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事诉讼法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事诉讼法学
  • 邵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233987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07页
  • 文件大小:67MB
  • 文件页数:42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民事诉讼法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总论3

第一章 多元化民事纠纷解决机制3

第一节 民事纠纷与解决机制3

一、民事纠纷的类型和可诉性3

二、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构成5

第二节 自力救济与社会救济6

一、自决6

二、和解6

三、调解7

四、仲裁10

第三节 公力救济与民事诉讼法10

一、行政裁决11

二、民事诉讼11

三、民事诉讼法13

四、规范出发型诉讼与事实出发型诉讼15

第二章 正当程序与目的和价值17

第一节 正当程序·司法规律·基本理论17

一、民事诉讼正当程序17

二、司法规律和基本理论的主要构成18

第二节 民事诉讼目的19

一、多元目的19

二、保护民事权益·解决民事纠纷·维护民事实体法律秩序20

三、创造民事实体法规范或者促成民事实体法发展20

四、形成和维护公共政策或公共秩序21

第三节 民事诉讼价值21

一、民事诉讼价值的主要构成21

二、民事诉讼的程序价值22

三、民事诉讼的实体价值25

第三章 民事诉讼基本原则与法律规范26

第一节 程序参与原则和程序比例原则26

一、程序参与原则26

二、程序比例原则28

第二节 检察监督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29

一、检察监督原则29

二、诚实信用原则31

第三节 程序安定原则与诉讼法律规范35

一、民事诉讼程序安定原则35

二、民事诉讼法律规范36

第二编 民事之诉·诉讼标的·民事诉权41

第四章 民事之诉与诉讼标的41

第一节 民事之诉的概念·构成要素·诉讼标的41

一、民事之诉的概念41

二、民事之诉的构成要素与诉讼标的42

第二节 诉的类型:给付之诉·确认之诉·形成之诉44

一、给付之诉与诉的利益44

二、确认之诉与诉的利益46

三、形成之诉与诉的利益47

第三节 诉的要件:起诉要件·诉讼要件·胜诉要件49

一、民事之诉合法要件之构成49

二、起诉要件:程序性要件50

三、诉讼要件:程序性与实体性交错要件52

四、胜诉要件:实体性要件52

五、民事之诉合法要件之审判:诉—审—判53

第四节 诉的识别:禁止重复起诉或“一事不再理”53

一、识别诉的通常方法54

二、部分请求和后发性请求55

第五章 民事诉权:关于民事之诉的权利57

第一节 现代民事诉权的内涵和属性57

一、关于民事之诉的权利:程序内涵(程序性)和实体内涵(实体性)57

二、当事人向国家法院行使的请求权(公权性):基本权利58

第二节 民事诉权的保护58

一、在制度层面保护民事诉权58

二、在实务层面保护民事诉权60

三、民事诉权的消灭60

第三节 滥用诉权的规制60

一、滥用诉权和滥用诉讼的含义60

二、滥用诉权和滥用诉讼的构成要件61

三、滥用诉权和滥用诉讼的规制61

第六章 诉的合并与诉的变更63

第一节 诉的合并63

一、诉的合并之概念63

二、诉的客观合并种类64

三、诉的客观合并要件65

四、诉的客观合并程序65

第二节 被告反诉66

一、反诉的含义66

二、反诉的要件66

三、反诉的程序67

四、反诉与诉讼抵销67

第三节 诉的变更68

一、诉的变更的含义68

二、诉的客观变更要件69

三、诉的客观变更程序69

四、请求权竞合与诉的客观变更和合并70

第三编 民事诉讼主体75

第七章 民事诉讼关系与民事诉讼行为75

第一节 民事诉讼关系75

一、民事诉讼关系的含义75

二、民事诉讼关系的要素76

三、民事诉讼法律事实76

第二节 民事诉讼行为77

一、民事诉讼行为的含义77

二、法院的诉讼行为(或司法行为)77

三、当事人的诉讼行为78

四、诉讼行为要件79

五、诉讼行为采行表示主义79

六、当事人诉讼行为不具备合法要件的法律后果80

第三节 诉讼行为期间81

一、期间和期日的含义与分类81

二、期间的计算82

三、期间耽误和期间顺延83

第八章 法院与管辖和送达85

第一节 法定法官原则与法院民事主管85

一、法定法官原则85

二、法院民事主管86

第二节 法院民事诉讼管辖86

一、管辖总论86

二、争讼案件级别管辖88

三、争讼案件地域管辖89

四、法院裁定管辖93

五、法院违法管辖和当事人管辖异议94

第三节 法院送达诉讼文书95

一、送达的含义·要件·性质95

二、我国大陆(内地)案件送达方式和送达日期96

三、送达地址和送达回证98

四、送达的意义98

五、违法送达的补正99

第九章 当事人总论101

第一节 当事人概念和诉讼权利、义务101

一、当事人概念101

二、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102

