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与系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与系统](https://www.shukui.net/cover/9/34935776.jpg)
- 杨知行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21021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42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358页
- 主题词:数字电视-数字信号传输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技术与系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的基本概念1
1.1 电视技术的发展历程1
1.2 数字电视的优势2
1.3 数字电视组织和发展情况4
1.4 我国数字电视发展历程概述8
1.5 数字电视系统组成10
1.5.1 系统设备组成10
1.5.2 数字电视的功能分层11
1.6 压缩层和复用层15
1.6.1 图像格式15
1.6.2 数字电视信号编码方式16
1.6.3 MPEG-2压缩关键技术环节17
1.6.4 帧内编码17
1.6.5 帧间编码方法19
1.6.6 音频压缩20
1.6.7 MPEG-2码流20
1.6.8 MPEG-2多路复用21
1.6.9 传输流21
参考文献23
第2章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的信道特性25
2.1 概述25
2.2 电波传播大尺度效应26
2.2.1 自由空间的传播26
2.2.2 3种基本传播方式:反射、绕射和散射27
2.2.3 阴影衰落和地形影响30
2.2.4 大尺度信道模型30
2.3 电波传播小尺度效应32
2.3.1 衰落和多径32
2.3.2 小尺度衰落总结40
2.3.3 小尺度衰落信道建模和仿真40
2.3.4 实际信道模型举例44
参考文献50
第3章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的信道编码52
3.1 信道容量香农信道编码定理52
3.2 差错控制和信道编码分类54
3.3 线性分组编码56
3.3.1 线性分组码的基本概念56
3.3.2 BCH码58
3.3.3 RS码59
3.4 卷积码60
3.4.1 卷积码的构造和描述60
3.4.2 卷积码的距离特性和译码62
3.5 交织64
3.5.1 分组交织64
3.5.2 卷积交织65
3.6 串行级联码65
3.7 并行级联码67
3.7.1 乘积码67
3.7.2 Turbo码及其迭代译码算法69
3.8 格型编码调制73
3.8.1 TCM的集分割映射74
3.8.2 TCM结构和基本原理74
3.9 低密度校验码76
3.9.1 LDPC码的基本概念76
3.9.2 LDPC码的译码算法78
3.10 电视广播中的信道编码80
参考文献82
第4章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调制技术84
4.1 数字调制概述84
4.1.1 线性调制解调模型84
4.1.2 信号空间和信号表示法84
4.2 数字调制方案的考虑因素86
4.3 四相相移键控调制89
4.3.1 QPSK信号的调制和解调89
4.3.2 QPSK信号的功率谱和错误概率90
4.3.3 QPSK信号的变形92
4.4 正交幅度调制92
4.4.1 QAM信号的调制和解调93
4.4.2 QAM信号的功率谱和错误概率94
4.4.3 MQAM调制的例子:DVB-C96
4.4.4 QAM信号的变形98
4.5 扩频调制99
4.5.1 伪随机序列99
4.5.2 直接序列扩频100
4.5.3 扩频调制的抗干扰性能101
4.6 多载波调制102
4.6.1 OFDM原理103
4.6.2 OFDM的DFT实现104
4.6.3 保护间隔与循环前缀105
4.6.4 频域特性108
4.6.5 OFDM与单载波传输系统的比较108
4.7 数字电视广播中的调制技术109
4.7.1 现有国际标准的调制方案109
4.7.2 单载波和多载波系统的特点112
参考文献113
第5章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的同步114
5.1 同步的基本概念114
5.2 同步的数学基础117
5.2.1 信号参数估计117
5.2.2 ML函数的推导119
5.2.3 ML函数最大值的求解方法121
5.3 单载波系统同步[1]122
5.3.1 概述122
5.3.2 定时恢复误差提取方法124
5.3.3 插值和抽取126
5.3.4 定时环路设计129
5.3.5 载波相位估计130
5.3.6 载波频率估计132
5.3.7 ATSC同步方法135
5.4 多载波系统同步140
5.4.1 概述140
5.4.2 同步参数不理想对OFDM系统的影响141
5.4.3 载波同步148
5.4.4 定时同步154
5.4.5 DVB COFDM同步155
参考文献158
第6章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的信道估计和均衡160
6.1 概述160
6.2 时域均衡器161
6.2.1 线性均衡器161
6.2.2 判决反馈均衡器163
6.2.3 分数间隔抽头采样均衡器165
6.2.4 自适应均衡165
6.2.5 自适应信道估值器166
6.2.6 盲均衡167
6.2.7 ATSC系统中常用的均衡器167
6.3 OFDM系统中的信号采集169
6.3.1 相干检测和差分检测170
6.3.2 导频频域信道估计171
6.3.3 判决指向信道估计179
6.3.4 基于时域训练序列的信道估计180
6.3.5 不同算法准确性分析181
6.3.6 DVB-T的信道估计算法和性能183
参考文献184
第7章 现有国外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标准185
7.1 概述185
7.1.1 美国ATSC数字电视标准185
7.1.2 欧洲DVB-T数字电视标准185
7.1.3 日本ISDB-T数字电视标准186
