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植物保护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植物保护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35/34951938.jpg)
- 花蕾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2067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53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366页
- 主题词:植物保护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植物保护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植物保护学的概念1
二、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1
三、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2
四、植物保护技术的发展和趋势3
第一篇 植物病害概述11
第一章 植物病害的概念11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定义11
一、植物病害11
二、病原11
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症状12
一、植物病害的症状12
二、症状变化15
三、植物病害对植物的影响16
第三节 两种类型的植物病害17
一、非侵染性病害17
二、侵染性病害17
复习思考题18
第二章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19
第一节 植物病原真菌19
一、病原真菌的一般形态19
二、病原真菌的生长21
三、真菌的生活史22
四、病原真菌的分类23
五、植物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23
第二节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34
一、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一般性状34
二、重要的植物病原原核生物35
三、病原原核生物所致病害特点37
第三节 植物病原病毒37
一、植物病毒的一般性状38
二、植物病毒的侵入、复制和传播39
三、植物病毒的主要类群39
四、植物病毒所致病害特点41
第四节 植物病原线虫41
一、植物线虫的形态结构41
二、植物线虫的生物学特性42
三、植物线虫的重要类群43
四、植物线虫所致病害特点44
第五节 寄生性种子植物45
一、寄生性种子植物的特点45
二、寄生性种子植物所致病害特点45
复习思考题45
第三章 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47
第一节 侵染过程47
一、接触期47
二、侵入期48
三、潜育期49
四、发病期50
第二节 病害循环50
一、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50
二、病原物的传播52
三、初侵染和再侵染53
第三节 植物病害的流行53
一、影响植物病害流行的因子54
二、植物病害的流行学类型55
三、植物病害流行的变化56
复习思考题56
第二篇 昆虫学基础59
第四章 昆虫的形态结构与功能59
第一节 昆虫的头部59
一、头部的构造与分区59
二、昆虫的触角60
三、昆虫的眼60
四、昆虫的口器60
第二节 昆虫的胸部61
一、胸部的基本构造61
二、胸足的构造和类型62
三、翅的构造和变异62
第三节 昆虫的腹部63
一、腹部的基本构造63
二、昆虫的外生殖器63
第四节 昆虫的体壁64
一、体壁的构造与功能65
二、体壁的构造与化学防治的关系65
第五节 昆虫的内部器官和功能66
一、消化系统66
二、排泄系统66
三、循环系统66
四、呼吸系统67
五、神经系统67
六、生殖系统67
第六节 昆虫的激素67
一、内激素67
二、外激素68
复习思考题68
第五章 昆虫的发育和行为69
第一节 昆虫的繁殖方式69
一、两性生殖69
二、孤雌生殖69
三、胎生和幼体生殖69
四、多胚生殖70
第二节 昆虫的发育和变态70
一、昆虫个体发育的阶段70
二、昆虫的变态类型75
三、昆虫激素对生长发育和变态的调控机制及应用76
第三节 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77
一、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78
二、研究昆虫年生活史的方法78
第四节 昆虫的休眠和滞育79
一、休眠80
二、滞育80
第五节 昆虫的行为81
一、趋性81
二、食性81
三、群集性82
四、迁移性82
五、假死性83
六、拟态和保护色83
复习思考题83
第六章 昆虫的分类84
第一节 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84
一、物种84
二、分类阶元84
三、命名法84
第二节 农业昆虫及螨类重要目、科概述85
复习思考题115
第三篇 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预测与综合治理第七章 植物病害的预测预报119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田间诊断技术119
一、植物病害调查119
二、植物病害的诊断123
