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丹阳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丹阳县志](https://www.shukui.net/cover/16/30513590.jpg)
- 丹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7214009404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1020页
- 文件大小:71MB
- 文件页数:1060页
- 主题词:地方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丹阳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9
第一卷 建置 区划65
第一章 行政建置65
第一节 沿革65
第二节 境域变迁66
第二章 行政区划67
第一节 明清时期行政区划67
第二节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68
第三节 解放以后行政区划70
第三章 县城 乡镇88
第一节 县城88
第二节 乡镇90
附:国营练湖农场104
第一章 地质 地貌107
第一节 地质107
第二卷 地理环境107
第二节 地貌109
第二章 气候111
第一节 四季特征111
第二节 气象要素112
第三节 灾害性天气117
附:自然灾害录120
第三章 河流 湖塘124
第一节 河流124
第二节 湖塘128
附:水位129
第四章 土壤132
第一节 土类132
第二节 理化性状135
第五章 植物 动物138
第一节 植物138
第二节 动物140
第六章 自然资源141
第一节 水资源141
第二节 土地资源142
第三节 矿物资源143
第七章 环境保护145
第一节 污染与治理145
第二节 控制新污染源148
第三节 环境监测149
第一章 人口规模153
第一节 人口数量153
第三卷 人口153
第二节 人口变动155
第三节 人口密度157
第二章 人口构成158
第一节 民族构成158
第二节 性别构成159
第三节 年龄构成160
附:百岁老人潘老三161
第四节 文化构成161
第五节 职业构成162
第六节 婚姻家庭163
第一节 政策宣传164
第二节 晚婚164
第三章 人口控制164
第三节 节制生育165
第一章 国民经济概况169
第一节 建国前国民经济169
第四卷 综合经济169
第二节 建国后国民经济170
第二章 经济结构173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174
第二节 产业结构180
第三节 工农业比例结构180
第四节 工业结构181
第五节 农业结构182
第三章 国民收入及其分配183
第一节 国民收入183
第二节 国民收入分配184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187
第四章 人民生活189
第一节 农民生活190
第二节 职工生活193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200
第一节 土地改革200
第五卷 农业200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201
第三节 人民公社化202
第四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203
第一节 洮滆平田区204
第二节 孟河高平原区204
第二章 农业区划204
第四节 丹北低山丘陵区205
第五节 沿江圩田区205
第三节 西部丘陵区205
第一节 传统耕作制度206
第二节 耕作制度改革206
第三章 耕作制度206
第一节 作物面积208
第二节 作物产量208
第四章 作物面积与产量208
第五章 作物品种212
第一节 品种演变212
第二节 良种选育214
第六章 作物栽培215
第一节 水稻栽培215
第二节 小麦栽培217
第三节 棉花栽培218
第四节 油菜栽培219
第五节 大豆栽培219
第七章 作物保护220
第一节 病虫害防治220
第二节 化学药物除草222
第八章 肥料222
第一节 有机肥料223
第二节 无机肥料224
第九章 农业机具226
第一节 农具226
第二节 农机227
第六卷 林牧副渔233
第一章 蚕桑业233
第一节 桑234
第二节 蚕238
第二章 林业242
第一节 育苗242
第二节 绿化造林243
第三节 林木资源245
第四节 林木管理245
第三章 畜牧业247
第一节 畜禽饲养247
第二节 良种推广249
第三节 疫病防治250
第四章 副业252
第一节 种植业252
第二节 养殖业255
第三节 编织业257
第一节 种苗258
第五章 渔业258
第二节 放养259
第三节 捕捞260
第四节 渔政261
第一节 县属场262
第六章 县属场圃262
第二节 县属圃263
第一节 主干河道建设268
第一章 河道建设268
第七卷 水利268
第二节 分支河道建设272
第一节 江堤治理275
第二章 夹江治理275
第二节 坍江治理276
第一节 练湖工程278
第三章 蓄水工程278
第二节 水库工程279
第三节 塘坝工程280
第一节 水闸修造281
第四章 闸涵修造281
第一节 圩区改造284
第五章 农田整治284
第二节 涵洞修造284
第二节 渠系配套286
第三节 土地平整287
