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口腔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口腔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
  • 肖忠革,周曾同主编 著
  • 出版社: 世界图书上海出版公司
  • ISBN:978750628931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16页
  • 文件大小:99MB
  • 文件页数:433页
  • 主题词:口腔颌面部疾病-药理学;口腔颌面部疾病-药物疗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口腔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口腔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的概念与任务1

第二节 口腔疾病的用药特点3

第二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5

第一节 机体方面因素5

一、生理因素5

二、心理因素7

三、病理因素7

四、遗传因素8

第二节 药物方面因素9

一、药物理化性质9

二、药物剂型9

三、给药方法9

四、药物相互作用11

五、长期用药11

第三节 环境因素12

一、时间因素12

二、生活习惯与环境12

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基础14

第一节 药动学基本过程14

一、吸收14

二、分布&(15

三、生物转化16

四、排泄16

第二节 药动学模型17

一、房室模型17

二、消除动力学模型18

三、其他模型19

第三节 药动学常见参数19

一、表观分布容积19

二、半衰期19

三、消除速率常数19

四、吸收速度常数19

五、峰浓度与达峰时间20

六、稳态血药浓度20

七、生物利用度20

八、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21

九、清除率21

第四章 治疗药物监测22

第一节 概述22

一、药剂质量22

二、患者的个体差异22

三、给药时间间隔22

四、给药途径23

五、药物动力学特性23

第二节 治疗药物的监测23

一、监测步骤23

二、监测条件23

三、监测指征24

四、监测方法24

第三节 临床常用给药方案25

一、静脉滴注给药方案25

二、口服给药方案25

第五章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27

第一节 药物不良反应概述27

一、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27

二、药物不良反应的危害27

三、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28

四、药物不良反应的程度28

五、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形式28

六、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定和处理30

七、药物不良反应的诱发因素31

八、中药不良反应32

九、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32

第二节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33

一、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33

二、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35

第三节 药源性疾病35

一、概述35

二、常见的药源性疾病36

第六章 药物相互作用41

第一节 影响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相互作用41

一、吸收41

二、血浆蛋白结合42

三、肝脏生物转化42

四、肾脏排泄43

第二节 影响药效学的相互作用43

一、生理性拮抗或协同43

二、受体水平的协同与拮抗44

三、干扰神经递质的运转44

第三节 药物在体外的相互作用44

第七章 循证医学与合理用药48

第一节 循证医学基础48

一、提出问题49

二、寻找证据49

三、评价证据50

四、利用证据51

第二节 合理用药51

一、合理用药的重要意义51

二、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52

第八章 新药临床试验分期与评价54

第一节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发展54

一、新药的概念54

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发展54

第二节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内容56

一、临床试验前的准备与必要条件56

二、受试者的权益保障56

三、试验方案56

四、临床试验相关各方的职责56

第三节 新药临床试验分期58

一、Ⅰ期临床试验58

二、Ⅱ期临床试验59

三、Ⅲ期临床试验59

四、Ⅳ期临床试验59

第九章 药物剂型和处方学60

第一节 药物剂型60

一、剂型的分类60

二、剂型的临床意义61

三、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61

第二节 普通制剂62

一、溶液剂62

二、注射剂62

三、酊剂62

四、乳剂62

五、软膏剂62

六、糊剂62

七、栓剂62

八、片剂63

九、丸剂63

十、散剂63

十一、胶囊剂63

十二、膜剂63

十三、气雾剂63

十四、颗粒剂63

十五、滴丸剂63

第三节 缓释、控释制剂63

一、概述63

二、释药原理64

三、制剂类型65

四、临床应用注意事项66

第四节 经皮吸收制剂67

一、概述67

二、发展应用67

第五节 靶向制剂68

一、被动靶向制剂68

二、主动靶向制剂69

三、物理化学靶向制剂70

第六节 处方71

一、处方的定义71

二、处方组成71

三、处方类型71

四、处方制度72

第十章 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74

第一节 抗生素74

一、青霉素类74

二、头孢菌素类77

三、非典型β-内酰胺类85

四、氨基糖苷类91

五、四环素类93

六、大环内酯类95

七、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97

八、多肽类98

第二节 合成抗菌药物100

一、磺胺类药物101

二、喹喏酮类102

三、硝基咪唑类106

第三节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107

