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共艺术理论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马钦忠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97910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00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215页
- 主题词:艺术理论-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公共艺术理论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概念篇1
第一章 公共艺术的基本定义与学科特征3
第一节 公共艺术的定义与作用4
一、公共艺术的基本定义4
1.公共艺术是城市公共空间美学品质生产的实践论4
2.公共艺术是公民文化时代共享城市空间品质的公共诉求4
3.公共艺术是当代城市空间美学实践的概念工具箱4
二、公共艺术的作用5
1.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人文化的实践5
2.空间创新与地域人文建设的核心5
3.公共参与和享用公共空间的文化实践6
4.城市空间塑造和城市形象战略的重要路径8
第二节 公共艺术的学科与构成10
一、公共艺术的学科特征10
1.公共艺术的综合性10
2.理论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11
二、公共艺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1
1.公共艺术与规划学、建筑学、景观学和城市保护学的关系11
2.公共艺术与城市社会学、人文地理学、公共经济学的关系12
3.公共艺术与城市史、艺术史、诸设计专业的关系12
三、公共艺术的空间呈现形态12
1.静态空间12
2.传递空间12
3.动态空间:公众社会共享的公共艺术12
第三节 学习公共艺术理论的目的与作用13
案例释读14
巴塞罗那:公共艺术在使这座地方首府成为国际著名都市过程中的重要作用14
1.巴塞罗那的兴盛史即是一部紧密联系公共艺术的发展史14
2.围绕1992年奥运会举办地,以“绿与水”为主题进行城市振兴15
3.具体措施和路径15
4.兰布拉大街美术馆的原创艺术活动成为撬动人流的重要手段17
第二章 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19
第一节 什么是公共空间20
一、公共空间的本质20
1.公共空间的定义20
2.共时性公共空间20
3.历时性公共空间21
4.公共空间的本质22
二、公共领域22
1.公共领域是人与人交流共在的“超空间”22
2.公共领域形成的“公共性”不是共同性23
案例释读25
巴黎凯旋门广场与拉·德芳斯广场:两种公共空间的公共艺术25
1.历时性与共时性25
2.公共领域25
第二节 公共空间的公共性28
一、公共空间之性28
1.公共空间之性即公共性28
2.公共性的核心价值是通过空间形体呈示出来28
二、公共性的体现形态29
1.历史界域的公共性29
2.地域与本土的公共性29
第三节 公共空间的公共艺术:交流与共享的公共领域30
一、意义场的形成30
1.预设人们交流与共享的“场所意义”30
2.作为公共诉求和公共期待的交流与共享30
二、公共艺术精神的社会塑造31
1.公共艺术是主流文化和经典文化的社会化、公众化的当代实践31
2.公共精神的塑造31
案例释读32
公共艺术如何推动在地性向公共性的转化和认同32
《台湾台南县后壁乡土沟村聚落艺术改造行动》报告摘要32
1.问题:产业转移,人口外流,老龄化问题严重,娱乐活动极少关注到这些边缘地带32
2.土沟村艺术介入的五个历程32
3.对话的创造,通过公共议题扩展影响力32
4.在地生活元素的作品33
5.活动之后,改变了什么?33
第二编 工具篇37
第三章 公共艺术的社会生产39
第一节 公共艺术怎样定义公共空间40
一、公共空间生产的基本概念40
1.公共空间生产的定义40
2.公共空间生产的基本观点40
二、公共艺术及公共艺术的公共空间供给44
1.公共艺术及公共艺术的公共空间应该作为公共物品供给44
2.公共艺术的公共空间供给的重要意义45
3.城市公共空间的阶次系统及意义预设46
案例释读49
公共艺术与公共空间生产、供给、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问题49
