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服务型地方政府与和谐社会体系的构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彭珊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87432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06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324页
- 主题词: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关系-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服务型地方政府与和谐社会体系的构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编 导论3
第一章 服务型政府研究意义3
第二章 相关核心概念分析9
第一节 服务理论9
第二节 地方政府概述14
第三节 服务型政府15
一 服务型政府概念层次15
二 服务型政府理论联系18
第四节 和谐社会21
第三章 和谐社会与政府关系24
第一节 经济基础与和谐社会24
第二节 社会基础与和谐社会27
第三节 政治基础与和谐社会29
一 民主法治30
二 公平正义31
三 诚信友爱32
四 充满活力34
五 安定有序36
第四节 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42
第二编 服务型地方政府49
第四章 服务型政府基础理论研究4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府“服务论”49
一 代表制思想50
二 政府与国民之间的定位52
三 政府之间的关系模式研究54
四 廉洁政府与廉价政府55
第二节 地方政府民主行政理论56
一 新公共行政理论研究58
二 地方政府“治理理论”61
三 新公共服务理论62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64
一 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命运的基础性力量65
二 为人民服务是党和政府的基础存在价值67
三 党和政府工作评价要求以人民满意为准69
第四节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70
一 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四个全面”的必然要求71
二 服务型政府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实施的动力72
第五章 服务型政府的背景、内涵与特征75
第一节 “服务型政府”的提出背景75
一 改革开放与全球经济一体化76
二 我党政治主张及行政思想77
三 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反思与治理78
四 当代西方公共管理理论的推动与促进80
第二节 服务型政府的内涵81
一 以民为本81
二 服务宗旨91
三 依法治国95
四 责任政府97
第三节 服务型地方政府的特征99
一 行政理念特征分析100
二 组织结构特征分析104
三 公民资格特征分析109
四 行为方式特征分析112
五 决策形成特征分析114
第六章 中国服务型政府实现的历史必然性117
第一节 统治型政府118
一 统治型政府的产生条件119
二 统治型政府的特征分析122
三 统治型政府的缺陷124
第二节 管制型政府126
一 管制型政府的背景分析127
二 管制型政府的特点131
第三节 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过渡132
一 实现公共管理主体的多样性134
二 提供社会力量参与管理渠道135
三 倡导优质的服务精神和形式136
第四节 服务型政府的历史必然性138
一 从经济模式转变论证必然性138
二 从民主诉求需求论证必然性139
三 从文化背景形态论证必然性141
第五节 中国构建服务型地方政府的可行性142
一《宪法》提供了有力保障143
二 市场经济体制完全确立并成熟144
三 政府高层体系的支持145
第三编 和谐社会体系研究149
第七章 和谐社会体系与社会主义体制的改革149
第一节 和谐社会概述149
一 人与人的和谐150
二 人与自然的和谐151
三 人与社会的和谐153
四 人与政治的和谐153
第二节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155
一 社会管理概述155
二 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157
三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159
第三节 和谐社会构建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关系161
一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161
二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164
第八章 和谐社会体系所代表的社会要素转变168
第一节 阶级矛盾的政治导向转变168
第二节 新时期和谐社会构建的社会阻力171
第三节 人民内部矛盾的处理原则175
第九章 和谐社会体系与国家政治文明的关系179
第一节 共和国体制表达了社会和谐的共同理想180
第二节 共和国体制满足社会民主的政治要求184
第三节 共和国体制的建立与维持189
第十章 和谐社会体系中核心影响要素分析195
第一节 社会公正概念及内涵195
一 西方关于社会公正的理解196
二 古代中国知识界关于“义”的理解198
三 社会主义理论关于社会公正的理解199
四 和谐社会关于社会公正的理解200
第二节 和谐社会构建中社会公平应遵循的规则202
一 基本权利保障原则202
二 参与机会平等原则203
三 按贡献分配原则204
第三节 社会公正与政府的公共性探究205
一 市场效率与社会公正205
二 社会和谐发展与政府的公共性207
三 社会公正与公共政策选择209
四 在公正与效率之间“相机抉择”211
五 社会公正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212
第十一章 国内外和谐社会体系案例分析215
第一节 国内和谐社会构建案例分析——基于经验视角215
一 命题的初步提出215
二 北京市东城区城市管理创新与群众满意218
三 假设命题的检验223
第二节 国外和谐社会构建案例分析——利益表达机制225
一 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是和谐社会的基础225
二 中国与瑞典的公民利益表达比较228
三 瑞典的利益表达机制232
第四编 服务型地方政府与和谐社会体系构建的统一241
第十二章 服务型地方政府的和谐社会构建基础241
第一节 服务型地方政府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241
一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241
二 构建服务型政府模式的有效路径244
第二节 服务型地方政府是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247
一 服务型政府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需求248
二 服务型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252
三 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255
第十三章 服务型地方政府的和谐社会构建渠道259
第一节 服务型地方政府的和谐社会构建渠道261
一 服务型地方政府的和谐社会理念塑造262
二 服务型地方政府在和谐社会的定位264
三 服务型地方政府的和谐社会制度创新266
第二节 服务型地方政府的和谐社会案例分析269
一 服务型政府为地方政府治理总体目标269
二 对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总体性界定271
三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和任务272
四 公共服务型地方政府的制度安排与设计274
五 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278
六 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面临的制度约束及创新282
余论289
一 和谐社会的认知角度289
二 政府和谐的不可或缺性294
三 政府实现和谐的可能性来源297
参考文献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