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审计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审计学
  • 熊晴海编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506226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42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53页
  • 主题词:审计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审计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审计概论1

1.1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1

1.1.1 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1

1.1.2 西方审计的产生和发展3

1.1.3 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依据5

1.1.4 现代审计的特征及其局限性6

1.2 审计的含义与特征6

1.2.1 审计的含义6

1.2.2 审计概念的特征7

1.3 审计主体与审计任务8

1.3.1 审计主体与审计任务8

1.3.2 政府审计机构及其审计任务9

1.3.3 内部审计机构及其审计任务10

1.3.4 民间审计组织及其审计业务11

1.4 审计客体与审计目标12

1.4.1 审计客体12

1.4.2 审计的基本目标12

1.5 审计的职能与作用15

1.5.1 审计的职能15

1.5.2 审计的作用16

1.6 审计的种类17

1.6.1 按审计内容分类17

1.6.2 按审计对象性质分类18

1.6.3 按执行审计的机构分类18

1.6.4 按法律义务分类19

1.6.5 按检查范围分类19

1.6.6 审计的其他分类20

复习思考题21

第2章 审计人员的管理22

2.1 审计人员22

2.1.1 审计人员的概述22

2.1.2 业务范围23

2.2 会计师事务所24

2.2.1 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24

2.2.2 会计师事务所的设立与审批25

2.2.3 对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的限制26

2.3 注册会计师协会26

2.3.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简介26

2.3.2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27

2.4 继续教育制度28

2.4.1 继续教育制度的目的28

2.4.2 继续教育制度的形式和内容28

2.4.3 继续教育的组织与实施30

2.4.4 继续教育的考核30

复习思考题31

第3章 我国审计准则33

3.1 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体系33

3.1.1 业务准则体系的构成33

3.1.2 鉴证业务基本准则34

3.2 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准则37

3.2.1 审计质量控制的概念和作用37

3.2.2 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准则38

3.3 业务准则与质量控制准则的关系41

3.3.1 业务准则与质量控制准则的联系41

3.3.2 业务准则与质量控制准则的区别42

复习思考题42

第4章 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43

4.1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43

4.1.1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概念及重要性43

4.1.2 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基本准则44

4.1.3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45

4.2 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51

4.2.1 有关责任和审计的固有限制51

4.2.2 导致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原因53

4.2.3 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种类57

4.2.4 目前我国有关法律对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规定58

4.2.5 审计人员避免法律诉讼的对策60

复习思考题62

第5章 审计计划63

5.1 初步业务活动63

5.1.1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定义和作用63

5.1.2 签约前的准备工作64

5.1.3 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65

5.2 审计计划69

5.2.1 审计计划的含义和作用69

5.2.2 开展初步业务活动70

5.2.3 审计计划的层次和内容70

5.2.4 对计划审计工作的记录72

5.3 重要性73

5.3.1 重要性的概念73

5.3.2 重要性的确定74

5.3.3 何时考虑重要性76

5.4 审计风险78

5.4.1 审计风险的概念及审计风险模型78

5.4.2 审计风险的评估和控制79

5.4.3 审计风险与重要性水平、审计证据数量之间的关系83

复习思考题84

第6章 风险评估86

6.1 风险评估概述86

6.1.1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概述86

6.1.2 风险评估程序、信息来源以及项目组内部讨论87

6.2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89

6.2.1 了解被审计单位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89

6.2.2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性质89