关于美国波士顿伊斯波特公园富达公司(Fidelity)和艺术家菲利浦(David Phillip)之间的纷争49
1.政府诉求与公共利益49
2.企业利益和场所精神49
3.法院判决49
第二节 历史语境中的公共艺术的生产51
一、历史基础与视界融合51
1.历史基础与视界融合的定义51
2.诠释变动的艺术史视界52
二、历史视野中的公共艺术生产52
1.空间的演化是公共艺术的历史性生产方式之一53
2.历史挪用是公共艺术的历史性生产方式之二54
3.历史背景的转换是公共艺术的历史性生产方式之三55
4.历史性的公共艺术作品的四个价值特征56
案例释读58
泰特美术馆作为工业遗产的功能转化和意义新生58
1.昔日发电厂的符号性能再开发58
2.隐喻:直接动力化为思想动力58
3.伦敦左岸街区商业的引擎58
第三节 城市发展中的公共艺术的生产60
一、公共艺术家的创作特征60
1.公共艺术家60
2.公共艺术家的创作特征61
二、公共艺术策划人63
1.公共艺术策划人63
2.公共艺术策划人工作的三层含义64
三、公共选择中的公共艺术生产模式65
1.从创作的个人性到被接受的认同性65
2.公共艺术对“生活的干预”66
3.公共选择作品的三种模式68
案例释读69
美国芝加哥市的公共艺术生产69
1.制度设计69
2.资金来源69
3.专业守护,艺术造城69
4.让艺术深入社区,激发市民之爱,最大程度实现公共艺术的公共精神的社会转化69
第四章 公共艺术实践的性质、工具、范畴73
第一节 公共艺术实践的性质74
一、公共艺术实践性质的三对特征74
1.公共艺术是知识与智慧创造的美学实践74
2.公共艺术是地域性与稀缺性的美学实践74
3.公共艺术是原创性和唯一性的美学实践76
二、公共艺术实践性质的运用实例和方式76
1.美学符号抢注和集萃的方式76
2.根据城市地缘特征,把广泛征集和地缘塑造结合起来77
3.以被公众接受的国际大师的个人语汇集萃成公共空间人文精神的典范78
第二节 公共艺术实践的工具79
一、城市空间的物理表述与意义定性79
1.用符号描述城市空间的物理形态79
2.公共空间意义的表述79
二、公共空间意义预设的基本工具80
1.意义预设的依据和前提80
2.意义预设的基本概念:定性空间和阐释空间成为控制场所的核心要素81
三、定性公共空间意义的主题词82
1.公共艺术定性的公共空间的价值体现82
2.公共艺术定性公共空间的主题词83
第三节 公共艺术实践的范畴84
一、美学绘图与人性化品质的统一84
1.“美学绘图”与“人性化品质”84
2.美学绘图与人性化品质的运用与实现84
3.实践中的运用:城市、空间美学的精选本构成86
二、场所性与价值认同的统一86
1.场所感与价值认同86
2.场所与场所感86
3.价值认同:场所感的“情感惯例”和人格化的意义表征87
4.例证:地点——场所感的两个缩影87
三、城市文脉与城市自传的统一88
1.城市文脉与城市自传的定义88
2.城市文脉是一种无法让渡的造福民众的文化资本88
3.城市自我传记是城市文脉价值的最高实现90
案例释读92
美学绘图与城市自传塑造的典范——洛杉矶地铁系统的公共艺术塑造92
1.明晰城市空间标识和社区居民的场所精神92
2.重点地区给予特别塑造92
3.公共艺术设计与创作者的参与92
第三编 形态篇97
第五章 公共艺术的空间界域与环境意象构成99
第一节 公共艺术的核心舞台100
一、街区及街道100
1.街道是城市的房间100
2.街道功能分化与公共艺术释读要求101
3.街道的意义体现102
二、广场102
1.广场:空间领域的社会发明102
2.广场类型与定性特征104
三、公园及公园类别105
1.公园是现代城市社会公民权利的表征105
2.公园建设是当代城市社会推动文明发展的精神圣地105
3.公园类别与意义环境的教化作用106
四、商务空间作为公共艺术的舞台108
1.公共艺术参与社会生活的最广泛场所108
2.商务场所的公共艺术的实施与运用108
案例释读110
1.街道公共艺术策略——斯洛伐克拉策斯拉瓦方济会步行街110
2.城市广场——波兰克拉夫市一椅子广场纪念地111
3.社区公园,见证快乐生活——街区象棋公园112
第二节 环境行为的可意象性的基本原则114
一、认知与感受中的“环境意象”的基本要求114
1.“环境意象”的三元关系114
2.形式规律与人们愿意停留的空间115
二、环境——行为审美唤醒的基本要求116
1.环境——行为审美唤醒的要求116
2.环境审美释读的七个特征118
3.环境的可意象性空间尺度119
案例释读120
城市元素皆可成为美学标本120
1.台阶可以是琴键,可以是重要历史纪年,台阶更可以是文学警局和喻义碑120
2.灯箱与宝石:隐喻图书馆的深远意义121
3.铺地的魅力122
4.生成在地面上的抽象绘画123
