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智哲学视角下的会话含义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心智哲学视角下的会话含义研究
  • 黄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29976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85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197页
  • 主题词:会话-含义-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心智哲学视角下的会话含义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本书选题背景1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2

一 会话含义的特点与分类的概括2

二 会话含义的推导3

三 会话含义的哲学溯源4

第三节 心智哲学与语用研究5

一 基于心智哲学的语用研究的两项假设5

二 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方法论问题7

第四节 本书框架结构8

第二章 会话含义的心智基础10

第一节 引言10

第二节 思维中的语言使用和交际中的语言使用12

一 思维中的语言使用12

二 交际中的语言使用13

第三节 思维语言假设与会话含义14

一 合作和理性14

二 理性的心智基础16

第四节 一般会话含义与特殊会话含义17

第三章 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21

第一节 语言:认知科学、认知语言学、心智哲学的交会点21

一 语言与认知科学21

二 认知科学与心智哲学22

第二节 心智哲学中的感受质23

第四章 心智哲学与常规关系27

第一节 常规关系研究的源起27

第二节 对常规关系认识的深化29

第三节 常规关系的分类33

第四节 意向性与常规关系35

一 意向性35

二 相邻/相似与意向性39

三 意图和意向性41

第五章 心智哲学对谐音仿拟研究的启示48

第一节 谐音仿拟的定义48

第二节 谐音仿拟生成假设52

第三节 谐音仿拟的分类53

第四节 谐音仿拟的认知机制55

第五节 通感57

第六节 感受质与意向性60

一 感受质60

二 意向性65

第六章 心智哲学与幂姆67

第一节 幂姆的定义67

第二节 语篇与幂姆70

第三节 幂姆的四种类型77

第四节 幂姆与随附性81

第七章 心智哲学视角下的隐喻研究88

第一节 科学语言与隐喻88

第二节 科学语言:隐喻的可能和必要90

第三节 隐喻表达:客观主观因素92

第四节 科学语言与隐喻思维97

第五节 隐喻与哲学100

第六节 隐喻与心智102

第八章 反语的心智哲学解读107

第一节 引言107

第二节 反语的心理属性109

一 意向性109

二 反语的意向性110

第三节 反语的物理属性112

一 感受质与感受质结构112

二 反语与感受质结构113

第四节 反语的心理属性与物理属性的关系114

第五节 心智哲学视角下反语的工作机制117

一 正话反说117

二 反话正说120

三 结语121

第九章 心智哲学视角下的成语研究123

第一节 前言123

第二节 成语与感受质126

一 感受质126

二 成语喻义产生的理据128

第三节 成语与随附性129

一 意向性129

二 随附性130

第四节 小结131

第十章 心智哲学视角下的一般会话含义133

第一节 引言133

第二节 感受质结构——信息量含义的生成理据135

一 感受质与感受质结构136

二 感受质结构与信息量含义的生成136

第三节 基于感受质结构的信息含义的生成机制137

一 信息量含义推理137

二 信息含义的运行机制分析138

第十一章 心智哲学视角下的会话含义的不确定性143

第一节 引言143

第二节 会话含义的心理属性146

第三节 随附性与会话含义的不确定性150

一 随附性与特殊会话含义150

二 随附性与一般会话含义154

第十二章 全文结论157

参考文献161

后记1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