第二节 人畜风力灌溉288
第一节 自流灌溉288
第六章 农田灌排288
第三节 机电灌溉289
第四节 机电排涝293
第二节 防汛排涝295
第一节 组织机构295
第七章 防汛抗旱295
第一节 堤防管理297
第八章 水政管理297
第三节 抗旱297
第五节 机电排灌管理298
第四节 水库管理298
第二节 涵闸管理298
第三节 河道管理298
第一节 私营手工业与工业301
第一章 工业所有制301
第八卷 工业301
第三节 国营工业303
第二节 集体工业303
第二节 丝绸工业305
第一节 纺织工业305
第二章 轻工业305
第四节 电子工业306
第三节 服装工业306
第六节 粮油加工工业307
第五节 酿造工业307
第八节 造纸印刷工业308
第七节 副食品加工工业308
第二节 冶金工业311
第一节 化学工业311
第三章 重工业311
附:导墅煤矿312
第四节 建材工业312
第三节 机械工业312
第一节 发电314
第四章 电力工业314
第二节 变电工程315
第三节 输电网络317
第四节 用电319
第二节 部优质产品322
第一节 国家优质产品322
第五章 名优产品322
第三节 省优质产品323
第一节 乡镇办工业329
第一章 经营体制329
第九卷 乡镇工业329
第二节 村办工业330
第三节 村以下工业331
第一节 纺织工业333
第二章 工业门类333
第二节 丝绸工业334
第四节 服装工业335
第三节 眼镜工业335
第七节 家具工业336
第六节 食品工业336
第五节 皮革工业336
第十一节 建材工业337
第十节 工艺美术工业337
第八节 电子仪表工业337
第九节 文教用品工业337
第十二节 化学工业339
第十三节 机械工业340
第十四节 其他工业341
第一节 亿元产值的乡镇342
第三章 乡镇工业单位选介342
第二节 千万元产值的行政村344
第三节 千万元产值的工厂345
第一节 线路351
第一章 公路351
第十卷 交通运输351
第二节 车站354
第四节 客运 货运356
第三节 车辆356
第二节 车站359
第一节 线路359
第二章 铁路359
第三节 客运 货运360
第一节 航道362
第三章 水路362
第二节 港口364
第三节 船舶365
第四节 客运 货运366
第一节 桥梁369
第四章 桥梁 渡口369
第二节 渡口373
第二节 联运374
第一节 转运374
第五章 转运 联运374
第一节 公路与航道养护375
第六章 交通运输管理375
第二节 运输管理376
第三节 安全监理377
第二节 邮政局(所)381
第一节 邮驿381
第十一卷 邮政电信381
第一章 邮电机构381
第四节 邮电局(所)382
第三节 电信局(所)382
第一节 邮路383
第二章 邮政383
第二节 投递384
第三节 业务385
第一节 电话388
第三章 电信388
第二节 电报391
第一节 私营与个体商业395
第一章 商业所有制395
第十二卷 商业395
第二节 集体商业397
第三节 国营商业399
第一节 生活资料供应401
第二章 商品供应401
第二节 生产资料供应406
第一节 农副产品收购414
第三章 农副产品与废旧物资收购414
第二节 废旧物资回收416
第一节 沿革417
第四章 对外贸易417
第一节 县城集市418
第五章 集市贸易418
第二节 业务418
第三节 物资交流会419
第二节 乡镇集市419
第一节 饮食业421
第六章 饮食服务业421
第二节 服务业422
第一节 商业局系统单位424
第七章 商业单位选介424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系统单位427
第一节 贸易单位431
第一章 粮油自由贸易431
第十三卷 粮油经营431
第二节 粮油集市432
第一节 计划收购433
第二章 粮油计划购销433
第二节 计划供应434
第一节 议价收购440
第三章 粮油议价购销440
第二节 议价销售441
第一节 粮食储备442
第四章 粮食储运442
第二节 粮食调运443
第二节 饲料供应445
第一节 饲料加工445
第五章 饲料加工与供应445
第一节 市场管理451
第十四卷 工商物价计量管理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451
第二节 工商业登记453
第三节 商标注册458
第四节 广告管理459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460
第一节 物价演变461
第二章 物价管理461
第三节 物价检查与监督464
第二节 平抑物价464
第一节 标准管理465
第三章 标准与计量管理465
第二节 计量管理466
第一节 财政体制469
第一章 财政469
第十五卷 财政税务469
第二节 财政收人471
第三节 财政支出475
第四节 县级地方财政479
第五节 审计480
第一节 田赋481
第二章 税务481
第二节 农业税484
第三节 工商税487
第一节 典当 钱庄495
第一章 金融与保险单位495
第十六卷 金融 保险495
附:银楼498
第二节 银行499
第三节 信用合作社500
第一节 货币种类501
第二章 货币501
第四节 保险公司501
第二节 货币流通502
第三章 存款 储蓄503
第一节 单位存款504
第二节 个人储蓄505
第一节 工商业贷款506
第四章 信贷506
第二节 农业贷款510
第三节 乡镇企业贷款512
第四节 基建贷款514
第五节 民间借贷515
第二节 异地结算516
第一节 同城结算516
第五章 结算516
第二节 债券517
第一节 侨汇517
