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法学理念·实践·创新丛书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法现状分析与体系化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法学理念·实践·创新丛书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法现状分析与体系化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2/30422416.jpg)
- 姜敬红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243337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51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363页
- 主题词:文化遗产-保护-法律-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法学理念·实践·创新丛书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法现状分析与体系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法研究是极具价值的新领域1
一、中国世界遗产保护法: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新领域1
二、关于本书3
上篇 总论13
第一章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法概说13
第一节 世界遗产概述13
一、概念和分类13
二、“世界遗产”一词的界定14
三、中国境内世界遗产的基本情况15
第二节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法概述23
一、概念和条件23
二、分类26
三、特征28
四、层次和效力30
五、所属法律部门探讨33
中篇 法制现状分析39
第二章 中国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专门保护法的现状分析39
第一节 中国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专门保护法概述39
一、概念和条件39
二、分类40
第二节 中国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专门保护法的基本情况41
一、总数和基础数据41
二、分布41
三、立、改、废的情况59
四、中国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立法史上的“第一”69
第三节 中国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专门保护法的分类数据70
一、各效力级别专门保护法的数量和比例71
二、各类型专门保护法的数量和比例71
三、全国性和地方性专门保护法的数量和比例74
四、地方性专门保护法的精细化分类数据75
第四节 中国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专门保护法标题和结构的基本分析76
一、标题的基本分析76
二、结构的基本分析80
第五节 中国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专门保护法主要内容的基本分析86
一、主要内容概述86
二、主要内容的基本分析94
第六节 代表性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专门保护法的基本分析——以《长城保护条例》为例100
一、基本情况100
二、主要内容101
三、质量分析104
第三章 中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门保护法的现状分析108
第一节 中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门保护法概述108
一、概念和条件108
二、分类109
第二节 中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门保护法的基本情况110
一、总数和基础数据110
二、分布127
三、立、改、废的情况130
四、中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史上的“第一”136
第三节 中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门保护法的分类数据137
一、各效力级别专门保护法的数量和比例137
二、各类型专门保护法的数量和比例138
三、全国性和地方性专门保护法的数量和比例138
四、地方性专门保护法的精细化分类数据139
第四节 中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门保护法标题和结构的基本分析140
一、标题的基本分析140
二、结构的基本分析142
第五节 中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门保护法主要内容的基本分析147
一、主要内容概述147
二、主要内容的基本分析158
第六节 代表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门保护法的基本分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为例164
一、基本情况165
二、主要内容165
三、质量分析168
第七节 代表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门保护法的基本分析——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保护条例》为例172
一、基本情况172
二、主要内容173
三、质量分析176
第四章 中国世界遗产相关保护法现状的基本分析181
第一节 中国世界遗产相关保护法概述181
一、概念和条件181
二、分类182
第二节 统帅层次的世界遗产保护法概述183
一、《宪法》的法律地位183
二、《宪法》关于保护世界遗产的规定183
第三节 中国世界遗产相关保护法律现状的基本分析184
一、概念和分类184
二、基本分析184
第四节 中国世界遗产相关保护行政法规现状的基本分析191
一、概念和分类191
二、基本分析191
第五节 中国世界遗产相关保护地方性法规现状的基本分析193
一、概念和分类193
二、基本分析193
第六节 中国世界遗产相关保护规章现状的基本分析194
一、概念和分类194
二、基本分析195
第五章 中国特别行政区世界遗产保护法的现状分析198
第一节 特别行政区世界遗产概况198
一、澳门特别行政区世界遗产概况198
二、香港特别行政区世界遗产概况199
第二节 特别行政区世界遗产保护法概述200
一、特别行政区法概述200
二、特别行政区世界遗产保护法概述201
三、本书特别行政区世界遗产保护法的研究范围202
第三节 澳门世界遗产保护法概述202
一、概念和条件202
二、分类203
三、层次和效力203
第四节 澳门世界遗产保护法的立法概况204
一、澳葡政府时期的文物保护法令204
二、与世界遗产保护相关的澳门原有法律205
三、澳门特别行政区世界遗产保护法207
第五节 澳门特别行政区世界遗产保护法律体系211
一、形成211
二、主要内容213
第六节 代表性世界遗产专门保护法的基本分析——以澳门《文化遗产保护法》为例214
一、基本情况214
二、主要内容215
三、质量分析219
第六章 中国加入的保护世界遗产国际公约的基本分析224
第一节 保护世界遗产国际公约概述224
一、概念和分类224
二、概况225
第二节 中国加入的保护世界遗产国际公约概述232
一、概况232
二、性质和种类237
三、有待加入的公约237
第三节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分析238
一、基本情况238
二、主要内容239
第四节 代表性世界遗产专门保护国际公约的基本分析——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为例242
一、基本情况242
二、主要内容243
第七章 成就显著 任重道远——中国世界遗产保护法制建设情况的总分析报告248
第一节 世界遗产保护法制建设成就显著248
一、专门保护法建设成就显著、已成规模249
二、世界遗产相关保护法十分健全并且已成体系261
三、澳门世界遗产保护法律体系基本形成262
四、加入保护世界遗产国际公约的情况良好264
第二节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法制建设中仍然存在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264
一、缺位情况仍然严重265
二、规章偏多、法律层次偏低267
三、内容和结构存在较多问题268
四、专门保护法之间协调统一性差的问题凸显270
第三节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法制建设情况的总结论——成就显著、问题突出,亟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271
一、建设成就显著271
二、存在问题突出272
三、亟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272
下篇 体系化研究275
第八章 中国特色世界遗产保护法律法规体系275
第一节 法律体系的概念275
一、“准通说”地位的法律体系概念及反思275
二、本书关于法律体系概念的认识277
三、法律体系形成的标准279
第二节 中国特色世界遗产保护法律法规体系280
一、中国特色世界遗产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子体系280
二、中国特色世界遗产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是一个主题相对独立的法律体系281
三、中国加入的世界遗产国际公约是中国特色世界遗产保护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82
四、中国特色世界遗产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概念和特征284
第九章 构建中国特色世界遗产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长期性287
第一节 构建中国特色世界遗产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势在必行287
一、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287
二、推进世界遗产保护工作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288
三、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289
四、是世界遗产保护法制建设的迫切需要290
第二节 构建中国特色世界遗产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可行性293
一、理论基础已经奠定293
二、实践基础已经具备294
第三节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296
一、制定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而繁重296
二、修改完善和疏通整合工作更加艰巨而繁重297
第十章 中国特色世界遗产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构建设想299
第一节 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99
一、法律法规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299
二、法律法规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300
第二节 目标任务、基本框架与路径设想303
一、法律法规体系构建的目标任务303
二、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304
三、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路径307
第三节 构建中国特色世界遗产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关键——中国世界遗产专门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309
一、中国世界遗产专门保护法的基本原则310
二、中国世界遗产专门保护法体系的基本法律制度313
三、现阶段我国世界遗产专门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化的主要任务314
结语323
参考文献325
附件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公众认知和立法需求情况调查统计报告342
一、样本数据的总体特征343
二、定量分析346
三、结语与讨论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