第二节 当事人要件103

一、诉讼权利能力103

二、当事人适格或正当当事人105

三、诉讼行为能力107

四、有关当事人诉讼要件的调查108

五、当事人变更108

六、确定当事人109

第三节 诉讼代理人110

一、诉讼代理人总论110

二、法定诉讼代理人111

三、委托诉讼代理人112

第十章 多数当事人诉讼与现代民事公益诉讼115

第一节 共同诉讼115

一、共同诉讼的含义115

二、必要共同诉讼——诉的主观合并:当事人的合并115

三、普通共同诉讼117

第二节 群体诉讼和现代民事公益诉讼117

一、群体诉讼的含义117

二、我国代表人诉讼118

三、现代民事公益诉讼120

第三节 诉讼第三人和第三人撤销之诉123

一、诉讼第三人的含义123

二、主诉讼参加人(包括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124

三、从诉讼参加人(包括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125

四、第三人保护与第三人异议之诉127

第四编 民事诉讼证明133

第十一章 证明总论133

第一节 民事诉讼证明的含义和分类133

一、民事诉讼证明的含义133

二、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133

三、完全证明与释明134

四、严格证明和完全证明的适用135

五、自由证明和释明的适用135

第二节 实现真实与证明标准136

一、实现真实136

二、证明标准137

第十二章 证明什么:证明对象139

第一节 证明对象与证据裁判原则139

一、证明对象的含义139

二、要件事实·间接事实·辅助事实139

三、经验法则·地方习惯·行业惯例142

四、证据裁判原则及其例外143

第二节 相对免证事实一:法院司法认知的事实145

一、司法认知的特征和适用规则145

二、众所周知的事实145

三、公证的事实146

第三节 相对免证事实二:裁判已决的事实146

一、已决事实和已决效力的含义146

二、已决事实的生效要件和适用规则147

第四节 相对免证事实三:推定的事实148

一、推定的含义和适用规则148

二、推定的分类及其适用149

第五节 相对免证事实四:当事人诉讼上自认的事实151

一、自认的含义和对象151

二、自认的性质·要件·效果152

第十三章 用何证明:证据156

第一节 理解证据与证据共通性156

一、证据的含义·证据能力·证明力156

二、证据的分类157

三、事实和证据共通性原理159

第二节 证据规则161

一、关联性规则·真实性规则·合法性规则161

二、证言豁免规则·最佳证据规则·补强证据规则163

第三节 言词证据165

一、当事人陈述165

二、证人证言167

三、鉴定意见169

第四节 实物证据171

一、书证171

二、物证173

三、勘验笔录174

四、视听资料175

五、电子数据176

第十四章 由谁证明:证明责任与职权探知178

第一节 当事人证明责任与法院职权探知178

一、当事人证明责任与法院职权探知的适用范围178

二、证明责任的内涵和功能179

第二节 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和特殊规则181

一、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谁主张谁证明”181

二、证明责任的减免183

三、证明责任的倒置185

第三节 侵权诉讼中证明责任分配186

一、责任类型与证明责任分配186

二、医疗损害责任与证明责任分配186

三、产品责任与证明责任分配187

四、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与证明责任分配188

五、环境污染责任与证明责任188

第十五章 证明程序191

第一节 提供与交换证据191

一、提供与交换证据的规则191

二、当事人提供证据的保障制度193

第二节 当事人质证与辩论195

一、质证的含义和后果195

二、言词证据的质证方式196

三、实物证据的质证方式197

四、当事人辩论197

第三节 法官判断证据和认定事实198

一、适合于裁判时198

二、自由心证原则199

第五编 及时救济·诉讼费用·强制措施203

第十六章 保全·先予执行·司法救助203

第一节 财产保全和行为保全203

一、保全的含义·属性·适用条件203

二、保全的裁定程序204

三、保全裁定的执行程序206

四、解除保全和损害赔偿206

第二节 人身安全保护令207

一、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207

二、作出和执行人身安全保护令208

第三节 先予执行208

一、先予执行的含义·适用范围·适用条件208

二、先予执行的裁定程序209

三、先予执行裁定的执行209

四、先予执行的解除·赔偿·回转210

第四节 国家司法救助210

一、司法救助的意义和基本原则210

二、司法救助的对象211

三、司法救助的方式和标准211

四、司法救助程序211

第十七章 诉讼费用与其援助214

第一节 诉讼费用214

一、诉讼费用总论214

二、诉讼费用的交纳216

三、诉讼费用的(最终)负担219

四、诉讼费用的裁判·退还·管理220

