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淮河流域土石山区土壤侵蚀环境特征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评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淮河流域土石山区土壤侵蚀环境特征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评价
  • 姚孝友,肖幼等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302644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53页
  • 文件大小:108MB
  • 文件页数:36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淮河流域土石山区土壤侵蚀环境特征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评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区域范围和环境特征3

第一章 引言3

第一节 土壤侵蚀环境研究背景3

一、土壤侵蚀研究的重要性3

二、土壤侵蚀环境研究的复杂性4

三、土壤侵蚀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5

第二节 土壤侵蚀与土壤侵蚀环境研究进展7

第二章 研究区域及其环境特征10

第一节 研究区域位置与范围10

第二节 区域环境特征11

一、自然环境特征11

二、社会环境特征14

第二篇 淮河流域土石山区土壤侵蚀格局和动态17

第三章 淮河流域土石山区土壤侵蚀强度动态17

第一节 研究方法和模型建立17

一、土壤侵蚀强度划分的依据和方法17

二、土壤侵蚀分级指标模型构建19

三、土壤侵蚀时空变化模型20

第二节 不同区域土壤侵蚀强度动态21

一、伏牛山区21

二、沂蒙山区27

三、大别山—桐柏山区36

四、江淮丘陵和淮海丘陵区41

第四章 淮河流域土石山区土壤侵蚀模数分布格局46

第一节 土壤侵蚀数字SEIM模型及其构建46

一、数字SEIM模型46

二、确定格网的原则和方法46

三、平均土壤侵蚀模数计算47

四、SEIM模型技术流程与计算步骤49

第二节 典型区域土壤侵蚀模数格局51

一、沂蒙山区51

二、大别山—桐柏山区58

第五章 淮河流域土石山区土壤侵蚀经济损失格局64

第一节 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的研究方法64

一、土壤侵蚀环境数据库的设计64

二、土壤侵蚀经济损失货币化分析方法65

第二节 土壤侵蚀经济损失评估体系和估算67

一、土壤侵蚀经济损失评估体系67

二、土壤侵蚀经济损失评估货币化因子的确定68

三、淮河流域土石山区土壤侵蚀总量分析68

四、土壤侵蚀各实物型损失量的计算69

五、土壤侵蚀各实物型损失的货币化74

第六章 淮河流域土石山区土壤侵蚀敏感性格局83

第一节 土壤侵蚀敏感性区域分级标准83

一、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指标83

二、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因子分级标准84

第二节 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方法86

一、单因子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图形库和属性库的建立86

二、土壤侵蚀敏感性综合评价方法88

第三节 不同区域土壤侵蚀敏感性格局88

一、伏牛山区88

二、沂蒙山区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96

三、大别山—桐柏山区103

四、江淮丘陵和淮海丘陵区114

第三篇 淮河流域土石山区土壤侵蚀及其环境因子交互影响131

第七章 淮河流域土石山区土壤侵蚀主要影响因素分析131

第一节 自然因素131

一、地质因素131

二、地貌和地形因素131

三、气候因素133

四、土壤因素及地表组成物质135

五、植被因素137

六、水文条件139

第二节 人为因素139

一、人口压力对土壤侵蚀的影响139

二、土地、植被资源的过度利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139

三、工程建设对土壤侵蚀的影响141

四、外部机制对土壤侵蚀的影响141

第八章 淮河流域土石山区土壤侵蚀和环境背景相互关系143

第一节 土壤侵蚀及其侵蚀环境背景相互作用研究方法143

一、GIS专题分析模型143

二、空间数据挖掘144

三、空间决策支持模型144

第二节 不同区域土壤侵蚀与侵蚀环境背景的相互关系146

一、伏牛山区146

二、沂蒙山区167

三、大别山—桐柏山区184

四、江淮丘陵和淮海丘陵区193

第九章 淮河流域土石山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侵蚀204

第一节 研究方法204

第二节 不同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侵蚀研究205

一、伏牛山区205

二、沂蒙山区206

三、大别山—桐柏山区214

四、江淮丘陵和淮海丘陵区221

第十章 土壤侵蚀和环境演变——以沂蒙山区为例225

第一节 地貌演化与土壤侵蚀225

一、基于DEM的沂蒙山区地貌演化阶段分析225

二、流域地貌发育阶段对水土流失的影响230

第二节 植被演变过程驱动力机制231

一、植被格局变化驱动力分析与计算231

二、沂蒙山区植被格局演变驱动力评价234

第三节 植被景观结构与动态演变245

一、植被景观格局与动态研究方法245

二、沂蒙山区典型植被类型垂直格局与动态247

三、沂蒙山区典型植被类型水平格局与动态255

四、沂蒙山区林草植被覆盖密度格局与动态262

第四篇 淮河流域土石山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评价及功能区划分273

第十一章 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和价值测量273

第一节 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的概念和内涵273

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识的起源和发展273

二、生态服务功能的概念和内涵274

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275

四、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测量276

第二节 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278

一、植被第一性生产力评价278

二、植被固定CO2和释放O2服务功能评价280

三、植被涵养水源服务功能评价282

四、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预防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持功能评价288

第三节 重点水土流失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量290

一、研究方法290

二、结果分析292

第十二章 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划的理论和方法296

第一节 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划的内涵、特点与意义296

一、生态功能区划的内涵296

二、生态功能区划的特点296

三、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划的意义297

第二节 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划的理论基础297

一、生态系统区域分异规律298

二、生态系统等级理论298

三、景观生态学理论298

四、生态清洁流域综合防治理论299

第三节 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划的依据和原则299

一、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划的依据299

二、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300

第四节 水土保持生态功能的区划方法301

一、区划方法301

二、区划界线302

第十三章 淮河流域土石山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划303

第一节 淮河流域上石山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分区303

一、淮河流域土石山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命名303

二、淮河流域土石山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划的分区系统304

第二节 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概述306

一、伏牛山区306

二、沂蒙山区312

三、大别山—桐柏山区326

四、江淮丘陵和淮海丘陵区338

主要参考文献34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