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空面导弹系统设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空面导弹系统设计
  • 张波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16503140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595页
  • 文件大小:89MB
  • 文件页数:615页
  • 主题词:空对地导弹-导弹系统-系统设计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空面导弹系统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论1

1.1空面导弹的发展历程及趋势1

1.1.1空面导弹的发展历程1

1.1.2空面导弹的发展趋势2

1.2空面导弹的分类及技术特点8

1.2.1空地导弹9

1.2.2空舰(潜)导弹12

第2章 空面导弹的研制程序和内容14

2.1型号研制应遵循的原则14

2.2论证阶段15

2.2.1工作的依据15

2.2.2论证阶段的主要工作15

2.2.3型号论证阶段完成的标志16

2.3方案阶段16

2.3.1工作的依据16

2.3.2方案阶段的主要工作16

2.3.3方案阶段工作完成的标志18

2.4初样阶段18

2.4.1工作的依据18

2.4.2初样阶段的主要工作18

2.4.3初样阶段工作完成的标志18

2.5试样阶段19

2.5.1工作的依据19

2.5.2试样阶段的主要工作19

2.5.3试样阶段工作完成的标志19

2.6设计定型阶段20

2.6.1工作的依据20

2.6.2设计定型阶段的主要工作20

2.6.3设计定型阶段工作完成的标志20

2.7生产定型阶段20

2.7.1工作的依据和条件20

2.7.2生产定型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21

2.7.3生产定型标准21

第3章 空面导弹武器系统总体22

3.1设计原则22

3.2设计方法23

3.2.1系统法23

3.2.2预筹产品改进法24

3.2.3按费用设计法25

3.2.4数字化协同设计26

3.3目标特性分析30

3.3.1目标分类30

3.3.2典型目标特性31

3.4战术技术指标35

3.4.1战术技术指标论证35

3.4.2战术技术指标分解41

3.5作战效能评估43

3.5.1作战效能评估方法43

3.5.2导弹作战效能评估内容44

第4章 空面导弹总体51

4.1导弹组成及功能51

4.1.1制导控制系统51

4.1.2引战系统54

4.1.3动力系统56

4.1.4电气系统58

4.1.5数据链(数传)系统58

4.1.6弹体结构58

4.1.7遥测和安控系统58

4.2外形设计58

4.2.1外形设计的主要要求59

4.2.2气动布局设计59

4.2.3外形几何参数的选择63

4.2.4气动特性的研究手段和方法66

4.3部位安排与质量特性70

4.3.1部位安排设计70

4.3.2质量质心的设计计算73

4.3.3转动惯量计算75

4.4综合隐身设计76

4.4.1雷达隐身技术76

4.4.2红外隐身技术80

4.4.3其他隐身技术86

4.5总体性能分析86

4.5.1飞行性能86

4.5.2突防能力和生存能力94

4.5.3制导精度94

4.5.4威力96

4.5.5使用性能96

4.5.6经济性能96

第5章 弹体结构强度98

5.1概述98

5.1.1设计目标98

5.1.2设计流程及主要内容98

5.1.3设计依据98

5.1.4基本设计要求99

5.2弹体结构设计100

5.2.1翼面结构设计100

5.2.2弹身结构设计107

5.2.3分离机构设计117

5.2.4操纵/折叠机构设计127

5.2.5复合材料构件设计135

5.2.6热防护结构143

5.3强度设计145

5.3.1导弹载荷设计145

5.3.2静强度设计150

5.3.3动强度设计169

5.3.4结构疲劳及可靠性设计173

5.3.5气动弹性力学设计175

5.4主要大型试验177

5.4.1静强度试验177

5.4.2模态试验179

5.4.3机械系统地面功能验证试验182

5.4.4颤振试验184

第6章 制导控制系统186

6.1概述186

6.1.1设计目标186

6.1.2设计依据186

6.1.3设计流程及主要内容187

6.2制导控制系统总体188

6.2.1系统设计与实现188

6.2.2制导控制系统仿真222

6.3控制与导航系统242

6.3.1导航系统242

6.3.2综合控制计算机257

6.3.3测高系统262

6.3.4伺服系统272

6.4导引系统278

6.4.1导引系统功能及分类278

6.4.2电视导引系统281

6.4.3红外导引系统设计288

6.4.4主动雷达导引头系统设计294

6.4.5被动雷达导引系统设计300

6.4.6半主动激光导引系统设计307

6.4.7复合导引系统312

第7章 动力系统318

7.1概述318

7.1.1设计目标318