6.2.3 了解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90

6.2.4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91

6.2.5 了解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92

6.3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92

6.3.1 内部控制概述92

6.3.2 了解控制环境95

6.3.3 了解信息系统与沟通97

6.3.4 了解控制活动98

6.3.5 了解内部控制的记录方法100

6.3.6 了解对控制的监督102

6.3.7 在整体层面对内部控制了解和评估的总结103

6.3.8 在业务流程层面了解和评估内部控制103

6.4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105

6.4.1 识别、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106

6.4.2 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108

6.4.3 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109

6.4.4 对风险评估的修正109

6.5 与治理层和管理层的沟通及审计工作记录110

6.5.1 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110

6.5.2 审计工作记录110

复习思考题111

第7章 风险应对112

7.1 进一步审计程序概述112

7.1.1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内涵和要求112

7.1.2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113

7.2 控制测试114

7.2.1 控制测试的含义和要求114

7.2.2 控制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115

7.3 实质性程序118

7.3.1 实质性程序的内涵和要求118

7.3.2 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119

复习思考题120

第8章 审计标准、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123

8.1 审计标准123

8.1.1 审计标准的含义123

8.1.2 审计标准的类型124

8.1.3 适当的审计标准应当具备的特征124

8.1.4 审计人员对审计标准适当性的评价125

8.2 审计证据125

8.2.1 审计证据的概念125

8.2.2 审计证据的作用126

8.2.3 审计证据的种类127

8.2.4 审计证据的特性130

8.2.5 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130

8.2.6 审计证据的整理与分析133

8.2.7 审计证据的鉴定135

8.3 审计工作底稿138

8.3.1 审计工作底稿的概念138

8.3.2 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138

8.3.3 审计工作底稿的种类139

8.3.4 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内容与编制要求140

8.3.5 审计工作底稿的保管143

复习思考题146

第9章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148

9.1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审计的影响148

9.1.1 信息技术对审计对象的影响148

9.1.2 信息技术对审计工具的影响150

9.1.3 信息技术对审计责任的影响151

9.1.4 信息技术对审计风险的影响153

9.2 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156

9.2.1 电子商务的含义156

9.2.2 审计人员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考虑电子商务的目的157

9.2.3 电子商务对审计人员知识和技能的要求157

9.2.4 电子商务对被审计单位经营的影响158

9.2.5 电子商务对审计人员识别经营风险的影响161

9.2.6 电子商务对内部控制的影响163

9.2.7 电子记录对审计证据的影响166

复习思考题167

第10章 抽样审计方法168

10.1 审计抽样的含义与种类168

10.1.1 审计抽样的含义168

10.1.2 审计抽样的种类169

10.2 样本的设计与选取方法170

10.2.1 样本的设计170

10.2.2 样本选取的方法172

10.3 统计抽样技术的运用174

10.3.1 控制测试中属性抽样174

10.3.2 实质性测试中的变量抽样176

10.3.3 对样本审查与评价时需要注意的问题178

复习思考题179

第11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181

11.1 销售与收款循环概述181

11.1.1 销售与收款中主要业务活动182

11.1.2 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184

11.2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测试186

11.2.1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186

11.2.2 销售与收款的控制测试187

11.3 营业收入审计188

11.3.1 营业收入审计目标188

11.3.2 营业收入的实质性程序189

11.4 应收账款与坏账准备审计194

11.4.1 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的审计目标194

11.4.2 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195

11.4.3 坏账准备的实质性程序199

11.5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200

11.5.1 应收票据的审计200

