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渭河下游河流地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渭河下游河流地貌
  •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渭河研究组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13031·2217
  • 出版时间:1983
  • 标注页数:230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23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渭河下游河流地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渭河流域概论1

一、流域地势特点1

(一)秦岭山地1

(二)陕北黄土高原1

二、水系特征3

(三)渭河谷地3

三、水沙特性5

目录5

序言5

四、人类活动6

第二章 渭河盆地构造与地貌结构9

一、大地构造轮廓9

二、沉积建造特点9

(一)第三系沉积建造12

(二)第四系沉积建造12

三、新构造运动表现14

(一)上新世末—更新世的构造运动14

(二)全新世的构造活动性16

四、地貌结构与发展因素18

(一)山地地貌20

(二)黄土塬地貌20

(三)冲积平原地貌22

五、结论25

第三章 上新世—第四纪时期孢粉组合及古地理27

一、区域植被的概况27

二、孢粉组合27

(一)晚第三纪—早第四纪的孢粉组合及地质年代27

(二)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孢粉植物群的发展37

三、古地理问题的讨论38

(一)上新世以来本区气候的发展38

(二)渭河盆地与华北北部地区植物群和气候的关系43

(三)渭河盆地上新世—第四纪孢粉植物区系44

四、几点结论45

第四章 河流阶地54

一、阶地分布和结构55

(一)渭河阶地55

(二)洛河阶地65

(三)沋河阶地68

(一)断裂活动的影响70

二、构造运动对阶地形成的影响70

(二)隆起与凹陷差异运动的影响71

三、阶地反映的古气候和古水文72

(一)第二级阶地反映的古气候72

(二)第一级阶地反映的古气候77

四、阶地形成机理的探讨(结论)78

第五章 河床冲淤规律81

一、人类历史时期的渭水81

二、建库前河床冲淤变化82

三、河床溯源淤积88

(一)河漫滩溯源淤积89

(二)河槽溯源淤积94

(三)今后发展趋势100

四、结论100

二、河流形成时代101

(一)渭河古冲积相101

一、渭河水系的构造格局101

第六章 河流发育过程101

(二)黄河(老潼关—三门峡)阶地结构106

三、渭河发育过程109

(一)河湖时期109

(二)黄土覆盖时期110

(三)阶地形成时期110

四、结论111

一、局部侵蚀基准的性质及其影响的长度112

第七章 局部侵蚀基准112

二、潼关局部侵蚀基准的形成与演变113

(一)潼关河床的特殊作用113

(二)局部侵蚀基准的形成过程113

三、潼关局部侵蚀基准的作用118

(一)地质地貌表现118

(二)同步关系119

(三)溯源淤积120

(四)溯源冲刷126

四、结论128

(二)河口拦门沙的成因类型129

(一)河口拦门沙的特性129

第八章 河口拦门沙129

一、河口拦门沙的性质及其分类129

二、渭河河口拦门沙的表现及其形成的动力条件130

(一)河口拦门沙的发育历史和现状130

(二)河口拦门沙形成的动力条件132

三、河口拦门沙形体特征及其消长过程135

(一)地貌形态及塑造过程135

(二)沉积结构及沉积过程139

(一)曲流河道142

四、拦门沙河段的河床演变142

(二)顺直河道145

五、河口拦门沙对上游河道的作用147

(一)河床淤积149

(二)地下水位升降149

(三)浸没与盐碱化150

(四)淤积末端调整151

六、结论152

一、河道平面形态特征153

(一)地质时期的河道形态特征153

第九章 河道平面形态153

(二)人类历史时期的河道形态特征155

(三)现代河道形态特征158

二、河道平面变形161

(一)历史时期的平面摆动161

(二)近几十年来河道平面摆动163

三、影响河道平面变形因素的分析165

(一)地质构造和古气候变化对河道的作用165

(二)构造运动对河道的作用165

(三)边界条件的影响166

(四)来水来沙的影响172

(五)局部侵蚀基准的影响175

(六)人类活动的影响175

四、河道平面变形的发展趋势175

(一)分汊段175

(二)弯曲段176

(三)曲流段176

五、结论176

(一)纵剖面的形态特征179

第十章 河流纵剖面的发育179

一、纵剖面及纵比降179

(二)决定纵剖面的因素182

(三)渭河下游河床纵剖面和纵比降的定量表征186

二、研究河流纵剖面在实践和理论上的意义187

(一)水库淤积末端上延的性质188

(二)淤积末端位置的确定方法及比较188

(三)淤积末端的发展趋势194

三、结论198

(四)研究纵剖面在理论上的意义198

第十一章 平衡河段的调整200

一、平衡河流的研究历史200

二、平衡河段调整因素的分析201

(一)比降的调整202

(二)河床组成物质的调整203

(三)河床形态的调整204

(四)从河流的大小概念出发看平衡河流的塑造205

(五)河道过洪能力的调整205

(六)平面几何形态因素的调整206

三、非平衡因素的调整趋势208

四、结论211

第十二章 河型及其转化212

一、河型转化临界值问题的研究现状212

二、决定河型转化的主要因素及其临界值215

(一)河床宽深比(?/H)的临界值216

(二)河床比降(J)和河床质相对粒径(D/H)的临界值217

(三)床沙中粉砂-粘土含量百分数的临界值218

(四)构造运动在河型转化中的临界关系219

(五)临界河宽220

三、渭河下游河型成因转化的分析221

(一)河床边界条件221

(二)来水来沙条件222

(三)构造运动条件224

(四)河床断面形态因素影响的分析225

四、河型转化及其分类的临界指标227

五、存在问题230

热门推荐