7.1.2设计流程及主要内容318

7.1.3设计依据319

7.1.4基本设计要求319

7.2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320

7.2.1固体火箭发动机组成和原理320

7.2.2固体火箭发动机主要技术参数322

7.2.3固体火箭发动机总体方案设计324

7.2.4固体火箭发动机试验329

7.3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设计330

7.3.1固体冲压发动机组成和原理331

7.3.2固体冲压发动机主要技术参数331

7.3.3固体冲压发动机总体设计333

7.3.4固体冲压发动机试验技术338

7.4涡轮喷气发动机设计341

7.4.1涡喷发动机组成和原理341

7.4.2涡喷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342

7.4.3导弹总体对发动机的技术要求344

7.4.4涡喷发动机的特性349

7.4.5涡喷发动机的安装特性351

7.4.6涡喷发动机系统试验359

7.5燃油系统设计360

7.5.1功用及组成361

7.5.2燃油系统方案设计361

7.5.3燃油系统安装设计374

7.5.4燃油系统设计计算376

7.5.5燃油系统试验382

7.6进排气系统设计384

7.6.1组成和功能384

7.6.2进气道设计384

7.6.3堵盖设计395

7.6.4次流系统设计397

第8章 引信和战斗部系统400

8.1概述400

8.1.1设计目标400

8.1.2设计流程及主要内容400

8.1.3设计依据及要求401

8.2战斗部设计401

8.2.1战斗部分类与选型402

8.2.2侵彻战斗部405

8.2.3半穿甲战斗部409

8.2.4杀伤爆破战斗部411

8.2.5聚能战斗部418

8.2.6子母战斗部423

8.3引信设计425

8.3.1引信分类与选型425

8.3.2安全系统设计428

8.3.3触发类引信429

8.3.4激光近炸引信430

8.3.5全电子直列式引信432

8.3.6引信发展趋势434

8.4主要试验434

8.4.1战斗部静态威力试验435

8.4.2战斗部动态性能试验435

8.4.3引战匹配试验435

第9章 电气系统437

9.1概述437

9.1.1设计目标437

9.1.2设计流程及主要内容438

9.1.3设计依据438

9.1.4基本设计要求439

9.2电源系统设计439

9.2.1弹上用电负载分析439

9.2.2主电源440

9.2.3二次电源444

9.3输配电系统设计446

9.3.1输配电系统设计要求446

9.3.2输电方式设计446

9.3.3配电方式设计447

9.3.4电气线路设计448

9.3.5配电控制盒设计450

9.3.6输配电技术的发展451

9.4电缆网络设计451

9.4.1电缆网络设计要求452

9.4.2导弹电气接线关系设计452

9.4.3电连接器及其后附件选择452

9.4.4导线选择453

9.4.5电缆附件454

9.4.6电缆拓扑结构及防护设计455

9.4.7电缆装前、装后检查455

9.5电气系统试验455

9.5.1电网络试验456

9.5.2电源品质试验456

第10章 数据链系统460

10.1概述460

10.1.1设计目标460

10.1.2设计流程及主要内容460

10.1.3设计依据461

10.1.4基本设计要求463

10.2数据链系统分类463

10.2.1数据链系统组成及信号传输流程464

10.2.2数据链系统特点465

10.3专用数据链系统466

10.3.1专用数据链系统的组成466

10.3.2专用数据链系统的功能466

10.3.3专用数据链系统设计467

10.4卫星中继数据链系统475

10.4.1卫星中继数据链系统的组成475

10.4.2卫星中继数据链系统的分类476

10.4.3卫星中继数据链的功能476

10.4.4卫星中继数据链设计476

10.5组网数据链系统480

10.5.1组网数据链系统的组成480

10.5.2组网数据链系统的功能480

10.5.3组网数据链系统设计481

10.5.4网络构架设计481

10.5.5网络工作过程设计482

10.5.6网络协议设计482

10.6数据链系统主要试验482

10.6.1天线测试试验482

10.6.2拉距试验483

10.6.3抗干扰试验483

10.6.4互扰试验485

10.7发展趋势485

第11章 火控系统487

11.1概论487

11.1.1设计目标487

11.1.2设计流程及主要内容487

11.1.3设计依据487

11.1.4基本设计要求487

11.2功用及组成488

11.2.1功用488

11.2.2组成488

11.2.3工作过程490

11.3主要战术技术指标与射击方式490

11.3.1主要战术技术指标490

11.3.2射击方式491

11.4接口关系491

11.4.1机械接口要求491

11.4.2电气接口要求491

11.4.3发射条件491

11.5工作流程492

11.5.1任务数据加载阶段492

11.5.2地面挂装和检查阶段492

11.5.3参数加载阶段492

