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空气源热泵技术与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空气源热泵技术与应用](https://www.shukui.net/cover/50/30434097.jpg)
- 王伟,倪龙,马最良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200351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95页
- 文件大小:73MB
- 文件页数:411页
- 主题词:热泵-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空气源热泵技术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论与基础1
1.1导论1
1.1.1能源与环境1
1.1.2合理用能与热泵技术2
1.1.3低位热源与热泵技术3
1.2热泵的热力学基础5
1.2.1术语5
1.2.2状态方程与热力学定律7
1.2.3主要热力过程8
1.2.4传热的基本方程式10
1.3热泵的基本概念12
1.3.1热泵机组与热泵系统12
1.3.2热泵空调系统13
1.3.3热泵的分类15
1.4空气18
1.4.1湿空气的物理性质18
1.4.2我国的气候特点19
1.4.3空气低温热源的特点及其对机组的影响22
1.5空气源热泵的基础知识24
1.5.1几个名词术语24
1.5.2空气源热泵的季节性能系数HSPF的估算方法25
1.5.3空气源热泵的特性27
1.5.4 工质对热泵运行特性的影响30
1.5.5电热供暖与空气/空气热泵供暖的需?量31
1.6空气源热泵机组在我国暖通空调中的应用与发展32
1.6.1空气/空气热泵机组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33
1.6.2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34
1.6.3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36
1.6.4空气源热泵在寒冷地区应用的展望39
参考文献40
第2章 空气源热泵机组43
2.1概述43
2.2热泵型窗式空调器45
2.3常规分体式热泵空调器47
2.4低温分体式热泵空调器48
2.5变频分体式热泵空调器49
2.6带热水供应的节能型分体式热泵空调器51
2.7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54
2.8空气源热泵热水机(器)58
2.9空气源热泵多联机64
参考文献69
第3章 空气源热泵机组的组成部件及其特性71
3.1概述71
3.2压缩机在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功能72
3.3空气源热泵压缩机的工作温度范围72
3.4空气源热泵对压缩机的特殊要求74
3.5空气源热泵机组常用的压缩机种类及主要特征77
3.5.1往复式压缩机78
3.5.2滚动转子式压缩机83
3.5.3涡旋式压缩机86
3.5.4螺杆式压缩机92
3.6热泵工质的替代98
3.7换热器101
3.7.1室外侧翅片管换热器101
3.7.2卧式壳管换热器107
3.7.3套管式换热器109
3.7.4焊接板式换热器110
3.8节流机构111
3.8.1节流机构的功能111
3.8.2常用的节流机构的形式111
3.8.3节流机构在空气源热泵中的设置方式112
3.9四通换向阀113
3.9.1四通电磁换向阀工作原理113
3.9.2四通换向阀型号规格113
3.9.3四通换向阀在运行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13
3.10气液分离器115
3.10.1低压气液分离器在空气源热泵中的作用115
3.10.2气液分离器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116
3.10.3气液分离器对热泵机组启动的影响118
3.11贮液器、油分离器和过滤干燥器118
3.11.1贮液器118
3.11.2油分离器119
3.11.3过滤干燥器119
3.12蓄能及蓄能系统119
3.12.1空气源热泵蓄能的功能119
3.12.2蓄热材料120
3.12.3蓄热水池121
3.12.4空气源热泵蓄热系统122
3.13空气源热泵系统的特性分析126
参考文献128
第4章 空气源热泵的结霜131
4.1概述131
4.2结霜过程及机理131
4.2.1霜的形成条件131
4.2.2霜的形成过程132
4.2.3影响结霜的因素134
4.3描述结霜过程的数学模型138
4.3.1平板结霜模型138
4.3.2翅片管换热器结霜模型143
4.3.3紧凑式换热器结霜模型148
