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化制度安排创新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晓晴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3024209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59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481页
- 主题词:农业资源-资源开发-研究-中国;农业产业化-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化制度安排创新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农业的概念和特点1
第一节 农业的概念、地位和作用1
一、农业的概念1
二、农业的地位和作用1
第二节 农业的特点4
一、资源对农业生产有较强的影响力4
二、农业生产周期长,劳动时间和生产时间不一致5
三、农产品有体积大、鲜活、易腐等特点6
四、对市场信号的反应滞后6
五、农产品的需求弹性比较小6
六、农业经济的不稳定性7
第三节 农业风险与农业灾害7
一、风险、农业风险的概念7
二、农业自然灾害9
第二章 农业资源开发综述12
第一节 资源与农业资源12
一、资源的含义12
二、农业资源的含义及作用12
第二节 农业资源开发的概念、地位、作用和历程13
一、农业资源开发的概念13
二、农业资源开发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14
三、我国农业资源开发的历程、内容和贡献17
第三节 农业经济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相互作用特点分析20
一、阶段性20
二、层次性21
三、多回路性22
四、地域性22
第三章 中国农业自然资源概念、特点、现状和问题23
第一节 农业自然资源23
一、农业生物资源的概念和特点23
二、农业生物资源现状24
第二节 农业环境资源25
一、农业环境资源的概念和特点25
二、农业环境资源的现状和问题29
第四章 农业产业化概述33
第一节 产业和农业产业的含义和特性33
一、产业的概念33
二、农业产业的含义及特性34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的概念、产生背景、历程和作用35
一、农业产业化的概念35
二、农业产业化产生的历史背景36
三、中国农业产业化产生和发展的过程38
四、农业产业化的作用39
第三节 农业纵向产业化形式40
一、合同制40
二、垂直产业化42
三、农业纵向产业化不同形式的比较44
第四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概念46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46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征47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产业化的联系和区别47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机制48
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48
第五章 转型期中国其他农业经济社会资源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机遇和挑战50
第一节 中国人力资源50
一、人力资源的概念50
二、中国人力资源现状和问题增加了农业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压力51
第二节 农村基本制度54
一、农村土地制度54
二、家庭经营56
第三节 农业科学技术58
一、农业科学技术的含义及特点58
二、农业科学技术事业发展59
三、我国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应用不容忽视的问题61
第四节 农产品流通和市场为产业化经营提供广阔领域62
一、农产品流通和市场的概念62
二、农产品流通和市场的变化67
第五节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69
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概念的内涵69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概念的外延70
三、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状和问题70
四、发达国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共同特征及启示71
第六节 金融和保险73
一、关于金融的概念73
二、转轨时期金融制度的缺失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74
三、农业保险的概念、特征、基本原则、职能和作用78
四、农业保险是促进产业化发展的辅佐性政策82
第七节 农业资本87
一、资本与农业资本的概念和特点87
二、农业资本投入89
第六章 农业产业化经营相关理论诠释92
第一节 农业产业化基本原理92
一、交易费用理论92
二、产业组织理论98
三、制度变迁理论102
四、组织与制度105
第二节 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增长方式的基础理论107
一、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投资107
二、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增长方式的基本理论112
第三节 企业理论115
一、企业的概念115
二、企业组织的形成与演变116
三、企业系统结构117
四、企业的分类119
五、农业企业120
六、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122
七、现代企业组织制度与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123
八、企业管理124
九、企业核心竞争力135
十、现代企业生命周期理论139
第四节 合作经济组织理论151
一、合作、合作社与合作经济组织概念范畴151
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153
三、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154
四、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54
五、合作经济制度155
六、西方合作经济组织的思想流派与评述155
第五节 公共物品理论161
一、公共物品及其特性161
二、私人提供公共物品会造成资源配置缺乏效率161
三、“搭便车”问题161
四、公共物品理论与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与发展162
五、公共选择理论163
第六节 区域合作比较优势理论163
一、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简述163
二、动态比较优势论164
三、我国地区间要素流动164
第七章 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带动型166
第一节 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的作用166
一、农业龙头企业的概念166
二、农业龙头企业的主要特征166
三、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迅速167
四、农业龙头企业对农民增收的作用167
五、龙头企业与农民的经济联合方式168
第二节 龙头企业以合同方式联结农民及评析169
一、“龙头企业+农户”合同联结模式169
二、“龙头企业+返销大户+基地+农户”合同联结模式171
三、“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合同联结模式172
四、一种新契约安排——“龙头企业+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合同联结形式175
五、龙头企业带动式契约型组织的问题176
第三节 龙头企业以产权方式联结农民及评析178
一、“龙头企业+农户”的产权型联结模式178
二、“龙头企业+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产权型联结模式179
第四节 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181
一、企业规模小,对农户的带动能力有限181
二、缺乏技术创新和管理人才,企业创新能力不强182
三、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松散,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性182
