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精神病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精神病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39/34982133.jpg)
- 蔡焯基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16795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78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292页
- 主题词:精神病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精神病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基本概念1
一、精神与心理1
二、精神活动及精神现象1
三、精神疾病与精神障碍1
四、精神病学2
第二节 精神病学简史2
一、远古阶段2
二、中世纪阶段2
三、近代史阶段2
四、现代史阶段3
第三节 精神病学与现代医学的关系4
第四节 我国精神病学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4
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分类10
第一节 精神障碍的病因学10
一、精神障碍病因的分类10
二、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11
三、心理因素12
四、社会因素13
五、精神障碍病因学中各致病因素间的相互关系15
第二节 精神障碍的分类15
一、精神障碍的分类及分类的基轴16
二、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16
第三章 常见的精神症状与综合征19
第一节 概述19
第二节 常见的精神症状20
一、感知觉障碍20
二、思维障碍21
三、注意障碍25
四、记忆障碍26
五、智能障碍26
六、情感障碍27
七、意志行为障碍28
八、意识障碍29
九、自知力31
第三节 常见的精神症状综合征31
第四章 精神障碍检查与诊断33
第一节 精神检查的相关问题33
一、精神检查的目的33
二、精神检查的注意事项33
三、检查者的态度34
四、精神检查的技巧34
第二节 病史采集及精神检查纲要34
一、病史的采集34
二、采集病史的注意事项36
三、精神检查36
四、不合作患者的精神检查37
第三节 躯体检查及特殊检查37
一、躯体检查及实验室检查37
二、辅助检查37
三、特殊检查37
四、与精神药物有关的检查38
五、精神症状评定量表与心理测试38
第四节 诊断与处理39
一、诊断思维方法39
二、关于多轴诊断问题40
三、治疗与处理计划41
第五节 病历书写及病程记录要求41
一、精神科病历的书写要求41
二、病程记录的书写要求41
三、出院记录(小结)的要求42
第五章 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43
第一节 概述43
第二节 阿尔茨海默病43
一、概述43
二、临床表现44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45
四、治疗与康复46
第三节 血管性痴呆47
一、概述47
二、临床表现48
三、诊断48
四、治疗与康复48
第四节 其他脑变性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48
一、路易体痴呆48
二、额颞叶痴呆49
三、帕金森病所致的精神障碍49
第五节 颅内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碍49
一、急性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49
二、克-雅病所致精神障碍49
三、麻痹性痴呆50
第六节 脑外伤所致的精神障碍50
第七节 脑肿瘤所致的精神障碍50
第八节 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51
第六章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53
第一节 概述53
一、概念53
二、临床表现的共同特点53
第二节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分类54
第三节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55
一、病因55
二、病理生理学机制55
第四节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及鉴别诊断56
一、诊断依据56
二、诊断标准56
三、鉴别诊断56
第五节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疗原则56
一、对躯体疾病的治疗57
二、躯体支持治疗57
三、对精神障碍的治疗57
四、躯体和精神护理57
第六节 常见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57
一、躯体感染所致精神障碍57
二、内脏器官疾病所致精神障碍59
三、内分泌疾病所致精神障碍60
四、营养代谢疾病所致精神障碍61
五、结缔组织疾病所致精神障碍62
六、染色体异常所致精神障碍63
七、性激素平衡失调所致精神障碍64
八、癌瘤所致精神障碍65
九、手术后精神障碍65
第七章 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67
第一节 概述67
第二节 一氧化碳所致精神障碍6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67
二、临床表现68
三、诊断与治疗68
第三节 有机磷化合物所致精神障碍68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69
二、临床表现69
三、诊断与治疗69
第四节 重金属所致精神障碍69
一、临床表现70
二、预防与治疗70
第五节 药源性精神障碍70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所致精神障碍70
二、抗胆碱药物所致精神障碍70
三、抗结核药所致精神障碍71
第八章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72
第一节 概述72
第二节 药物依赖72