4.4空气源热泵结霜特性149
4.4.1结霜初期的传热增强现象149
4.4.2结霜过程对运行特性的影响152
4.4.3结霜过程对供热特性的影响153
4.5基于室外温、湿度的分区域结霜图谱154
4.5.1分区域结霜图谱的假定条件与范围155
4.5.2分区域结霜图谱主要参数的确定155
4.5.3分区域结霜图谱的“两线”与“三区”157
4.5.4分区域结霜图谱的“五域”159
4.5.5分区域结霜图谱的应用159
4.6空气源热泵抑制、延缓结霜的途径161
4.6.1提高入口空气温度161
4.6.2降低入口空气湿度162
4.6.3提高冷表面温度162
4.6.4换热器表面特性处理163
4.6.5无霜空气源热泵的实现途径164
4.7待解决问题166
参考文献167
第5章 空气源热泵的除霜171
5.1概述171
5.2除霜方法171
5.2.1常规除霜方法171
5.2.2新型蓄能热气除霜方法173
5.3除霜控制方法176
5.3.1常规除霜控制方法176
5.3.2空气源热泵的“误除霜”事故179
5.3.3几种典型“误除霜”事故特性183
5.3.4新型光 电除霜控制方法204
5.3.5新型 T-H-T除霜控制方法211
5.4不同表面特性对结除霜过程的影响218
5.4.1不同表面特性动态结除霜过程218
5.4.2不同表面特性化霜水的排水过程222
5.4.3不同表面特性化霜水的蒸干过程226
5.5结—除霜过程的性能评价方法229
5.5.1结—除霜过程综合供热效率评价模型229
5.5.2结霜除霜损失系数评价方法230
5.5.3广义空气源热泵制热/除霜周期的性能模型232
5.5.4以用户侧出风(水)温度波动评价除霜方法234
5.5.5以除霜效率评价除霜方法234
5.5.6以测试周期内平均COP评价除霜控制方法235
5.5.7以机组性能劣化情况评价除霜控制方法235
参考文献236
第6章 空气源热泵在寒冷地区应用的技术进展241
6.1概述241
6.2空气源热泵在寒冷地区应用存在的问题241
6.3改善空气源热泵低温运行特性的技术措施245
6.4几种适用于寒冷气候的热泵循环250
6.4.1单级压缩喷液空气源热泵循环251
6.4.2准二级压缩空气源热泵循环252
6.4.3两级压缩热泵循环254
6.4.4单、双级耦合热泵循环255
6.5适用于寒冷地区应用的空气源热泵实例256
6.5.1适用于寒冷地区应用的热泵型分体式空调机256
6.5.2 TV-ASHP双级压缩变频空气源热泵257
6.5.3复叠热泵系统259
6.6单双级耦合热泵系统的应用基础与在寒冷地区的应用260
6.6.1双级耦合热泵系统形式260
6.6.2双级耦合热泵供暖系统在我国“三北”地区应用的预测分析261
6.6.3供单、双级混合热泵供暖系统用的空气/水热泵的实验研究262
6.6.4单、双级耦合热泵供暖系统应用实例264
6.6.5双级耦合热泵系统的经济性评价268
6.7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的相关标准及技术指标269
参考文献272
第7章 空气源热泵的应用274
7.1概述274
7.2空气源热泵在暖通空调中的应用274
7.2.1空气源热泵不同地域的应用案例274
7.2.2空气源等多源组合热泵的应用案例294
7.2.3空气源热泵与其他热泵系统的应用案例298
7.2.4无霜空气源热泵的应用案例299
7.2.5空气源热泵在暖通空调系统中的应用前景301
7.3空气源热泵在余热回收中的应用303
7.3.1空气源热泵热回收机组303
7.3.2室内排风热回收系统305
7.3.3浴室排风热回收系统310
7.3.4泳池能量回收系统311
7.4用空气/水热泵替代传统水环热泵空调系统中的锅炉312
7.5空气源热泵在物料干燥中的应用313
7.5.1工作原理314
7.5.2木材的干燥315
7.5.3茶叶的干燥316
7.5.1种子的干燥317
7.5.5农副产品的干燥317
7.5.6非传统产品的干燥317
参考文献318
第8章 空气源热泵系统设计320
8.1相关规范、法规与参考资料320
8.1.1相关文件政策320
8.1.2相关设计规范及指南320
8.1.3设计的原始资料321
8.2常规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设计322
8.2.1设计程序322
8.2.2冷热源系统设计323
8.2.3末端系统设计334
8.2.4 管网系统设计342
8.2.5设计示例348
8.3空气源热泵多联机空调系统设计354
8.3.1设计程序354
8.3.2方案设计355
8.3.3室内、外机的设计选型356
8.3.4系统配管设计364
8.3.5设计示例367
8.4空气源热泵热水供应系统设计371
8.4.1设计程序371
8.4.2热源设计371
8.4.3管网系统设计376
8.4.4设计示例385
附录A国内热泵技术的主要著作、教材、译著和标准、图集等389
参考文献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