11.5.2 预收账款审计201

11.5.3 应交税费审计202

11.5.4 营业税金及附加审计203

11.5.5 销售费用审计204

11.5.6 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成本的审计205

复习思考题206

第12章 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208

12.1 购货与付款循环中的主要业务活动208

12.1.1 购货与付款循环中的主要业务活动209

12.1.2 采购与付款循环涉及的主要凭证和账户212

12.2 购货与付款业务的内部控制测试212

12.2.1 了解和描述购货与付款交易的内部控制212

12.2.2 初步评价购货与付款交易内部控制213

12.2.3 测试和评价购货与付款交易的内部控制213

12.2.4 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及其测试214

12.3 应付账款审计215

12.3.1 应付账款的审计目标215

12.3.2 应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216

12.4 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审计217

12.4.1 固定资产审计217

12.4.2 累计折旧审计220

12.5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222

12.5.1 预付账款审计222

12.5.2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审计223

12.5.3 工程物资审计224

12.5.4 在建工程审计224

12.5.5 应付票据审计226

复习思考题227

第13章 生产循环审计228

13.1 生产循环概述228

13.1.1 生产循环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228

13.1.2 生产循环所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229

13.1.3 服务循环概述230

13.2 生产循环的内部控制及其测试231

13.2.1 生产循环的内部控制231

13.2.2 生产循环的符合性测试231

13.3 存货成本审计232

13.3.1 存货成本的审计目标232

13.3.2 存货成本的实质性测试233

13.3.3 对存货实施分析性复核236

13.4 存货审计237

13.4.1 存货监盘237

13.4.2 存货计价测试243

13.4.3 存货截止测试244

13.5 相关账户的审计246

13.5.1 应付职工薪酬审计246

13.5.2 存货成本的审计248

13.5.3 营业成本的审计249

13.5.4 存货跌价准备的审计251

复习思考题252

第14章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253

14.1 筹资与投资循环概述253

14.1.1 主要凭证与会计记录254

14.1.2 筹资与投资循环所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255

14.2 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内部控制及其测试256

14.2.1 筹资活动的内部控制及其测试256

14.2.2 投资活动的内部控制及其测试257

14.3 筹资审计259

14.3.1 借款审计259

14.3.2 所有者权益审计263

14.4 投资审计267

14.4.1 投资的审计目标267

14.4.2 投资的实质性程序267

14.4.3 其他相关账户的审计270

复习思考题276

第15章 特殊交易与事项审计277

15.1 关联方交易审计277

15.1.1 关联方交易的审计目标277

15.1.2 关联方交易的审计程序278

15.2 或有事项审计279

15.3 会计估计审计280

15.3.1 会计估计的审计目标280

15.3.2 会计估计的审计程序280

15.4 公允价值审计282

15.4.1 公允价值的审计目标282

15.4.2 公允价值的审计程序282

15.5 期初余额审计286

15.5.1 期初余额的含义286

15.5.2 期初余额的审计目标287

15.5.3 期初余额的审计程序287

15.5.4 期初余额审计对审计报告的影响289

15.6 期后事项审计290

15.6.1 期后事项的概念和种类290

15.6.2 截至审计报告日发生的期后事项291

15.6.3 截至财务报表报出日前发现的事实292

15.6.4 财务报表报出日后发现的事实293

15.7 持续经营审计294

15.7.1 管理层的责任和审计人员的责任294

15.7.2 计划审计工作与实施风险评估程序295

15.7.3 评价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做出的评估297

15.7.4 进一步审计程序299

15.7.5 审计结论与报告300

15.8 现金流量表审计301

复习思考题303

第16章 货币资金审计304

16.1 货币资金与业务循环304

16.2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及其测试305

16.2.1 内部控制要点305

16.2.2 控制测试307

16.3 库存现金审计309

16.3.1 库存现金审计目标309

16.3.2 现金的实质性程序309

16.4 银行存款审计311

16.4.1 银行存款审计目标311

16.4.2 银行存款的实质性程序312

复习思考题317

第17章 终结审计319

17.1 审计报告概述319

17.1.1 审计报告的概念319

17.1.2 审计报告的特征320

17.1.3 审计报告的作用320

17.1.4 审计意见的形成321

17.1.5 评价财务报表合法性时审计人员应当考虑的内容322

17.1.6 评价财务报表公允性应当考虑的内容322

17.1.7 审计报告的编制程序323

17.2 审计报告基本内容324

17.2.1 审计报告的要素324

17.2.2 审计报告要素的内容324

17.3 审计报告的类型328

17.3.1 标准审计报告328

17.3.2 非标准审计报告329

17.4 管理建议书336

17.4.1 管理建议书的概念336

17.4.2 管理建议与审计意见的区别337

复习思考题338

参考文献3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