四、政府支持政策不到位,企业发展缺乏良好的环境183
第八章 民营资本介入农业产业化185
第一节 民营资本介入农业产业化概述185
一、民营经济、民营企业、民营资本概念界定及发展概况185
二、民营资本介入农业产业化概述185
第二节 民营资本介入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187
一、民营资本介入农业产业化的资本供求分析187
二、民营资本介入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与经营制度创新192
三、民营资本介入有助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192
四、民营资本成为推动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形成和地方特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193
五、投资农业产业化对民营资本自身有着积极影响193
第三节 民营资本介入农业产业化的方式193
一、以农业为主要经营业务形成民营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194
二、民营非农企业投资农业产业化194
三、民营资本通过证券市场投资农业产业化194
第四节 民营资本介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典型案例195
一、企业的优势195
二、企业面临的风险197
第五节 民营资本投资农业产业化不利的环境分析198
一、政策环境198
二、法律环境199
第九章 企业失败原因200
第一节 企业失败原因的基本总结200
一、不考虑利润200
二、忽视基础管理201
三、缺乏诚信201
四、务虚不务实202
五、脱离市场生态202
六、忘记市场需求202
七、好高骛远203
八、失去理性203
第二节 企业发展中的陷阱204
一、企业发展中的战略陷阱204
二、企业发展中的管理陷阱206
第三节 家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制度障碍209
一、产权制度缺失209
二、企业治理结构缺失211
第十章 国际合作经济组织的原则和经验214
第一节 合作经济组织的价值观和基本原则214
一、合作经济组织的宗旨和目标214
二、合作经济组织的价值观215
三、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原则及其演变216
第二节 合作经济组织的本质特征及适应性220
一、合作经济组织的本质特征220
二、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缺陷及适应性221
三、合作经济组织与其他经济组织的区别223
第三节 市场经济国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状况、特点和趋势226
一、市场经济国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类型226
二、战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共同特点和趋势228
三、近期西方合作社的发展特征231
第四节 市场经济国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地位和作用231
一、推动了农业商品经济的顺利发展231
二、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232
三、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一体化233
四、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社会经济地位234
第五节 市场经济国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共同经验235
一、坚持合作社特定的价值观念和组织管理原则,发展运行规范化235
二、建立了明晰的产权制度和健全的运行机制,组织管理企业化236
三、随着环境变化不断进行调整、改革和创新237
第十一章 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产业化238
第一节 我国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状况与问题分析238
一、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状况238
二、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的特征239
三、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问题239
第二节 我国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发展状况和问题243
一、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历程和状况243
二、目前农村供销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244
第三节 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46
一、发展的基本状况246
二、发展模式246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247
第四节 结论和启示248
一、我国现有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远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要求248
二、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影响了产业化进程249
第十二章 江苏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产业化250
第一节 江苏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类型、特征和制度优势250
一、江苏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类型250
二、江苏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特征251
三、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优势252
第二节 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形式252
一、专业协会253
二、行业协会254
三、专业合作社255
四、股份合作制农业企业256
第三节 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及运行机制256
一、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资金及来源256
二、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机制257
三、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机构和决策机制258
四、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方式259
五、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利益联接机制260
第四节 产业化中江苏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261
一、对农户的覆盖率低,在农业产业化中发挥的作用还很有限261
二、实力薄弱,无法开展关于产业化的各项活动,缺乏市场竞争能力261
三、在农业产业化中的功能较低,对农户的带动力较弱262
四、运行机制不健全,发展运行很不规范262
五、组织化程度低,在产业化经营中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263
第五节 产业化经营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适应性分析264
一、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的适应性264
二、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是理想的内部生发型模式264
第十三章 产业化案例研究267
第一节 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案例研究267
一、此模式组建的背景、动因267
二、公司为合作社的服务和利益联接267
三、合作社与社员的联接268
四、评论和总结269
第二节 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案例研究270
一、盐城市黄尖良种棉合作社270
