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三维地震勘探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三维地震勘探](https://www.shukui.net/cover/23/34878382.jpg)
- (美)加德纳(G.H.F. Gardner)著;吴晖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地质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2
- 标注页数:224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23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三维地震勘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部分 三维地震方法概论1
G.H.F.加德纳(Gardner)1
1.资料采集1
1.1 设计和排列1
1.2 重叠正交排列4
1.3 测量5
1.4 地点的选择6
1.5 问题的选择6
2.资料处理6
2.1 地震数据和测量数据的合并6
2.2 垂直零炮检距剖面的构成7
2.3 共炮点(或共接收点)零炮检距剖面8
2.4 零炮检距剖面的偏移8
2.5 重叠正交排列10
2.6 用三维偏移方法直接构成垂直剖面和水平剖面12
2.7 三维资料换算成规则网格上的零炮检距资料15
2.8 将资料换算成固定炮检距资料15
2.9 三维处理框图16
3.资料解释16
3.1 二维资料中三维特征识别和三维处理的分辨率16
3.2 勘探史——查明断层16
3.3 三维野外资料分析18
3.4 地质层的比例物理模型资料20
3.5 野外资料的水平剖面24
4.结论26
附录A 模型说明27
附录B 处理说明28
1.前言43
第二部分 线性三维地震方法43
F.贝克萨斯(Baixas)43
2.测定横向倾角的必要性44
3.野外排列方式47
4.宽线剖面的解析方法48
5.宽线剖面的几何原理51
6.宽线剖面的处理与解释55
7.宽线剖面的实例——温德河盆地65
8.人机联作图示终端的应用68
9.宽线剖面程序包的其它应用74
10.结论75
1.前言77
2.简单的历史背景77
J.A.麦克唐纳(McDonald)77
第三部分 面积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77
3.地震面积测量概要78
4.速度及射线几何学80
5.面积测量系统的理论设计81
6.数据采集最优化87
7.地震信号的特性87
8.面积测量类型94
9.陆上工作方法及仪器装备96
10.海上工作方法及仪器装备100
11.面积地震系统的经济效益102
第四部分 地层成象的理论与实践105
K.拉内(Larner) B.吉布森(Gibson)105
1.前言105
2.静校正106
4.平行测线107
3.环形排列107
5.正交观测108
6.速度108
6.1 叠加速度108
6.2 偏移速度109
7.偏移110
8.野外资料114
9.结论117
第五部分 三维地震解释方法119
A.R.布朗(Brown)119
1.前言119
2.显示选择方案119
3.对平点的研究120
6.地层岩性的解释121
5.小构造边界的划定121
4.由等时切面图实际绘制等值线图121
7.三维显示122
8.结论123
第六部分 三维地震模型研究124
F.希尔特曼(Hilterman)124
1.前言124
2.理论124
3.菲涅耳反射带126
3.1 尖脉冲时间剖面126
3.2 子波剖面130
4.河道砂坝132
5.对称的盆和丘137
6.地层圈闭140
7.地堑143
8.礁块145
9.结论146
附录A 克希霍夫波动方程式的计算方式147
附录B 由一个菲涅耳圆盘引起的反射绕射150
第七部分 比例物理模型研究152
W.S.弗伦奇(French)152
1.前言152
2.仪器装备153
2.1 对该系统的一般描述154
2.2 初步试验实例155
3.模型制作156
4.实验反射剖面157
5.成象概念160
6.理论设想161
7.偏移中的常见误差164
8.三维偏移178
9.将速度分析与偏移结合起来讨论183
10.结论187
第八部分 应用实例189
三维地震在墨西哥湾的应用189
M.R.博恩(Bone)189
1.前言189
2.应用历史的讨论189
3.结论210
三维地震在泰国湾油田开发中的应用211
C.G.达姆(Dahm) R.T.格雷布奈(Graebner)211
1.前言211
2.应用历史的讨论211
3.结论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