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瞿林东文集 第9卷 白寿彝与20世纪中国史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瞿林东文集 第9卷 白寿彝与20世纪中国史学
  • 瞿林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215409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419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432页
  • 主题词:白寿彝(1909-2000)-史学思想-文集;史学-中国-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瞿林东文集 第9卷 白寿彝与20世纪中国史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通识和器局3

通识和器局——纪念白寿彝先生百年诞辰3

引言3

一、理论与通史4

二、民族观与民族史研究8

三、史学史理论与史学史撰述16

结语25

白寿彝先生和20世纪中国史学28

引言:一个辉煌的人生句号28

一、从爱国者到马克思主义者30

二、博洽、专精、卓识的史家36

三、新时期中国史学的一位杰出的建设者47

治学道路和学术风格59

唯物史观与史学创新——简论白寿彝史学研究的理论风格59

一、鲜明的治学宗旨59

二、创造性的史学建树61

三、重要的启示65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思想和治学道路69

一、一条不断探索的路:治学的历程和理论上的追求69

二、史学思想的两个特点:通识与创新74

三、历史教育:对史学社会作用的新认识86

白寿彝先生的学术思想和史学成就94

上篇 学术思想94

一、神圣的社会责任94

二、执着的理论追求101

三、突出的通识器局108

中篇 史学成就113

一、中国史学史:三个时期的三个稿本和史学史思想的发展114

二、中国通史:历史使命和世纪工程129

三、关于民族史、宗教史研究的创获136

下篇 学风文风140

白寿彝老师的治学风格和特点147

一、关于时代感147

二、关于史学领域的开拓和创新148

白寿彝史学思想浅论160

一、神圣的社会责任意识160

二、执着的理论追求167

三、突出的通识器局174

白寿彝先生的治学精神和学术风格180

伟哉,七十岁开始做学问184

关于《中国通史》的编撰191

白寿彝教授和《中国通史》191

一、中国通史:中国史家百年的追求192

二、神圣的历史使命196

三、《中国通史》的成就201

四、《中国通史》的价值207

关于多卷本《中国通史》的编撰工作211

一、从构想到编撰212

二、三个鲜明的特点214

三、盛大的学术协作217

通史撰述之志与封建社会史论——读《白寿彝文集》第一卷220

一、通史撰述之志的由来220

二、中国历史的年代和分期222

三、民族史在中国通史中的地位224

四、关于封建社会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227

历史进程与通史编纂231

一、一个古老的优良传统231

二、通史编纂与历史分期237

三、历史的多方面因素与封建社会历史分期242

卓尔不群的巨著——谈《中国通史》的特点247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简介251

通俗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评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256

一、注重体系、轮廓、线索257

二、讲清重点、难点、特点259

三、力求明白、准确、凝练262

民族史思想267

略论白寿彝的民族史思想267

一、论史学上撰写多民族统一国家历史的传统268

二、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是中国历史进程标志之一277

三、民族关系的主流与主体——民族历史作用的重要性283

四、结语289

论史学遗产293

史学遗产和史学研究——读《谈史学遗产答客问》书后293

一、历史遗产和史学遗产293

二、继承传统和开创新路296

三、专长之才和通识之才303

怎样对待史学遗产310

一、关于历史观点方面的遗产310

二、关于历史文献方面的遗产311

三、关于历史编撰方面的遗产312

《史学遗产六讲》前言315

史学家的自觉精神——读白寿彝著《历史教育和史学遗产》320

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329

白寿彝先生和《史学概论》329

一、历史唯物主义同史学概论的关系330

二、史学遗产同史学概论的关系332

三、近代史学、马克思主义史学同史学概论的关系335

白寿彝先生和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340

一、确定基本任务341

二、突出重大问题344

三、明确具体目标348

历史知识和社会实践——读《中国史学史》第一册352

从梁启超到白寿彝——20世纪中国史学家的史学史情结356

一、小引356

二、撰写中国史学史:梁启超提出的问题357

三、艰难的探索历程:中国史学史研究的两起两落359

四、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发展和白寿彝的突出贡献363

五、几点启示367

白寿彝主编《中国史学史教本》重版后记368

白寿彝著《中国史学史》第一册再版后记370

读书·学风·文风375

白寿彝教授谈读书375

一、一封关于读书会的信375

二、“要关心当代人的著作”376

三、“不捧场,也不挑眼”377

四、“读书之‘读’,是有抽绎之意”379

读书,一个历史学家的真诚嘱咐——再谈白寿彝教授谈读书381

一、读书和功力382

二、关于“四史六通”和三十部名著383

三、“奉送一点小小的礼物”387

白寿彝先生的学风和文风392

白寿彝先生的文章之道402

附录一 《历史科学与历史前途——祝贺白寿彝教授八十五华诞》前言405

附录二 《历史科学与理论建设——祝贺白寿彝教授九十华诞》前言411

后记417

出版说明41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