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审计学 轻轻松松学审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审计学 轻轻松松学审计
  • 丁朝霞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604651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516页
  • 文件大小:150MB
  • 文件页数:536页
  • 主题词:审计学-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审计学 轻轻松松学审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编 审计基本理论3

第1章 导篇3

1.1 审计是一项制度安排3

1.2 审计课程前的财务知识准备5

1.2.1 财务三大报表5

1.2.2 财务分析12

1.3 审计是什么18

1.4 审计相关理念的小故事19

本章小结22

复习题23

第2章 审计概论24

2.1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24

2.1.1 国外审计的产生和发展24

2.1.2 国内审计的产生和发展25

2.2 审计的定义29

2.2.1 国外定义30

2.2.2 国内定义30

2.2.3 审计定义的内涵30

2.2.4 审计与会计的关系31

2.3 审计的动因和理论解释32

2.3.1 审计存在的原因32

2.3.2 审计动因和理论解释33

2.4 审计人员的社会角色34

2.5 审计的分类35

2.6 审计的依据38

本章小结39

复习题39

第3章 政府审计40

3.1 政府审计的定义与运行模式40

3.1.1 政府审计的定义40

3.1.2 政府审计的运行模式41

3.2 政府审计的目标和特点42

3.2.1 政府审计的目标42

3.2.2 政府审计的特点43

3.3 政府审计准则43

3.4 政府审计程序44

3.4.1 审计计划阶段44

3.4.2 审计实施阶段45

3.4.3 审计报告阶段47

本章小结49

复习题50

第4章 社会审计51

4.1 社会审计及行业管理51

4.1.1 社会审计的定义51

4.1.2 社会审计的业务范围52

4.1.3 注册会计师52

4.1.4 会计师事务所54

4.1.5 注册会计师协会56

4.1.6 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管理58

4.2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61

4.2.1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概述61

4.2.2 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62

4.3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63

4.4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65

4.4.1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概述65

4.4.2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72

4.4.3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概念框架74

4.4.4 注册会计师对职业道德概念框架的具体运用75

4.5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80

4.5.1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成因和种类80

4.5.2 外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84

4.5.3 中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88

4.5.4 避免法律诉讼的对策91

本章小结95

复习题95

第5章 内部审计96

5.1 内部审计的定义96

5.1.1 国际上内部审计的定义96

5.1.2 我国内部审计的定义97

5.2 内部审计的目标和特征97

5.2.1 内部审计的目标97

5.2.2 内部审计的特征98

5.3 内部审计准则99

5.3.1 国际内部审计准则99

5.3.2 我国内部审计准则99

5.4 内部审计程序101

5.4.1 拟订审计计划101

5.4.2 通知被审计单位102

5.4.3 实施审计102

5.4.4 提出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与审计决定102

5.4.5 后续审计102

5.5 内部审计质量评估103

5.5.1 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定义和目的103

5.5.2 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组织104

5.5.3 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内容104

5.6 内部审计报告104

5.6.1 内部审计报告结构105

5.6.2 如何写好内部审计报告105

5.7 内部审计制度范例107

本章小结112

复习题112

第2编 其他类型的审计——从概念到行动115

第6章 财务收支审计115

6.1 财务收支审计的定义116

6.2 财务收支审计的依据116

6.3 财务收支审计的意义117

6.4 财务收支审计的内容117

6.4.1 金融机构的财务收支审计的内容117

6.4.2 事业组织财务收支审计的内容118

6.4.3 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的内容118

6.4.4 国家建设项目的财务收支审计的内容119

6.4.5 资金的财务收支审计的内容119

6.4.6 国外援款、贷款项目的财务收支审计的内容119

6.5 财务收支审计的程序120

6.6 财务收支审计的报告121

6.6.1 财务收支审计报告的结构和格式121

6.6.2 财务收支审计报告(范例)122

本章小结132

复习题132

第7章 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133

7.1 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133

7.1.1 预算执行审计的定义133

7.1.2 财政决算审计的定义133

7.1.3 预算执行审计与财政决算审计的区别134

7.2 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的依据134

7.3 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的意义135

7.4 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审计的内容135

7.4.1 国家财政收支的内容135

7.4.2 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的主要内容136

7.5 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的程序138

7.5.1 预算执行审计的程序138

7.5.2 决算审计程序139

7.6 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的报告140

7.6.1 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报告参考格式141

7.6.2 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报告编制说明143

本章小结145

复习题145

第8章 经济责任审计146

8.1 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146

8.1.1 经济责任审计的产生和发展146

8.1.2 经济责任和经济责任审计148

8.2 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151

8.2.1 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151

