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世纪地方高等院校专业系列教材 心理学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世纪地方高等院校专业系列教材 心理学 第2版
  • 郭黎岩主编;刘克善副主编;杨荣华,袁香,刘彦华,庞泽玲,高有华,但菲,胡丽萍编写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503941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81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498页
  • 主题词:心理学-高等职业教育-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世纪地方高等院校专业系列教材 心理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1

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1

二、心理学的性质4

三、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5

第二节 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8

一、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8

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8

三、心理学研究的方法9

第三节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13

一、心理学发展简史13

二、现代心理学的理论流派14

三、心理学研究的领域17

四、现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18

阅读资料20

第二章 心理的生理基础22

一、神经元的基本结构23

第一节 神经元23

二、神经元的功能和种类24

三、突触的传递27

第二节 神经系统34

一、神经系统的构造34

二、中枢神经系统34

三、周围神经系统37

一、大脑的结构38

第三节 大脑的结构和功能38

二、大脑的机能定位39

三、大脑研究的新进展43

第四节 心理的反射机制45

一、反射与反射弧45

二、反射的种类45

三、反射活动中高级神经活动过程48

四、反射活动中高级神经活动规律49

阅读资料49

一、注意的概念52

第一节 注意的概述52

第三章 注意52

二、注意的功能和作用53

三、注意的生理机制55

四、注意的种类56

五、注意的理论59

第二节 注意的规律及其运用61

一、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61

二、有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64

三、两种注意转化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65

第三节 注意的品质及培养66

一、注意的品质66

二、青少年注意的特点72

三、青少年注意品质的培养74

阅读资料77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79

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79

一、感知觉的概念79

二、感知觉的生理机制80

三、感知觉的作用81

第二节 感知觉的种类81

一、感觉的种类81

二、知觉的种类82

三、知觉与模式识别85

第三节 感知觉规律及其应用87

一、感受性及其变化规律87

三、知觉的基本特性91

二、影响知觉的因素91

四、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97

第四节 青少年感知觉及观察能力的培养98

一、青少年感知觉的特点98

二、观察及观察力99

三、青少年观察能力的培养100

阅读资料100

第五章 记忆104

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104

一、记忆的概念104

二、记忆的生理基础105

三、记忆的种类106

四、记忆信息加工理论108

第二节 记忆过程及其规律110

一、识记的种类及其规律110

二、保持和遗忘规律114

三、再认和回忆规律117

第三节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18

一、提高记忆效果的因素118

二、提高记忆的策略121

三、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23

第四节 青少年记忆力的培养124

一、记忆的品质124

二、青少年记忆的特点126

三、青少年记忆能力的培养127

阅读资料129

第一节 思维与创造的概述135

一、思维与创造的概念及其关系135

第六章 思维与创造135

二、思维与语言的关系138

三、思维的心智操作过程139

四、思维的种类141

第二节 概念的获得与问题解决142

一、概念的形成和掌握142

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145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146

四、问题解决中的策略150

第三节 表象与想像152

一、表象及其特征152

二、想像及其功能154

三、想像的种类及过程156

第四节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158

一、创造性思维的含义158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160

三、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与训练162

四、青少年思维品质及思维特点165

五、青少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168

阅读资料169

第七章 情绪和情感178

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概述178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178