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预测128
一、预测的种类128
二、预测的依据129
三、预测方法130
四、预测模型的建立132
复习思考题136
第八章 昆虫种群动态与预测137
第一节 昆虫的种群动态137
一、种群的概念137
二、种群基数估测方法138
三、种群的生态对策140
第二节 农业昆虫的调查统计142
一、昆虫田间分布型和取样方法142
二、田间虫情的表示方法143
第三节 农业害虫的预测预报144
一、预测预报的意义144
二、预测预报的类型145
复习思考题149
第九章 农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与策略150
第一节 植物检疫法150
一、植物检疫的范围150
二、确定植物检疫对象的原则150
第二节 农业防治法152
一、农业防治法的具体措施152
二、农业防治法的优缺点154
第三节 生物防治法154
一、生物防治的途径155
二、生物防治法的优点及局限性158
第四节 物理防治法158
第五节 化学防治法160
一、农药的主要类别160
二、农药的主要剂型162
三、农药的施用方法164
四、农药的合理使用165
五、化学防治法的优缺点167
第六节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167
一、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概念167
二、综合治理的特点167
三、经济损害允许水平168
四、制订综合防治规划的原则和方法170
五、IPM的发展趋势171
复习思考题171
第四篇 农作物病害175
第十章 麦类病害175
第一节 小麦锈病175
一、危害与诊断175
二、发生规律177
三、防治方法178
第二节 麦类全蚀病180
一、危害与诊断180
二、发生规律181
三、防治方法182
第三节 麦类白粉病183
一、危害与诊断184
二、发生规律184
三、防治方法186
第四节 麦类赤霉病187
一、危害与诊断187
二、发生规律188
三、防治方法188
第五节 麦类病毒病189
麦类黄矮病189
一、危害与诊断189
二、发生规律190
三、防治方法191
麦类丛矮病191
一、危害与诊断192
二、发生规律192
三、防治方法192
复习思考题193
第十一章 水稻病害194
第一节 稻瘟病194
一、危害与诊断194
二、发生规律196
三、防治方法197
第二节 水稻纹枯病198
一、危害和诊断198
二、发生规律199
三、防治方法200
第三节 水稻白叶枯病201
一、危害和诊断201
二、发生规律202
三、防治方法202
第四节 水稻病毒病203
水稻条纹叶枯病203
一、危害和诊断203
二、病原203
三、侵染循环204
四、防治方法204
水稻普通矮缩病205
一、危害和诊断205
二、病原205
三、侵染循环205
四、防治方法206
复习思考题206
第十二章 杂粮作物病害207
第一节 玉米病害207
玉米大斑病207
一、危害与诊断207
二、发生规律208
三、防治方法209
玉米小斑病210
一、危害与诊断210
二、发生规律211
三、防治方法212
玉米丝黑穗病213
一、危害与诊断213
二、发生规律214
三、防治方法214
玉米灰斑病215
一、危害与诊断215
二、发生规律215
三、防治方法216
玉米茎基腐病216
一、危害与诊断216
二、发生规律217
三、防治方法217
第二节 高粱病害218
高粱散黑穗病218
一、症状218
二、病原219
三、病害循环219
四、发病条件219
五、防治方法220
高粱炭疽病220
一、症状220
二、病原221
三、发病规律221
四、防治方法221
第三节 谷子病害221
谷子白发病222
一、危害与诊断222
二、发生规律223
三、防治方法223
粟黑穗病223
一、危害与诊断223
二、发生规律224
三、防治方法224
复习思考题224
第十三章 棉花病害226
第一节 棉花枯萎病226
一、危害与诊断226
二、发生规律227
三、防治方法228
第二节 棉花黄萎病229
一、危害与诊断229
二、发生规律230
三、防治方法230
第三节 棉花其他病害232
棉花苗期病害232
一、分布与危害232
二、症状与病原232
三、发病规律233
四、防治方法234
棉铃病害235
一、症状与病原235
二、发病规律236
三、防治方法237
复习思考题238
第五篇 农作物虫害241
第十四章 麦类作物害虫241
第一节 麦蚜241
一、形态特征241
二、生活史与习性242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243
四、虫情调查与测报244
五、防治方法244
第二节 小麦吸浆虫245
一、形态特征245
二、生活史与习性246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247
四、虫情调查与测报249
五、防治方法249
第三节 小麦害螨250
一、形态特征250
二、发生规律250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251
四、防治方法252
第四节 其他小麦害虫252
麦叶蜂252
麦秆蝇253
第五节 小麦害虫综合防治254
一、播种期和苗期254
二、拔节到成熟前255
复习思考题255
第十五章 水稻害虫257
第一节 稻蛀螟257
一、形态特征257
二、生活史与习性259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260
四、虫情调查方法261
五、防治方法261
第二节 稻飞虱262
一、形态特征263
二、生活史与习性263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265
