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转型期城市区域重大火灾风险认知、评估和防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转型期城市区域重大火灾风险认知、评估和防范](https://www.shukui.net/cover/3/34947690.jpg)
- 张文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0738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16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229页
- 主题词:城市-火灾-风险分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转型期城市区域重大火灾风险认知、评估和防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1
1.1 研究转型期的城市区域重大火灾风险的必然性1
1.2 研究转型期的城市区域重大火灾风险的必要性2
1.2.1 对重大火灾风险的认识亟待宏观化3
1.2.2 对重大火灾风险的评估亟待系统化4
1.2.3 对重大火灾风险的防范亟待战略化4
1.3 本书研究的宏观目标和总体思路5
1.3.1 研究的宏观目的:以安全资源利用为目标5
1.3.2 研究的总体思路:以风险结构变迁为主线6
1.4 本书研究的技术路线和若干术语8
1.5 本章要点8
第二章 国内外城市区域火灾风险研究综述9
2.1 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认知的结构化演进9
2.1.1 国外认知的自发的结构化演进9
2.1.2 国内认知的自觉的结构化演进10
2.2 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宏观化演进12
2.2.1 单一指标的评估13
2.2.2 多指标微观评估及其宏观化14
2.2.3 限于微观目标的多指标宏观评估20
2.3 城市区域火灾风险防范的战略化演进26
2.3.1 风险防范对象和性质的战略化演进27
2.3.2 风险防范理念和方法的战略化演进29
2.4 研究机遇和本书的研究取向33
2.4.1 实证研究的数据条件初步形成33
2.4.2 资源利用型的研究目标和基于风险结构变迁的宏观路线亟待确立34
2.5 本章要点34
第三章 转型期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的系统分析36
3.1 研究转型期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需要引入现代系统科学36
3.2 火灾风险与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转型之间存在宏观联系37
3.2.1 转型期社会经济的结构性变迁进程异化出火灾风险37
3.2.2 转型期的火灾风险日益凸现出宏观特点38
3.2.3 转型期的火灾风险系统是一个宏观体系41
3.3 转型期的火灾风险是城市现代化重构作用下的无序灾变系统43
3.3.1 定义火灾风险系统需要对“区域灾害系统论”作出哲学改进43
3.3.2 火灾风险系统中的致灾因子具有危险性45
3.3.3 火灾风险系统中的承灾体具有脆弱性46
3.3.4 火灾风险系统中的孕灾环境具有稳定性(易损性)46
3.3.5 火灾风险系统存在形成机制和发展机制47
3.3.6 城市重构及其无序灾变是现代化影响火灾风险的组织途径和实现方式47
3.3.7 转型期的重大火灾风险可以从现代化系统秩序性的角度进行基本定义49
3.3.8 根据火灾风险的秩序性定义建立宏观管理准则并定义可接受风险50
3.3.9 宏观型火灾风险管理理论亟待创立暨构建有效安全及管理的理论框架51
3.4 有效防范转型期的火灾风险需要探索消防安全战略规划理论52
3.4.1 战略规划(概念规划)是城市消防安全规划的必由之路52
3.4.2 城市消防战略规划的安全优化模型是一种理论假说53
3.4.3 面向资源利用目标的消防安全优化模型可以得到初步检验55
3.5 从宏观和战略视角系统地重点研究转型期的重大火灾风险56
3.5.1 重点认识和评估转型期的重大火灾风险56
3.5.2 火灾风险的宏观认知和综合评估要服务于战略防范57
3.5.3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正确采用系统工程方法57
3.6 城市区域(重大)火灾风险的系统分析58
3.7 本章要点59
第四章 转型期城市区域重大火灾风险系统的宏观认知61
4.1 社会经济结构性因素及其宏观变迁影响着重大火灾风险61
4.1.1 人口转移及城市化模式的影响62
4.1.2 产业转型及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63
4.1.3 经济转制及市场化方式的影响67
4.1.4 能源转变及天人关系的影响72
4.1.5 火灾惯性及耗散方式的影响72
4.2 宏观因素影响重大火灾危险性的时序结构分析73
4.2.1 人口转移影响的时序结构分析73
4.2.2 产业转型影响的时序结构分析74
4.2.3 经济转制影响的时序结构分析75
4.2.4 能源转变影响的时序结构分析76
4.2.5 火灾惯性影响的时序结构分析77
4.2.6 从重大火灾危险性的时序结构量化分析得出的宏观性结论77
4.3 宏观因素影响重大火灾脆弱性的空间结构分析77
4.3.1 人口转移影响的空间结构分析78
