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谢非与广东改革开放思想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谢非与广东改革开放思想研究
  • 陈建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ISBN:7218047068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41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46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谢非与广东改革开放思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广东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思想1

一、广东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任务1

(一)坚决贯彻落实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谈活精神,为广东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奋斗2

(二)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相互适应,协调发展6

二、广东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导方针9

(一)观念先导:围绕促进生产力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9

(二)体制创新: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10

(三)人才为本:围绕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发展科技教育12

(四)协调发展:围绕两个根本性转变,实现三个协调发展13

三、广东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15

(一)强化三个基础16

(二)建立三个机制19

(三)实现三个优化23

第二章 深化改革 大胆探索27

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全面推进改革27

(一)必须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现制度突破28

(二)全面推进综合改革,保障经济平稳、均衡发展29

二、股份制是转变企业经营机制的有效方式30

(一)发展股份制应坚持的原则31

(二)分类推进股份制改革32

(三)股份制改革要坚持规范与发展相结合33

三、产权改革,势在必行34

(一)“放权让利”已走到尽头,必须以“产权改革”为新的突破口35

(二)减少社会震动和阻力,选择顺德先行试点35

(三)多做少说,放开手脚闯禁区37

四、国有企业必须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0

(一)实行“改革、调整、重组”六字方针41

(二)国有企业内部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明晰产权,转换机制,逐步推行公司制43

(三)国有企业外部改革要求综合治理,多个方面相互配套46

五、从管理体制上开刀,脱离“国有资产”的“管家婆”47

(一)以深圳为典型的国有资产“三级”架构的新型国有资产监管体制48

(二)以政企分开为主线,以产权为纽带,建立多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50

(三)全面推广“三级”架构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模式51

六、突破条条框框,推进综合改革53

(一)优化所有制结构54

(二)政府职能逐步转变55

(三)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57

(四)探索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多种形式的收入分配制度57

(五)社会保障体系开始形成58

(六)中介组织的作用不断增强59

(七)金融改革取得新进展60

第三章 以开放促改革 以开放促发展62

一、以开放促改革,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经济体制63

(一)不断强化开放意识64

(二)放宽开放政策,提高审批效率68

(三)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功能69

二、千方百计优化投资环境71

(一)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对外商的吸引力71

(二)培育、引进、使用好外向型经济人才72

(三)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创造更适宜外资运营的金融环境74

(四)加快海关通关制度改革75

三、创新利用外资形式,提高利用外资水平77

(一)分层次、分区域推进市场开放,逐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对外开放格局77

(二)抓住机遇,重造“三来一补”优势80

(三)扩大利用外资领域81

(四)创新利用外资形式88

(五)进一步发挥毗邻港澳、华侨众多的独特优势89

(六)做好文化开放工作90

四、实施外贸多元化战略95

(一)把握市场动向,积极开拓市场95

(二)组织实施外贸体制改革,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96

(三)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到海外投资,兴办跨国企业99

(四)以外引促进内联,以内联扩大外引102

(五)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创汇能力103

五、对外开放的纵深发展促进广东现代化建设105

(一)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106

(二)大经贸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广东因此成为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基地106