第二节 诉讼费用救助和法律援助221

一、诉讼费用救助221

二、法律援助222

第三节 诉讼费用保险223

一、诉讼费用保险的含义223

二、我国诉讼费用保险制度223

三、诉讼费用保险的意义224

第十八章 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225

第一节 妨害民事诉讼行为和强制措施225

一、妨害民事诉讼行为225

二、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225

三、追究刑事责任程序226

第二节 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种类及其强制措施227

一、对必须到法院而拒不到的被告或被执行人采取拘传227

二、对违反法庭规则扰乱法庭秩序的强制措施227

三、对妨害司法的强制措施228

四、对滥用诉讼的强制措施228

五、对拒绝协助执行的强制措施228

第六编 民事审判程序一:争讼程序233

第十九章 争讼程序总论233

第一节 争讼程序基本原则233

一、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234

二、对审原则和平等原则238

三、集中审理原则和直接言词原则241

第二节 民事审判基本制度242

一、合议制和陪审制242

二、回避制246

三、公开审判制248

四、两审终审制249

第三节 法院民事裁判250

一、法院民事判决的含义和分类250

二、民事判决的要件和内容252

三、民事判决的效力254

四、民事判决的纠正程序256

五、民事裁定和民事决定258

第二十章 审级程序一:初审普通程序260

第一节 普通程序之开始260

一、原告起诉260

二、法院立案和受理261

三、被告答辩263

第二节 普通程序之续行264

一、审前准备264

二、开庭审理265

三、审理期限和审理笔录267

第三节 普通程序之终结268

一、判决终结268

二、非判决终结269

第二十一章 初审简易程序和小额诉讼程序272

第一节 简易程序和小额诉讼程序的概念与价值272

一、简易程序和小额诉讼程序的概念272

二、简易程序和小额诉讼程序的价值272

第二节 简易程序273

一、简易程序的适用273

二、简易程序的具体规定274

第三节 小额诉讼程序275

一、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范围275

二、小额诉讼程序的具体规定276

第二十二章 审级程序二:上诉审程序278

第一节 上诉审程序总论278

一、上诉与上诉审程序的含义278

二、上诉审程序的目的与性质279

三、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280

第二节 上诉审程序之开始281

一、上诉要件281

二、上诉·受理·答辩283

第三节 上诉审程序之续行与终结284

一、上诉审程序之续行284

二、上诉审程序之终结285

第二十三章 再审程序287

第一节 既判力与再审287

一、既判力的含义287

二、判决既判力的范围288

三、判决既判力与民事再审:原则与例外289

第二节 再审程序之启动与审查290

一、法院提起再审290

二、当事人申请再审与法院审查申请290

三、检察院抗诉与法院审查293

四、案外人申请再审与法院审查294

第三节 再审程序之实体审判295

一、再审法院295

二、审理程序295

三、再审裁判296

四、再审调解和再审调解书297

第七编 民事审判程序二:特别程序301

第二十四章 特别程序总论301

第一节 我国特别程序的构成和一般规则301

一、我国特别程序的构成和立法体例301

二、我国特别程序的一般规则302

第二节 民事非讼程序的基本原理302

一、职权主义为主302

二、书面审理主义为主303

三、不公开审理主义为主303

四、自由证明为主303

第三节 争讼法理与非讼法理的分离适用和交错适用303

一、争讼法理与非讼法理的分离适用303

二、争讼法理与非讼法理的交错适用304

第二十五章 《民诉法》第十五章特别程序305

第一节 选民资格案件程序305

一、选民资格案件305

二、选民资格案件程序305

第二节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程序306

一、宣告失踪案件和宣告死亡案件306

二、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程序306

三、判决宣告失踪和死亡的法律后果308

四、救济途径:提出异议或申请撤销原裁判308

第三节 认定公民无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程序和确定监护人程序309

一、认定公民无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309

二、认定公民无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程序309

三、救济途径:提出异议或申请撤销原裁判310

四、确定监护人(或监护权)程序310

第四节 认定财产无主程序312

一、认定财产无主案件312

二、认定财产无主程序312

三、救济途径:提出异议或申请撤销原裁判313