11.5.4机弹地面协同检查阶段492

11.5.5空中武器准备阶段493

11.5.6武器发射阶段493

11.5.7目标捕获阶段493

11.5.8应急处置493

11.6火控系统试验493

11.6.1重要设备的专项性能试验494

11.6.2初样的功能试验494

11.6.3联试494

11.6.4动态性能及精度试验494

11.7发展趋势494

第12章 任务规划系统496

12.1概述496

12.1.1设计依据496

12.1.2设计流程及主要内容497

12.2任务规划的现状及发展趋势498

12.2.1现实状况498

12.2.2发展趋势499

12.3任务规划的基本原理及方法499

12.3.1基本原理499

12.3.2方法简介500

12.3.3约束条件500

12.4任务规划系统的构成501

12.4.1功能框图501

12.4.2软件组成502

12.4.3硬件配置502

12.4.4数据库503

12.5任务规划系统的使用503

12.5.1工作流程503

12.5.2结果检验504

12.6任务规划系统的信息保障505

12.6.1基本概念505

12.6.2地理信息506

12.6.3战场情报506

12.6.4信息要求506

第13章 技术支援系统507

13.1概述507

13.1.1设计流程及主要内容507

13.1.2设计依据508

13.1.3基本要求508

13.2保障性分析与评估508

13.2.1保障性分析508

13.2.2保障方案510

13.2.3保障性评估515

13.3综合测试技术517

13.3.1导弹测试分析517

13.3.2综合测试设备设计522

13.4地面设备设计526

13.4.1专用地面设备527

13.4.2通用地面设备介绍543

第14章 “六性”工程与电磁兼容性546

14.1可靠性工程546

14.1.1可靠性策划546

14.1.2可靠性设计546

14.1.3可靠性分析548

14.1.4可靠性管理551

14.1.5元器件质量与可靠性管理553

14.2维修性工程554

14.2.1维修性策划554

14.2.2维修性设计555

14.2.3维修性分析555

14.2.4维修性管理556

14.3环境工程557

14.3.1环境工程工作策划557

14.3.2环境适应性设计557

14.3.3环境适应性分析558

14.3.4环境工程管理559

14.4测试性工程559

14.4.1测试性设计559

14.4.2测试性分析560

14.5保障性工程561

14.5.1保障性策划561

14.5.2保障性设计561

14.5.3保障性分析563

14.5.4保障性管理563

14.6安全性工程564

14.6.1安全性策划564

14.6.2安全性设计564

14.6.3安全性分析564

14.6.4安全性管理565

14.7电磁兼容性设计566

14.7.1原理567

14.7.2设计内容567

14.7.3方法569

14.7.4设计要求570

14.7.5设计标准与规范571

14.7.6电磁兼容性试验572

14.7.7发展趋势574

第15章 武器系统试验575

15.1地面功能与协调性试验575

15.1.1火箭橇试验575

15.1.2弹上分系统对接试验576

15.1.3发控对接试验576

15.1.4抗干扰试验576

15.1.5弹架分离试验576

15.1.6应急投放试验577

15.1.7机弹地面对接试验577

15.1.8全弹电磁兼容性试验577

15.1.9机弹电磁兼容性检查试验577

15.2导弹总装后例行试验577

15.2.1冲击试验577

15.2.2水平测量578

15.2.3质量质心测量578

15.2.4功能性振动578

15.3“六性”试验579

15.3.1环境试验579

15.3.2可靠性试验580

15.3.3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和安全性试验581

15.4挂飞试验581

15.5飞行试验582

15.5.1不同研制阶段的飞行试验要求582

15.5.2试验方案的制定583

15.5.3试验实施583

15.6部队试验583

15.7试验技术的发展趋势584

15.7.1一体化鉴定试验584

15.7.2作战试验584

第16章 技术状态管理586

16.1技术状态管理586

16.2技术状态基线设计586

16.2.1基线的建立要求586

16.2.2功能、分配和产品基线的建立关系586

16.2.3功能基线586

16.2.4分配基线587

16.2.5产品基线587

16.3技术成熟度分析587

16.3.1技术成熟度分析对象587

16.3.2技术成熟度分析原则587

16.3.3技术成熟度等级588

16.3.4技术成熟度分析方法588

16.4技术状态控制589

16.4.1设计更改控制589

16.4.2技术协调控制590

16.4.3生产偏离控制590

16.4.4技术状态记录590

16.5技术状态审核590

16.5.1功能技术状态审核590

16.5.2物理技术状态审核591

参考文献59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