8.2.2 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意义152

8.3 经济责任审计实施153

8.4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和结果运用154

8.5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模式156

本章小结158

复习题159

第9章 绩效审计160

9.1 绩效审计的定义160

9.1.1 国外对绩效审计的定义160

9.1.2 国内绩效审计定义161

9.1.3 绩效审计定义的内涵162

9.1.4 绩效审计与效益审计的区别163

9.1.5 绩效审计的分类164

9.2 背景和理论基础165

9.3 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166

9.4 绩效审计的过程167

9.4.1 选择项目168

9.4.2 初步研究168

9.4.3 计划阶段168

9.4.4 执行阶段170

9.4.5 报告阶段171

9.5 局限性和风险173

9.6 绩效审计案例研究和视野开拓173

本章小结179

复习题180

第10章 内部控制审计181

10.1 内部控制审计的定义181

10.2 内部控制审计的依据181

10.3 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和标准182

10.4 内部控制审计的主要内容183

10.5 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185

10.6 内部控制审计的报告186

10.6.1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结构186

10.6.2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格式(范例)187

本章小结195

复习题196

第11章 经济合同审计197

11.1 经济合同审计的定义197

11.2 经济合同审计的意义197

11.3 经济合同审计的主要内容199

11.4 经济合同审计的程序201

11.5 经济合同审计的报告205

11.5.1 经济合同审计报告的结构206

11.5.2 经济合同审计报告的格式(范例)206

11.6 开展经济合同审计的配套措施208

11.7 经济合同审计的网络系统210

本章小结216

复习题217

第12章 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218

12.1 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的定义和特点218

12.1.1 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的定义218

12.1.2 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的特点219

12.2 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的基本内容219

12.2.1 投资立项阶段的审计主要内容及案例219

12.2.2 勘查设计阶段的审计主要内容及案例221

12.2.3 施工准备阶段的审计主要内容223

12.2.4 施工实施阶段的审计主要内容224

12.2.5 竣工验收阶段的审计主要内容226

12.3 各阶段审计所涉及的资料228

12.4 工程审计报告的参考格式228

12.5 建设项目审计管理制度(范例)230

本章小结237

复习题238

第13章 物资采购审计239

13.1 物资采购审计的定义239

13.2 物资采购审计的依据239

13.3 物资采购审计的目标240

13.4 物资采购审计的主要内容240

13.5 物资采购审计的模式242

13.6 物资采购审计的程序242

13.6.1 物资采购前期审计242

13.6.2 物资采购过程审计246

13.6.3 物资采购后续审计254

13.7 物资采购审计的报告255

13.7.1 物资采购审计报告的结构255

13.7.2 物资采购审计报告的格式(范例)256

本章小结261

复习题262

第14章 计算机审计263

14.1 计算机审计的定义263

14.2 计算机审计的依据264

14.3 信息技术革命与计算机审计的风险264

14.4 计算机审计的方法269

14.5 计算机审计的技术272

14.6 计算机审计的程序273

14.7 计算机审计的证据的特殊性275

本章小结277

复习题277

第3编 审计程序与技术281

第15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范围281

15.1 审计目标282

15.1.1 审计目标的含义与影响因素282

15.1.2 审计总目标282

15.1.3 审计具体目标283

15.2 如何实现审计目标286

15.2.1 审计计划阶段286

15.2.2 审计实施阶段287

15.2.3 审计完成阶段287

15.3 审计范围288

本章小结288

复习题288

第16章 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289

16.1 审计证据289

16.1.1 审计证据的涵义和种类289

16.1.2 审计证据的特征293

16.1.3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296

16.2 审计工作底稿300

16.2.1 审计工作底稿的定义和作用300

16.2.2 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素和编制要求302

16.2.3 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304

本章小结304

复习题305

第17章 审计方法306

17.1 审计方法的定义306

17.2 审计方法模式的演变307

17.3 审计方法的选用原则308

17.4 审计方法的类型309

本章小结316

复习题317

第18章 审计计划与审计初步策略318

18.1 审计计划318

18.2 接受业务委托320

18.2.1 调查客户的基本情况320

18.2.2 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321

18.3 执行初步分析性程序324

18.3.1 分析性程序的五种类型324

18.3.2 常用财务比率324

18.4 评价重要性水平325

18.4.1 运用重要性原则的一般要求325

18.4.2 重要性水平的确定325

18.4.3 审计风险水平、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328

18.5 评估审计风险329

18.5.1 审计风险及其模型329

18.5.2 影响重大错报风险的因素330

18.5.3 重大错报风险水平与审计证据、审计成本之间的关系331

18.6 制定审计初步策略331

本章小结332

复习题332

第19章 内部控制理论333

19.1 内部控制的定义334

19.2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335

19.3 内部控制的意义和局限性336

19.3.1 内部控制的意义336

19.3.2 内部控制的局限性339

19.4 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339

19.5 内部控制的分类340

19.6 内部控制的描述方法347

本章小结349

复习题350

第20章 风险评估351

20.1 风险评估的定义351

20.2 风险评估的程序351

20.3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354

20.4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359

20.5 与治理层和管理层的沟通364

20.6 审计工作记录365

本章小结366

复习题366

第21章 风险应对367

21.1 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367

21.2 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369

21.3 控制测试373

21.4 实质性程序381

21.5 评价列报的适当性386