二、句容市春城镇丁庄葡萄合作社273
三、高邮市龙虬镇罗氏沼虾协会276
四、高邮市天山镇生猪协会278
五、东台市西瓜产销协会279
第三节 结论与启示282
第十四章 产业化组织载体——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284
第一节 我国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宗旨、原则、特点以及和产业化的联系284
一、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立法目的和宗旨284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立法目的和宗旨是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条件285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主要特点285
四、中国合作社法将国际原则和我国实际成功结合,为产业化创造有利条件286
第二节 从农业产业化发展角度看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实意义289
一、是根据土地特点、适应我国现有土地制度,小规模经营农户进入商品经济大市场参与农业产业化的有效途径289
二、在农业产业化中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289
三、是农业产业化重要的组织载体290
四、在巩固、完善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基础上,发挥其在农业产业化中的潜力作用290
五、是满足我国农民渴望科技需求的主要力量291
六、对农业产业化进行全方位农业社会化服务292
七、是解决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和加工的重要途径292
八、发挥政府与农户联系的桥梁作用,促进产业化发展292
九、把现代农民培育成农业产业化的主力军,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民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293
十、是通过农业产业化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294
第三节 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294
一、农业商品化、专业化发展水平低294
二、思想认识模糊294
三、长期以来没有相应的合作社法律296
四、外部环境不完善297
五、农村非正式规则的约束297
六、具有合作精神的企业家人才高度稀缺298
七、农民自身因素的限制298
第十五章 农业产业化经营跨区域合作机制与模式300
第一节 中国东西部农业发展的比较优势300
一、东部农业的比较优势300
二、西部农业的优势302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跨区域合作303
一、中国东西部农业合作的必要性303
二、东西区域合作的双赢成效306
三、中国其他区域(省际)之间的比较优势与分工合作307
第十六章 农业开发投入与农业产业化309
第一节 农业资源综合开发项目投入机制与国家农业资本投入309
一、我国农业资本投入的内容309
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入机制体现了国家农业资本投入政策312
第二节 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投入重视政策、制度的导向效应312
一、农业资源综合开发资金的概念312
二、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投资的目标是追求充分发挥政府财政农业投资的政策导向效应312
三、紧紧围绕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不断创新修改管理办法317
第三节 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扶持产业化的发展历程和成效322
一、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扶持产业化的发展历程322
二、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扶持产业化经营取得明显成效324
第四节 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化与农户的联系形式和存在问题326
一、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化与农户的联系形式与简析326
二、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327
第十七章 农业开发产业化经营制度创新研究的原则和目标的总体设计329
第一节 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化制度创新研究的意义329
一、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选择329
二、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化扶持重点明确329
三、进行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化制度创新研究的意义330
第二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化组织有效运行的制度需求332
一、产权明晰332
二、自主经营333
三、决策科学333
四、负担合理334
五、可持续发展的实力335
第三节 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制度创新的目标模式及原则335
一、制度创新的目标模式335
二、制度创新运作策略的原则336
第十八章 农业开发扶持龙头企业创新:(一)引导建立健全企业治理机制339
第一节 结合企业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状况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意义339
一、有助于延长中国企业的寿命339
二、是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建设增强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需要340
三、是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化扶大、扶优、扶强的重要依据340
四、促进大中小型各种规模龙头企业可持续发展、增强带动农民增收的实力341
第二节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组织与制度341
一、企业治理机制的内涵342
二、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企业治理机制模式的变化342
第三节 现代公司治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344
一、有利于企业筹集扩大生产规模所需的资本345
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为职业企业家的成长创造了条件345
三、有利于企业资本的长期稳定345
四、有利于降低和分散经营风险345
五、股份公司有比较完善的约束机制346
六、股份公司有利于大企业度过经营危机346
第四节 扶持龙头企业在企业治理机制上的创新347
一、有效企业治理机制的原则347
二、企业生命周期与治理机制的选择350
三、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特征简要回顾351
四、按企业所有权安排,对企业治理机制重新分类351
五、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化扶持龙头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选择适合的治理机制352
第五节 不同周期民营家族企业得到扶持的合理治理机制353
一、创业期家族企业成员拥有全部财产所有权353
二、成长期家族企业注重量才用人、凝聚人心和培养选拔企业家354
三、成熟期家族企业治理结构调整的关键举措355
第六节 分三个阶段扶持,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民由契约式发展成产权式利益联接356
一、第一阶段,限制扶持龙头企业合同联接带动方式,鼓励性地试点扶持股份合作制联接方式356
二、第二阶段,大力普遍扶持股份合作制产权利益联接方式,鼓励性的试点扶持股份制的利益联接方式358
三、第三阶段,着力扶持股份制产权利益联接方式360
第十九章 农业开发扶持龙头企业创新:(二)结合企业战略选择和扶持清洁生产361