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108

二、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109

三、抗菌药物的治疗性应用110

四、肝、肾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应用113

五、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115

第十一章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118

第一节 抗真菌药118

一、概述118

二、外用抗真菌药119

三、抗生素类抗真菌药119

四、唑类122

五、丙烯胺类123

六、棘白菌素类124

七、天然产物中的抗真菌成分124

第二节 抗病毒药124

一、概述124

二、临床用药125

第十二章 镇痛药物133

第一节 阿片类镇痛药133

一、概述133

二、临床用药134

第二节 解热镇痛药139

一、水杨酸类139

二、苯胺类140

三、吡唑酮类142

四、吲哚类和茚乙酸类142

五、芳基丙酸类143

六、芳基乙酸类144

七、邻氨基苯甲酸类144

八、烯醇类145

九、其他类145

第三节 其他镇痛药物146

第十三章 局部麻醉药物148

第一节 概述148

一、化学结构与分类148

二、药理作用148

三、临床应用方法149

四、体内过程149

五、不良反应151

六、局麻药的合理应用152

第二节 临床用药152

一、酯类局麻药152

二、酰胺类局麻药153

三、其他局麻药154

第十四章 糖皮质激素药155

第一节 概述155

一、体内过程155

二、生理效应155

三、药理作用156

四、临床应用157

五、不良反应158

六、禁忌证159

七、用法及疗程159

八、合理应用原则160

第二节 常用药物160

第十五章 免疫调节药物165

第一节 免疫抑制药165

一、免疫抑制药特点165

二、免疫抑制药的临床应用166

三、免疫抑制药分类166

四、临床用药167

第二节 免疫增强药170

一、免疫增强药分类170

二、免疫增强药临床应用170

三、临床用药171

第十六章 维生素类药与微量元素药177

第一节 维生素类药177

一、脂溶性维生素177

二、水溶性维生素180

三、复合维生素及其他186

四、维生素的安全性188

第二节 微量元素191

一、概述191

二、硒192

三、锌192

四、铁194

第十七章 镇静催眠药与抗焦虑药196

第一节 苯二氮?类196

一、概述196

二、临床用药197

第二节 巴比妥类200

一、概述200

二、临床用药202

第三节 其他镇静催眠药205

第四节 抗焦虑药物207

第十八章 促凝血药与止血药209

第一节 概述209

第二节 促进凝血因子活性的止血药210

第三节 抗纤维蛋白溶解药213

第四节 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药215

第五节 局部止血药217

第六节 含凝血因子制剂218

第七节 中药止血药220

第十九章 抗变态反应药221

第一节 组胺H1受体阻断药221

一、概述221

二、常用药物223

第二节 过敏活性物质阻释药228

第二十章 消毒防腐药231

第一节 概述231

一、基本概念231

二、作用特点231

三、作用机制231

四、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232

第二节 酚类233

第三节 醛类235

第四节 酸类237

第五节 碱类238

第六节 卤素及其他化合物239

第七节 氧化剂241

第八节 表面活性剂242

第九节 金属化合物与染料244

第二十一章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化学药物治疗246

第一节 化疗药物的分类及临床应用原则246

一、化疗药物的分类246

二、临床应用原则246

第二节 头颈部肿瘤的化疗药物247

一、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247

二、抗代谢类抗肿瘤药物250

三、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251

四、植物类抗肿瘤药物255

五、激素类抗肿瘤药物258

六、其他类抗肿瘤药物259

第二十二章 牙体牙髓病治疗用药262

第一节 防龋药物262

一、氟化物262

二、银化合物265

第二节 抗牙本质敏感药物266

第三节 盖髓术药物267

第四节 牙髓切断术药物269

第五节 牙髓失活剂270

第六节 干髓剂272

第七节 根管治疗药物273

一、根管扩大辅助剂273

二、根管冲洗剂274

三、根管消毒剂275

四、酚醛类根管消毒剂277

五、根管充填剂279

第二十三章 牙周病治疗用药282

第一节 概述282

一、用药原则282

二、药物种类283

第二节 牙周病的全身药物治疗284

一、抗微生物药284

二、宿主调节药287

第三节 牙周病的局部药物治疗288

一、消毒药与防腐药288

二、含漱剂288

三、牙周袋用药289

四、牙周病局部缓释药物291

五、其他291

第四节 全身和局部抗菌治疗对比292

一、全身抗菌治疗292

二、牙周局部使用抗菌药292

三、全身和局部抗菌治疗比较292

第五节 牙周病的中药治疗293

一、清胃消肿、凉血通便293

二、补肾固齿293

三、气血双补293

四、含漱294

第二十四章 口腔黏膜病治疗用药295

第一节 口腔黏膜病药物治疗的特点和原则295

一、口腔黏膜病的发病特点295

二、口腔黏膜病药物治疗的特点和原则296

三、老年口腔黏膜病患者用药特点298

第二节 口腔黏膜病临床常用药物介绍299

一、全身用药299

二、局部用药304

第三节 其他与口腔黏膜病有关的内科用药308

一、可能引起口腔黏膜反应性症状的药物308

二、口腔黏膜病患者原发或夹杂疾病的内科常用药物308

第二十五章 口腔科其他治疗用药310

第一节 口腔科急诊治疗用药310

一、外伤治疗用药310

二、止血用药312

三、止痛治疗用药物313

第二节 口腔科特殊用药314

一、造影剂314

二、菌斑显示剂315

三、血管硬化剂315

四、关节内注射用药物316

第二十六章 口腔科中医药治疗317

第一节 口腔科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317

一、口腔科疾病的中医辨证317

二、口腔疾病的中医论治323

第二节 口腔疾病的常用中医方剂329

一、中医药的组方原则330

二、中药的配伍和禁忌330

三、口腔疾病的常用方剂332

第三节 口腔疾病常用中草药及成药337

一、口腔疾病外用成药及常用草药337

二、常用内服成药及草药339

附录一 药物剂量折算344

附录二 肝、肾功能减退时给药方案的调整346

附录三 常见治疗药物监测参数表352

附录四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3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