其排除231

第11章 企业形象塑造237

11.1 企业形象概述237

11.1.1 企业形象的定义及其基本构成因素237

11.1.2 企业形象的作用237

11.2 企业识别系统239

11.2.1 企业识别的涵义239

11.2.2 企业识别系统的构成要素239

11.2.3 CI的作用241

11.2.4 CI战略的主要模式243

11.2.5 CI与企业形象243

11.3 企业识别系统与公共关系245

11.3.1 公共关系的内涵245

11.3.2 企业识别系统与公共关系的相互关系246

11.4 企业识别系统的设计248

11.4.1 企业识别系统的设计原则248

11.4.2 企业识别系统的设计程序248

11.4.3 企业识别系统的设计方法250

11.4.4 企业识别系统的设计内容255

11.5 企业识别系统的导入258

11.5.1 企业识别系统的导入时机258

11.5.2 企业识别系统的导入程序和原则259

第12章 内部公共关系264

12.1 内部公共关系概述264

12.1.1 内部公共关系的内涵264

12.1.2 内部公共关系的特点265

12.1.3 内部公共关系建设的目的265

12.1.4 内部公共关系的沟通模式和沟通渠道268

12.2 员工关系270

12.2.1 员工关系的重要性270

12.2.2 员工关系的理论基础271

12.2.3 处理员工公共关系的原则273

12.2.4 与员工沟通的有效渠道275

12.3 股东关系277

12.3.1 股东关系概述277

12.3.2 处理股东关系的原则278

12.3.3 与股东沟通的主要渠道279

第13章 外部公共关系284

13.1 外部公共关系概述284

13.1.1 组织外部公关的内涵284

13.1.2 组织外部公关的特征285

13.1.3 组织外部公关的目标286

13.2 顾客关系287

13.2.1 消费者关系的重要性287

13.2.2 协调顾客关系的策略287

13.3 新闻媒介关系290

13.3.1 新闻媒介的重要性290

13.3.2 协调新闻媒介关系的策略291

13.4 政府关系292

13.4.1 建立良好的政府关系的重要性292

13.4.2 协调政府关系的策略293

13.5 社区关系295

13.5.1 社区关系的重要性295

13.5.2 社区关系的建立和协调297

13.6 涉外公关298

13.6.1 涉外公关的重要性298

13.6.2 涉外公关的基本原则300

13.6.3 涉外公关的协调策略301

第14章 危机公共关系306

14.1 危机公共关系的类型308

14.1.1 组织行为不当引起的危机308

14.1.2 突发事件引起的危机309

14.1.3 失实报道引起的危机311

14.2 危机公共关系处理的程序与原则313

14.2.1 预防危机313

14.2.2 危机处理程序315

14.2.3 处理公共关系危机的基本方针和原则317

14.2.4 处理公共关系危机的具体对策320

第15章 国际公共关系325

15.1 国际公共关系概述325

15.1.1 国际公共关系的涵义326

15.1.2 国际公共关系的三要素330

15.2 国际公共关系的工作内容332

15.2.1 国际公共关系的工作目标332

15.2.2 国际公共关系的工作内容333

15.3 国际公共关系与国际媒体336

15.3.1 国际媒体的巨大影响力和广泛运用336

15.3.2 各类传播媒介的运用336

第16章 公共关系新发展342

16.1 绿色公共关系342

16.1.1 绿色公共关系定义343

16.1.2 绿色公共关系产生的背景343

16.1.3 绿色公共关系的作用344

16.1.4 绿色公共关系的方式346

16.2 网络公共关系346

16.2.1 网络公共关系的定义346

16.2.2 网络公共关系的特点347

16.2.3 网络公共关系产生的背景和现状349

16.2.4 网络公共关系的工具350

参考文献3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