第一节 结合产业生命周期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扶持龙头企业361
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不同时期,合理进行产业战略的选择361
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谋求早期进入和领先一步的战略优势362
三、龙头企业要体现顺应产业生命周期特点进行调整创新363
第二节 清洁生产是农业龙头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基础364
一、清洁生产的定义364
二、清洁生产的机理365
三、清洁生产与农业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366
四、从为顾客服务到为整个社会服务的价值观提升368
五、企业清洁生产典型案例介绍369
六、农业开发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包括以下主要内容的清洁生产373
第二十章 农业开发扶持龙头企业创新:(三)重视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企业知识374
第一节 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扶持龙头企业需重视企业家精神374
一、企业家在创造和维护企业核心能力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374
二、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扶持龙头企业时考察企业家的主要内容377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379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379
二、企业对企业文化的影响380
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381
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竞争力的本质——企业知识385
一、企业知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385
二、知识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源泉386
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知识创新战略的内容389
第二十一章 农业开发扶持龙头企业创新:(四)重视企业流程再造、企业创新、企业信息化内容395
第一节 农业开发结合产业化龙头企业流程再造进行扶持395
一、企业流程的定义395
二、企业流程再造的定义395
三、企业流程再造的原则396
四、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对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应重视企业流程的考察398
第二节 结合农业龙头企业创新进行扶持402
一、技术创新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402
二、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402
三、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实现技术创新和企业价值最大化404
第三节 产业化龙头企业信息化建设406
一、企业信息化内涵406
二、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化龙头企业信息化实施406
第二十二章 农业开发扶持农民合作创新:(上)结合项目建设分阶段扶持合作经济组织418
第一节 我国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目标模式和步骤418
一、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目标模式419
二、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步骤419
第二节 第一阶段:主要扶持初级形态的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420
一、对农业产业化项目中初级形态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主要扶持政策420
二、鼓励性扶持农民享有股份产权的专业合作社企业申报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421
三、扶持引导农民专业协会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421
四、注意扶持供销社改制成立的合作社,实现农产品流通和市场效益最大化422
五、扶持农技服务部门领办、参与的合作社,提高农民应用科技的成效423
六、扶持专业大户或农村能人牵头成立的合作社发展壮大425
第三节 第二阶段:主要扶持股份产权制度合作社企业425
一、主要扶持以生产、经营性质为主,农民享有股份产权的专业合作社企业参与产业化项目建设425
二、鼓励性扶持多种合作和联合合作社申报产业化的项目426
三、设定条件,促使合作企业建立健全股份合作制度,兼顾扶持股份合作制度不够健全的合作企业427
第四节 第三阶段:着重扶持以多种形式合作和联合的合作社427
第二十三章 农业开发扶持农民合作创新:(下)坚持择优扶持合作社的原则429
第一节 合作社积极开展各项经营和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429
一、不断拓宽经营范围和服务领域,提高自我服务能力429
二、以市场为导向,生产优质、安全的农产品430
三、创办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济实体,进行产业化经营430
四、通过合并重组,扩大经营规模430
第二节 合作社多种途径解决资金困难,为经营活动提供资金支撑431
一、调动社员投资的积极性431
二、运用股份制与合作制结合的方法,拓宽资金来源431
三、建立健全积累机制432
第三节 合作社建立健全运行机制,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432
一、建立健全动力机制和市场竞争机制432
二、建立健全科学的民主决策和管理机制433
三、积极探索利益分配机制434
四、完善自我约束机制434
第四节 合作社加强内部管理,增强对社(会)员的凝聚力435
一、遵循合作社的基本原则,制定完善组织章程435
二、建立以社(会)员为主体的、明晰的产权制度435
三、建立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436
第五节 合作社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和联合,提高社会经济影响力436
第二十四章 农业开发扶持产业化跨区域合作创新438
第一节 扶持产业化跨区域合作的模式438
一、“A地企业(或在B地的分支企业)+B地基地”模式438
二、“兼并收购+基地建设”模式439
三、“A地(精加工)企业——B地(粗加工或贸易)企业+B地基地”模式440
四、“A地企业+B地基地+B地企业”模式441
五、“A地公司+B地科研机构+B地基地”模式441
第二节 输出、输入地政府支持是产业化经营跨区域合作项目的重要参考条件441
一、输出地政府应为外拓企业提供多种激励和优质服务442
二、输入地政府应不断改善投资环境443
第二十五章 协同构建产业化项目顺利实施的必要政策环境445
第一节 创新民营经济参与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的政策环境445
一、农业开发引导民营资本在产业化中发挥优势作用445
二、地方政府构建的政策环境,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446
第二节 创新农业开发产业化的金融保障制度安排446
一、对农业开发产业化龙头企业实行贷款447
二、对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的农户实行“小额信贷”447
三、可以通过农户组建互助性担保方式获取贷款447
四、从村级互助基金获得贷款447
五、中小企业的抵押物不应限制为厂房和土地448
第三节 创新农业开发产业化发展的辅佐政策——农业保险的制度安排448
一、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申报单位要具有科学的农业风险观448
二、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参加农业保险448
三、由政府牵头设立农业产业化风险保障基金449
四、农业产业化中小龙头企业包括民营龙头企业设立风险基金以丰补歉449
五、对以农业产业化为载体实行合作保险的给予鼓励性扶持449
六、采用出口信用保险弱化贸易风险450
参考文献451
后记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