4.3.2 产业转型影响的空间结构分析78
4.3.3 经济转制影响的空间结构分析79
4.3.4 能源转变影响的空间结构分析80
4.3.5 火灾惯性影响的空间结构分析81
4.3.6 从重大火灾脆弱性的空间结构量化分析得出的宏观性结论81
4.4 宏观因素影响重大火灾易损性的受体结构分析81
4.4.1 人口转移影响的受体结构分析82
4.4.2 产业转型影响的受体结构分析83
4.4.3 经济转制影响的受体结构分析84
4.4.4 能源转变影响的受体结构分析85
4.4.5 火灾惯性影响的受体结构分析86
4.4.6 从重大火灾易损性的受体结构量化分析得出的宏观性结论87
4.5 对重大火灾风险的宏观认知的初步结论87
4.5.1 研究宏观风险源需要注重整体效果和结构变迁效应87
4.5.2 宏观风险源的具体指标的影响作用各有重轻88
4.5.3 只有积极转变现代化方式,才能从根本上减少重大火灾风险89
4.5.4 重大火灾风险可以按照宏观风险源分类分级89
4.5.5 火灾风险的分类分级不能改变风险的相对性90
4.5.6 今后需要研究宏观风险源的结构性临界值90
4.6 本章要点91
第五章 转型期城市区域重大火灾宏观风险的综合评估92
5.1 基于风险结构变迁的评估指标体系(MRAI-UMF-H)92
5.1.1 定义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需要将系统化评估与宏观化认知结合起来92
5.1.2 设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需要将系统化评估与战略化防范结合起来93
5.1.3 构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可以围绕火灾风险系统的结构功能96
5.1.4 构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也可以围绕火灾风险的系统要素(宏观风险源)99
5.1.5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具有监测功能和应用价值101
5.1.6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仍然有待改进102
5.2 基于风险结构变迁的评估指标体系的计算方法104
5.2.1 宏观数据需要采用Z-score方法进行无量纲处理104
5.2.2 基于风险结构变迁的宏观评估需要采用因子分析方法105
5.2.3 处理宏观的权重关系需要采用层次分析中的改进方法——G1法105
5.2.4 基于风险结构变迁的综合评估适宜采用指数法合成107
5.2.5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算法同样有待改进109
5.3 消防安全城市(城区)评选中火灾总体风险的数据包络分析110
5.3.1 数据包络分析适用于基于风险结构变迁的火灾总体风险评估110
5.3.2 基于MRAI-UMF-H提取总体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111
5.3.3 建立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评估火灾风险的相对有效性113
5.3.4 引入G1法计算效率权重并用线性加权综合法合成总体风险114
5.4 案例城市重大火灾宏观风险的试评估115
5.4.1 根据调查研究选择样本城区并对数据做标准化处理115
5.4.2 建立因子模型群用以试评宏观风险及其危险性、脆弱性和易损性117
5.4.3 宏观风险试评估显示各城区相对风险由于其区位特点出现较大落差118
5.4.4 宏观性总体风险试评估得出“风险水平可以忽略”的判断119
5.4.5 抓住风险构成的突出环节,做好消防安全战略规划120
5.5 本章要点124
第六章 面向概念规划,构建重大火灾宏观风险的防范策略127
6.1 面向消防概念规划,有效防范宏观危险性的主要对策127
6.1.1 主动转变城市化模式,提高人口时序结构的安全性128
6.1.2 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产业时序结构的安全性142
6.1.3 努力创新市场化模式,提高市场化时序结构安全性154
6.1.4 优化现代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时序结构的安全性170
6.1.5 积极预防,提高火灾惯性的时序结构的安全性172
6.2 面向消防概念规划,有效防范宏观脆弱性的主要对策173
6.2.1 重视暂住人口因素,优化人口空间结构的安全水平173
6.2.2 重视重化工业因素,优化产业空间结构的安全水平175
6.2.3 重视市场化规模和开放性,优化市场化空间结构的安全水平177
6.2.4 以工业用油和用电为重点,优化能源空间结构的安全水平178
6.2.5 优化火灾惯性的空间结构的安全水平179
6.3 面向消防概念规划,有效防范宏观易损性的主要对策180
6.3.1 重视一般火灾的人口易损性,优化人口受体结构的安全水平180
6.3.2 重视第二产业因素,优化产业受体结构的安全水平183
6.3.3 重视非公有企业因素、提高市场化受体结构的安全水平184
6.3.4 重视一般火灾的能源易损性,优化能源受体结构的安全水平184
6.3.5 优化火灾惯性的受体结构,提高安全水平185
6.4 本章要点188
第七章 结束语190
附录 研究的技术路线和若干术语195
参考文献201
至谢213
后记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