一、概述72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73
三、临床类型及临床表现74
四、诊断原则与诊断标准76
五、治疗与预防76
第三节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77
一、概述77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77
三、临床类型及临床表现79
四、诊断原则80
五、治疗与预防80
第九章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82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82
一、流行病学82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83
三、临床表现84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88
五、治疗与康复90
第二节 偏执性精神障碍91
第三节 急性短暂性精神病91
第十章 心境障碍93
第一节 概述93
第二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93
一、生物学研究93
二、心理社会因素95
三、心境障碍的发病机制96
第三节 心境障碍的临床表现97
一、抑郁发作97
二、躁狂发作98
三、混合发作(状态)99
四、恶劣心境障碍99
第四节 心境障碍的分类、病程和预后100
一、心境障碍的分类100
二、心境障碍的病程及预后100
三、心境障碍的预后100
第五节 心境障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00
一、诊断要点101
二、鉴别诊断101
第六节 心境障碍的治疗与处理102
一、躁狂发作的治疗102
二、抑郁发作的治疗103
三、预防复发104
第十一章 神经症105
第一节 概述105
一、神经症的概念105
二、神经症发展简史105
三、神经症的共同特点105
四、神经症的分类106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106
六、治疗原则106
第二节 恐惧症107
一、概念107
二、流行病学107
三、病因与发病机制107
四、临床表现107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108
六、治疗108
七、病程与预后109
第三节 焦虑症109
一、概念109
二、流行病学109
三、病因与发病机制109
四、临床表现110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110
六、治疗111
七、病程与预后111
第四节 强迫症111
一、概念111
二、流行病学111
三、病因与发病机制112
四、临床表现112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113
六、治疗114
七、病程与预后114
第五节 躯体形式障碍115
一、概念115
二、流行病学115
三、病因与发病机制115
四、临床表现115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116
六、治疗117
七、病程与预后117
第六节 神经衰弱118
一、概念118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118
三、临床表现118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119
五、治疗119
六、病程与预后119
第十二章 应激相关障碍120
第一节 概述120
一、应激120
二、应激源120
三、应激相关障碍120
第二节 急性应激障碍120
一、概述120
二、临床表现121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121
第三节 创伤后应激障碍122
一、概述122
二、临床表现122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123
第四节 适应障碍123
一、概述123
二、临床表现124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124
第五节 应激相关障碍的治疗125
一、急性应激障碍的治疗125
二、PTSD的治疗125
附录 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126
第十三章 分离[转换]性障碍(癔症)128
第一节 概述128
一、概念的演变及描述性定义128
二、流行病学128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129
第二节 分离性障碍130
一、表现形式130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131
三、病程和预后132
四、治疗132
第三节 转换性障碍133
一、表现形式133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134
三、病程和预后135
四、治疗135
第四节 分离[转换]性障碍(癔症)的行为症状及特殊表现形式135
一、行为症状135
二、特殊表现形式135
第十四章 心理因素相关性生理障碍137
第一节 进食障碍137
一、神经性厌食137
二、神经性贪食140
三、心因性呕吐141
四、非典型进食障碍142
第二节 非器质性睡眠障碍142
一、失眠143
二、嗜睡症146
三、睡行症148
四、睡惊症150
五、梦魇152
第三节 非器质性性功能障碍154
一、病因154
二、常见类型154
三、诊断156
四、治疗156
第十五章 心身疾病158
第一节 概述158
第二节 心身疾病的分类159
第三节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159
一、中介机制160
二、心身障碍的解释理论161
第四节 心身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162
一、心身疾病的诊断162
二、鉴别诊断163
第五节 心理因素在几种常见心身疾病中的作用163
一、冠状动脉心脏病163
二、原发性高血压164
三、消化性溃疡164
四、支气管哮喘164
第六节 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164
第十六章 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166
