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走进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漫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走进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漫谈
  • 张成权编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6404114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77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293页
  • 主题词:中华文化-基本知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走进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漫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走进文明(上)3

史前文明:史前文化的踪影3

文明的标志3

“新石器革命”:农业革命5

中华大地上的“农业革命”7

原始农业类型9

中华文明的多源起源10

新石器文明掠影12

掠影(1):绚丽多彩的陶器12

掠影(2):独特的玉器16

掠影(3):汉字的发明17

掠影(4):城市的构建19

掠影(5):金属冶炼技术20

掠影(6):惊现神龙21

走进文明(下)27

传说中的盘古和“三皇”、“五帝”27

华夏族群的形成28

尧、舜与“禅让”30

夏王朝:从“大同”到“小康”32

夏王朝需要考古证明?33

青铜文化的高峰:商王朝34

甲骨文的发现34

商代青铜器35

“郁郁乎文哉”:西周王朝37

周文王:“演《周易》”37

周公“制礼作乐”38

在金文上发现的“中国”40

东周:中国的“轴心时代”47

“轴心时代”47

西周的覆亡和东周的建立47

王权的衰落50

等级制度的打破51

“初税亩”52

学术下移53

“士”阶层的出现55

学术的多元化56

“百家争鸣”58

老子与先秦道家63

老子与《老子》63

《老子》的“道”64

“无为”66

“上善若水”68

“自胜者强”70

“反者道之动”70

杨朱:“重生”的道家思想家72

庄子与《庄子》73

《庄子》论“道”74

处世之道75

精神自由76

“得意忘言”78

孔子与先秦儒家87

孔子87

孔子对中国文化的贡献(1):创办私学89

孔子对中国文化的贡献(2):整理古代文化典籍90

孔子对中国文化的贡献(3):创立儒学和儒家学派91

孔子思想(1):对“礼”的继承92

孔子思想(2):“仁学”93

孔子思想(3):中庸94

孟子96

孟子思想(1):“仁政”思想97

孟子思想(2):性善论98

孟子思想(3):“养气”的修养论100

荀子:“制天命而用之”思想101

墨子与先秦墨家111

墨学:由显而隐111

墨子和墨家112

墨子的社会政治思想113

“利”与“义”115

墨子的逻辑思想115

“非儒”:“百家争鸣”的序幕117

后期墨家的逻辑学119

后期墨家与自然科学119

时空概念120

“有穷”和“无穷”121

物理学举例121

数学举例123

从管仲到韩非:先秦法家131

“礼”与“法”131

管仲:法家的先驱132

成文法的公布133

前期法家:李悝与吴起135

商鞅、慎到与申不害137

韩非:先秦法家集大成者140

韩非的思想(1):明法141

韩非的思想(2):任势143

韩非的思想(3):用术144

封建帝国对意识形态的选择153

“百家争鸣”与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探索153

吕不韦与《吕氏春秋》154

秦王朝的建立155

法家治国:封建帝国对意识形态的第一次选择156

道家治国:封建帝国对意识形态的第二次选择159

窦漪(窦太后)161

汉初的儒学162

“独尊儒术”: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确立163

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165

“经学”168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169

司马迁与《史记》172

“三教”:从并立到融合179

社会动乱:“三教”并立的背景179

经学的衰微180

玄学:士大夫精神避难所181

道教的创立184

道教的发展185

道教的主要特点186

佛教:既熟悉又陌生的宗教187

佛教的创立188

原始教义188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190

佛教传入中国190

佛教在中原传播191

“格义”193

“礼仪”引发的争议193

道生的佛性论和僧肇的“不真空”论194

“判教”与创宗立派196

禅宗197

“三教论衡”199

理学的兴衰205

儒学的中衰和复兴儒学的呼吁205

社会的变化208

理学的形成209

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210

陆九渊:“心学”213

明初的理学214

王阳明学派217

泰州学派:王艮220

晚明:对王学的反思222

从“实学”到儒学文献学化223

考据学的兴起226

儒学:复兴,还是继承?227

西学东渐235

“西学东渐”235

耶稣会士来华235

利玛窦的传教方式237

西学在中国的传播238

明末士大夫与西学239

“历案”240

“礼仪之争”和中西文化交往的中断242

马戛尔尼使团244

“师夷之长技”246

“自强”运动247

“维新”思潮248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50

“新文化运动”251

有容乃大257

从林则徐的对联说起257

说“来”、“贝”258

“夷夏之防”不是不可逾越的墙259

赵武灵王“胡骑胡服”261

“张骞凿空于前,班超投笔于后”263

唐代的“胡风”265

昆仑奴267

开封的犹太人268

中国最早的“外国语大学”269

从“会通”到“超胜”270

后记2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