7.2 美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标准简介187
7.2.1 数据加扰188
7.2.2 RS编码和数据交织189
7.2.3 TCM编码和交织器189
7.2.4 复用190
7.2.5 插入导频和VSB调制191
7.3 欧洲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标准简介192
7.3.1 信道编码193
7.3.2 信道调制196
7.3.3 DVB-T系统性能199
7.4 日本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标准简介200
7.4.1 复用203
7.4.2 信道编码204
7.4.3 星座映射和调制205
7.4.4 TMCC信息210
7.5 美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标准接收机212
7.5.1 调谐器212
7.5.2 同步和定时213
7.5.3 梳状滤波214
7.5.4 均衡器215
7.5.5 相位跟踪216
7.5.6 TCM解码216
7.5.7 数据解交织器217
7.5.8 RS解码器217
7.5.9 数据解扰217
7.6 欧洲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标准接收机218
7.6.1 模拟前端219
7.6.2 数字IQ生成和OFDM解调219
7.6.3 信道估计和校正219
7.6.4 定时同步和载波同步220
7.6.5 信道解码221
参考文献222
第8章 中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标准224
8.1 概述224
8.2 中国地面数字电视标准的制定225
8.2.1 DTMB标准的基本需求227
8.2.2 主要技术特点228
8.2.3 主要技术性能229
8.3 DTMB标准介绍229
8.3.1 DTMB主要参数230
8.3.2 输入接口230
8.3.3 随机化230
8.3.4 前向纠错编码231
8.3.5 星座图映射233
8.3.6 交织235
8.3.7 系统信息236
8.3.8 帧结构238
8.3.9 帧头239
8.3.10 帧体数据处理及组帧242
8.3.11 基带后处理242
8.3.12 射频输出接口243
8.3.13 有效载荷速率243
8.3.14 邻频广播应用244
8.4 性能测试数据246
参考文献247
第9章 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标准接收机248
9.1 引言248
9.2 国标系统理想基带信号模型249
9.3 国标内接收机算法253
9.3.1 帧同步(码捕获)算法253
9.3.2 定时恢复环路257
9.3.3 载波恢复262
9.3.4 信道估计和均衡267
9.4 国标外接收机算法273
9.4.1 时域解交织273
9.4.2 QAM解映射273
9.4.3 LDPC解码274
9.4.4 BCH译码277
9.4.5 数据解扰278
参考文献278
第10章 地面数字电视的网络规划281
10.1 概述281
10.2 数字传输的优越性281
10.3 模拟电视的频道划分282
10.3.1 模拟电视广播频段分配282
10.3.2 UHF频段信号传播283
10.4 数字电视和模拟电视的同播模式284
10.4.1 地面同播方式的提出284
10.4.2 地面电视广播的同频道干扰285
10.4.3 地面电视广播频率资源的再利用286
10.5 多频网286
10.5.1 多频网简介287
10.5.2 保护率287
10.5.3 多频网使用的频道287
10.5.4 多频网的频率偏置288
10.6 单频网288
10.6.1 单频网简介288
10.6.2 单频网类型289
10.6.3 单频网中的干扰289
10.6.4 单频网中的同步技术290
10.6.5 单频网的网络增益291
10.6.6 单频网应用291
10.6.7 单频网应用的具体实现292
10.7 数字广播无线覆盖若干概念295
10.7.1 悬崖效应295
10.7.2 位置覆盖概率296
10.7.3 场强和载噪比296
10.7.4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保护率298
10.8 固定、便携和移动接收299
10.8.1 简介299
10.8.2 影响接收的一些因素300
10.9 分集技术概述300
10.9.1 分集实现方法301
10.9.2 空间接收分集信号合并方法302
10.10 发射分集技术305
10.10.1 Alamouti空时分组编码306
10.10.2 基于正交性设计的空时分组编码309
10.10.3 空时分组编码与OFDM系统相结合311
参考文献312
第11章 中国数字移动多媒体广播传输系统314
11.1 概述314
11.2 DMMB-W系统314
11.2.1 系统发端框图314
11.2.2 信道编码315
11.2.3 信道调制318
11.2.4 帧结构318
11.2.5 控制帧管理319
11.2.6 系统业务码率320
11.3 DMMB-N系统321
11.3.1 系统发端框图321
11.3.2 信道编码321
11.3.3 信道调制324
11.3.4 帧结构324
11.3.5 符号交织和频域交织326
11.3.6 系统传输速率327
11.4 CMMB系统328
11.4.1 系统发端框图328
11.4.2 信道编码329
11.4.3 信道调制329
11.4.4 帧结构329
11.4.5 系统传输速率330
11.5 T-MMB系统物理层结构331
11.5.1 系统发端框图332
11.5.2 信道编码332
11.5.3 信道调制332
11.5.4 帧结构332
11.5.5 系统传输速率332
11.6 CDMB系统物理层结构333
11.6.1 系统发端框图333
11.6.2 信道编码334
11.6.3 信道调制334
11.6.4 帧结构334
参考文献335
附录 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技术常用缩略语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