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临证求实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临证求实](https://www.shukui.net/cover/9/30505263.jpg)
- 王少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8182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61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577页
- 主题词:中医学临床-经验-中国-现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临证求实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专病论治1
第一节 湿温1
一、关于辨证论治的几个问题1
二、对汗、下、润法的认识和运用5
三、干姜的运用7
四、注意事项13
五、误治前后14
第二节 暑温17
一、透热18
二、祛痰19
三、止痉20
第三节 心悸22
一、胸痹病病机示意图及用寒性药的意义23
第四节 胸痹23
二、寒性药在胸痹病中的应用25
第五节 不寐28
第六节 头痛30
一、阴虚阳亢证31
二、阴虚火旺证32
第七节 眩晕34
一、从脾论治34
二、从虚论治38
第八节 呕吐41
一、邪热内扰证42
二、邪壅上焦证42
三、肝风证43
四、胃寒证43
五、胃热证44
六、食滞证45
七、痰浊证46
八、气滞证46
九、胃阴虚证47
第九节 胃痛49
一、百合汤证50
二、金铃子散证51
三、左金丸证52
四、黄连温胆汤证52
五、一贯煎证53
第十节 腹痛55
一、辨证三要55
二、论治四法59
三、诊治思路示例62
四、误治剖析66
第十一节 泄泻70
一、久泻的治疗70
二、治疗泄泻得失74
第十二节 喘证78
一、要判别在肺与在肾78
二、要辨清虚证与实证80
三、要区别属寒与属热81
四、要分清标本与缓急82
第十三节 遗精84
一、滋肾84
二、泻肝86
三、补益心脾87
第十四节 淋证89
一、膏淋89
二、血淋90
三、劳淋92
第十五节 癃闭94
一、理肺以浚上源94
二、扶脾以启枢机95
三、治肾以疏下源97
第十六节 闭经99
第十七节 崩漏103
一、从火热论治103
二、按不同年龄阶段论治107
三、对药治崩漏112
四、治崩漏絮语115
第十八节 胎漏117
一、肾阴亏虚118
二、肾气耗损119
第十九节 产后腹痛121
一、病因病机122
二、分证论治123
第二十节 药流后恶露不止128
附一、慢性肝炎133
附二、慢性肾炎142
附三、慢性肾功能衰竭149
附四、心律失常154
附五、慢性萎缩性胃炎156
第二章 方药运用166
第一节 附子166
一、概况166
二、应用168
三、病例印证169
第二节 大黄175
一、温用176
二、清用177
三、消用178
四、补用178
五、升用179
六、降用180
第三节 蝉衣180
第四节 苍术和白术182
第五节 白芍184
一、应用范围184
二、炮制运用187
三、禁忌187
第六节 乌药187
三、痛经188
二、胃脘痛188
一、胸闷痛188
四、术后腹痛189
五、儿枕痛189
六、疝痛189
第七节 桂枝汤190
一、方剂来源及效用190
二、病例印证190
第八节 宣白承气汤194
一、方剂来源及效用194
二、病例印证194
第九节 白虎汤类方197
第十节 生地大黄汤201
一、方剂来源及效用201
二、病例印证202
一、方剂来源和效用206
第十一节 建瓴汤206
二、病例印证207
第十二节 秘红丹212
一、方剂来源及效用212
二、治咯血213
三、治杂病216
第十三节 芍药甘草汤220
一、方剂来源及效用220
二、病例印证221
第十四节 连理汤225
一、方剂来源与效用225
二、病例印证225
二、病例印证229
一、方剂来源及效用229
第十五节 血府逐瘀汤229
第十六节 枳实芍药散231
一、方剂来源及效用231
二、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232
三、病例印证234
第十七节 加味四妙汤235
一、方剂来源及效用235
二、病例印证236
第十八节 生化汤238
一、方剂来源及效用238
二、病例印证239
第十九节 断下渗湿汤242
一、方剂来源及效用242
二、病例印证243
第一节 求汗于血250
第三章 变法实践250
第二节 生气于精253
第三节 滋阴以发汗259
第四节 滋阴制阳261
第五节 酸甘化阴266
第六节 辛甘化阳273
第七节 泻南补北276
第八节 治风先治血281
第九节 甘温除热285
第十节 厚土敛火292
第十一节 引火归原294
第十二节 补火生土298
第十三节 培土生金300
第十四节 培土制水305
第十五节 滋水涵木310
第十六节 泻木安土313
第十七节 阴中求阳316
第十八节 阳中求阴320
第十九节 补气以生血324
第二十节 补血以丽气326
第二十一节 逆流挽舟328
第二十二节 增水行舟332
第二十三节 利小便以实大便335
第二十四节 行血以止血338
第二十五节 上病下取344
第二十六节 下病上取349
第二十七节 上下交病治其中353
第二十八节 提壶揭盖357
第二十九节 热因热用359
第三十节 寒因寒用361
第三十一节 通因通用363
第三十二节 塞因塞用370
第四章 医论医案医话377
第一节 医论377
一、略论“补必兼温”377
二、王华国医论散忆382
三、论苦辛通降法及其临床运用395
四、脾胃学说在临床上的指导作用404
五、双向疗法调理脾胃病变410
六、双向组方用药416
七、难病治痰说420
八、调理肺气法的运用427
九、表散药治时病发热429
十、妊娠用药宜忌434
一、春温439
第二节 医案439
二、风温446
三、暑温453
四、冬温461
五、湿温462
六、霍乱463
七、中风464
八、真心痛468
九、胸痹469
十、不寐470
十一、耳聋472
十二、震颤473
十三、入房头痛475
十四、睾丸胀痛476
十五、少腹痛连足腓477
十六、目衄478
十七、仲春咳嗽479
十八、虚喘480
十九、咳血481
二十、咯血482
二十一、吐血486
二十二、脘胀488
二十三、腹痛490
二十四、泄泻492
二十五、痢疾496
二十六、蛔厥506
二十七、痛经507
二十八、崩中509
二十九、经漏510
三十、经后头痛514
三十一、经后盲聋515
三十二、子淋516
三十三、子痢517
三十四、胎漏522
三十五、妊娠腹痛523
三十六、产后发热525
三十七、产后高热525
三十八、产后头痛527
三十九、产后腹痛528
四十、产后血晕530
四十一、产后癃闭532
附一、胃肠手术后遗症533
附二、席汉氏综合征535
附三、白塞综合征538
第三节 医话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