21.6 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386

21.7 审计工作记录387

本章小结388

复习题388

第22章 审计抽样389

22.1 审计抽样的定义389

22.1.1 审计抽样的含义389

22.1.2 审计抽样分类390

22.2 获取审计证据时对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的考虑391

22.3 样本设计395

22.4 选取样本397

22.5 误差的性质和原因400

22.6 评价样本结果401

本章小结402

复习题403

第23章 审计报告404

23.1 审计报告的涵义与作用405

23.2 重要性水平与审计意见类型405

23.3 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406

23.4 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409

23.4.1 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409

23.4.2 带强调事项段或其他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411

23.5 非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412

23.5.1 保留意见审计报告413

23.5.2 否定意见审计报告415

23.5.3 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417

本章小结419

复习题419

第4编 交易循环审计423

第24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423

24.1 销售与收款循环概述424

24.1.1 销售与收款循环中的主要经济业务425

24.1.2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426

24.2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427

24.2.1 销售交易的细节测试427

24.2.2 销售交易的实质性分析程序430

24.2.3 收款交易的实质性程序430

24.3 主营业务收入审计430

24.3.1 主营业务收入的审计目标430

24.3.2 主营业务收入的实质性程序430

24.4 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审计432

24.4.1 应收账款审计目标432

24.4.2 应收账款实质性程序432

24.4.3 坏账准备的审计目标437

24.4.4 坏账准备审计实质性程序437

24.5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438

24.5.1 应收票据审计438

24.5.2 长期应收款审计438

24.5.3 预收账款审计439

24.5.4 应交税费审计441

24.5.5 营业税金及附加审计442

24.5.6 销售费用审计444

本章小结444

复习题445

第25章 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446

25.1 购货与付款循环概述446

25.1.1 购货与付款循环中的主要经济业务446

25.1.2 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与测试448

25.2 购货与付款循环的交易类别测试449

25.2.1 审查采购业务的真实性449

25.2.2 审查采购业务的完整性449

25.3 固定资产的审计450

25.3.1 固定资产审计目标450

25.3.2 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450

25.3.3 固定资产控制测试451

25.3.4 固定资产期初余额的审计451

25.4 应付账款审计453

25.4.1 应付账款的审计目标453

25.4.2 应付账款的实质性分析程序453

25.4.3 函证应付账款453

25.4.4 查找未入账的应付账款454

25.5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454

25.5.1 预付账款审计454

25.5.2 在建工程审计455

25.5.3 应付票据审计455

25.5.4 固定资产清理的审计456

本章小结456

复习题456

第26章 生产与薪酬循环审计457

26.1 生产与薪酬循环概述457

26.1.1 生产循环概述457

26.1.2 薪酬循环概述459

26.1.3 生产与薪酬循环的审计目标460

26.2 生产与薪酬循环的内部控制测试460

26.2.1 生产循环的内部控制及其控制测试460

26.2.2 薪酬循环内部控制及其控制测试462

26.3 存货成本审计463

26.4 存货监盘465

26.5 存货计价审计和截止审计467

26.6 应付职工薪酬审计468

本章小结468

复习题468

第27章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470

27.1 筹资与投资循环概述470

27.1.1 筹资与投资所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470

27.1.2 筹资与投资业务中涉及的主要凭证与会计记录471

27.1.3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审计目标471

27.2 筹资与投资循环内部控制及其测试472

27.2.1 筹资业务的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测试472

27.2.2 投资业务的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测试473

27.3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交易类别测试474

27.3.1 筹资的交易类别测试474

27.3.2 投资的交易类别测试474

27.4 借款的审计474

27.5 所有者权益审计475

27.6 投资审计477

27.6.1 投资循环的审计目标和范围477

27.6.2 投资的实质性测试477

本章小结478

复习题478

第28章 货币资金审计480

28.1 货币资金审计概述480

28.1.1 货币资金的审计范围481

28.1.2 货币资金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481

28.1.3 货币资金与各业务循环间的关系481

28.1.4 货币资金可能存在的舞弊482

28.1.5 货币资金的审计目标482

28.2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测试482

28.2.1 货币资金业务中的内部控制482

28.2.2 内部控制测试483

28.3 现金的实质性程序488

28.4 银行存款的实质性程序490

本章小结491

复习题492

第29章 特殊项目审计493

29.1 期初余额493

29.1.1 期初余额的涵义493

29.1.2 期初余额审计的必要性和一般要求494

29.1.3 期初余额审计的目标494

29.1.4 期初余额的审计程序495

29.1.5 期初余额对审计意见的影响497

29.2 期后事项的审计500

29.2.1 期后事项的涵义和种类500

29.2.2 期后事项审计的必要性和一般要求502

29.2.3 期后事项审计的目标502

29.2.4 期后事项的审计程序503

29.2.5 期后事项对审计意见的影响503

29.3 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505

29.3.1 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涵义505

29.3.2 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审计的必要性和一般要求507

29.3.3 审计目标507

29.3.4 审计程序507

29.3.5 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对审计意见的影响509

本章小结513

复习题513

参考文献514

后记51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