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宪法与民法的沟通机制研究 以人格权的法律保护为视角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宪法与民法的沟通机制研究 以人格权的法律保护为视角](https://www.shukui.net/cover/12/35018670.jpg)
- 陈道英,任丹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54100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01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210页
- 主题词:人格-权利-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宪法与民法的沟通机制研究 以人格权的法律保护为视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人格权现有保护中出现的问题1
第一节 人格权延伸中的问题2
一、死者的人格利益3
(一)案例:保护死者还是生者的利益?3
(二)分析:从保护死者到保护生者的转变7
二、胎儿的人格利益12
(一)案例:出生前还是出生后享有权利?12
(二)分析:从权利能力到具体权利13
第二节 人格权与身份权的关系18
一、悼念权19
(一)案例:是风俗还是权利?19
(二)分析:用人格权保护悼念权20
二、贞操权22
(一)案例:贞操权应否得到保护?22
(二)分析:是人格权而非身份权24
第三节 商品化人格权的问题28
一、案例:精神损失还是经济损失?29
(一)崔永元案:赔精神损失不赔经济损失29
(二)张柏芝案:赔经济损失不赔精神损失30
二、分析:商品化人格权具有更强的经济属性32
(一)人格标识商品化后的新特点32
(二)关于商品化人格权属性的不同观点34
(三)商品化人格权没有改变人格权的属性35
第四节 参照宪法的判决36
一、宪法案件37
二、民事案件38
(一)名誉权还是人格尊严(权)?39
(二)名誉权还是人身自由(权)?40
三、分析:宪法案件与民事案件的界限42
(一)人格尊严(权)是一种人格利益43
(二)人身自由(权)也是一种人格利益46
第二章 民法里的人格权与人格利益52
第一节 人格权的类型与一般人格权52
一、民法对人格权的保护53
(一)人格权概念的产生53
(二)大陆法系民法对人格权的保护54
(三)英美法系民法对人格权的保护63
(四)我国民法对人格权的保护64
二、民法中的人格利益与宪法中的一般人格权66
(一)一般人格权的概念起源于德国宪法法院的判决66
(二)民法无法完成一般人格权的高度抽象67
第二节 商品化人格权的法律保护72
一、商品化人格权扩大了人格权的内涵73
(一)商品化人格权的概念及发展73
(二)商品化人格权给传统权利二分理论带来的挑战76
二、我国立法如何应对人格权商品化的趋势81
(一)直接引入公开权或商品化权的问题81
(二)在人格权体系内部解决商品化人格权问题84
(三)拓展知识产权法对商品化人格权的间接保护功能88
第三节 对人格权立法的简单回应90
一、人格权的立法模式90
(一)以侵权法为主的人格权立法模式90
(二)以民事主体制度为主的人格权立法模式92
(三)人格权法独立成章模式92
二、关于我国人格权立法体例的几种观点93
(一)人格权应该独立成编说93
(二)人格权不能独立成编说95
(三)折中说96
三、人格权应规定在民法总则的民事主体部分96
(一)侵权责任法已经为人格利益留有空间97
(二)人格权是民事主体制度的核心内容98
(三)对人格利益的解释可指向宪法的基本价值99
(四)宪法人格权与民法人格权的紧密联系100
第三章 宪法上的人格权103
第一节 宪法上的人格权概述103
一、人格尊严104
(一)人格尊严的内涵与外延104
(二)人格尊严的特殊性质107
(三)我国宪法上的人格尊严及其问题110
二、生命权113
(一)生命权概述113
(二)生命权对应的义务主体及义务内容117
(三)我国生命权之保护现状119
三、姓名权121
(一)姓名权概述121
(二)我国姓名权之保护现状122
(三)赵C姓名权案126
四、名誉权128
(一)名誉权概述128
(二)我国名誉权之保护现状130
(三)国家机关的“名誉权”131
五、隐私权133
(一)隐私权概述134
(二)隐私权之保护136
(三)我国隐私权保护之现状139
第二节 宪法上的一般人格权142
一、德国宪法上的一般人格权143
(一)德国宪法上一般人格权的产生与发展143
(二)一般人格权性质之再厘清146
二、基本权利的辐射效力150
(一)德国的基本权利双重属性理论150
(二)基本权利的辐射效力152
第三节 我国宪法人格权之法律保护156
一、宪法人格权条款及其不足156
(一)宪法人格权体系不完整156
(二)《宪法》第38条之不足157
(三)隐私权条款亟待明确159
(四)有必要纳入一般人格权条款160
二、我国宪法人格权之法律保护现状160
第四章 宪法与民法沟通机制的构建164
第一节 宪法与民法的关系:分析与反思165
一、历史维度回顾165
二、主要问题点及评析171
(一)民法、宪法与人权保障的关系172
(二)正确看待宪法权利与民事权利之间的关系173
(三)母法、公法、根本法、基本法174
(四)民法究竟是否是国家法176
(五)正确看待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以及公私法的划分177
三、宪法与民法关系之澄清180
第二节 宪法对民法的辐射作用185
一、理论分析:何以可能?185
二、实践分析:是否可能?190
(一)“齐玉苓案”及法释[2008]15号191
(二)《宪法》第126条中的“法律”194
(三)合宪性法律解释195
第三节 宪法人格权条款之重构198
一、人格尊严条款之重构198
二、人格权条款之重构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