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传世家训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传世家训 上
  • 徐寒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书店
  • ISBN:7806639191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86页
  • 文件大小:100MB
  • 文件页数:41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传世家训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先秦篇1

第一章 姬旦家训3

康诰3

酒诰5

无逸6

若作梓材7

立政用吉士7

桐叶封弟8

周公诫子8

第二章 姬诵家训9

成王诫伯禽9

诚君陈10

蔡仲之命11

第二篇 秦汉篇13

第一章 班昭家训15

和叔妹15

夫妇16

第二章 孔融家训17

与宗从弟书17

让梨17

临终诗18

第三篇 魏晋南北朝篇19

第一章 曹操家训21

诸儿令21

诫子植21

曹植私出开司马门下令21

内戒令22

遗令23

第二章 李暠家训24

手令诫诸子24

勖诸子25

第三章 陶渊明家训27

与子俨等疏27

夫耕于前,妻耘于后28

责子诗29

第四章 颜氏家训30

第一节 序致 教子 兄弟 后娶 治家31

序致第一31

教子第二32

兄弟第三34

后娶第四36

治家第五39

第二节 风操 慕贤42

风操第六42

慕贤第七54

第三节 勉学57

勉学第八57

第四节 文章 名实 涉务71

文章第九71

名实第十79

涉务第十一82

第五节 省事 止足 诫兵 养生 归心84

省事第十二84

止足第十三87

诫兵第十四88

养生第十五89

归心第十六91

第六节 书证98

书证第十七98

第七节 音辞 杂艺 终制114

音辞第十八114

杂艺第十九118

终制第二十123

第四篇 隋唐宋篇127

第一章 杨坚家训129

诫太子勇129

杨俊免官129

第二章 帝范132

帝范序133

君体134

建亲134

求贤136

审官137

纳谏138

去谗139

诫盈140

崇俭141

赏罚142

务农142

阅武143

崇文144

帝范后序145

第三章 宋若莘家训147

立身147

训男女147

和柔148

学礼149

待客149

第四章 皮日休家训151

原亲151

鄙孝议(上)152

鄙孝议(下)153

第五章 赵光义家训156

饬戒皇后156

敦劝子弟157

第六章 温公家范158

治家158

祖165

父168

母169

侄174

兄175

弟177

夫180

要182

妇189

妾190

乳母192

第七章 苏轼家训195

与千之侄195

付迈196

与元老侄孙196

第八章 袁氏世范197

第一节 睦亲197

性不可以强合197

人必贵于反思198

父子贵慈孝199

处家贵宽容200

父兄不可辩曲直200

人贵能处忍200

亲戚不可失欢201

家长尤当奉承201

顺适老人意202

孝行贵诚笃202

人不可不孝202

父母不可妄憎爱203

子弟须使有业204

子弟不可废学204

教子当在幼205

父母爱子贵均205

父母常念子贫205

父母多爱幼子206

舅姑当奉承206

同居贵怀公心207

同居长幼贵和207

兄弟贫富不齐208

分析财产贵公当208

同居不必私藏金宝209

兄弟贵相爱210

同居相处贵宽210

友爱弟侄210

和兄弟教善211

背后之言不可听211

亲戚不宜频假贷212

亲旧贫者随力周济212

子弟贪缪勿使仕宦214

家业兴替系子孙214

男女不可幼议婚215

议亲贵人物相当215

媒妁之言不可信215

分给财产务均平216

遗嘱公平维后患216

遗嘱之文宜预为216

第二节 处己217

人之智识有高下217

处富贵不宜骄傲217

礼不可因人分轻重218

穷达自两途218

世事更变皆天理218

人生劳逸常相若219

忧患顺受则少安220

谋事难成则永久220

性有所偏在救失220

人行有长短221

人不可怀慢伪妒疑之心221

人贵忠信笃敬222

厚于责己而薄责人222

处事当无愧心223

为恶祷神为无益223

公平正直人之当然223

悔心为善之几224

恶事可戒而不可为224

小人当敬远224

老成之言更事多225

君子有过必思改225

言语贵简当226

觉人不善知自警226

正己可以正人226

浮言不足恤227

谀巽之言多奸诈227

凡事不为已甚228

言语虑后则少怨尤228

与人言语贵和颜228

与人交游和易229

才行高人自服229

居官居家本一理230

小人难责以忠信230

衣服不可侈异231

礼义制欲之大闲231

见得思义则无过231

子弟当谨交游232

兴废有定理232

节用有常理233

居官与居家233

周急贵乎当理234

不可轻受人恩234

受人恩惠当记省234

报怨以直乃公心235

暴吏害民必天诛235

民俗淳顽当求其实236

第三节 治家236

宅舍关防贵周密236

山居须置庄佃236

夜间防盗宜警急237

防盗宜巡逻237

夜间逐盗宜详审237

富家少蓄金帛免招盗237

防盗宜多端238

刻剥招盗之由238

失物不可猜疑239