第六章 侨汇 债券517
第一节 农业保险518
第七章 保险518
第三节 车辆与船舶保险519
第二节 人身与财产保险519
第一章 县城建设523
第十七卷 城乡建设523
第一节 街道524
第二节 房屋528
第三节 内河 桥梁531
第四节 供水 排水535
第五节 绿化537
第一节 集镇建设539
第二章 乡镇建设539
第二节 乡村建设541
第一节 房产管理542
第三章 房地产管理542
第二节 地产管理544
第一节 建筑队伍545
第四章 建筑业545
第三节 施工技术546
第二节 施工设备546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551
第十八卷 政党社团551
第一节 组织机构552
第二节 代表大会563
第三节 解放前的活动565
第四节 解放后的党务工作568
第一节 组织机构575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575
第二节 党务活动576
第一节 职工团体579
第四章 社会团体579
第三章 中国青年党 中国民主社会党579
第一节 中国青年党579
第二节 中国民主社会党579
第二节 农民团体581
第三节 青年团体582
第四节 少年团体584
第五节 妇女团体585
第六节 工商团体586
第七节 教科文卫团体587
第八节 社会公团589
第二节 参议会593
第一节 议事会 参事会593
第十九卷 政务593
第一章 旧政务机构593
第四节 县政府594
第三节 民政署 公署594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596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596
附:日伪县政府596
第二节 历届县人民代表大会597
第三节 人大常务委员会600
第四节 区乡(镇)人民代表大会601
第一节 抗日民主政府603
第三章 人民政府603
第二节 县人民政府606
第三节 区乡(镇)政府611
第四节 政事纪略614
第一节 组织机构617
第四章 人民政协617
第二节 委员会议618
第三节 主要活动620
第一节 机构625
第一章 旧时司法625
第二十卷 公安司法625
附:日伪警察机构626
第一节 组织机构627
第二章 人民公安627
第二节 活动627
第二节 政治保卫628
第三节 社会治安630
第一节 机构631
第三章 人民检察631
第二节 刑事案件检察632
第五节 监所检察633
第四节 法纪案件检察633
第三节 经济案件检察633
第二节 刑事案件审判634
第一节 机构634
第四章 人民审判634
第三节 民事案件审判635
第五节 申诉复查637
第四节 经济纠纷案件审判637
第三节 民事调解638
第二节 法制教育638
第五章 司法行政638
第一节 机构638
第五节 公证639
第四节 律师639
第一节 拥军643
第一章 拥军优属643
第二十一卷 民政643
第二节 优属644
第一节 烈士褒扬645
第二章 抚恤645
第三节 伤残军人抚恤646
第二节 牺牲病故抚恤646
第二节 退伍军人安置647
第一节 复员军人安置647
第四节 定期定量补助647
第三章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647
第一节 救灾648
第四章 社会救济扶贫648
第二节 救济649
第一节 鳏寡老人供养650
第五章 社会福利650
第三节 扶贫650
第四节 收容遣送652
第三节 弃婴收养652
第二节 残疾人安置652
第二节 殡葬改革653
第一节 婚姻登记653
第六章 婚丧管理653
第二节 信访受理654
第一节 信访机构654
第七章 来信来访654
第二节 地名管理655
第一节 地名普查655
第八章 地名普查与管理655
第一节 用工制度659
第一章 职工就业659
第二十二卷 劳动人事659
第二节 就业安置660
第三节 劳动管理662
第一节 干部队伍663
第二章 干部人事663
第二节 干部管理665
第一节 工资666
第三章 工资福利666
第二节 福利668
第二节 居民下放670
第一节 职工精简670
第四章 精简下放670
第三节 干部精简下放671
第四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672
附:支边673
第二节 解放以后军事机构677
第一节 民国时期军事机构677
第二十三卷 军事677
第一章 军事机构677
第一节 清政府地方武装679
第二章 地方武装679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地方武装680
第三节 抗日地方武装681
第四节 中共留守地方武装685
第五节 人民政府地方武装686
第一节 清军687
第三章 驻军687
第三节 国民党政府军688
第二节 太平军688
第五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689
第四节 新四军689
第二节 征兵690
第一节 募兵690
附:日伪军690
第四章 兵役690
第四节 义务兵役691
第三节 志愿兵役691
第五节 预备役692
第一节 组织建设693
第五章 民兵693
第二节 军政训练694
第三节 主要活动696
第一节 太平军与清军的战斗699
第六章 战事699
第三节 新四军与日伪军的战斗701
第二节 军阀之间的战斗701
第五节 中共留守武装与国民党政府军的战斗705
第四节 国民党政府军与日军的战斗705