二、情绪和情感的机体变化及外部表现180

三、情绪和情感的功能184

四、情绪的理论185

一、情绪的分类特性191

第二节 情绪和情感的形成及分类191

二、情绪的维量结构192

三、情绪的状态193

四、情感的种类196

第三节 情绪健康与情绪调节197

一、压力与情绪健康197

二、焦虑对学习的影响199

三、挫折与适应202

四、情绪的自我调节204

一、青少年情绪和情感的特点205

第四节 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及培养205

二、教师情绪与情感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207

三、青少年情感品质的培养208

阅读资料208

第八章 意志211

第一节 意志概述211

一、意志的概念211

二、意志行动的特征211

四、意志与其他心理活动的关系213

三、意志行动的生理机制213

第二节 意志行动过程的心理分析216

一、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216

二、意志行动中的冲突217

三、意志行动中的挫折218

第三节 青少年意志品质的养成220

一、意志品质的特征220

二、青少年意志品质的差异与特点222

三、青少年意志品质的养成223

阅读资料225

第九章 个性倾向性231

第一节 需要231

一、需要的概念及形成232

二、需要的种类233

三、需要的理论234

四、青少年的需要及培养237

第二节 动机239

一、动机的概念及功能239

二、动机的种类242

三、青少年学习动机的特点与培养243

第三节 兴趣245

一、兴趣的概念及形成245

二、兴趣的分类246

三、青少年兴趣的品质及培养247

第四节 自我意识249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及形成249

二、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及发展250

三、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培养251

阅读资料252

第十章 能力256

第一节 能力的概述256

一、能力的概念256

二、能力的种类257

三、能力与素质259

第二节 智力理论与智力测量259

一、智力结构理论259

二、多元智能理论260

三、智力测量265

四、学生智力水平的评定267

第三节 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268

一、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268

二、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269

三、能力形成的基本因素271

第四节 青少年智力的特点与培养272

一、青少年智力发展的特点272

二、青少年智力的培养273

阅读资料274

第十一章 人格278

第一节 人格的概述278

一、人格的含义278

二、人格的特征279

三、人格的结构及作用280

四、人格形成的因素282

一、精神分析理论283

第二节 人格理论283

二、特质理论284

三、类型理论287

四、人本主义理论289

五、学习理论290

第三节 人格的类型与差异290

一、气质类型与个别差异290

二、性格类型与个别差异296

二、人格测量方法302

一、人格测量概述302

第四节 人格的测量302

第五节 青少年人格的健全与培养306

一、健全人格的含义及标准306

二、青少年人格障碍与矫正307

三、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塑造311

阅读资料313

第一节 学习的概述319

一、学习的概念319

第十二章 学习319

二、学习的作用320

三、学习的分类320

第二节 现代学习理论323

一、学习的联结理论323

二、学习的认知理论327

三、学习的人本主义理论329

第三节 动作技能的学习331

一、动作技能的涵义及意义331

二、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332

三、动作技能的种类333

四、练习在动作技能形成中的作用334

第四节 学习的迁移338

一、学习迁移的涵义及作用338

二、学习迁移的种类及特征338

三、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339

四、促进青少年学习迁移的策略340

阅读资料342

一、品德的概念及特征343

第一节 品德心理的概述343

第十三章 品德心理343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345

三、品德心理研究的进展346

四、品德心理研究的任务352

第二节 品德心理形成与发展的规律353

一、品德心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353

二、影响品德心理发展的因素357

三、品德心理的评价359

一、青少年品德心理的特点360

第三节 青少年品德心理的培养360

二、青少年品德不良的表现及矫正361

三、青少年良好品德心理的培养和教育365

阅读资料368

第十四章 教学心理370

第一节 教学心理的概述370

一、教学心理的内涵370

二、教学心理研究的基本理论371

三、教学心理的构建376

第二节 课堂教学的心理因素378

一、课堂教学的因素378

二、影响课堂教学的心理因素379

第三节 课堂教学与教师心理控制385

一、课堂教学气氛与教师心理控制385

二、课堂教学交流与教师心理控制388

阅读资料390

一、人际交往的概念393

第一节 人际交往概述393

第十五章 人际交往393

二、人际交往的条件394

三、人际交往的结构395

四、人际交往的功能396

第二节 学校人际交往的特点、类型及影响因素398

一、青少年人际交往的特点398

二、师生人际交往的特点、类型和作用400

三、青少年同伴人际交往406

四、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409

第三节 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建立及交往能力的培养413

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及交往能力的培养413

二、良好的同伴关系的建立及交往能力培养419

阅读资料422

第十六章 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426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426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426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428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发展431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436

第二节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矫治437

一、学习问题437

二、性心理问题442

三、情绪问题445

四、行为问题449

第三节 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454

一、家庭环境因素455

三、社会影响因素456

二、学校教育因素456

四、个体素质因素457

第四节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458

一、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概述458

二、心理咨询的内容与形式460

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过程及方法461

阅读资料466

参考文献473

后记48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