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系列参考教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2006年版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系列参考教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2006年版 第2版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ISBN:7802090660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05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20页
  • 主题词: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资格考核-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系列参考教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2006年版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1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1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2

三、环境影响评价应遵循的技术原则2

第二节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和工作程序3

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3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5

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常用术语6

第二章 工程分析9

第一节 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9

一、工程分析的作用9

二、工程分析的方法10

三、工程分析的工作内容12

第二节 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22

一、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22

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技术要点23

第三节 事故风险源项分析27

一、源项分析步骤27

二、泄漏量计算28

三、最大可信事故概率确定32

第三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4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34

一、自然环境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技术要求34

二、社会环境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技术要求36

第二节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7

一、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7

二、污染气象调查与分析40

三、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51

第三节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4

一、环境水文与水动力特征54

二、水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64

三、水环境现状评价方法71

第四节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评价72

一、环境噪声现状调查72

二、环境噪声现状评价量73

三、环境噪声现状测量74

四、环境噪声现状评价方法76

五、典型工程环境噪声现状水平调查方法76

第五节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77

一、生态环境现状调查77

二、生态环境现状评价95

三、生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103

第四章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106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识别的一般要求106

一、环境影响的概念106

二、环境影响识别的基本内容106

三、环境影响识别的一般技术考虑108

四、环境影响的初步识别108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识别方法110

一、清单法110

二、矩阵法110

三、其他识别方法111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方法111

一、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方法111

二、水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方法112

二、确定预测范围及计算点113

一、确定预测因子113

第一节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113

第五章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13

三、污染源计算清单(预测模式中污染源的基础资料)114

四、气象条件计算清单(预测模式中气象条件的基础资料)116

五、地形数据计算清单(预测模式中地形条件的基础资料)116

六、设定预测情景117

七、选择预测模式117

八、确定相关的计算参数(预测模式中其他参数的基础资料)117

九、环境质量预测与评价118

第二节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式与应用条件118

一、有风点源正态烟羽扩散模式118

二、小风和静风点源扩散模式120

三、颗粒物扩散模式120

四、熏烟模式121

五、面源扩散模式122

六、体源排放模式123

七、线源扩散模式123

八、日平均浓度计算123

九、长期平均浓度模式123

十、烟气抬升高度计算方法124

第三节 卫生防护距离126

第六章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28

第一节 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128

一、水体中污染物迁移与转化概述128

二、河流水体中污染物的对流和扩散混合129

三、海水中污染物的混合扩散130

第二节 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132

一、预测方法概述132

二、河流水质数学模式预测方法134

三、湖泊(水库)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142

四、河口海湾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143

第三节 河流水质模型的应用146

一、河流水质模型选择146

二、河流水质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150

三、水质数学模型的标定与检验152

第七章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54

第一节 声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54

第二节 声环境影响评价基础154

一、噪声的传播——声音的三要素154

二、噪声级(分贝)的相加154

三、噪声级的相减155

第三节 噪声随传播距离的衰减156

一、点声源随传播距离增加引起的衰减156

二、线声源随传播距离增加引起的衰减157

三、噪声从室内向室外传播的声级差计算158

第四节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159

一、声环境影响预测159

二、声环境影响评价160

第八章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62

第一节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基本含义162

一、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一般认识162

二、生态环境影响预测163

三、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64

第二节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167

一、类比法及应用167

二、水土流失预测与评价方法169

三、水体富营养化171

四、生态制图175

一、景观美学评价一般认识178

第三节 景观美学影响评价178

二、建设项目景观影响评价179

第九章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181

第一节 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分类181

一、固体废物来源181

二、固体废物分类182

第二节 固体废物特点184

第三节 固体废物中污染物进入环境的方式及迁移转化186

一、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中污染物进入环境的方式186

二、固体废物中污染物的释放188

三、固体废物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191

第四节 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及特点192

一、环境影响评价类型与内容192

第五节 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评价193

一、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主要影响193

二、固体废物环评的特点193

二、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194

三、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计算195

四、渗滤液对地下水污染预测197

第十章 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分析及累积影响评价方法201

第一节 环境容量分析方法201

一、基本概念201

二、大气环境容量202

三、水环境容量分析205

第二节 环境承载力分析方法205

一、基本原理205

二、应用领域205

三、分析方法及步骤207

四、应用示例207

二、累积影响评价方法及应用示范209

第三节 累积影响评价方法209

一、累积影响的类型209

第十一章 清洁生产评述211

第一节 建设项目的清洁生产分析的基本要求211

第二节 清洁生产评述213

第三节 清洁生产分析指标体系214

一、清洁生产分析指标的选取原则214

二、清洁生产分析指标215

第四节 建设项目清洁生产分析的方法和程序218

一、清洁生产分析的方法218

二、清洁生产分析程序218

三、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清洁生产分析的编写要求219

二、废水处理系统220

一、工业废水处理方法220

第一节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概述220

第十二章 环境污染控制与保护措施220

三、废水预处理221

四、废水的一级处理223

五、废水的二级(生物)处理225

六、废水的三级处理229

七、污泥的处理与处置230

第二节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概述232

一、二氧化硫控制技术233

二、氮氧化物控制技术237

三、烟(粉)尘控制技术239

第三节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243

一、确定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对策的一般原则243

二、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基本方法244

三、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技术措施简述245

四、典型工程噪声防治对策和措施246

第四节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概述247

一、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的主要原则247

二、固体废物处置常用的方法概述248

三、固体废物常用的处理与处置技术249

四、固体废物的收集与运输251

第五节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252

一、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基本要求252

二、生态影响的防护与恢复措施254

三、减少生态环境影响的工程措施254

四、生态环境监理257

五、生态监测257

六、绿化方案258

七、生态影响的补偿与建设260

第六节 水土保持措施261

一、水土保护方案编制程序与内容261

二、水土流失预防261

三、水土流失治理262

第七节 环境风险防范263

一、环境风险的概念263

二、环境风险的防范与减缓措施264

三、事故应急预案264

第八节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265

第十三章 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267

第一节 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概述267

一、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必要性267

第二节 环境经济评价方法268

一、环境价值268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268

二、环境价值评估方法269

第三节 费用效益分析278

一、费用效益分析与财务分析的差别278

二、费用效益分析的步骤279

三、敏感性分析281

第四节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的步骤281

一、环境影响的筛选282

二、环境影响的量化282

三、环境影响的价值评估283

四、将环境影响货币化价值纳入项目经济分析283

第十四章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监测与调查284

第一节 验收重点与验收标准的确定284

一、验收的分类管理284

三、验收重点285

二、验收重点的确定依据285

四、验收监测与调查标准选用的原则286

五、标准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287

第二节 验收监测与调查的工作内容288

一、验收监测与调查的内容范围288

二、验收监测与调查的主要内容289

第三节 验收调查报告编制的技术要求290

一、验收调查工作程序290

二、验收调查报告编制技术要求291

三、验收调查报告章节内容293

第四节 验收监测报告编制技术要求296

一、验收监测工作程序296

二、验收监测技术要求296

三、验收监测报告主要章节302

四、验收监测报告表或登记卡3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