第六章 公共艺术的空间形态分类与媒介的承载125
第一节 空间物质形态的角色作用126
一、标识意义的空间角色划分126
1.认知公共艺术作为城市物品的角色作用126
2.构筑地域形象的意义标识和空间环境精神的作用126
3.从人性与人文角度体现的是人文关爱和城市形象的角色承担126
二、公共艺术不同空间角色的意义描述127
1.纪念碑以及以正向价值定性场所的空间形体127
2.意义的表征物127
3.标识物、导向物作为美学道具128
第二节 公共艺术的空间形态划分129
一、雕塑式建筑129
二、公共雕塑130
三、城市公共艺术景观及文明遗产景观131
四、壁画、壁饰、地饰131
五、城市家具132
六、临时性的公共艺术作品与城市节日活动133
七、大地艺术133
八、新媒介公共艺术134
案例释读135
1.雕塑式建筑:奥地利维也纳百水屋135
2.工业遗产景观——德国杜伊斯堡景观公园136
3.公共家具定义场所之诗137
4.荒野空间的公共艺术137
5.新材料和新科技公共艺术138
第三节 公共艺术的材质承载与空间表现特征139
一、材质的性质和审美的魅力139
1.材质承载的空间表现力139
2.材质的性质即是材质魅力构成的核心139
二、材料承载的不同审美特征与局限140
1.公共艺术的材料承载的多样性140
2.材料的独特审美性质与审美表现的基本原则141
三、材质的审美性质的开拓与当代城市空间的创新142
1.2 0世纪城市空间美学面貌与承载体的拓展142
2.展延空间的材料语言143
3.新型媒介的综合运用144
案例释读145
1.材质与意旨的自然合一——西贝柳斯纪念碑145
2.野口勇:石头的神话145
3.砖头讲述场所故事146
4.材料、作品与空间氛围的关系146
5.一个家庭的全家福见证城市空间变迁147
第四编 意义篇149
第七章 交往与生存中的公共艺术151
第一节 交往方式中的公共空间的发展152
一、生活方式的变迁与空间特征的转化152
1.从神的城市、帝国的城市、工业的城市到公民的城市152
2.公民时代的公共交往与公共空间的意义预设153
二、设计者空间主导的当代公共空间的公共艺术155
1.城市公共空间的公共生活的诉求155
2.设计者“广场”的公共交流的特征155
三、公共空间交流的实质:停留下来交往而成为“演员”157
1.社会学的论述:互动体验和交互强化157
2.公共艺术预设的公共生活的交往本质:自由价值的允诺158
案例释读160
1.公共空间的使用性与公共艺术对人们交往方式的塑造160
2.交流场所与公共性的预设——公共之家的“彩色小屋”162
3.预设角色163
第二节 公共艺术构成的日常生活的审美空间164
一、公共艺术在日常生活的意义164
1.五种体验式认同164
2.间距化的公共艺术作品构筑四种审美体验特征167
二、公共艺术:用艺术理解生活,用生活体验艺术的日常空间168
1.公共艺术的符号特征:用自由和想象的形体系统为生活赋形168
2.公共艺术的符号内涵如何转化为“身体美学记忆”170
案例释读172
公共艺术如何推进公共空间的交流172
1.“闲谈”交流的冲动172
2.“角色扮演”的展演广场173
3.公共艺术激励平等和谐的交流共享173
4.公共艺术的参与转化为公共精神的分享174
第八章 公共艺术作为“地点”的美学社会学177
第一节 区域环境财富:国际交流的空间美学目的地178
一、静态转化为动态从文化资本到社会资本178
1.什么样的“硬”性城市才能转化成为“软”性城市178
2.“地方性”的公共艺术品质179
二、国际交往中的空间美学目的地179
1.不是所有“地方”都有看点,唯有“节点”汇集了看点179
2.汇集了人类发展最高魅力的“节点”之地方182
3.节点:浓缩了人类文明的空间符号和痕迹183
第二节 公共艺术:创造世界“节点”的美学品质与美学经济185
一、城市美学经济与城市战略185
1.城市象征经济与美学品质185
2.美学品质成为当代城市空间生产的引擎186
3.虚拟与仿真创造美学体验经济188
二、公共艺术消费扩展的三个原则189
1.作为区域文化资本的不可替代性189
2.促进城市社会资本的增大和增效190
3.传播过程即是城市文化资本转化为社会效益的过程190
三、建构空间美学品质、实现经济效益的四个指标191
1.美学象征的表达高度191
2.美学符号的构造力度192
3.美学原创的激发亮度192
4.美学构造的智慧深度192
案例释读194
1.人类城市文明的圣地:雅典卫城广场194
2.威尼斯小城如何成为世界之“节点”?196
3.挪威维格兰的“人类历程”——一座因讲述爱的“人类历程”的公园而成为世界的“节点”197
4.想象的高度和创造的深度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