附:日本侵略军暴行录706
第一节 私塾711
第一章 私塾 书院711
第二十四卷 教育711
第一节 幼稚园(级)712
第二章 幼儿教育712
第二节 书院712
第二节 幼儿园(班)713
第一节 全日制小学715
第三章 小学教育715
第二节 简易小学717
第一节 普通中学724
第四章 中学教育724
第二节 农业中学729
第一节 师范学校731
第五章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731
第二节 农业学校732
第五节 卫生学校733
第四节 商业学校733
第三节 工业学校733
第六节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734
第三节 大专班735
第二节 高师函授班735
第六章 大专教育735
第一节 正则艺专735
第一节 农民教育736
第七章 成人教育736
第四节 电视大学教学班736
第五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736
第二节 职工教育738
第一节 教师队伍739
第八章 教师739
第三节 干部文化补习739
第二节 师资培训740
第一节 经费742
第九章 经费 设备742
第二节 设备743
第一节 校办工厂744
第十章 勤工俭学744
第二节 校办农场745
第一节 科研单位749
第一章 科技组织749
第二十五卷 科学技术749
第二节 学术团体751
第一节 队伍构成754
第二章 科技队伍754
第二节 职称评定755
第一节 科普宣传756
第三章 科技活动756
第二节 科技情报757
第四节 青少年科技活动758
第三节 科技咨询758
第一节 获奖项目759
第四章 科技成果759
第二节 成果选介762
第二节 地震测防766
第一节 气象测报766
第五章 气象与地震测报766
第二十六卷 文化771
第一章 文化事业单位771
第一节 文化馆 文化站771
第二节 图书馆 画院772
第三节 博物馆 档案馆 陈列室773
第四节 文化宫 影剧院 电影放映队774
第五节 公园 儿童乐园776
第六节 书店777
第二章 文艺表演团体777
第一节 专业剧团777
第二节 业余剧团779
第三章 丹剧779
第一节 沿革779
第三节 表演780
第二节 音乐780
第四节 剧目781
第一节 诗歌783
第二节 小说 散文783
第四章 文艺创作783
第三节 民间故事传说784
第四节 民间歌谣 谚语790
第五节 曲艺 戏剧796
第六节 书法 绘画797
第七节 音乐 舞蹈799
第八节 正则绣800
第九节 摄影 广告美术800
第五章 报刊 广播 电视801
第一节 报刊801
第二节 广播802
第三节 电视803
第六章 文物804
第一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04
第二节 省文物保护单位807
第三节 县文物保护单位807
第四节 其他文物810
第一章 医疗817
第一节 医疗单位817
第二十七卷 医药卫生817
第二节 医疗设备822
第三节 医疗队伍823
第四节 医疗技术825
第五节 医疗制度826
第二章 疾病防治827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827
第二节 血吸虫病防治829
第一节 环境卫生835
第二节 饮水卫生835
第三章 公共卫生835
第四章 妇幼保健836
第一节 妇女保健836
第三节 食品卫生836
第二节 儿童保健837
第五章 药品生产与经营838
第一节 药品生产838
第二节 药品经营839
第一章 学校体育843
第一节 体育教育843
第二十八卷 体育843
第二节 体育培训844
第二章 社会体育845
第一节 民间传统体育845
第二节 职工体育846
第三节 农民体育846
第一节 学生篮球运动847
第二节 职工篮球运动847
第三章 篮球运动847
第三节 农民篮球运动848
第四章 体育竞赛850
第一节 运动会850
第二节 单项竞赛851
第五章 场地设施858
第一节 县城体育场地858
第二节 乡镇体育场地859
第一章 风俗863
第一节 时令 节日863
第二十九卷 风俗 宗教863
第二节 喜庆 丧仪865
第三节 礼俗 礼节867
第四节 庙会 香会 集场869
第二章 宗教873
第一节 佛教873
第二节 道教875
第三节 天主教877
第四节 基督教878
第五节 伊斯兰教879
第三十卷 方言883
第一章 语音883
第一节 声韵调884
第二节 同音字886
第三节 文白异读895
第四节 连读变调896
第五节 丹阳各片的语音差异898
第二章 词语899
第一节 代词类词语899
第二节 名词类词语900
第三节 表示称呼的词语902
第四节 表示动作的词语902
第五节 表示情态的词语903
第六节 表示语气的词语905
第三章 语法906
第一节 词法906
第二节 几个虚词的用法907
第四节 时态表示法908
第五节 句式908
第三节 特殊量词908
第一章 人物传911
第一节 名人传911
第三十一卷 人物911
第二节 烈士传929
第二章 人物表 英名录950
第一节 名人表950
第二节 烈士表957
第三节 烈士英名录966
附录975
一、文献975
二、文告985
三、碑记1001
四、诗词辑存1006
历代县志编修记略1015
本次修志始末1017
跋1018
《丹阳县志》编修机构、人员与审定人员、批准验收单位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