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孝羲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72967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23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41页
- 主题词:昆虫学 虫害测报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1
上篇 昆虫生态学7
第一章 昆虫生态学的基本概念7
第一节 “系统”的基本概念7
一、什么是“系统”7
二、系统的状态8
三、系统的反馈机制8
第二节 限制因子的原理——生物对生活环境的忍受律和最低定律9
一、利比赫的最小因子定律(Liebig's Law of minimum)9
二、谢尔福德的“耐受性定律”(Shelford's Law of tolerance)10
三、限制因子的综合概念及其意义11
第三节 生态平衡及其应用意义12
一、生态平衡的机制12
二、生态平衡的实用意义13
第二章 有机体与生活环境15
第一节 生活环境的类别15
第二节 有机体及环境变量间的关系16
第三节 有机体与非生物环境16
一、温度对昆虫的作用17
二、湿度和降雨对昆虫的作用23
三、光和辐射对昆虫的作用24
四、气流和风对昆虫的作用27
五、小气候对昆虫的作用27
第四节 有机体与土壤环境28
一、土壤温度对昆虫的作用29
二、土壤水分对昆虫的作用29
三、土壤空气对昆虫的作用31
四、土壤的理化性状对昆虫的作用31
第五节 有机体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32
一、食物链和食物网32
二、种间竞争和种内竞争33
三、密度制约效应35
四、生物因素对昆虫的生态效应36
第六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38
一、昆虫的休眠与滞育38
二、昆虫的扩散与迁飞44
第七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钟、行为调节51
一、生物钟(biological clocks)51
二、昆虫基本行为的适应53
第三章 种群生态学55
第一节 种群的基本特性与种群结构55
一、种群的基本特性55
二、种群的结构56
第二节 种群的空间分布型58
一、种群空间分布型的基本概念58
二、种群空间分布型的类型59
三、种群个体的离散频次分布方法59
四、种群聚集强度分析63
五、种群空间分布的动态过程及其形成原因69
第三节 昆虫种群的数量动态70
一、昆虫种群的数量动态类型71
二、种群的生长型72
三、种群生命表的组建77
第四节 种群的生态对策92
一、生态对策的类型及其一般特征92
二、栖境特性与生态对策的关系94
三、生态对策与种群动态95
四、生态对策与防治策略96
第五节 种群数量平衡及其调节理论97
一、生物学派97
二、气候学派98
三、综合学派99
四、自动调节学派99
五、自然调节的进化意义99
第六节 种间关系100
一、种间竞争101
二、捕食者与猎物间关系102
第四章 种的分化及生物进化112
第一节 种的分化及生物型112
一、种的分化112
二、生物型113
第二节 隔离对种的分化和物种形成的作用115
一、隔离在种型分化中的重要性116
二、地理隔离116
三、内在的生殖间隔117
四、物种形成方式118
第三节 生物的进化与适应118
一、进化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119
二、综合进化论(新达尔文主义)120
三、进化的机制120
四、适应128
五、生物进化论的争论129
第四节 协同进化131
一、对抗性协同进化——害虫与植物131
二、共生性协同进化134
第五章 群落生态学139
第一节 生物群落概述139
一、生物群落的概念139
二、群落的基本特征139
三、群落的命名140
第二节 群落的结构140
一、垂直结构140
二、水平结构142
三、时间结构143
四、营养结构144
第三节 群落的生境梯度及物种分布146
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148
一、演替的基本概念148
二、群落演替的类别149
三、群落演替的一般特征149
四、顶极群落150
第五节 群落特性的分析151
一、群落的丰富度151
二、群落的优势度(dominance)151
三、群落的优势集中性指数152
四、群落的物种多样性152
五、群落的均匀度154
六、群落的稳定性155
第六节 群落内的种间关连及群落间的相似性分析156
一、种间关连分析156
二、群落间相似性的分析158
第六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161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161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161
二、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161
三、生态系统的类别163
四、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163
第二节 生态系统中的能流164
一、能量来源164
二、生态系统的能流模式165
三、能量和热力学定律166
第三节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167
一、水循环167
二、气体型循环169
三、沉积型循环172
第四节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流174
一、物理信息174
二、化学信息174
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176
一、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176
二、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177
第七章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182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的结构与分布183
一、什么是生物多样性183
二、世界上有多少物种185
三、生物多样性的生物地理格局187
四、物种—面积关系188
五、生物多样性的测度189
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的危机190
一、记录昆虫的灭绝190
二、未来昆虫的灭绝190
三、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191
第三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192
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论192
二、昆虫的保护195
第四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196
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环境经济学问题196
二、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197
三、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199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伦理学基础201
下篇 害虫预测预报方法205
第八章 害虫预测预报方法205
第一节 害虫测报的概况205
一、农作物害虫预测预报的目的和意义205
二、农作物害虫预测预报的类别205
三、害虫预测的方法206
四、我国害虫测报工作的进展207
第二节 发生期预测208
一、发育进度预测法208
二、期距预测法216
三、有效积温预测法217
四、物候预测法221
第三节 发生量预测222
一、有效基数预测法222
二、气候图预测法223
三、经验指数预测法225
四、形态指标预测法228
第四节 迁飞性害虫的预测方法229
一、迁出区虫源预测229
二、迁入区虫源预测229
第五节 害虫为害程度预测及产量损失估计230
一、蛀食性害虫造成的损失估计231
二、食叶性害虫造成的损失估计234
三、刺吸式害虫造成的损失估计235
第九章 数理统计预报方法238
第一节 回归模型的建立和应用238
一、常用名词238
二、变量之间的统计关系239
三、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240
四、选取预报因子的原则240
五、线性相关与一元线性回归预测式的建立和应用241
六、曲线回归预测式的建立和应用244
七、多元回归模型的建立和应用248
八、逐步回归分析方法252
第二节 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在害虫测报中的应用260
一、时间序列的概念与特征260
二、方差分析周期外推预报法262
三、周期图分析预报方法265
四、平稳随机时间序列预报方法266
五、线性混合回归模型的建立方法270
第三节 灰色系统预测及灾变分析271
一、灰色系统的基本概念271
二、灰色系统预测模型的类型271
三、灰色系统理论建立模型的特点272
四、生成数的计算273
五、灰色系统模型的建立274
六、灾变预测276
第四节 列联表分析方法在害虫测报中的应用281
一、用列联表分析方法预报害虫发生情况的步骤281
二、列联表的制作方法281
三、预报要素划分等级的方法283
四、利用列联表分析进行多因子多级预报285
第五节 其他统计预报方法291
一、判别分析在害虫测报中的应用291
二、马尔科夫链预报方法298
三、模糊数学方法在害虫测报中的应用300
附表304
一、t值表(两尾)304
二、F检验的临界值(Fa)表(一尾)305
三、符号检验表310
四、秩和检验表311
五、相关系数检验表311
六、ρ和r对照表312
七、等级相关检验表312
八、x2分布表313
九、复相关系数检验表314
十、多重比较中的q表315
十一、随机数字表317
十二、x=arcsin-1?变换表319
主要参考文献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