睦邻里以防不虞239

火起多从厨灶240

焙物宿火宜儆戒240

田家致火之由240

致火不一类240

小儿不可带金宝241

小儿不可临深241

亲宾不宜多强酒241

仆厮当取勤朴242

轻诈之仆不可蓄242

人物之性皆贪生242

求乳母令食失恩243

钱谷不可多借人243

债不可轻举244

税赋宜预办244

造桥修路宜助财力244

起造宜以渐经营245

第五篇 元明清篇247

第一章 许衡家训249

与子师可249

训子250

第二章 王演畴家训251

期会款式251

讲约规条251

周咨族众252

讥察正供252

平情息讼253

矜恤孤苦253

禁戢闲谈254

第三章 陈其德家训255

养心十八则255

睡引257

第四章 孙奇逢家训259

示尚儿及淳、溥两孙259

语子立雅260

耕读并重261

抵挡流俗26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61

真学问262

读书先识字262

治学与治家263

重启蒙263

教子弟264

忠实264

本分自守264

守业艰难265

家运盛衰自操之265

勤劳与俭朴266

治家之难266

第五章 傅山家训268

训子侄268

十六字格言269

修身训言271

第六章 朱子家训274

第七章 庭训格言279

防患未然 小心谨慎为上280

安若盘石 处变不惊280

采纳良言 闻过则改281

法令实施 身先士卒281

广开言路 体察民情282

消除悖逆 祸难上身282

善恶有报 天理难容282

躬行实践 学以致用282

取长补短 无往不利283

熟读典籍 开卷有益283

少壮须努力284

汲汲求学 方有所成284

只有实践出真知285

一米一线 当思来之不易285

尽心尽德才能尽孝286

熟读《孝经》 恪守孝道286

体贴君亲 忠出至诚286

儿孙绝不可好酒贪杯287

邪正善恶 观眼即知287

诫儿孙不可回顾斜视288

少成若天性 习惯成自然288

污秽之言 勿轻出自口289

条件不同 肠胃各异289

饮水卫生 养身之重289

得人心者得天下290

罚不附近 赏不遗远290

乱世中仁者才能真正无敌290

治心关键 首当克己291

忠言逆耳利于行291

偏好一艺 必为所溺292

有错能改 皆不当罪292

精通良方 治病救人292

用药贵在与病相宜293

养生之道 贵在饮食293

造屋以居住适宜为准293

有德之人见于细小294

圣人兴之事与古合294

古乐今曲 太和为本295

珍禽奇兽 不可易视296

不好奇物 养志修性296

学以致用 读书至要296

不忍舍处 方是得书真味297

进德修业 须从读书起297

修学尤不可半途而废297

一日之功 一日之益298

日进日新可谓盛德298

志于学乃圣人第一义299

敢于承担责任299

以恕存心 以敬处世299

深思熟虑 无憾无悔300

凡天下事 不可轻忽300

防微杜渐 处处留心300

身体力行不可懈慢301

人命关天 审之必详301

《书经》大法 从政必读301

存心养性莫过于读书303

兴观群怨 学《诗》为要303

《易经》不可轻易视之304

勤学好问 遍求名师305

善用下人 各负其责305

赏罚适度 方能御下305

但能心静即身凉306

食宜清淡 至老犹健306

蔬果熟后方可食306

酒乱身心 能饮不饮307

酒乱德性 不可不节307

顺适为安 自然为孝308

至德要道莫如尽孝308

凡事究其本意309

事之美 莫过于良言善行309

教子必严饬始善309

勤可持家 俭可养廉310

一丝一缕 来之不易310

以俭朴为乐 以知足为荣311

一人治天下 不能天下奉一人311

雷雨大作 莫躲树下312

己不能 勿断人之是非312

制器定音 考古准今312

第八章 许汝霖家训314

序314

宴会315

衣服315

嫁娶316

凶丧317

安葬318

祭祀319

第九章 张英家训322

天道造物,必无两全322

砚以世计,墨以时计,笔以日计322

一言一动皆思益人323

诗分唐宋324

学书法324

字如其文325

《四书》为天地间至文326

文章要精读多写326

幼年读书法327

文章如何才有光彩328

省钱赈济贫寒330

虽有命运,也要做君子331

知命与安命332

训子四语332

立身行己四件事333

人生以择友为第一事337

富贵子弟如何处世338

蓄仆之方341

三乐三忧342

居家立身不要好奇344

子弟当知田家之苦344

重农345

量入为出不借债346

耕读久长347

读书养心348

乐在其中349

诗与琴350

眠食养生351

长寿的四个方子352

天地万物,圆转往复354

古人片纸只字,不如古人文集355

享受山林之乐,必具四个条件356

从文章佳句中悟养生之理357

第十章 圣谕广训359

序359

敦孝弟以重人伦360

和乡党以息争讼362

重农桑以足衣食364

尚节俭以惜财用366

隆学校以端士习368

黜异端以崇正学369

讲法律以儆愚顽371

明礼让以厚风俗373

第十一章 郑板桥家书375

雍正十年杭州韬光庵中寄舍弟墨375

焦山读书寄四弟墨376

焦山别峰庵雨无事寄舍弟墨377

仪真县江村茶社寄舍弟379

焦山双峰阁寄舍弟墨381

淮安舟中寄舍弟墨382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383

诫弟“务农”38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