第一节 人格障碍166
一、病因166
二、人格障碍的特征167
三、常见的类型167
四、人格障碍的诊断和鉴别诊断169
五、病程和预后170
六、治疗170
第二节 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170
一、病理性赌博171
二、病理性纵火171
三、病理性偷窃171
四、病理性拔毛发172
五、治疗172
第三节 性心理障碍172
一、病因173
二、临床类型及特点173
三、诊断177
四、治疗177
第十七章 精神发育迟滞与广泛发育障碍179
第一节 精神发育迟滞179
一、概述179
二、病因179
三、临床表现180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182
五、治疗182
六、预防183
第二节 儿童孤独症184
一、概述184
二、病因184
三、临床表现185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186
五、治疗187
六、预后188
第十八章 儿童和少年期精神障碍189
第一节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189
一、概述189
二、病因189
三、临床表现190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192
五、治疗193
六、预后194
第二节 品行障碍195
一、概述195
二、病因195
三、临床表现196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196
五、治疗196
六、预后197
第三节 抽动障碍197
一、概述197
二、病因198
三、临床表现199
四、诊断199
五、治疗200
六、预后201
第四节 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202
一、概述202
二、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202
三、儿童恐惧性焦虑障碍203
四、儿童社交焦虑障碍204
五、儿童广泛性焦虑障碍205
第十九章 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208
第一节 精神药物治疗概述208
第二节 抗精神病药209
一、分类209
二、作用机制210
三、临床应用211
四、不良反应和处理213
五、药物间的相互作用215
第三节 抗抑郁药216
一、三环类抗抑郁药216
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219
三、新型抗抑郁药219
第四节 心境稳定剂221
一、碳酸锂221
二、具有心境稳定作用的抗癫痫药物222
第五节 抗焦虑药222
一、苯二氮?类223
二、丁螺环酮和坦度螺酮224
第二十章 精神科非药物治疗225
第一节 电痉挛治疗225
一、历史与延革225
二、作用机制225
三、适应证226
四、禁忌证226
五、ECT不良反应及处置227
六、疗程和频度227
七、药物合并治疗问题227
八、治疗前检查和准备227
九、治疗方法227
第二节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228
一、rTMS在精神科临床中的应用229
二、安全性和副反应230
三、作用机制230
第二十一章 心理治疗232
第一节 概述232
一、定义232
二、心理治疗与现代生活232
三、心理治疗的历史与现状233
四、心理治疗的分类233
第二节 心理治疗的对象234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234
二、受益人群的特点234
第三节 治疗者235
一、知识准备235
二、治疗者的心理条件235
第四节 治疗协议237
一、经济的协议237
二、时间协议237
三、关系协议238
四、疗效协议238
第五节 心理治疗中的一些基本理念和常用技术238
一、倾听238
二、积极的取向239
三、接纳的取向239
四、指向情欲的倾向241
五、好奇241
六、心理支持241
七、不指示241
八、中立242
九、保密242
第六节 心理治疗的主要学派与方法242
一、精神分析和分析性心理治疗242
二、行为治疗243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244
四、认知疗法244
五、集体心理治疗245
六、家庭治疗245
七、森田疗法245
八、危机干预246
九、催眠治疗246
第二十二章 精神障碍的康复247
第一节 精神康复简史247
第二节 精神康复的概念和原则248
一、提高生活质量248
二、有效发挥社会角色功能249
三、精神残疾的评估249
四、精神康复的基本原则250
第三节 精神康复的程序和步骤250
一、康复前的检查和评定250
二、制订康复计划应注意的问题251
三、精神康复的基本内容和方法251
第三节 医院内和社区中康复的衔接254
一、院内精神康复的主要内容及任务254
二、院外精神康复的主要内容和任务255
第二十三章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257
第一节 社区的概念257
第二节 社区康复的概念257
第三节 社区康复治疗的组织形式258
一、城市社区精神卫生机构的组织形式258
二、农村社区精神卫生机构的组织形式258
三、企事业单位中的精神卫生保健机构259
四、大专院校中的精神卫生保健机构259
第四节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内容259
一、定期门诊259
二、家庭康复医疗259
三、家庭访视(随访)260
四、康复培训班260
五、监护小组260
六、工疗站260
七、工疗车间260
八、庇护工厂和庇护农场260
九、家庭寄养260
十、日间活动中心261
第五节 个案管理制度在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中的作用261
第二十四章 会诊联络精神病学262
第一节 概述262
一、历史与现状262
二、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的意义262
三、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的服务模式263
四、会诊联络精神病学在中国的未来263
第二节 临床中的会诊联络精神病学263
一、识别和处理常见的精神症状263
二、其他需要会诊联络精神病学服务的情形267
三、对医院内的服务272
索引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