四、虫情调查方法266
五、防治方法267
第三节 稻叶蝉268
一、形态特征268
二、生活史与习性268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269
四、虫情调查方法270
五、防治方法270
第四节 其他水稻害虫271
直纹稻弄蝶271
一、形态特征271
二、生活史与习性271
三、防治方法272
稻纵卷叶螟272
一、形态特征272
二、生活史与习性273
三、防治方法273
中华稻蝗274
一、形态特征274
二、生活史与习性274
三、防治方法274
第五节 水稻害虫综合治理275
一、明确当地水稻的主要靶标害虫275
二、创造不利于害虫滋生的环境275
三、诱杀害虫和人工防治275
四、协调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关系275
复习思考题276
第十六章 杂谷类害虫277
第一节 玉米螟277
一、形态特征278
二、生活史与习性278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279
四、虫情调查方法280
五、防治方法281
第二节 黏虫282
一、形态特征282
二、生活史与习性283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284
四、虫情调查与预测285
五、防治方法286
第三节 高粱条螟286
一、形态特征286
二、生活史与习性287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288
四、防治方法288
第四节 其他常见杂谷类害虫289
玉米蚜289
一、形态特征289
二、生活史与习性289
三、防治方法290
粟茎跳甲290
一、形态特征290
二、生活史与习性291
三、防治方法291
第五节 杂谷类害虫综合治理292
一、玉米、高粱害虫综合治理292
二、谷子害虫综合防治293
复习思考题294
第十七章 棉花害虫295
第一节 棉花蚜虫295
一、形态特征295
二、生活史与习性296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297
四、虫情调查与测报298
五、防治方法298
第二节 棉铃实夜蛾299
一、形态特征299
二、生活史与习性300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300
四、虫情调查与测报301
五、防治方法302
第三节 棉叶螨303
一、形态特征303
二、生活史与习性304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304
四、虫情调查与测报305
五、防治方法305
第四节 棉盲蝽306
一、形态特征306
二、生活史与习性307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308
四、虫情调查与测报308
五、防治方法308
第五节 其他棉花害虫309
棉红铃虫309
一、形态特征309
二、生活史与习性309
三、防治方法310
棉蓟马310
一、形态特征311
二、生活史与习性311
三、防治方法311
棉金刚钻312
一、形态特征312
二、生活史与习性313
三、防治方法313
棉大卷叶螟313
一、形态特征313
二、生活史与习性314
三、防治方法314
第六节 棉花害虫综合防治315
一、综合防治策略315
二、防治方案设计315
三、综合防治技术315
复习思考题316
第十八章 地下害虫317
第一节 蛴螬类317
一、种类、分布与为害317
二、形态特征318
三、生活史与习性320
第二节 金针虫类321
一、种类、分布与为害321
二、形态特征322
三、生活史与习性323
第三节 蝼蛄类324
一、种类、分布与为害324
二、形态特征325
三、生活史与习性325
第四节 种蝇类326
一、种类、分布与为害326
二、形态特征327
三、生活史与习性328
第五节 地老虎类328
一、种类、分布与为害328
二、形态特征329
三、生活史与习性331
第六节 地下害虫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331
一、寄主植被332
二、气候条件332
三、土壤因素332
四、栽培管理和农田环境333
五、天敌因素333
第七节 地下害虫的调查与测报333
一、调查内容和方法333
二、地下害虫的预测预报334
第八节 地下害虫综合防治334
一、防治原则334
二、防治指标334
三、综合防治措施335
复习思考题336
第十九章 仓储害虫337
第一节 仓储害虫的特点337
一、主要类群及发生特点337
二、传播途径与为害方式337
三、仓储害虫的防治原理337
第二节 玉米象337
一、形态特征338
二、生活史与习性338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338
第三节 麦蛾339
一、形态特征339
二、生活史与习性339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339
第四节 谷蠹340
一、形态特征340
二、生活史与习性340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341
第五节 豆象类341
一、形态特征341
二、生活史与习性342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343
第六节 其他常见仓储害虫343
第七节 仓储害虫的调查与综合防治346
一、调查方法346
二、防治技术346
复习思考题350
主要参考文献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