(三)海外资源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107

(四)海外市场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强劲拉动力111

(五)对外开放加快了广东工业化进程111

(六)扩大了就业,增加了财税收入114

第四章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广东经济更上一层楼115

一、区域性的产业结构调整已势在必行115

(一)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的要求116

(二)需求结构变化的要求116

(三)资源禀赋的限制116

二、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全省经济上新台阶117

(一)必须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118

(二)坚持自主研究和引进技术相结合的方针119

(三)领导要高度集中精力抓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121

(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须坚持走国际化道路123

(五)高新技术投资公司和股份制科技银行值得提倡125

三、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127

(一)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128

(二)建立城乡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129

(三)旅游业要跟上现代化步伐132

(四)努力实现金融服务手段的现代化133

四、当务之急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35

(一)做好规划,着眼未来,超前发展136

(二)把基础设施建设推向市场137

(三)发动各方力量作贡献139

第五章 探索农业现代化道路 加快农村发展141

一、深化农村改革与扩大开放141

(一)逐步推行农村股份合作制142

(二)发展乡镇企业的八字方针146

(三)进一步扩大农业的对外开放149

二、建设有广东特色的现代化农业152

(一)走发展“三高”农业的路子152

(二)全面加强水利建设156

(三)建设“海上田园”160

三、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164

(一)重视搞好农产品流通164

(二)加强农村硬件建设167

四、关键在于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70

(一)进一步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170

(二)加强领导,搞好基层建设172

第六章 梯度推进 努力实现区域协调发展174

一、中部地区领先,东西两翼齐飞,广大山区崛起174

(一)合理布局,促进协调发展175

(二)实行分类指导,梯度发展,层次推进177

(三)努力使产业结构调整和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相结合179

二、珠江三角洲要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全省经济发展180

(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180

(二)加强横向联合,形成综合优势183

(三)依托内地,连通港澳,开拓国际市场184

三、粤东要发挥侨乡优势,加快私营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186

(一)抓住新的发展机遇186

(二)放下包袱,因地制宜,放手发展私营经济188

(三)处理好发展与管理的关系190

四、粤西要利用自然条件,大力发展“三高”农业与海洋业191

(一)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和“三高”农业192

(二)利用民资,引进外资,推动经济发展194

(三)大力发展海洋业195

五、山区要利用资源优势,加快脱贫致富196

(一)山区不富,广东就不能算真富197

(二)解放思想,迎难而上198

(三)立足优势,发展特色经济199

(四)动员各方面力量支持山区发展经济201

第七章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204

一、这一手非硬不可204

(一)当代社会主义必须解决的重大历史课题205

(二)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7

(三)精神文明建设对广东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210

二、努力探索和拓宽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路子214

(一)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215

(二)让社会主义道德文明新风吹拂南粤大地219

(三)抓载体,树典型,促进群众性创建活动224

三、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健康发展227

(一)广东改革开放实践迫切要求加强理论研究工作228

(二)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艺术事业231

(三)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237

四、建立精神文明建设的运行和保障机制240

(一)坚持“育、导、建、管”的有机结合240

(二)加强领导,狠抓落实243

(三)依靠法制保障,促进精神文明建设246

第八章 发展科技教育事业 建设科技教育强省249

一、广东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250

(一)科技进步对广东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251

(二)深化改革,建立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的新科技体制253

(三)第一把手要坚持抓第一生产力254

(四)大力加快科技的研究、开发、应用和高新技术产业化255

二、科技发展,关键在人才258

(一)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259

(二)要重视引进人才,重用人才260

(三)壮大科技队伍,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261

(四)科技人才的实力要靠教育的实力263

三、把广东建成教育强省264

(一)教育必须优先发展265

(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267

(三)建设好师资队伍是发展教育的希望所在269

(四)加强领导是教育兴省的关键271

(五)制定地方教育法规,是实现教育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274

(六)加强德育工作是建设教育强省的一项重要任务276

第九章 坚持依法治省 加快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278

一、依法治省是广东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279

(一)实行依法治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79

(二)按照广东实际探索中国特色的地方立法之路281

(三)依法治省的核心是依法办事283

二、实事求是地确定民主的发展目标287

(一)从制度上、法律上解决民主问题288

(二)坚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91

(三)重视发挥政协作用293

三、建立反腐保廉的机制295

(一)保持廉洁要综合治理295

(二)反腐保廉要有制度保证296

(三)落实制度要有监督机制297

第十章 加强党的建设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根本保证300

一、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301

(一)越是改革开放,越要重视抓好党的建设301

(二)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提高领导和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304

(三)动员团结最广大的群众,投身于现代化建设307

(四)统揽全局,驾驭局势,为现代化建设创造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309

(五)以改革的精神建设党,按照“五句话”的总要求加强党的建设313

二、用党的基本理论武装党员316

(一)理论武装工作是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317

(二)建立健全、落实党委学习中心组制度,抓好“龙头”319

(三)把学习理论和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323

(四)理论武装工作取得显著成效325

三、加强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团结327

(一)发展市场经济,更要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327

(二)自觉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329

(三)要发扬党内民主,活跃党内生活332

(四)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一把手起关键作用334

(五)疏通民主渠道,完善民主集中制建设337

(六)抓住党的建设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和突出问题338

四、抓好党的建设,关键是领导班子建设339

(一)领导班子建设的64字要求339

(二)选拔任用干部要走群众路线342

(三)坚持“四要四不要”,重视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346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党建工作的重点和基础350

(一)要抓好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350

(二)要形成一种推动党员和党组织前进的机制352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农村的一项基本建设355

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关系359

(一)思想教育是关键,严肃惩处是重点361

(二)把反腐败斗争和深化改革发展经济结合起来364

(三)以制度建设和创新来保证全省党员干部保持清正廉洁,重视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367

(四)赋予艰苦奋斗新的时代内涵371

第十一章 谢非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特色381

一、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383

(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广东发展的关键383

(二)调查研究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础389

二、坚持辩证思维395

(一)在继承中创新——改革是崭新的创造性的事业396

(二)在现象中把握本质——不管东风西风,抓住经济建设不放松400

(三)在“一”的突破中把握多元性——多种形式一齐上403

(四)在普遍性中把握特殊性——因地制宜,形成特色408

(五)在矛盾对立中把握统一性——消除、化解各种矛盾,优势互补、相得益彰413

(六)在非均衡发展中把握协调性——全面协调、良性循环418

三、坚持群众路线422

(一)正确处理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关系,把群众的利益和需要放在第一位423

(二)正确处理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精神和作用429

(三)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高度重视基层经验和群众意见435

参考文献439

后记4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