第五节 司法确认调解协议程序313

一、程序的开始——申请与受理314

二、程序的续行——审理或审查314

三、程序的终结315

四、关于确认裁定的纠正程序或救济途径315

第六节 法院实现担保物权程序315

一、担保物权的实现方式315

二、程序的开始——申请·受理·异议316

三、程序的续行——审理(或审查)317

四、程序的终结318

五、关于拍卖或变卖担保物裁定的纠正程序或救济途径319

第二十六章 督促程序与公示催告程序320

第一节 督促程序320

一、督促程序的含义和性质320

二、督促程序的开始321

三、督促程序的续行322

四、督促程序的终结和转入诉讼程序325

第二节 公示催告程序326

一、公示催告程序的含义和性质326

二、第一阶段:公示催告327

三、第二阶段:除权判决329

四、撤销除权判决之诉330

第八编 民事执行程序335

第二十七章 执行程序总论与一般规定335

第一节 民事执行的分类·性质·基本原则335

一、民事执行的分类335

二、民事执行法的基本性质336

三、民事执行的立法体例337

四、民事执行的基本原则337

第二节 执行名义·执行标的·执行主体338

一、执行名义338

二、执行标的339

三、执行主体340

第三节 执行管辖·委托执行·执行和解·执行担保343

一、执行管辖343

二、委托执行344

三、执行和解344

四、执行担保或暂缓执行345

第四节 执行救济:程序救济与实体救济346

一、执行异议346

二、责令限期执行或者变更执行法院348

三、案外人(排除执行)异议348

四、执行异议之诉350

五、执行回转351

第二十八章 一般执行程序353

第一节 执行程序的开始353

一、债权人申请执行353

二、法院依职权开始执行354

三、关于执行立案的规定355

四、执行程序转为破产程序355

第二节 执行程序的续行356

一、裁定执行·执行调查·判断财产356

二、执行时间和执行中止357

三、参与分配和执行竞合358

第三节 执行程序的终结363

一、终结情形363

二、执行终结363

三、销案和终结本次执行程序364

四、不予执行364

第二十九章 执行措施366

第一节 金钱债权的执行措施366

一、总则366

二、对被执行人金钱的执行措施367

三、对被执行人非金钱财产的执行措施367

第二节 非金钱债权的执行措施371

一、交付物的执行措施371

二、完成行为的执行措施372

第三节 对特殊财产权和人身权的执行措施372

一、对被执行人到期债权的执行措施372

二、对被执行人的知识产权、股权等的执行措施374

三、对探望权的执行措施374

第四节 民事执行的保障措施374

一、执行联动·法院搜查·强制交付迟延履行利息或迟延履行金375

二、国家执行威慑机制376

三、对妨害民事执行的强制措施和刑事制裁377

第九编 涉外民事诉讼和民事司法协助381

第三十章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381

第一节 涉外民事诉讼的概念·程序内容·法律渊源381

一、涉外民事诉讼与涉外民事案件381

二、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主要内容381

三、涉外民事诉讼程序规范382

四、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渊源382

第二节 我国涉外民事诉讼程序基本原则383

一、信守国际条约原则383

二、适用法院地法原则384

第三节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规范的选择适用384

一、决定民事诉讼程序规范适用的因素385

二、适用法院地法原则及其例外385

三、外国民事诉讼法规范的排除适用386

第四节 外国人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及行为期间387

一、诉讼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和法定代理387

二、涉外民事诉讼期间387

三、诉讼费用及其救助387

第五节 涉外民事诉讼管辖388

一、涉外民事诉讼管辖的含义·原则·主要内容388

二、涉外民事诉讼管辖冲突及其解决389

第三十一章 国际民事司法协助392

第一节 国际民事司法协助总论392

一、国际民事司法协助的含义392

二、国际民事司法协助的根据392

三、我国提供国际民事司法协助的一般条件393

第二节 一般国际民事司法协助393

一、送达法律文书393

二、调查取证395

三、提供法律资料395

四、一般民事司法协助的程序396

第三节 特殊国际民事司法协助397

一、特殊国际民事司法协助的含义397

二、我国法院对外国司法文书和仲裁裁决的承认和执行397

三、我国司法文书和仲裁裁决在外国的承认和执行399

第三十二章 区际民事司法协助401

第一节 区际民事司法协助的含义和原则401

一、区际民事司法协助的含义401

二、我国区际民事司法协助的原则402

第二节 我国区际民事司法协助规定402

一、一般区际民事司法协助402

二、特殊区际民事司法协助403

主要参考文献404

后记4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